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了解南阳地区回族6~ 15岁中小学生躯干、四肢脂肪与总体脂肪关系的年龄变化特点,为指导学生进行科学锻炼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身体成分分析仪对南阳市9所回族学校6~15岁中小学生进行体成分测量,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南阳市回族6~15岁期间女生脂肪率及躯干脂肪量均高于男生,男生脂肪率最高为16.6%,女生最高为28.0%.6~9岁男生脂肪量高于女生,10~15岁女生脂肪量高于男生,且男、女生脂肪率及脂肪量在10岁以后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南阳市回族6~15岁男生和6~11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上肢脂肪量、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但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12~15岁女生躯干脂肪量与总脂肪量具有高度相关性(r值均>0.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上肢、下肢脂肪量与总脂肪量仅具有中度相关性(0.50.05).结论 男女生总脂肪量与各部位脂肪量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通过腹部皮褶厚度能准确推测南阳回族12岁后女生的总脂肪量.  相似文献   

2.
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年龄BMI最佳临界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敏婕  朱丁  徐勇  沈惠芬  钱红丹 《中国学校卫生》2011,32(9):1032-1033,1035
目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BMI、体重曲线下面积,探讨女性月经初潮BMI的最佳临界值。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无锡市10~14岁7 300名汉族女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月经初潮年龄及身高、体重。绘制ROC曲线,观察曲线下面积,计算BMI、体重最佳临界值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女生月经来潮率为40.45%(2 953/7 300),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26岁;不同年龄组已潮组和未潮组女生体重、BM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体重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8和0.73;不同年龄组女生体重有不同的最佳临界值,但不同年龄组BMI最佳临界值趋于一致。结论 BMI最佳临界值对预测是否来潮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但其效果有待在实际应用中加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的关系以及不同地区测量分布情况,探寻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因素.方法 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的相关要求,测量安徽省合肥、宿州、池州3个地区城乡7~18岁汉族女生共4 844人的上臂、腹部、肩胛下皮褶厚度以及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指标,计算体脂率、体质量指数(BMI)、腰高比和腰臀比;利用问卷调查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应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年龄.结果 安徽省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1.95岁,合肥、池州和宿州3个地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2.11岁、12.32岁和11.40岁.城乡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分别为11.68岁和12.21岁,城乡相差0.53岁.9~13岁组初潮组中体脂率高的人数百分比比未初潮组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应用对应分析体脂率、皮褶厚度与月经初潮年龄呈负相关.结论 BMI、腰高比和腰臀比与月经初潮只存在一定关联性.安徽省女童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指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调查天津地区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情况及其相关因素,为指导青春期女生生理发育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随机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天津地区4 127名中小学女生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有1 383名女生经历月经初潮,平均初潮年龄为(12.68±1.19)岁;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家庭收入较高、父母文化程度较高的女生,初潮年龄较小(F值分别为4.97,9.52,10.64,P值均<0.05).体育锻炼频率越高的女生平均初潮年龄越小(F=4.20,P<0.05).不同看电子产品时间及睡眠时长的女生初潮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经Kruskal Wallis H检验,母亲初潮年龄越小,女生初潮年龄的中位数越小(H=82.94,P<0.05).将各年龄组女生分为已潮组及未潮组,来潮组女生的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及皮褶厚度的均值均高于未来潮组(t=2.18.10.93,P值均<0.05);将不同年龄组女生根据BMl分为消瘦组、正常组、超重组及肥胖组,经z2检验,各年龄组月经来潮率肥胖组及超重组>正常组>消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66,13.37,11.09,12.60,P值均<0.05).结论 天津地区女中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家庭收入、父母文化程度、母亲初潮年龄、肥胖、体育锻炼频率等相关.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与体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君  张洪波  陶芳标  许娟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319-1320
目的了解安徽省女生月经初潮及初潮前后体脂变化情况,为采取干预措施和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要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安徽省南、中、北3个地区城乡9-18岁中小学女生3000人进行调查,并测量体质指数(BMI)、腹部皮脂厚度、上臂皮脂厚度和肩胛下皮脂厚度4项指标。结果城市女生半数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76岁,农村女生13.11岁,城乡最小月经初潮年龄均为10岁。体质指数、腹部皮脂厚度、上臂皮脂厚度和肩胛下皮脂厚度4项指标均值来潮组均大于未来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因素关系密切;安徽省汉族学生月经初潮年龄呈现提前趋势,性教育应提前,加强青春期性教育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佳木斯地区月经初潮年龄及体脂含量进行调查研究,分析该地区月经初潮年龄(age at menarche,AAM)的分布特征以及体脂含量与月经初潮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佳木斯地区10~14岁女生共计2367名就其月经是否来潮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皮褶厚度(肩胛部、上臂、腹部),并计算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结果:佳木斯地区月经初潮平均年龄(mean menarche age,MMA)为12. 56±1. 43岁。月经来潮组与未来潮组比较,不同年龄段月经来潮组的体重、身高、BMI、腰围、臀围及总皮褶厚度均高于未来潮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月经初潮年龄与体脂相关指数密切相关,并呈负相关,今后应积极引导青春期女生通过合理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将体重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以减缓AAM提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昆明地区汉族女学生月经初潮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雯英 《中国校医》1994,8(2):16-19
本文对昆明地区汉族女学生月经来潮率、半数初潮年龄,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城区女生初潮年龄最早为10岁,郊区为11岁,10~13岁城区组来潮率均高于郊区组,城区组半数月经初潮年龄为12.81岁,郊区组为13岁,从月经初潮的长期趋势中看出城区每十年提早1.12岁,郊区只提早0.98岁,月经初潮与形态发育有一定关系,来潮组学生的形态发育水平高于未来潮组。  相似文献   

8.
