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4 毫秒
1.
王成双  佐满珍  张明  丁洁  吴雪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11):1395-1396
目的 了解宜昌地区女大学生月经状况,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随机抽取的宜昌市4所高校1 117名女大学生的月经初潮状况.结果 宜昌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年龄为(13.51±1.27)岁、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17岁,城、乡女生平均初潮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月经初潮完全不了解的学生占23.55%;初潮时表示恐慌的学生占28.29%.40.47%的调查对象有正常的月经期,完全紊乱的学生占35;72%.结论 宜昌地区城镇户口女大学生平均月经初潮年龄比农村女生小.需要对农村女童加强营养,同时学校应加强和重视学生的卫生教育和卫生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发达国家,月经初潮提前已被证实可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而在发展中国家,女性月经初潮年龄也已出现较大幅度提前.2005年,中国城市女性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5岁,相比1995年提前了约2.6个月.Heys等从广州生物库队列研究中选取了7349名中老年女性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通过体格检查和受试者自我报告初潮年龄,获得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月经初潮年龄的数据.结果发现,在调整了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怀孕次数后,月经初潮年龄小于12.5岁的女性与月经初潮年龄大于14.5岁的人群相比,更容易出现代谢综合征(OR=1.49)、向心性肥胖(OR=1.35)、血压偏高(OR=1.34)和高胆固醇血症(OR=1.36).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原藏族绝经前女性初潮年龄与成年后肥胖、血压的关系,以及肥胖对初潮年龄和血压关联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基线调查中的2 337名藏族绝经前女性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初潮年龄对成年期肥胖和血压的影响,采用因果逐步回归法和类贝叶斯蒙特卡罗近似法来估计中介效应。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40.19±9.91)岁,平均初潮年龄为(15.13±1.87)岁。初潮年龄每提前1岁,BMI增加0.183 kg/m2(P<0.001),腰臀比增加0.003(P<0.001),收缩压升高0.438 mm Hg(P=0.006),舒张压升高0.373 mm Hg(P=0.001)。BMI和腰臀比部分介导了初潮年龄和收缩压之间的关系(间接效应分别占25.3%和11.2%),同样也部分介导了初潮年龄和舒张压之间的关系(间接效应分别占25.3%和15.0%)。结论 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肥胖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肥胖是初潮年龄与血压之间关系的重要中介因素。对初潮年龄早且肥胖的女性可施加适当的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未来高血压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4.
影响女大学生月经初潮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庄颖  齐玉龙 《中国校医》1995,9(3):179-180
青春发育是人生的重要阶段,国内外在这方面有相当多的报道。而且月经初潮与身高、体重、胸围以及骨龄的关系报道也屡见不鲜。为了更进一步探讨影响月经初潮的主要因素,我们对某医科大学女学生月经初潮、身高、体重及Quetelet指数进行了分析。1内容和方法从89~93四届女大学生中随机抽出医本、医检、高护各50人发调查表填写出生年月、月经初潮等项,然后按照常规方法测量身高、体重,最后进行统计处理。2一般分析2.1月经初潮情况:150名女大学生月经初潮分布,经正态性检验P>0.2呈正态分布。月经初潮年龄最小为10岁,最大为16岁,平均…  相似文献   

5.
广州女大学生月经及经期保健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女大学生月经及经期保健的状况,为女大学生经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州市12所高等院校在校女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问卷进行调查。结果广州市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平均为13.5岁,初潮年龄存在城乡差异,来自城市、城镇、乡村的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分别为12.8岁、13.3岁、13.9岁,乡村迟于城市和城镇。痛经发生率较高,为79.4%。女大学生月经知识来源多为非专业教育机构,且影响其自身的经期保健行为。结论女大学生月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痛经普遍存在于女大学生中,其经期教育和保健行为有待加强和改善。  相似文献   

6.
李珍  林小兰  周慧卿 《中国校医》2010,24(11):869-870
目的分析广东省2所高校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城乡分布及变化趋势、痛经的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908名女生月经来潮时间、痛经情况、居住环境、来自何地区进行调查,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月经初潮平均年龄。结果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3.65岁,城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13.28岁,乡村女生初潮年龄14.07岁,城比乡早0.79岁(约9个月),粤东、粤北与粤中地区女生平均初潮年龄相差10.9个月;女生痛经率为65.20%,城市女生痛经率35.68%,农村女生痛经率29.52%。结论高校女性月经初潮年龄城市早于乡村,经济发达地区早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性发育年龄提前趋势已经达到最大限度。女大学生痛经的发生率较高,应加强高校女生卫生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目前藏族女大学生的月经及经期保健状况,帮助内地藏族女大学生开展健康教育和青春期保健工作。方法对西藏民族学院在校藏族女大学生进行随机抽样,并发问卷对其月经初潮年龄及经期保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西藏女大学生的初潮年龄平均为13.5岁,痛经发生率为71.53%,女大学生月经知识来源多为家庭教育。结论内地的藏族女大学生月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精神心理因素占主要因素。因此,加强藏族女大学生青春期的健康教育,学校应积极主动引导,让藏族女大学生掌握经期自我保健知识。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中小学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分布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取2016年9—10月就读于上海市嘉定区小学四年级至高中二年级的女生2 476名进行横断面调查及身高体重的测量,分析人口学特征、月经初潮年龄分布情况,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采用概率单位回归法计算嘉定区女生月经初潮平均年龄为12.11岁,95%的可信区间为10.20~14.38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主要与父母关系、户籍、BMI及学习压力有关。【结论】嘉定区女生月经初潮年龄与上海市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基本一致,BMI及环境因素与月经初潮年龄关系密切,需针对性改善青春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9.
