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a决定簇的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太原地区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方法 2001年11月~2004年7月,采集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巢式PCR法检测血清HBVDNA,对41例孕妇标本进行了PCR产物直接测序,与Genebank中HBV中国大陆流行株进行多重序列比对,分析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情况。结果 14.63%(6/41)孕妇携带HBV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检出的突变位点中,aa126,aa127,aa131,aa143为较常见的氨基酸变异位点,aa125,aa135,aa137及aa140变异报道较少,大多数位点的变异导致了氨基酸替换。结论 太原地区孕妇HBV感染者携带a决定簇突变株。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是全球引起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所有国家把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另外,在围产期HBV感染占主要原因的国家,尤其是HBV感染高流行国家(HBV慢性感染率≥8%),WHO建议HepB首针(HepB1)应尽快在出生后24h内接种,以控制围产期HBV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四川省两县(区)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S基因和P基因变异.方法 从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e抗原均阳性的血清中提取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经聚合酶链反应和核苷酸测序后,比较和分析S基因和P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变异.结果 47例慢性HBV感染者血清标本中,12份标本在"a"决定簇内出现氨基酸变异(25.53%),分别为T126A、I126T/S、P127T、T131N、M133L、M133T、T140I;变异主要集中在"a"决定簇的第1环上(92.86%,13/14).1份标本逆转录酶C域中出现rtV2071变异.结论 自然发生的氨基酸变异主要集中在"a"决定簇的第1环上,其抗原性已改变,对乙肝疫苗接种人群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拉米夫定耐药株也可在未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治疗的病人中发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探讨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病毒学因素。方法在四川和甘肃省5家医院招募439名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孕妇及其新生儿,开展调查并采集血标本。对新生儿接种全程3剂次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检测母婴HBV血清学标志物和母亲病毒载量,扩增母亲HBV基因序列。结果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为93.39%,失败率为2.73%,无应答率为3.87%。母亲HBV基因型为C(43.01%)、B(37.63%)和D(19.35%);血清型为adr(37.63%)、adw(36.56%)、ayw(21.51%)、不确定型别(3.23%)和ayr(1.08%);阻断成功组和失败组的母亲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分别为30.59%、25.00%;阻断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母亲HBV基因型构成、血清型构成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率均无显著性差异(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结论研究地区乙肝母婴传播阻断成功率较高。HBV基因型、血清型差异以及a抗原决定簇突变不是影响母婴传播阻断失败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14岁藏族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方法对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969名1-14岁藏族儿童采用单因素和二元逻辑斯蒂(Logistic)回归分析HBV感染者。结果有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免疫史是儿童免受HBV感染的保护因素,居住城市、无HepB免疫史、有口腔诊疗史和创伤性美容史是儿童感染HBV的危险因素。结论继续推广目前实施的HepB免疫策略,加强对新生儿的首剂及时、全程、合格的HepB接种,控制医源性感染,开发有当地文化特色阻断HBV传播的健康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血清流行率和乙型肝炎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率。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选择佳木斯市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集血清标本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乙肝核心抗体(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HBcAb),分析HBV血清流行率和HepB接种率。结果在1100名调查对象中,HBsAg、HBsAb、HBcAb阳性率分别为0.45%、92.55%、18.09%,HepB接种率为61.9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查对象所在的医院与从事的职务为HBsAb阳性率的影响因素。