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霉酚酸酯治疗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4,他引:11  
目的观察霉酚酸酯(MMF)对活动性小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疗效. 方法15例微型多血管炎(MPA),1例Wegener肉芽肿伴有严重活动性肾血管炎及3例寡免疫性坏死性新月体肾炎患者;12例表现为急进性肾炎(4例需血透),7例为慢性肾衰,肾活检显示大量新月体形成[21.6%~100%,平均(59.2±21.2)%].采用MMF 1.5~2. 0 g/d联合激素治疗.疗效分为缓解(SCr恢复正常,尿蛋白<1.0 g/d,无活动性尿沉渣及肾外血管炎活动),部分缓解和无效(SCr升高或持续需要透析治疗或存在肾外血管炎的活动). 结果2例患者在治疗初期因并发肺炎而退出治疗.17例MMF治疗2~34个月,平均(10.5±8.8)个月,血管炎活动性均得到控制.8例(42.1%)经MMF治疗(8.0±2.9)个月获得缓解;7例获得部分缓解(36.8%);4例无效(21.2%).4例需透析的患者MMF治疗后2例摆脱透析,其中1例获得缓解,另外2例MMF治疗2个月仍未摆脱透析而停止MMF治疗.5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患者在病情获得缓解或部分缓解后,1例血清ANCA转阴;4例ANCA滴度下降.5例在治疗1~6个月进行重复肾活检,发现细胞性及细胞纤维性新月体比例显著减少,血管坏死性病变消失.肾小球内VCAM-1表达基本消失. 结论MMF联合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管炎活动,改善肾功能.进一步对照性临床研究 ,比较此疗法与激素联合环磷酰胺疗效的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与阴性微型多血管炎的比较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比较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ANCA+ve)与ANCA阴性(ANCA-ve)微型多血管炎(MPA)临床与病理的差异,探讨ANCA与MPA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31例微型多血管炎(MPA),其中男16例,女15例,同时采用标准间接免疫荧光(IF)和ELISA法检测血清ANCA,根据血清ANCA结果分为ANCA+ve组与ANCA-ve组,比较两组肾脏及肾外脏器损害、肾脏病理及预后.两组患者血管炎活动分数(BVAS1)无差异.结果①血清ANCA31例MPA中19例ANCA阳性(61.3%),其中IF-ANCA阳性者8例,ELISA法ANCA阳性者19例.血清抗-GBM抗体均阴性.②发病年龄及病程ANCA+ve组大于ANCA-ve组,分别为(56±11)岁vs(48.5±16.8)岁(P<0.05)和(30.2±47.7)月vs(6.5±8.8)月(P<0.01).ANCA+ve组女性多于男性(男/女8/11),而ANCA-ve组男性多见(男/女8/4).③ANCA+ve组需透析病例数及活检时SCr水平(588±334)μmol/L高于ANCA-ve(487±284)μmol/L(P<0.05),贫血程度更为严重,Hb(78.9±16.2)g/Lvs(95.5±22.0)g/L(P<0.01).肾活检显示ANCA+ve组新月体比例显著高于ANCA-ve组(61.7±33.2)%vs(33.4±32.8)%(P<0.01),ANCA-ve组细胞性新月体所占比例高于ANCA+ve组.两组袢坏死、全球硬化、间质血管炎及酸性粒细胞浸润程度相似.④ANCA+ve组伴有2个以上肾外脏器受累比例高于ANCA-ve组(63.2%vs31.3%),肺损害较重,咯血(42.1%)及严重肺出血(15.8%)患者均见于ANCA+ve组.ANCA+ve组消化道出血及眼部受累多见,而皮肤损害ANCA-ve组发生率高于ANCA+ve组(41.7%vs15.8%).⑤ANCA-veMPA预后差.两组治疗方法相似,但治疗后ANCA+ve组仅1例肾功能恢复正常,绝大多数患者需维持透析或处于CRF,5例死亡,而ANCA-ve组3例需要维持性透析,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亡,其余病例肾功能均显著改善.结论血清ANCA阳性与ANCA阴性MPA无论在临床表现、肾脏病理及预后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临床应分别对待.造成这种差异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IA)联合霉酚酸酯(MMF)疗法对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血清ANCA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6例ANCA相关血管炎伴活动性肾血管炎患者(男、女各3例,年龄19~60岁)临床均为微型多血管炎,ANCA均为MPO-ANCA,治疗前BVAS评分15~22分,均有肾功能不全[SCr(354.6±296.1)μmol/L,其中需即时透析1例],肾脏病理新月体比例(51.0±27.1)%。采用甲基泼尼松龙静脉冲击联合葡萄球菌蛋白A行IA治疗(IA隔日1次,每次吸附血浆4.5L,共3~10次)。IA结束后口服泼尼松及霉酚酸酯(1.5g/d)。观察IA过程中ANCA水平及病情变化,IA后MMF治疗过程中血管炎活动性(BVAS评分)、肾功能与尿检变化。结果:首次IA后1例血清ANCA转阴,其余5例ANCA下降37.2%~70.4%[平均(52.6±14.0)%]。3次IA后ANCA水平下降67.8%~91.5%[平均(81.8±10.0)%],吸附结束后ANCA下降至基础值(9.6±6.3)%,5例治疗前无需透析患者SCr均降至(206.9±106.1)μmol/L,其中1例降至正常,1例治疗前需透析患者治疗后摆脱透析(SCr由929.1μmol/L降至363.3μmol/L)。IA后MMF治疗随访3~12月,3例缓解,2例稳定,1例死亡。不良反应:IA治疗过程中1例发生低血压1次,随访中各有1例发生带状疱疹和口角疱疹,1例随访3月并发严重肺部感染死亡。结论:葡萄球菌蛋白A免疫吸附治疗能快速、有效降低血清ANCA水平,抑制血管炎活动性,改善肾功能,但IA后免疫抑制剂治疗过程中应注意预防感染。  相似文献   

4.
