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尽管现已认识到大多数心房纤颤(Af)患者可采取控制心率策略治疗,但是最恰当的治疗药物仍不明确,某些小型临床试验对β-阻滞剂、钙拮抗剂、地高辛进行了比较,但尚无大型试验来确定控制Af心室反应的最佳药物.大型多中心随机AFFIRM为评价和对比长期控制Af患者心室反应的某些药物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2.
郭兰敏 《山东医药》1997,37(1):48-49
心房纤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正常人群发生率为0.15%~1.0%,60岁以上为8%~17%;二尖瓣病变患者发生率高达79%。Af发生后有三个临床后果:①心室律绝对不齐,心率增快,患者感心悸。②心房丧失收缩功能,心室充盈时间长短不一,心功能降低。③血液在心房内淤滞,增加血栓形成及栓塞的发生机会。Af发生早期,药物治疗可望转复窦性心律,若复律失败,药物的作用则仅限于控制心室率,一般不能解除心律不齐、恢复血流动力学功能及减少栓塞发生的危险。临床及病理研究显示,Af患者动脉栓塞发生率为33%左右,其中75%为脑栓塞,60%以上的脑栓塞以死亡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为结局。90年代以来,Af的外科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关键环节是在心电生理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Af的发  相似文献   

3.
心律处理心房纤颤随访研究 (AFFIRM )试验对卒中或者死亡高危患者的心房纤颤 (Af)两种长期治疗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该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心律控制组 ,即转复心律并以控制心律失常药物 (AADs)维持窦性心律 (SR) ,和控制心室律组 ,即AF持续 ,控制心室对AF的反应。两组均使用抗凝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心房纤颤(房颤)对母儿影响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北京安贞医院收治妊娠合并房颤10例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多有器质性心脏病,其中风湿性心脏病是主要病因(70%)。妊娠期心功能Ⅲ~Ⅳ级占70%。妊娠合并房颤患者出现医源性胎儿丢失率10%(1/10),早产发生率60%(6/10)。结论: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置换术后遗留持续性房颤患者,妊娠期多不影响心室率增快和增加心功能。妊娠合并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妊娠期初发房颤者,将加快心室率并引起心功能迅速恶化。药物治疗主要是在治疗原发病基础上控制心室率,往往药物治疗是暂时的,出现心功能Ⅲ~Ⅳ级,药物治疗无效时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可作为孕妇的急救方法,同时有一定的房颤转复率。没有二尖瓣球囊扩张指征者,尽快终止妊娠能够有效挽救母儿生命。  相似文献   

5.
心律处理心房纤颤随访研究(AFFIRM)试验对卒中或者死亡高危患者的心房纤颤(Af)两种长期治疗策略进行了对比研究.该试验将患者随机分为心律控制组,即转复心律并以控制心律失常药物(AADs)维持窦性心律(SR),和控制心室律组,即AF持续,控制心室对AF的反应.两组均使用抗凝剂,即使SR也强调应用.AFFIRM最初意向性治疗分析证实控制心律对生存率的影响并不优于心室率控制,而心室率控制组药物不良反应反而低于心律控制组.但是此前丹麦多菲利嗪心律失常死亡研究(DIAMOND)发现不管是否应用AADs的SR患者预后均优于持续AF者,也许AAFIRM的原始分析结果是受SR的存在与否影响.而与治疗策略并不相关,因此本文试图对AFFIRM试验中心律,治疗与生存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通过对 42例老年心房纤颤 (Af)患者导致心、脑、肾重要器官的低血流灌注表现 ,与无 Af老年人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老年 Af组共 42例 ,男 16例 ,女 2 6例 ,年龄 80岁~ 90岁 ,平均 87岁。其中阵发性 Af2例 .均已转复 ;永久性 Af40例。心室率 6 1次 /m in~ 12 0次 /m in,平均 82次 /m in。永久性 Af持续时间 5年~ 43年 ,平均 2 6 .5年。对照组共 42例 ,男 2 0例 ,女 2 2例 ,年龄 80岁~ 97岁 ,平均 88.6岁。心室率 6 0次 /m in~ 96次 /min,平均 77次 /m in。2 结果与讨论表 1 老年 Af组与对照组低血…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 (Af)常常增加患病率和死亡率 ,有关控制心律或控制心率治疗Af的策略一直存在争议 ,近年完成的大型前瞻性试验 ,心房纤颤心律处理随访研究 (AFFIRM )直接对比了两种治疗策略对卒中或死亡高危Af患者的影响 ,本文就AF FIRM试验中这两种治疗组中特殊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A  相似文献   

