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血压读数中,高压和低压之间的差值称为脉压。而脉压增大,是出现危险的异常心律即心房纤颤(简称房颤)的风险指标。一份研究报告发现,脉压增加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是常见且难治疗和难控制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增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不利于急性房颤的转复以及长期预防,新的治疗房颤药物如维那卡兰、决奈达隆、雷诺嗪等在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及优越性,不仅能有效转复房颤并控制其复发,同时不存在非可逆性不良反应,且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亦极其罕见。  相似文献   

3.
Neuberger  HR  Mewis  C  van  Veldhuisen  DJ  陈蜀岚 《心血管病学进展》2008,29(2):333-334
心房颤动(房颤)和心力衰竭(心衰)是心血管疾病中日渐突出的两大问题,估计在一般人群中所占比例〉1%,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房颤和心衰常常并存且相互促进,在轻、中度心衰患者中,房颤发生率10%~15%,在重度心衰时,房颤随时可能发生。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不全都将增加房颤的风险,将导致房颤患者的心脏前负荷增加、心房扩张、心房传导失常、加速心房纤维化。  相似文献   

4.
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治疗的效果与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高龄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华法林可以显著降低房颤病人卒中风险,预防血栓形成,但同时亦会增加出血风险。在对房颤患者(尤其是高龄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前,应对其卒中及出血风险进行慎重、严格的评估,并且在华法林抗凝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国际标准化比率值,及时调整剂量。在经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群体中,亦应对卒中高危患者进行术后长期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临床医师常使用CHADS2和CHA2DS2-VASc等评分来识别出高卒中风险的房颤人群。有不少文献报道,左房增大在窦性心律的人群中是卒中事件的危险因素。但是在房颤的患者中,左房大小对卒中事件的预测能力仍然存在争议,一些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显示左房增大与房颤患者卒中事件相关,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无相关,因此什么样病因的房颤患者,左房增大与卒中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77%[1],即目前大概有房颤患者约1 000万.无论是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还是永久性房颤,亦或是症状性房颤及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均显著增加血栓栓塞风险.非瓣膜病房颤和二尖瓣狭窄所致房颤患者卒中风险分别是窦性心律者的5倍和20倍[2],并且随年龄增长这一风险继续增加.此外,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还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可见对于房颤患者采取适当的抗栓治疗尤为重要,加强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的新发与复发对改善房颤患者预后意义重大,成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常见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主动吸烟、被动吸烟均与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风险增加密切相关,其机制主要为烟草成分直接诱导心房重构、吸烟导致心血管疾病发生继而增加房颤风险。在房颤患者中,吸烟增加血栓栓塞、出血、全因死亡、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等不良预后风险,而戒烟治疗可降低房颤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作为可控制的危险因素,医生应重视吸烟在房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在房颤患者管理中注重戒烟措施。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不仅显著增加其他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并发症和病死率,房颤本身亦是死亡、卒中和心力衰竭等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老年和合并多重疾病等复杂房颤患者占很大比例,故针对房颤患者需综合管理,近年来提出房颤更优管理路径作为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整体性策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遵循房颤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可显著降低房颤相关的死亡率和发病率,且可减少房颤患者的临床不良事件。现就房颤更优管理路径综合管理的相关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1]。横断面调查[2]显示房颤的发病率自1990年来显著增高。研究表明[3]在2001~2012年的11年内,中国房颤的发病率增加了20倍,房颤相关性卒中增加了13倍,约五分之一的中国成年人有房颤风险,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房颤不仅危害着国民的健康,也对社会经济造成了重大负担。相比男性房颤患者,女性患者的年龄更大、症状更多、卒中的风险也更高[4]。由于缺乏对房颤的有效的一级预防,当代治疗侧重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与认知障碍关系密切。临床研究证据显示房颤增加1.5~2.5倍的认知障碍风险,其导致的脑组织功能和结构异常是认知障碍的主要原因;抗凝、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等治疗策略可显著降低认知障碍的风险。但房颤相关认知障碍并未被临床重视,且常被忽视。本文对两者关系进行综述,为防治房颤相关认知障碍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1.
非风湿性心房颤动并发中风的危险及抗凝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而房颤病人并发中风的危险性增大,目前对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予以抗凝治疗有预防栓塞的作用已有定论,近年来对非风湿性房颤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的探讨亦已有不少报道。本文仅就非风湿性房颤的流行病学,中风危险性及抗凝治疗进展等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外周脉压,包括诊室脉压、24 h平均脉压(24 h MPP)和中心动脉脉压(CAPP)与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的关系。方法收集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高血压门诊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412例的临床资料,测量诊室脉压、24 h MPP、CAPP,测定踝肱指数(ABI)、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反射波增强指数(Alx)。结果高血压患者中诊室脉压、24 h MPP和CAPP中男性宽脉压者分别占37.4%、41.2%、20.6%,女性分别占62.6%、58.8%、79.4%,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诊室脉压、24 h MPP、CAPP均随年龄增大而增大,老年组脉压增大更明显(P<0.05)。与非宽脉压组比较,诊室脉压、24 h MPP、CAPP宽脉压组ABI、Alx、baPWV、cfPWV均明显增高(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诊室脉压、24 h MPP、CAPP与baPWV、cfPWV均呈正相关,且诊室脉压、24 h MPP与ABI,CAPP与Alx亦呈正相关,余无相关性。Bland-Altman分析显示,与诊室血压、脉压比较,24 h平均血压、24 h MPP与中心动脉血压和CAPP的一致性较好,其相关性亦较高。结论高血压患者脉压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女性的脉压变化较男性更明显;脉压与ABI、baPWV、Alx、cfPWV均呈正相关,且诊室脉压与baPWV、24 h MPP与baPWV、CAPP与Alx的相关性较高。24 h MPP与CAPP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均较诊室脉压高。  相似文献   