丙基硫氧嘧啶相关血管炎肾损害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丙基硫氧嘧啶(PTU)相关ANCA血管炎伴肾脏损害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转归.方法:因Graves病或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服用PTU后出现血清ANCA阳性伴肾脏损害患者12例[女性11例,男性1例,平均年龄(32.4±13.8)岁],均行肾活检病理检查和随访.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转归. 结果:12例患者服用PTU 2~264月(中位时间42月),肾脏病程(11.5±20.1)月,ANCA类型均为P-ANCA,其中11例为MPO-ANCA阳性,1例MPO-/PR3-ANCA双阳性.临床均表现血尿(其中5例肉眼血尿)及蛋白尿[(1.9±1.6g/24h)],7例(58.3%)存在肾功能不全[SCr(282.88±335.92)μmol/L],其中3例人院时即需要肾脏替代治疗.肾活检病理10例为寡免疫复合物节段坏死性肾炎伴新月体形成,2例为节段坏死性肾炎伴膜性病变.治疗上均停用PTU并接受免疫抑制治疗,随访3-60月(中位时间19月),1例进入终末期肾衰,1例SCr倍增,2例转为慢性肾功能不全,8例完全缓解(肾功能正常,尿检阴性).血清ANCA 2例转阴,9例滴度下降,1例无变化.3例肾血管炎复发伴血清ANCA滴度升高. 结论:本组PTU相关血管炎肾功能损害严重,病理改变除与ANCA相关的肾血管炎外,还合并膜性病变,预后不佳,停用PTU后ANCA持续阳性且滴度升高与复发相关,表明对ANCA水平升高者需维持免疫抑制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老年人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所引起的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表现。方法 分析总结近 5年来检出的 1 4 5例 60岁以上老年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 4 5例患者 ,男 74例 ,女 71例 ,平均年龄 68.2岁。胞浆型ANCA(c ANCA)阳性 1 7例 ,均识别蛋白酶 3(PR3) ;环核型ANCA (p ANCA)阳性 1 2 8例 ,其中 1 2 0 1 2 8例单独识别髓过氧化物酶 (MPO) ,8 1 2 8例同时识别PR3和MPO。不足 1 2的患者在 3个月内确诊。确诊病例均呈多器官损害 ,其中肾脏受累占 93 .8% ,且 75 %出现肾功能不全 ;肺脏受累占 74.5 % ,半数以上表现为肺出血和 (或 )肺部阴影 ,此外还有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神经系统、肌肉关节、眼、耳器官或组织损害及发热、乏力、消瘦等非特异症状。实验室检查 ,90 %以上的患者有中重度贫血、血沉增快和C反应蛋白升高。结论 老年人ANCA阳性小血管炎较为多见 ,临床表现为多器官损害 ,ANCA检测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6.