8.
心房纤颤(Af)常常增加患病率和死亡率,有关控制心律或控制心率治疗Af的策略一直存在争议,近年完成的大型前瞻性试验,心房纤颤心律处理随访研究(AFFIRM)直接对比了两种治疗策略对卒中或死亡高危Af患者的影响,本文就AFFIRM试验中这两种治疗组中特殊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心房纤颤(Af)是心脏瓣膜疾病最常合并的心律失常之一,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的患者中,Af的发生率可达40%~60%,且术后仍为Af的发生率可高达80.09%。心脏瓣膜手术病例,药物、冷冻、手术前后介入及附加迷宫手术(MAZE手术)治疗Af疗效差别较大。心脏瓣膜手术同期采用双极射频消融治疗Af,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我们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期微波消融治疗合并的Af45例,早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Af),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本文就其病因,诱发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一、发病率、诱因和病因:Campbell研究65岁以上2254人发现75岁以下Af发生率2%,75岁以上为5%。Tresedert报告内科老年病房4100住院病人中有414例(10.1%)Af,其中138例(33%)为阵发性Af,276例(67%)为持续性Af。Williams指出生活在家中的老年人约2%有Af,而在老年病房中Af可占15~20%。由此可见Af为老年人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诱因:可因情绪波动、生气、疲劳、失眠、感染、水电解质紊乱,少数因排便时用力过猛、提  相似文献   

11.
在第11届中国心房纤颤论坛(CAFS2013)上,北京安贞医院吴学思教授介绍了老年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要点,并强调了要进行适宜的治疗。吴教授介绍,我国心房纤颤患者已达800万,心房纤颤的一般治疗包括病因治疗、控制心室率、预防复发、进行复律、射频消融和抗凝治疗,其中,抗凝治疗重于节律和室率控制,阵发性心房纤颤和慢性心房纤颤均应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12.
王爱红  党安森 《山东医药》1999,39(20):48-49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房颤易导致致命性心脏事件,并引起左心功能减退,甚至死亡。现就其治疗处理作一概述。1 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初发性房颤的治疗包括心室率的控制及窦性心律的转复,应根据患者起病急缓,病情严重程度、原发心脏疾患及心室率的快慢,确定治疗方案。据临床观察,44%~78%新发房颤可在24小时内自行终止;随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转复窦性心律降低,<30天者占42%,>30天者占16%;用药物维持窦律的时间也缩短,房颤患者电复律后易在3~10天内发生栓塞。因此在房颤开…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心房纤颤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房纤颤(AF),在老年人中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多见于器质性心脏病,也可在健康人群中发现。本文就其病因,诱发因素、治疗等方面的有关问题作一阐述。一、发病率和诱因 Campbell研究65岁以上老人2254人发现75岁以下Af发生率2%,75岁以上为5%。Tresedert报告老年内科病房住院4100人中有414例(10.1%)Af,138(33%)为阵发性Af,276(67%)为持续  相似文献   

14.
心房纤颤32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心内科1978~1988年住院心血管病患者共1737例,经心电图检查确定为心房纤颤(Af)者327例,对127例用多普勒超声仪检测了左房内经(LAD)。结果一、年龄、性别与发病情况:本组Af总检出率占同期心血管病患者的18.8%。男性183例,女性144例,男女之比=1.3:1。年龄14~85岁,平均  相似文献   

15.
心房纤颤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1].尽管近年来,在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目前药物治疗仍然是房颤患者最常规的治疗选择.房颤的药物治疗在恰当的抗凝基础上可分为:心律控制和心率控制.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房纤颤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述了近5年的一些药物对老年人心房纤颤治疗的进展情况,包括钙拮抗剂和β受体阴滞剂控制心房纤颤时的心室率;Ⅰa、Ⅰc及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恢复心房纤颤的窦性心律;以及口服氟卡胺、普罗帕酮能够较好地维持心房纤颤转 复后的室性心律。并对心房纤颤的治疗原则亦做了介绍。(吴株葳摘)  相似文献   

17.
心房纤颤 (Af)是最易合并血栓发生的常见心律失常 ,持续性Af( >48小时 ,<6月 )的患者也是危险的 ,维持窦性心律是一项重要的事情 ,对一些药物已作了临床试验 ,现正在Af患者中使用。虽然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短期使用是有效的 ,但长时间使用所产生的不可预知的致心律失常和其它不良反应仍有待观察。本文作者企图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是否能降低房性心律紊乱 ,作者采用测定信号平均P波期限(SAPD)方法作为非侵入性判断Af复发的标志 ,比较服用A CEI的患者与服用其它药物患者的Af复发的情况。作者将持续性Af( >48小时 ,<6个月 )…  相似文献   

18.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心电图特征是出现快速、不规则的房颤波,其大小、形态和出现的频率不断变化。这一系列所见通常伴有不规则心室反应(虽然在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者也可见有规律的反应);伴加速的房室交界性或心室自主节律,或心室起搏心律。在过去十多年中,我们对房颤有了更多了解。在成人中,年龄每增加10岁,房颤的发生率增加近1倍,其范围从55~6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2~3例至85~94岁人群的每年每千人口新增35例。心律失常可能是死亡的独立危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慢性心房纤颤(简称房颤)选择控制心室率和维持窦性心律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6月—2011年6月在我院救治的慢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口服地高辛或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的治疗来控制心室率,对照组患者采用电复律和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来维持窦性心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显效9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67,P<0.05)。结论对于慢性房颤患者,控制心室率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前对大多数心房纤颤 (AF)患者采用药物控制心率联合抗凝治疗 ,但是控制心率达到的程度与患者临床结果间的关系目前尚不明确 ,本文对AF患者心律处理随访 (AFFIRM )研究的资料进行了分析 ,试图确定适合于AF患者临床结果、功能情况 ,以及生命质量 (QoL)的最佳心室率。AFFIRM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