13.
正心房纤颤(房颤)已成为全球"流行性"疾病。房颤及房颤相关卒中/血栓风险随增龄而显著增加。中国房颤发病率波动于0.5~1.4/1000患者-年,西方房颤发病率为1.7~3.7/1000患者-年;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2%~7.9%,西方人群房颤患病率为0.5%~7.5%。中国人群房颤生命风险略低于西方人群,每5个中国成人有一个可能发生房颤。过去十年,中国房颤患病风险增加20倍,房颤相关卒中风险增加13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可显著增加患者卒中的风险,并且与非房颤相关的卒中相比,房颤相关的卒中更致残和致命。由于口服抗凝药物可有效降低房颤患者的血栓栓塞风险,因此制定合理的抗凝策略是预防卒中、实现房颤综合管理的关键。文章围绕房颤抗凝治疗的这一临床问题,对房颤抗凝的适宜人群、抗凝药物的选择以及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总结,为房颤患者规范化抗凝提供一定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心房颤动(房颤)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并发症亦多,预后多不良。然而既往关于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继发房颤发生率、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死亡风险等特征均不清楚,现就此进行相关分析。受测对象为3 673例HCM患者,女性占45%,基线均龄(55±16)岁,40%心功能属NYHAⅢ~Ⅳ级。且其HCM均经超声心动图和其他辅助检查予以证实,多数伴有相关症状;而  相似文献   

16.
提高对心房颤动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从基础到临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随年龄增加,亦随器质性心脏病之出现而升高。由于房颤容易导致心功能损害,并发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死性卒中的机会比无房颤者可以增加2倍以上,因此需要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致残率、致死率高,发病率及患病率随年龄增长,且逐年增加~([1]),截止2010年,全球房颤患者约3350万例。研究表明,房颤与心血管事件和死亡风险升高有关~([2])。不同的风险因素对房颤影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是否存在房颤来进行评估,而不是房颤负荷。本文就不同风险因素与房颤负荷关系作一综述。1房颤分类及房颤负荷的定义1.1分类按照"房颤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18)"中的分类标准~([1]),房颤一般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期持续性房颤及永久性房颤。1.2房颤负荷的定义房颤负荷指的一个人发生房颤的数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内蒙古准格尔旗中老年人群脉压、脉压指数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统一体检调查。结果 1该项研究的入选人数为72 350人,应答率为88.7%,其中脑卒中2 588人,患病率为3.58%。2随着脉压的增大,脑卒中及其亚型的患病风险均有增高。脑梗死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51~6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脑出血的患病风险在脉压达到42~50 mm Hg时出现显著增高。由此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脑卒中亚型,脉压可能对脑出血的影响更大。3随着脉压指数的增大,脑卒中的患病率有所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值增大可致脑卒中,脉压与脑梗死、脑出血均有关,但不支持脉压指数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多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房颤可以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病残率、病死率及医疗费用。我国尚无房颤的流行病学资料,根据欧美的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0.4%,随年龄递增。男性在年龄校正后发病率较高。随慢性心力衰竭或瓣膜性心脏病的严重程度增加,房颤发病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心房颤动(房颤)和慢性肾脏病(CKD)发病率的增加,两者均已成为全球重大的健康问题。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有研究显示,我国房颤发病率约0.77%,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CKD与房颤密切相关,且常合并存在。在不同地区发病率有所不同,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研究显示,20~39岁的美国人CKD 3~4期发病率仅为0.7%,但在70岁及以上人群发生率上升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