结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医务人员HBV感染风险较高,建议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HepB接种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孕妇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决定簇突变及其对HBV宫内传播的影响。方法收集2001年11月至2004年7月在太原市传染病医院妇产科住院的HBsAg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外周血,选取其中部分HBV DNA阳性标本进行nPCR产物直接测序,分析HBV“a”决定簇变异情况,比较HBV“a”决定簇突变组孕妇与未突变组孕妇HBV宫内感染率的差别。结果307例血清HB-sAg阳性孕妇中,HBeAg阳性119例,HBV DNA阳性126例。309例新生儿中,HBsAg、HBV DNA任一项阳性者69例,新生儿HBV宫内感染率为22.33%(69/309)。经过测序的49份标本(41份孕妇标本、8份婴儿标本)中,HBV基因型以C型、B型为主,D型只发现1份。49份标本(含1份假阳性)中共有7份标本(6份孕妇标本、1份婴儿标本)(9个位点)发生了HBV“a”决定簇突变,突变检出率为14.58%(7/48);突变组和未突变组的HBV宫内感染率分别为50.00%(3/6)、40.00%(14/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c2=0.000 120,P>0.05);发生了HBV宫内感染的母儿之间,HBV序列同源性在98.67%以上,其中1例新生儿所携带HBV的aa145的密码子发生了同义突变(GGA→GGC)。结论对于感染HBV的孕妇而言,无论携带HBV“a”决定簇变异株还是野生株,未发现其新生儿发生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有差别;宫内传播过程中存在S基因“a”决定簇变异株。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广东省儿童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中HBV S基因变异对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乙肝疫苗免疫后HBsAg阳性的儿童血清标本36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 S基因片段,对PCR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结果在36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26份,完成测序23份,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其中4份在“α”决定簇片段内出现了氨基酸变异,2种变异形式未见报道,结论广东省免疫失败儿童存在不同位点的HBV S基因变异,可能是导致部分儿童免疫失败的原因。尚未出现稳定的变异株,对现用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德阳市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血清亚型和变异。方法从HBsAg阳性的血清标本提取病毒DNA,S基因全序列多聚酶链反应和测序后,根据进化树和推导氨基酸确定基因型、血清亚型及"α"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变异。结果 41份标本中,33份标本为B基因型/adw2血清亚型,7份标本为C基因型/adrq+血清亚型,另1份标本为B基因型/ayw1血清亚型;6份标本"α"抗原决定簇内氨基酸发生变异,分别为Thr126Ser,Thr126Ala,Gln129His,Met133Leu和Thr143Met,且变异集中在第1环内氨基酸(6/7,85.7%)。1份标本在114位和115位氨基酸间插入额外1个氨基酸,1份标本的216位氨基酸变异为终止码。结论德阳市HBV以B基因型/adw2为主,自发的"α"决定簇氨基酸变异集中在第一环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乙肝疫苗免疫失败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隐匿性感染及编码S基因(surface)变异状况。方法选择乙肝疫苗免疫后抗-HBs阴性的儿童血清标本167份,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HBVS基因片段,对PCR阳性产物进行脱氧核糖核酸(DNA)序列测定和基因片段分析。结果在167份标本中,HBV核酸阳性63份,在测序42份标本中11份标本S基因片段出现氨基酸变异,共有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变异,其中一个在"a"决定簇片段内。结论免疫失败儿童HBV隐匿性感染率较高,HBVS基因存在不同位点的变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重组乙型肝炎(乙肝)疫苗(酿酒酵母)[Hepatitis B Vaccine(HepB)Made by Recombinant Deoxyribonucleic Acid(DNA)Techniques in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Yeast,HepB-SCY]对新生儿的长期免疫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预防控制乙肝和HepB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用横断面调查和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HepB免疫效果长期监测点收集1997~2008年出生、全程接种HepB-SCY人群的血清样本和资料;用微粒子酶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指标,结合HepB免疫史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免疫人群样本9343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平均阳性率为0.98%,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阳性率为3.16%,HBV感染率为3.37%;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平均阳性率为63.78%,从免疫后1年的91.16%逐渐下降至免疫后12年的50.53%;HepB首剂(HepB1)及时接种人群的HBsAg阳性率为0.89%,显著低于未及时接种人群的2.73%。