20050969 微型多血管肾损害的预后/胡伟新…//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04,13(5).-419~425 60例患者中,40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SCr为481.23±289.71 μmol/L,27例需透析治疗。肾活检病理显示新月体比例16.7%~96.2%,半数患者见间质血管炎,平均慢性指数(CI)5.36±2.61。随访1~155个月(中位12个月),共13例(21.7%)死亡,10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肾炎(AAGN)患者接受肾移植后的转归。方法:11例AAGN患者[男4例,女7例,中位年龄48(33.5~52.5)岁]接受肾移植。采用激素、吗替麦考酚酯联合他克莫司/环孢素A三联抗排斥治疗。肾移植后排斥反应及其类型均经移植肾活检病理诊断。回顾性分析移植肾预后、血管炎复发及血清ANCA对移植肾预后的影响。结果:11例AAGN均为MPO-ANCA相关血管炎,10例在肾移植前接受肾脏替代治疗,中位时间为30.5(14.8~50.5)个月。肾移植前均无血管炎活动(BVAS 0分),7例血清MPO-ANCA阳性。肾移植术后均未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4例(36.4%)发生急性细胞性排斥反应,分别有1例术后18个月和22个月发生血管炎复发和慢性体液性排斥反应。术后中位随访56(46.5~135)个月,随访末8例(72.7%)血清肌酐水平正常,2例血清肌酐升高,1例移植肾失功。5年人、肾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0.9%。术前ANCA阳性与阴性患者比较移植肾排斥反应发生率和血管炎复发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AAGN患者肾脏移植后远期预后好,血管炎复发率低,但术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高,应加强预防抗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查阅我院1987年5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病例.对患者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统计分析.结果 ANCA相关性血管炎共170例,其中8例以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男性和女性各4例;平均年龄(39±20)岁;从疾病出现首发症状到消化道出血平均(8±8)个月;其中韦格纳肉芽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最常见;临床表现最常见为便血(7例,占7/8),远端小肠为最常见受累部位(5例,占5/8);2例患者采用激素冲击治疗,6例采用相当于泼尼松1~2mg·kg-1·d-1激素治疗.1例患者行肠穿孔修补术,2例患者行病变肠段切除术,均是在出现外科情况后手术.3例存活,5例死亡,平均总存活时间为(373±108)d,出现消化道出血后患者平均存活时间为(46±10)d.结论 ANCA相关性血管炎合并消化道出血罕见,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伴肾脏损害患者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31例临床诊断为AAV患者。间接免疫荧光及免疫酶联吸附试验(ELISA)均为ANCA阳性。逐项分析ANCA抗原谱,肾脏和肾外临床表现。结果本组AAV患者男16例,女15例。年龄18~84岁,平均(54.19±20.00)岁。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27例,韦格纳肉芽肿(WG)4例。肾脏症状首发16例,肾外症状首发15例,以呼吸系统症状首发者8例,8例伴咯血。27例MPA患者就诊时血肌酐平均(460.42±354.55)μmol/L。全组患者P-ANCA阳性24例,C-ANCA阳性7例,抗原识别抗MPO阳性25例,抗PR3阳性6例,抗BPI阳性3例。结论AAV临床表现多样,肺、肾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本病晚期治疗方法十分有限,预后甚差,重视ANCA筛查,早期诊断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长期深静脉留置双腔导管血液透析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目的 :探讨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和退出原因 ,延长其使用期限。  方法 :随访血液透析患者留置导管的使用情况和并发症 ,记录导管使用终点。  结果 :①实施深静脉留置长期带涤纶环导管术 1 39例次 ,其中 1 0例次为再次置管 ;经颈内静脉入路 1 0 4例次 (成功率 98% ) ,经颈外静脉切开插管 1 3例次 (成功率 81 % ) ,经锁骨下静脉 2 2例次 (成功率 95 % )。置管成功率 1 0 0 %。②导管使用期限 :平均 (1 4 5± 1 0 4 )个月 ,使用留置导管时间分别为 :>72个月 1例 ,>36个月 7例 ,≥ 2 4个月 1 8例 ,≥ 1 2个月 37例次 ,≥ 6个月 4 2例次 ,<6个月 30例次 (大部分在继续使用 ) ,其余失访。观察导管使用终点 6 5例次 ,约占 4 6 % ,导管退出时平均使用时间 3~ 4 6 (1 0 2± 8 3)个月。退出原因 :患者死亡 4 0例 ,其余为感染拔管、导管拔脱、血流不畅和肾移植。在导管使用终点 ,90 % (5 8/ 6 5 )的导管功能良好。③导管透析充分性 :1 1 4例患者透析后尿素下降率平均 70 % ,平均Kt/V达 1 5 5。与内瘘透析患者Kt/V =1 5 0±0 33(n =30 )比较无显著差别。④导管动静脉端反接对透析效果影响 ,比较 35例导管动静脉端正接和反接 ,血流量2 0 0~ 2 5 0ml/min ,单次透析正接Kt/V =1 5 5± 0 4 3,反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