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特点及近远期的疗效。方法:在2004年1月~2006年3月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入选183例女性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48例)和非高龄女性组(年龄<75岁,135例),同时入选同期77例高龄男性组患者作为对照。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即刻手术成功率和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结果:与非高龄女性组相比,高龄女性组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多见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及复杂病变(P<0.01),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与高龄男性组相比,高龄女性也表现为更多的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丛集(P<0.05),尽管冠状动脉病变分布及严重程度相似(P>0.05),但住院期间及远期随访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P<0.05)。高龄女性与高龄男性患者的总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了基线特征后,女性患者的危险降低(OR=0.82,95%CI0.675~0.989,P<0.05)。结论:高龄女性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多种危险因素及基础疾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复杂,近远期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高,总病死率与高龄男性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65岁以上老年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单中心随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年龄>65岁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心脏科行PCI治疗并完成随访的1012例患者根据年龄分为>65岁组(583例)和≤65岁组(429例),记录各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及PCI情况.术后每3个月通过随访记录患者所有原因病死、中风和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比较>65岁组患者药物洗脱支架和普通金属支架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年龄≤65岁组比较,年龄>65岁组患者女性较多、体重较轻、吸烟史少,但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功能不全多见,而且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严重、PCI同期行肾动脉支架术患者增多、完全血运重建率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比例较低.平均随访17个月,年龄>65岁组与年龄≤65岁组比较,主要心脏不良事件(12.52%对8.62%,P<0.05)、所有原因病死率(5.83%对1.17%,P<0.01)和所有不良事件(15.27%对9.09%,P<0.01)发生率均增高.年龄>65岁组患者中,药物洗脱支架组较普通金属支架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减少(10.14%对16.51%,P<0.05),但心源性病死率(3.01%对4.59%,P>0.05)和所有原因病死率(5.48%对6.42%,P>0.05)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年龄>65岁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术后远期心脏事件和所有原因病死率显著增加;药物洗脱支架可明显降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但不能减少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死亡.  相似文献   

3.
计帧法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计帧法测定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帧数 (CTFC)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或溶栓失败后的挽救性PTCA治疗 ,介入治疗后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有无心脏不良事件分为有心脏不良事件组 ( 2 6例 )和无心脏不良事件组 ( 64例 ) ,用计帧法测定梗死相关动脉的CTFC ,以CTFC 3 0帧为界将患者分为血流正常者和血流缓慢者两部分 ,观察两部分患者心功能、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所有患者CTFC平均为 3 6 78± 16 3 2帧 ,左心室射血分数和CTFC负相关 (γ =-0 64P =0 0 1) ,住院期间有心脏不良事件组CTFC明显高于无不良事件组 ( 5 1 91± 18 2 1vs .2 5 73± 7 79)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CTFC和心脏不良事件有良好的相关性 [OR =-1 73 ,95 %可信限 (CI) =-1 3 4~ -2 2 3 ,P =0 0 1]。ROC曲线分析表明CTFC能较好地预测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心脏不良事件。血流正常和血流缓慢患者间射血分数和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计帧法测定CTFC是一种较好的评价冠状动脉血流的方法 ,其结果和心功能、临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因素。方法:分析112例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与发生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相关的因素,比较有心脏不良事件组与无心脏不良事件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术后42例(37.5%)发生心脏不良事件。与无不良事件组相比,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患者多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射血分数EF50%、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B型利钠肽(BNP)增高(P0.05)。