探讨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肌肉含量的相关性,为增加青少年骨量与骨密度、促进骨骼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368名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测定跟骨骨密度、骨矿含量、脂肪含量和肌肉含量,比较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青少年骨密度及体成分测试结果 ,并分析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脂肪及肌肉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男生的宽频超声衰减值(BUA)、肌肉量、骨矿量均高于女生,脂肪量低于女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51,10.65,4.52,-7.55,P值均<0.05).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骨矿量、肌肉量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0.42,0.69,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男生的BUA,BMI,肌肉量及骨矿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95,8.63,6.96,5.01,P值均<0.05).不同年龄段女生的BUA、脂肪量、肌肉量、骨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5,10.33,7.96,4.87,P值均<0.05).12,13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相关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14,15,16岁青少年的跟骨BUA值与BMI、肌肉量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 青少年跟骨骨密度与骨矿、肌肉含量密切相关,与脂肪含量无关.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变化趋势及与体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玲  陈丽萍  居文 《中国校医》2007,21(6):614-616
目的了解福建省女生月经初潮的发生现状及其变化规律。探讨月经初潮与形态、机能、素质的关系,为青春期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层整群抽样法,对7~18岁3847名女生进行现状调查,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平均年龄(MMA)。结果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5岁,城乡月经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形态指标(身高、体质量、胸围、坐高)、维尔维克指数、劳累尔指数、肺活量,均为来潮组明显大于未来潮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马氏躯干腿长指数则表现为未来潮组高于来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福建省学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提前趋势依然存在。形态发育、机能指标与青春期发育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情况与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 at-night, ALAN)暴露的关系,为研究ALAN作为环境污染源对青春期启动的干扰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环境ALAN控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采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纳入月经初潮、身高、体重记录完整的9~18岁汉族女生74 483名。采用Pearson相关探索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ALAN暴露的相关性,并分别按照其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三分位数(0.16, 0.60)和夜间平均光强三分位数[0.97, 5.91 nw/(sr·cm)2]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LAN暴露与月经初潮的关系。  结果  2014年中国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为12.18岁,11岁组月经初潮发生率为26.31%。控制体质量指数、当地人口总数、人均GDP的对数值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当地室外平均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和夜间平均光强对数调整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30,P值均 < 0.05);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OR值分别为1.28,1.52)和夜间平均光强(OR值分别为1.47,1.58)越高,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夜间人工光暴露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率存在正向关联,研究ALAN暴露可能为青春期启动机制提供线索,并为ALAN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儿童体脂肪量及其分布指标体脂百分比(FMP)、内脏脂肪面积(VFA)和躯干脂肪质量百分比(%TFM)与血压的关系,为儿童血压的早期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依托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11月和2020年9月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儿童生活方式问卷调查及基线和随访体格检查,采用生物电阻抗法(BIA)测量儿童体成分,共纳入1 098名参与者。分性别建立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体脂肪分布指标与血压之间的关系。  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男、女童体脂肪指标和血压均有所增加。