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期和远期肥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苏州点2004-2008年调查的具有完整初潮与身体测量数据信息的30 895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初潮年龄分为3组:≤ 12、13~16、≥ 17岁,其中≤ 12岁初潮年龄为过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年龄为(15.64±1.92)岁,1 421人(4.6%)月经初潮过早。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调查对象成年后近期肥胖803人(2.6%),远期肥胖3 738人(12.1%)。调整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绝经状态等因素后,月经初潮年龄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45(1.74~3.45)和1.99(1.69~2.34)。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状态对远期肥胖无相乘交互作用(P=0.324)。结论 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期肥胖和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福建师范大学学生月经初潮与首次遗精年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大学生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状况,分析与居住地的关系和心理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及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福建师范大学学生1146名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月经初潮和男生首次遗精的年龄分别为(13.87±1.36)岁和(15.57±1.69)岁,女生月经初潮年龄存在城乡差异;学生对月经初潮和首次遗精仍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结论 在青春期发育前,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以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索HIV/AIDS患者中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 RHR)过快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  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基于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9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纳入分析30岁以上的HIV/AIDS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患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用相乘模型探索RHR过快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RHR过快定义为RHR>90次/min;血脂异常定义为TC、TG、LDL-C升高或HDL-C降低。  结果  共1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8%和28.1%。15.8%(260/1 645)的研究对象的RHR过快,59.2%(974/1 645)存在血脂异常。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比和TC之后,TG升高和RHR过快是正常高值血压(aOR=1.56, 95% CI:1.14~2.13, P=0.005;aOR=1.60, 95% CI:1.06~2.43, P=0.026)和高血压(aOR=1.94, 95% CI:1.37~2.75, P < 0.001;aOR=1.95, 95% CI:1.20~3.18, P=0.007)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TG升高和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P=0.017)和高血压(P=0.032)均存在负向相乘交互作用。TC、LDL-C及HDL-C异常与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均未观察到交互作用。  结论  RHR过快和TG升高是HIV/AIDS患者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HR过快和TG升高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HR过快可能降低TG引起致高血压发生的阈值,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去阐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中国9~18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情况与夜间人工光(artificial light at-night, ALAN)暴露的关系,为研究ALAN作为环境污染源对青春期启动的干扰作用机制提供线索,同时为环境ALAN控制和公共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证据。  方法  采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纳入月经初潮、身高、体重记录完整的9~18岁汉族女生74 483名。采用Pearson相关探索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ALAN暴露的相关性,并分别按照其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三分位数(0.16, 0.60)和夜间平均光强三分位数[0.97, 5.91 nw/(sr·cm)2]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ALAN暴露与月经初潮的关系。  结果  2014年中国汉族女生月经初潮中位年龄为12.18岁,11岁组月经初潮发生率为26.31%。控制体质量指数、当地人口总数、人均GDP的对数值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与当地室外平均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和夜间平均光强对数调整值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9,0.30,P值均 < 0.05);所在地室外夜间灯光覆盖面积比例(OR值分别为1.28,1.52)和夜间平均光强(OR值分别为1.47,1.58)越高,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发生率越高(P值均 < 0.05)。  结论  夜间人工光暴露与11岁汉族女生月经初潮率存在正向关联,研究ALAN暴露可能为青春期启动机制提供线索,并为ALAN暴露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证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医科女大学生异常子宫出血(AUB)现状及其出血模式构成,为女大学生月经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取上海市某高校医学专业912名女大学生为调查对象,于2021年3月进行月经史及相关因素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医科女大学生AUB检出率为39.9%,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检出率分别为24.7%和15.2%。在AUB女大学生中,21.7%同时存在2种或3种月经异常症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较差/差的女大学生检出周期紊乱型AUB(OR=2.05)和非周期紊乱型AUB(OR=2.00)的风险均增加;低体质量指数(BMI)(OR=1.66)、体重时增时减(OR=1.76)与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有关;经常失眠(OR=2.45)与非周期紊乱型AUB风险增加均有关(P值均<0.05)。结论 女大学生AUB常见,且存在多种出血模式共存的现象,周期紊乱型和非周期紊乱型AUB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睡眠质量可能是共同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陈鸿雁  廖娅  董磊  王威  王小娟 《中国学校卫生》2021,42(10):1571-1574