结论 HepB-SCY免疫人群的HBsAg阳性率显著下降,免疫12年后保护效果良好,无证据表明需要进行再免疫。HepB1及时接种对预防HBV传播至关重要,提高HepB1及时接种率是预防控制乙肝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中国(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不同年龄和免疫状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Virus,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组合模式。方法在全国160个疾病监测点,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问卷调查后,采集血标本,分离血清后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Core Antibody,Anti-HBc)。对HBsAg阳性标本进行乙肝病毒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抗乙肝病毒e抗原抗体(Anti-hepatitis B e Antibody,Anti-HBe)检测。结果全国1~59岁人群HBsAg、Anti-HBs、Anti-HBc、HBeAg、Anti-HBe的组合模式共检测出16种,在1~4岁儿童以单纯Anti-HBs为主,占69.77%;15~59岁人群以全阴性检测结果多见。有免疫史人群中,年龄越大,Anti-HBs检出率越低;未免疫人群除检测指标以全阴性和单纯Anti-HBs外,自然感染所致的标志物多见。结论检测结果为其他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参考,可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免疫史人群HBV血清学标志物的检出情况。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分析近20年北半球甲型流感疫苗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抗原的氨基酸和N-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方法 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1990-2012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H1N1的4个抗原决定簇Sa、Sb、Ca、Cb和H3N2的4个抗原决定簇A、B、C、D的氨基酸和N-糖基化位点变异情况。结果 (1)H1N1疫苗株Sb抗原决定簇28、40位氨基酸N-糖基化位点相对保守,而142位氨基酸发生改变。(2)Sb抗原决定簇上无N-糖基化位点。(3)H3N2疫苗株B、D抗原决定簇2、479、181、301位氨基酸N-糖基化位点相对保守,而149位氨基酸发生改变。(4)H3N2疫苗株的N-糖基化位点不在抗原位点上。结论 (1)流感疫苗株HA抗原氨基酸变异集中在HA1蛋白环状部位。(2)流感疫苗株的N-糖基化位点在相对保守的序列,并且相同亚型的流感疫苗株有相似的N-糖基化位点。(3)HA蛋白变异可以推测流感病毒基因的改变,为选择与之匹配的流行株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 HepB)的长期免疫效果。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抽取广西隆安县1996-2008年出生且按免疫程序完成3剂次重组酵母HepB接种的人群,采集血清标本,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试验检测乙肝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 HBsAb),分析血清流行率和HepB对HBsAg携带的保护效果(VE)。结果在1 614名研究对象中HBsAg、HBsAb阳性率分别为1.12%、29.86%。1996-1999年、2000-2003年、2004-2008年出生人群HBsAg阳性率分别为3.18%、1.53%、0.46%(趋势χ~2=10.18,P=0.001),HBsAb阳性率分别为35.03%、26.87%、30.96%(趋势χ~2=0.02,P=0.911)。与隆安县实施HepB接种前≥20岁人群相比,HepB免疫后12-24年对HBsAg携带的总VE(95%CI)为93.74(90.07-96.12)%;在1996-1999年、2000-2003年、2004-2008年出生人群中分别为82.23(57.74-92.56)%、91.45(83.58-95.58)%、97.43(93.15-99.04)%。结论重组酵母HepB免疫后12-24年HBsAb水平未发生明显变化;需进一步开展HepB免疫效果和青少年加强免疫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成人乙型肝炎(乙肝)知识知晓率和无或不详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史成人的接种意愿。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在黑龙江和甘肃省选择4个调查现场,抽取18-59岁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乙肝知识知晓率、无或不详HepB接种史者的HepB接种意愿率。结果共纳入调查对象1051名,乙肝知识平均得分为10.09±3.36分(满分16分),其中54.23%的调查对象知识得分>10分。调查对象对使用公用马桶、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一起玩或工作、与HBV感染者一起进餐、蚊虫叮咬是否可感染HBV的知晓率分别为45.86%、45.10%、31.30%、24.26%。无或不详HepB接种史者的HepB接种意愿率为67.80%(318/46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HepB接种意愿率高于男性(OR=1.74,95%CI:1.16-2.62);有医疗保险者高于无医疗保险者(OR=2.19,95%CI:1.19-4.01);乙肝知识得分>10分者高于≤10分者(OR=2.42,95%CI:1.54-3.78)。结论调查地区成人对HBV错误传播途径的知晓度低;提高乙肝知识知晓水平可增加无或不详HepB接种史成人的HepB接种意愿。  相似文献   

16.