基线FMP、VFA和%TFM在男、女童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时男童FMP、VFA和%TFM均高于女童(t值分别为2.73,3.76,3.41,P值均 < 0.01)。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结果显示,无论是否调整年龄、标化身高和生活方式,男女童体脂肪指标与血压的关联均有统计学意义(β=0.64~3.48,P值均 < 0.05)。其中与收缩压的关联强度排序在男、女童中均为%TFM>FMP>VFA;与舒张压的关联强度排序在男童中为FMP>%TFM>VFA,女童中为VFA>FMP>%TFM。  结论  儿童体脂肪分布与血压存在纵向关联,关注不同部位体脂肪的累积有助于实现儿童血压零级预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学生体成分和进食行为相关性,为提高医学生身体素质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  方法  2021年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济宁医学院校大一至大四445名在校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身体成分测量。  结果  女生中低骨骼肌量152名(53.3%),男生低骨骼肌量45名(28.1%);肌肉量低于标准的有167名(37.5%),其中女生115名(40.4%),男生49名(30.6%);体脂百分比高于标准的259名(58.2%),女生179名(62.8%),男生80名(50.0%);腰臀比异常192名(43.1%),女生139名(48.8%),男生53名(33.1%)。女生情绪性进食得分高于男生(6.85±2.24,6.11±2.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P < 0.05)。认知限制性进食和骨骼肌量、肌肉量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3,0.13,P值均 < 0.05);情绪性进食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0,0.20,0.16,P值均 < 0.05);非限制性进食与体脂百分比、体脂肪和腰臀比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15,0.18,0.15,P值均 < 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家庭所在地、体力活动以及认知限制性进食是影响医学生骨骼肌量、肌肉量的因素(P值均 < 0.05)。  结论  医学生中存在骨骼肌量低、肌肉量低、体脂百分比和腰臀比高的现象,应当采用合理进食习惯结合抗阻运动的方式提高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初潮前膳食总脂肪及不同类型脂肪酸摄入对女童初潮发生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儿童青春期发育提前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利用“中国居民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选取1997—2015年有初潮信息且具有基线膳食调查数据并至少参与了一次随访调查的1 240名6~13岁女童为研究对象,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初潮前膳食总脂肪及脂肪酸摄入对女童初潮发生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调查对象的平均基线年龄为(8.3±1.8)岁。调整出生年代、居住地、家庭人均年收入水平、膳食能量摄入量及体质量指数Z评分(BMI SDS)后,膳食总脂肪及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摄入量最高组女童出现初潮提前的风险分别比最低组高30% 和34%[HR值(HR值95%CI)分别为1.30(1.01~1.68)、1.34(1.05~1.70)];未发现膳食饱和脂肪酸(SFA)、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摄入量与初潮发生的关联[HR值(HR值95%CI)分别为1.24(0.98~1.58)、1.25(0.97~1.62), P值均>0.05]。  结论  初潮前较高的膳食总脂肪及PUFA摄入可能导致女童初潮发生提前;未发现SFA及MUFA摄入与初潮发生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握力的发育特点,并探讨握力与身高、体重和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2020年9—10月,对北京4所幼儿园的900名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身高、体重和握力测量,使用生物电阻抗方法检测体成分,采用偏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对握力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北京学龄前儿童握力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男童由(5.2±1.7)kg增至(9.3±2.5)kg,女童由(4.3±1.6)kg增至(7.9±2.5)kg(F值分别为57.93,48.77,P值均 < 0.01),男童握力高于女童(t=6.42,P < 0.01),肥胖男童握力高于超重和正常体重男童(F=5.35,P < 0.01)。调整身高、体重、出生体重、母亲文化程度及过去1周家中进食各类食物频率后,男童握力与瘦体重、上肢肌肉量呈正相关,与体脂肪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1,0.09,-0.18,P值均 < 0.05);女童握力与体脂肪呈负相关,与瘦体重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09,0.09,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年龄、瘦体重和上肢肌肉量对男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6.75,P < 0.01);年龄、瘦体重对女童的握力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50.81,P < 0.01)。  结论  学龄前期男童握力可以反映瘦体重和上肢骨骼肌水平的变化,女童可以反映瘦体重的变化。增加瘦体重可以提高学龄前儿童握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女性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与高血压前期的关系,为大学生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式,选取江汉大学558名在校女大学生,收集月经初潮年龄信息,测量体重、身高及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BMI),比较不同月经初潮年龄受试者的血压状态,探讨月经初潮年龄对血压的影响.