结论:老年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包括合并冠心病、行冠状动脉支架及旁路移植手术、合并心脏瓣膜病、存在心律失常、术前EF值50%以及手术规模大、麻醉时间长、术前hs-CRP和BNP增高,其中术前hs-CRP和BNP水平可以作为预测指标,对高危老年患者进行充分评估、从而减少围手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流感疫苗接种可降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需要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减少急性加重频次,因此专业指南均推荐所有慢阻肺患者均应接受流感疫苗接种,但目前普遍存在慢阻肺患者流感疫苗接种率不足的情况。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大规模接种有可能改变人们对疫苗接种的认识,医务人员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慢阻肺患者流...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65岁以上的老人中,心血管病是最常见致残、致命的医学难题.估计目前65岁以上患冠状动脉病(CAD)者已超过360万人,几乎有60%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住院患者是65岁以上的老人,预测在今后的10年,患者人数还将增加20%。当前对CAD老年患者的临床科研不足过去10年,对心血管病的治疗都是基于几种临床试验结果来进行的.即欧洲冠状外科研究和冠状动脉外科研究(CASS)的成果,对有轻、中度症状的CAD患者外科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三磷酸腺苷(ATP)负荷~(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对高龄患者(≥80岁)的远期预后价值.方法 对265例行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的患者(84.2±3.6)岁,随访(36.7±22.8)个月.观察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不稳定性心绞痛、心力衰竭住院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和恶性心脏事件(心源性死亡和非致死性MI).结果 根据心肌灌注显像将患者分为固定或混合性缺损组、可逆性减低及缺损组、正常显像组,各组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0,0%、31.3%、6.2%(P<0.05),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8%、6.0%、0.7%(P<0.05).Cox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异常心肌灌注显像是预测高龄患者发生心脏事件和恶性心脏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P<0.05).结论 ATP负荷~(99m)Tc-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正常的高龄患者预后良好,心肌显像异常患者心脏事件和恶性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存在固定或混合性缺损的患者预后更差,其检查对于高龄患者心脏事件风险的评估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赵雅琳  孙奡燕  姚宇 《山东医药》2012,52(3):102-103
目的探讨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预测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顺序入选72例行PCI的AMI患者,记录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心脏事件。于PCI后3、14 d测定血浆中NT-proBNP、hs-CRP水平,并于PCI后14 d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出现不良心脏事件17例,其中住院期间6例,出院后11例;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55例。出现不良心脏事件者PCI后3、14 d时NT-proBNP、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LVEF值明显低于未发生不良心脏事件者,P均<0.01。结论联合检测NT-proBNP和hs-CRP水平有助于预测AMI行PCI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和糖代谢异常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操作及住院期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对184例糖代谢异常及147例糖代谢正常的冠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计算血管造影成功率、操作成功率以及临床成功率,分析糖代谢异常对住院期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糖代谢异常组患者多支病变检出率明显高于糖代谢正常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更广泛、程度更重、病变更复杂,更易累及小血管(P<0.05)。糖代谢异常组与糖代谢正常组之间的血管造影成功率、操作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91.8%vs.93.9%,88.0%vs.91.8%及85.3%vs.90.5%,P均>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糖代谢异常不是PCI术住院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99,95%IC:0.242~9.172,P>0.05)。结论糖代谢异常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比糖代谢正常患者更复杂、严重;糖代谢异常不是PCI术住院期发生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在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5%~15%患者即使开通梗死相关动脉,其远端心肌组织仍不能获得有效灌注,甚至可能会发生心源性死亡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慢血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感染后易并发急、慢性并发症,预后不佳.其主要机制包括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缺陷、细菌定植率增高等.流感和肺炎是最常见的两种可预防性感染性疾病.通过接种流感和肺炎疫苗,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糖尿病患者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多国相继出台了相关文件推荐糖尿病患者接受流感和肺炎疫苗接种.但目前我国疫苗接种的现状并不理想,接种率低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对疫苗的认识程度低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2.