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了解陕西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现状,评价接种乙肝疫苗(HepB)15年后人群血清流行病学变动情况。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59岁人群2 224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ELISA方法检测HBV血清学标志。结果调查人群HBsAg、抗-HBs、抗-HBc标化阳性率分别为3.50%、48.51%、24.45%,HBV标化感染率为37.58%。HepB接种率为50.09%,接种人群HBsAg阳性率(1.62%)及HBV感染率(8.80%)低于未接种人群(4.05%、50.00%)。15岁以下儿童HBsAg、抗-HBc阳性率和HBV感染率低于15岁以上人群,而抗-HBs阳性率、HepB接种率高于15岁以上人群。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较1992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分别下降54.78%、31.86%,抗-HBs阳性率上升60.79%。HBV感染率农村(33.33%)高于城市(24.17%),HepB接种率城市(88.61%)高于农村(75.96%)。结论陕西省实施HepB接种15年后,HBsAg阳性率、HBV感染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15岁以下儿童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实施不同免疫策略后,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接种和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方法利用2006年全国1~59岁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中,云南省调查点的资料和血清标本,分析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世界银行贷款卫生Ⅶ(卫Ⅶ)项目、卫生部/全球疫苗免疫联盟(Ministry of Health/Global Alliance for Vaccine and Immunization,MOH/GAVI)合作项目的实施,对全省HepB接种和HBV感染的影响。结果 2006年调查显示,HepB接种率依次为MOH/GAVI项目实施后适龄儿童(1~3岁)高于卫Ⅶ项目实施后适龄儿童(4~10岁)(X~2=59.435,P<0.01),卫Ⅶ项目实施后适龄儿童(4~10岁)高于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适龄人群(11~14岁)(X~2=31.615,P<0.01),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适龄人群(11~14岁)高于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适龄人群(15~59岁)(X~2=252.224,P<0.01)。HBV感染率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卫Ⅶ项目实施后适龄儿童(4~10岁)和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后适龄人群(11~14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26,X~2=0.491;P均>0.05);MOH/GAVI项目实施后适龄儿童(1~3岁)低于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至卫Ⅶ项目实施后适龄人群(4~14岁)(X~2=15.308,X~2=7.211;P均<0.05),HepB纳入计划免疫管理至卫Ⅶ项目实施后适龄人群(4~14岁)低于HepB未纳入计划免疫管理前适龄人群(15~59岁)(X~2=63.205,X~2=10.248;P均<0.05);1~3岁、4~10岁、11~14岁扶贫开发县人群HepB接种率低于非扶贫开发县(X~2=45.022,X~2=213.505,X~2=66.175;P均<0.01),1~3岁扶贫开发县和非扶贫开发县人群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确切P=1.000),扶贫开发县4~10岁、11~14岁、15~59岁人群HBV感染率均高于非扶贫开发县(X~2=27.707,X~2=35.864,X~2=89.351;P均<0.01)。结论从HepB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到MOH/GAVI项目实施,全省HepB接种率提高,HBV感染率明显下降,但扶贫开发县儿童乙肝的控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a”决定簇热点突变对乙肝疫苗保护效果的影响。方法根据HBV基因保守序列设计PCR扩增引物,针对“a”决定簇突变设计简并探针,制备检测HBV“a”决定簇16种热点突变的基因芯片,并用克隆测序对芯片检测结果进行验证。基因芯片法检测47对乙肝疫苗阻断失败的母婴配对样本和323例阻断成功的母亲样本。结果克隆测序证明,基因芯片法具有特异性。应用该法检测发现,野生株(阳性率为78.66%)仍为主要流行株,依次为126A(11.27%)、145R(5.76%)、126S-1(5.28%)、126S-2(4.56%)、129H(1.20%)、144A(0.72%)、129R(0.24%),但126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突变(P值均<0.01)。阻断失败组母婴均感染的样本与阻断成功组的126A、126S-1、126S-2和145R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乙肝疫苗可阻断126A、126S和145R突变株的母婴传播,目前毋需研制针对126和145位点突变的新型乙肝疫苗,但需加强对突变株的流行病学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两次调查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情况,分析该地区1886~2005年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V Surface Antigen,HBsAg)、抗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sAg,Anti-HBs)、抗乙肝病毒核心抗原抗体(Antibody to HBV Core Antigen,Anti-HBc)感染标志变化,了解该地区乙肝疫苗(Hepatitis B Vaccine,HepB)的免疫预防效果。方法分别于1986、2005年,对该地区进行横断面调查并采集血标本,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HBsAg、Anti-HBs、Anti-HBc,分析这三项感染指标的流行情况。结果该地区20岁人群HBsAg平均阳性率,由1986年的8.5%下降到2005年的4.4%(χ2=10.88,P0.01),Anti-HBs平均阳性率由18.3%上升到43.1%(χ2=130.47,P0.01),Anti-HBc平均阳性率由39.9%下降到15.1%(χ2=122.18,P0.01)。结论肇东市农村地区20岁人群HBV感染率本底高,1986年使用HepB后,HBV感染率下降明显,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该地区HepB接种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基本核心启动子(BCP)变异情况。方法收集HBV感染者血清标本132份(HBV DNA均阳性),用半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HBV C基因部分片段,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检测BCP T1762/A1764变异。用S基因错配聚合酶链反应(PCR RFLP)法确定HBV基因型。结果51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患者BCP T1762/A1764双变异检出率为27.45%,81例HBeAg阴性患者BCP T1762/A1764双变异检出率为62.96%,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5.79,P=0.00)。 BCP T1762/A1764双变异的HBV感染者B基因型检出率为33.85%,明显低于C基因型的检出率66.15%(χ2=24.25,P=0.00)。结论HBV感染者普遍存在BCP T1762/A1764双变异,以C基因型感染者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