结果 大学女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为预防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提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利用1997—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库的数据,选取初潮年龄、身高、体重、家庭人均年收入、母亲文化程度信息完整且初潮前1~4年内至少具有1次完整膳食调查数据的683名≥6岁女童作为研究对象。按城乡分层,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分析初潮前蛋白质及动物性食物摄入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的前瞻性影响。  结果  调整总能量摄入、体质量指数标准差评分和家庭人均年收入后,初潮前肉类摄入量与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呈负相关(B=-0.003,P=0.00),与城市女童初潮年龄无相关(B=0.001,P>0.05),而初潮前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量与城市和农村女童初潮年龄均无相关(B值分别为0.002,-0.001,0.003,0.000;0.001,0.001,-0.001,-0.003,P值均>0.05)。  结论  初潮前肉类摄入较多可能会导致中国农村女童初潮发生较早,而总蛋白质、乳类、蛋类和水产类摄入可能对中国女童初潮年龄无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7~18岁儿童青少年不同性别、年龄体成分百分位值变化趋势特点,为制定百分位参考值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20年9—12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共纳入北京市7~18岁儿童青少年1 585人。利用GAMLSS法估计性别、年龄别的体脂率(BF%)、脂肪质量指数(FMI)和瘦体重(FFM)的P25、P50和P75  结果  在不同年龄组中,营养状况正常的男生体脂率在10岁左右出现峰值,其中10岁儿童青少年体脂率P25、P50和P75分别为22.2%,26.1%和30.1%,肥胖男生的体脂率均处于较高的水平; 而女生不同营养状况下不同年龄组的体脂率变化不明显。营养状况正常和超重男生中,随着年龄的增加,FMI处于平缓水平; 但在肥胖的男生中,随着年龄的增加,FMI随着百分位的增高变化值逐渐增大,而女生逐渐减少。无论是在男生还是女生中,随着年龄的增加,FFM呈现增长的趋势,且男生增长的速度更快。  结论  在不同营养状况下,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青少年的体脂率、脂肪质量指数和瘦体重的百分位值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可为制定儿童青少年体成分百分位参考值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肥胖儿童青少年每日不同步数与减脂效果间是否存在非线性关系和阈值效应, 以期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减脂提供科学精准的理论依据。  方法  2021年7—8月, 在深圳减肥达人训练营招募48名10~17岁肥胖儿童青少年进行4周封闭式运动训练, 使用ActiGraph GT3X+监控每日步数, 通过干预前后身体成分指标的变化评价减脂效果。干预前后指标的比较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 每日步数与减脂效果间的剂量-效应关系使用线性回归及分段回归分析, 非线性关系的分析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分析。  结果  干预后体脂肪量(27.50±7.33)kg、体脂百分比(36.17±5.59)%、瘦体重(47.55±6.48)kg、骨骼肌量(26.14±3.84)kg较干预前均下降(t值分别为21.04, 13.32, 7.65, 8.35, P值均<0.05), 每日步数与以上指标的变化量间存在非线性剂量-效应关系(P值均<0.05);分段回归结果显示, 校正年龄、性别和基线BMI后, 每日步数每增加1 000步, 体脂肪量增加0.44(95%CI=0.03~0.84)kg、体脂百分比增加0.61%(95%CI=0.17%~1.04%)。在校正了年龄、性别、基线BMI后, 当每日步数8 300~11 400时, 每日步数每增加1 000步, 瘦体重增加0.58(95%CI=0.11~1.04)kg、骨骼肌量增加0.29(95%CI=0.03~0.54)kg。  结论  肥胖儿童青少年每日步数与减脂效果间存在非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 为了达到最佳减脂效率, 每日步数以8 300~1 1400步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儿童青少年体脂率(FM%)、体脂指数(FMI)、去脂体质量指数(FFMI)和体质量指数(BMI)与身体素质的关联性,为探讨身体成分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育锻炼程度的潜在价值提供参考。  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教育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修订北京地区样本,采用Inbody 230对北京市4 069名6~20岁儿童青少年进行身体成分测定,用四分位数法将FM%、FMI、FFMI和BMI分别分成4组,用GraphPad Prism 8.0软件对4组的体测成绩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男生FM%(20.03±10.39)和FMI[(4.35±2.84)kg/m2]均小于女生,而FFMI[(14.21±4.95)kg/m2]和BMI[(20.31±4.27)kg/m2]均大于女生(t值分别为-13.36,-7.66,11.49,8.16,P值均 < 0.01)。在男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的成绩呈下降趋势; 随着FFMI增加,50 m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成绩有上升趋势。在女生中,随着FM%和FMI增加,50 m跑时间逐渐缩短,800 m跑时间逐渐增长;FFMI越大50 m跑时间呈现出下降趋势,而在800 m跑中未见FFMI的显著趋势性。4个体成分指标对于坐位体前屈和1 min仰卧起坐无明显预测作用。  结论  FM%、FMI、FFMI和BMI对于儿童青少年身体素质有很好的预测作用。FFMI较高、FM%和FMI较低者在肌肉爆发力、肌肉耐力、柔韧性、有氧能力、无氧能力方面有更好表现,且这种趋势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