  目的  比较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宿迁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 为近视防控及科普宣教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19与202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宿迁市39所小学的学生进行眼健康体检, 包括测量裸眼视力、非睫状肌麻痹电脑验光, 分别对76 823, 76 039名6~12岁小学生进行统计分析, 比较2年筛查性近视率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的差异。  结果  疫情前后筛查性近视率分别为30.2%, 36.9%, 2次检查均得出筛查性近视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女生近视率(32.3%, 40.0%)高于男生(28.3%, 34.2%), 城市学生近视率(34.3%, 41.5%)高于农村(26.5%, 32.2%)。各年龄阶段近视率增加均明显, 其中以9~11岁增加最多(增加量为8.6~10.7百分点), 不同性别、城乡小学生近视率增加均明显, 女生、城市小学生增加最多(分别增加7.7, 7.2百分点)。  结论  疫情后宿迁市小学生筛查性近视率是2019年的1.2倍, 在不同人口学特征下均增加, 疫情后近视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浙江省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流行现状,探索超重、肥胖与高血压患病的关系。  方法  2009-2010年,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玉环县所有农村社区中抽取124 693名≥35岁常住居民进行横断面调查,分析超重和肥胖与高血压患病之间的关系。  结果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34.53%和10.18%。其中男性超重率(35.56%)高于女性(33.66%),女性肥胖率(11.26%)高于男性(8.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否务农、教育程度、规律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和高盐饮食等均为超重/肥胖的可能影响因素(均有P<0.05)。在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超重和肥胖者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02(95%CI:1.93~2.11)和3.83(95%CI:3.57~4.10)倍;女性分别为1.94(95%CI:1.86~2.02)和3.56(95%CI:3.35~3.77)倍。  结论  玉环县农村社区≥35岁居民超重和肥胖患病率较高,且超重和肥胖可能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西藏日喀则市18岁以上世居居民高血压患病率,探究不同影响因素与高血压发病率之间的关联程度。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血压测量的方法收集到日喀则市391位居民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烟、饮酒、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盐摄入量等信息。数据分析采用SPSS的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进行统计处理。  结果  391份调查问卷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38.36%,其中男性患病率为39.91%,女性患病率为36.52%。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日喀则居民高血压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BMI、吸烟、饮酒,其中年龄、BMI、吸烟与高血压成正相关,饮酒与高血压呈负相关。  结论  在日喀则地区世居居民中,年龄、BMI、吸烟这三种因素均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饮酒则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分娩年龄和初潮年龄间隔年数与大于胎龄儿(large for gestational age,LG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5个县孕早期建卡产检2 032名孕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孕妇间隔年龄与LGA发生的相关性,接收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1985—2019年湖南省19~22岁大学生耐力素质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为高校体育卫生工作的决策提供客观科学的依据。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从1985—2019年连续进行的8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查中选取14 490名19~22岁湖南省大学生的耐力跑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985—2019年湖南省汉族19~22岁大学生耐力素质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和乡村男生1 000 m跑时间平均增加41.9,45.4 s,城市和乡村女生800 m跑时间分别平均增加29.5,30.6 s。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17)、城乡分布(以乡村学生为参照组,β=0.44)、GDP水平(β=0.94)以及城市化水平(β=0.44)与男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正相关(P值均<0.05);城乡分布(以乡村学生为参照组,β=0.92)、GDP水平(β=1.38)以及恩格尔系数(β=0.93)与女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正相关,BMI(β=-0.47)与女生耐力跑时间均值呈负相关(P值均<0.05)。  结论  1985—2019年湖南省汉族大学生耐力素质总体呈下降趋势,年龄、城乡分布、地区生产总值、恩格尔系数、城市化水平和BMI为耐力素质的相关因素。应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6~14岁学龄儿童睡眠时长、饮食习惯与肥胖的关联。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以广东省茂名市10所中小学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儿童夜间和日间睡眠时长、饮食习惯、父母身高、体重等信息,通过体格测量获得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值。  结果  共获得有效问卷5 179份,儿童肥胖检出率为14.02%,男生肥胖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 179名儿童中,高达40.72%的儿童夜间睡眠不足,且低年龄段(6~11岁)睡眠不足比例高于高年龄段(12~14岁),女生睡眠不足比例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儿童夜间睡眠时长与肥胖高危饮食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112, P < 0.001)。在调整其他变量的作用后,多因素分析显示充足的夜间睡眠时间、平均每餐用餐时间>10 min可降低男童肥胖的风险,但在女童中这种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儿童睡眠时长和饮食习惯为肥胖的独立影响因素,儿童肥胖的干预应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长和培养健康的饮食习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青春期女性焦虑、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子,为促进青春期女性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月经情况问卷、广泛性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7,GAD-7)、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多阶段分层随机抽取的湖南省10~19岁青春期女性进行调查。  结果  共调查2 575名青春期女性。研究对象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6%,抑郁症状检出率为16.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整体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月经未来潮是焦虑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焦虑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月经未来潮是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是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对于月经已来潮的青春期女性,未在校读书、未遭受过身体/精神暴力、较长的睡眠时间、近6个月未出现痛经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保护因素,较高的文化程度、近6个月月经不规律是焦虑/抑郁症状出现的危险因素(均有P < 0.05)。  结论  湖南省青春期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高危人群的健康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