正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治疗中,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占据重要地位。术中使用对比剂可对肾小管产生直接的毒性作用,导致高达5%的肾功能正常的住院患者发展为对比剂急性肾损伤(CI-AKI),是医院获得性AKI的重要原因之一~([1])。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措施逆转其病程,CI-AKI明显增加了PCI术后患者住院时间、不良心脏事件、及永久性肾功能损害和患者的全因死亡率~([2])。血清肌酐(SCr)仍是当前CI-AKI诊断的主要依据,但血清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校正的TIMI记帧计数(CTFC),探讨视频密度阶差(VDS)在评价急性心肌梗死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心肌微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计算12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PCI术前后的CTFC和VDS,并统计患者急诊PCI前后的TIMI分级、左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的心脏不良事件。结果:急诊PCI术前后VDS为10.2±3.8、20.8±7.6,术后显著高于术前(P<0.05);PCI后CTFC显著低于术前[(30.3±8.6)∶(22.4±5.6),P<0.05]。急诊PCI后:VDS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P<0.05),CTFC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DS是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相关因素。VDS≤20者的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显著高于VDS>20者和CTFC≤30者(P<0.05)。结论:VDS评价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者的心肌微灌注时较CTFC敏感性更高,可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不同程度的肾功能降低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对连续入选的629例AC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适合中国人的改良MDRD方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 GFR)水平,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正常(90 m L·min-1·1.73m-2)轻度降低(60~89 m L·min-1·1.73m-2)、中度降低(30~59 m L·min-1·1.73m-2)和重度降低(29 m L·min-1·1.73m-2)四组,分析不同程度肾功能损害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肾功能降低组(e GFR90 m L·min-1·1.73m-2)较肾功能正常组年龄偏大,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住院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明显高于正常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正常组与轻度、中度、重度降低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4.5%、25.8%、45.6%及44.4%,不良事件发生率随肾功能降低而呈逐渐增高趋势(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肾功能降低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24,95%CI:1.445~3.423,P0.001)。结论:肾功能降低ACS患者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升高,且肾功能降低越显著,则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越高;肾功能降低是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城镇参保职工接种流感疫苗的成本效益,为扩大流感疫苗接种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次调查以州辖区内城镇参保职工为调查对象,随机抽取1 493名流感疫苗接种者为接种组,选取与接种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等相匹配的1 480名未接种疫苗的人为非接种组;对流感相关疾病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及医疗费用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成本-效益分析。结果接种组与非接种组相比,流感相关疾病的就诊率和住院率均明显下降,医疗费用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55岁以上人群最为明显;接种流感疫苗控制各类流感相关疾病的效益-成本比(BCR)为6.15。结论新疆昌吉州参保职工接种流感疫苗具有较高的成本效益,产生良好成本效益的原因是明显降低了接种组55岁以上中老年参保职工的就诊率和住院率,从而节省了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病变中左主干和分叉病变较为常见,占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20%~25%,也是PCI中最具挑战的病变类型,成功率低,术中由于特殊的解剖生理特征及分支急性闭塞或濒临闭塞发生并发症的风险高,术后分支再狭窄率较高,因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和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也高。患者女,69岁,以"反复胸痛、胸闷2年,加重1周余"为主诉入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夜间非勺型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根据24h动态心电监测结果将PCI术后的AMI患者分为夜间非勺型心率组(A组)及夜间勺型心率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和再次住院率。结果 A组患者的MACE、心源性死亡、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和再次住院率分别为27.4%、8.1%、14.5%、23.4%,均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4.8%vs 1.2%,p=0.123)。结论夜间非勺型心率有助于早期识别AMI患者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8.
微量白蛋白尿对冠心病PCI术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尿微量蛋白量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114例PCI患者中61例尿微量白蛋白>20mg/L为阳性组,53例尿微量白蛋白≤20mg/L为阴性组,两组患者PCI术后均常规服药治疗,记录PCI后10±2.3月内两组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或重复进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心绞痛复发、心功能不全)发生率。结果尿微量蛋白阴性组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56%,阳性组为2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量白蛋白尿与冠心病PCI后心脏不良事件显著相关,微量白蛋白尿是预测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背景:临床试验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可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大剂量他汀类药物能否给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带来更大收益。目前尚缺相关临床实践探讨。方法:我们分析了2005~2009年15 729例年龄≥65岁冠心病患者住院资料。高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被定义为阿托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20mg,或者辛伐他汀80mg。我们用Kaplan Meier曲线计算死亡率、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和出院后3年再住院事件;对数秩检验比较他汀类药物和强度对生存的影响;Cox比例风险回归逆倾向加权  相似文献   

20.
李毅  韩雅玲  康建  王效增 《心脏杂志》2004,16(3):255-257,260
目的 :比较高龄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接受介入和非介入治疗住院期间的疗效。方法 :AMI患者 133例 ,其中 76例于发病 2 4 h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 ,5 7例行非介入治疗 ,分析两组的临床经过 ,比较住院期间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 :介入组 PCI病例成功率 99% ,病变成功率 98% ,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 5 % ,术中无死亡病例 ;介入组住院病死率明显低于非介入组 (11% vs 2 5 % ,P<0 .0 5 ) ,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介入组亦明显低于非介入组 (17% vs 4 4 % ,P<0 .0 1) ,两组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 ,平均 CCU天数介入组明显少于非介入组 (4± 5 vs 8± 6 d,P<0 .0 1)。结论 :高龄 AMI行介入治疗者住院期间病死率和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 ,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非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