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整个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孕妇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天内测骨密度。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两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 mg/天以上)及喝牛奶(250 ml/天以上)持续16周以上的59例产妇为A组,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58例产妇为B组。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的高低有正相关性,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孕期影响骨代谢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统一问卷表方式调查问卷,入院待产后取空腹血和晨尿,测定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产后3d内测骨密度。分娩时,留取新生儿脐血2m1,在24h以内分离血清测血钙值。根据孕期补钙及喝牛奶情况分为2组:孕20周以后补钙(元素钙〉500mg/d)及喝牛奶(〉250ml/d)持续16周以上的产妇为A组(59例);未有效补钙及喝牛奶的产妇为B组(58例)。结果初产年龄与左侧股骨颈骨密度水平呈正相关,A组左侧股骨颈骨密度高于B组(t=2.08,P〈0.05),B组产妇血ALP、尿Ca/Cr高于A组的产妇(t=2.18,2.17,P〈0.05)。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相应新生儿脐血钙值无相关性(r=-0.69,P〉0.05)。结论孕期容易发生骨量减少,有效补钙可以防治孕期骨质疏松.降低骨转换率。孕妇左侧股骨颈骨密度与新生儿脐血钙水平无相关。  相似文献   

3.
经产妇产后早期股骨近端骨密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娩次数、累计哺乳时间、此次分娩与前次分娩间隔时间及有无补钙对经产妇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准确记录2007年1月~2009年1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产检及分娩的120例经产妇的年龄、身高、体重、有无症状,采用双能X线全身骨密度测定仪测定其产后早期股骨近端骨密度,检测尿钙(Ca)、肌酐(Cr)、血碱性磷酸酶(ALP),分别比较分娩次数、孕期补钙、分娩间隔时间及累计哺乳时间等对经产妇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结果:①随着分娩次数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近两次妊娠间隔时间大于4年者的股骨近端骨密度值较妊娠间隔小于4年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累计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者的骨密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孕早期开始持续补钙的孕妇其股骨颈骨密度高于未持续补钙者,骨形成指标血ALP、骨吸收指标尿Ca/Cr低于未持续补钙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分娩次数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增加。对于妊娠间隔时间短、哺乳时间长者,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监测早期股骨近端骨密度值,并联合骨代谢生化指标指导适当延长妊娠间隔时间及合理补钙,可预防孕产妇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早期骨密度与骨代谢的变化及其原因。[方法]产后3~7d妇女25例,对照组30例,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L1~L4椎体及左髋部股骨颈、沃氏区、股骨粗隆的骨密度,测血钙(Ca)、尿钙/肌酐(Ca/Cr)比值、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分别计算各组数值进行比较。[结果]产后早期妇女腰椎L1的骨密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2~L4骨密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部各部位的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早期妇女血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钙/肌酐(Ca/Cr)比值与尿羟脯氨酸/肌酐(HY/Cr)比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P﹤0.01)。[结论]产后早期妇女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量降低及骨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对糖皮质激素致骨质疏松模型大鼠钙吸收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8周龄Wistar大鼠50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枸杞多糖低剂量组、仙灵骨葆胶囊组,每组10只。地塞米松(2.5mg/kg)肌内注射10周建立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第2周起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给予蒸馏水10ml/kg,枸杞多糖高、低剂量组分别给予2.6、1.3g/kg枸杞多糖,仙灵骨葆胶囊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0.4g/kg,每天一次,共给药12周,每周测一次体质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相应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血清及尿钙、磷,尿肌酐,血碱性磷酸酶(ALP),粪钙含量;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股骨密度。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股骨骨密度、血清Ca含量及ALP活性、Ca吸收率均显著降低(P<0.01),尿Ca/Cr、尿P/Cr比值、粪Ca排泄量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LBP 2.6g/kg大鼠股骨骨密度、血清Ca含量,LBP 2.6、1.3g/kg组大鼠血清ALP活性、Ca吸收率均显著升高(P<0.05);LBP 2.6、1.3g/kg大鼠尿Ca/Cr、尿P/Cr比值...  相似文献   

6.
彭向莉  龚林  李金华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0):1578-1579
目的:探讨产后运动对产妇骨密度及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产妇104例,随机将产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对照组产妇产后3天开始口服钙片,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产后2个月开始接受指导运动,比较分析两组产妇腰椎骨密度异常率,骨密度(BMD)及生化指标检测结果。结果:与对照组产妇相比,采取产后运动的研究组产妇产后12个月腰椎L1、髋部股骨颈以及股骨粗隆等部位骨密度明显提高,Ca/Cr和HY/Cr比值均明显降低,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产后适当运动对于产妇骨密度的恢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适于临床指导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哺乳期内产妇骨密度变化的情况.方法 单胎足月分娩的144名健康产妇分为A、B、C3组,每组48例.A组产妇每日两次口服碳酸钙600 mg及牛奶250 ml,专人指导运动;B组产妇每日两次口服碳酸钙600 mg及牛奶250 ml,无运动指导.C组无专人督导其服钙片、牛奶及进行运动指导.分别于产后3d内、产后6个月、产后12个月测量左侧股骨颈骨密度.结果 ①产后3d内所有产妇骨量减少发生率为(100/130) 76.9%,A组34例,B组35例,C组31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3,P=0.964);产后12个月骨密度恢复正常的人数A组为33.3% (17/45),B组为20% (10/45),C组为12.5% (5/40),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504,P=0.023);②产后半年内的哺乳率(110/130) 84.6%,产后1年内的哺乳率(61/130) 46.9%.所有产妇产后6个月的BMD明显低于产后3d内,也低于产后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24,P=0.006).结论 产后哺乳可造成孕期骨量减少进一步加重,停止哺乳后并没有很快恢复.但哺乳期适当的运动辅以高钙饮食可促进骨量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86例产妇产褥期骨密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在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产妇(孕38~40周时骨密质检测正常)286例作为研究对象,于产后6~7周对其进行随访调查,并采用FURUNO CM200B超骨密度检测仪检测产妇骨密度。比较产妇产褥期和孕38~40周时的骨密度,并分析喂养方式、产褥期补钙、不良生活行为、产后户外运动及孕期体重增加对骨量减少的影响。结果产褥期产妇骨密度与孕期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褥期产妇骨量减少为20例,发生率为6.99%(20/286);分析得出产后喂养方式、产褥期补钙情况、生活行为、产后户外运动及孕期体重增加情况对骨量减少均存在显著影响。结论产褥期产妇哺乳方式、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均为骨密度降低的影响因素,故应有效提升钙的摄入量,并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美操运动对普通大学生骨密度(BMD)和部分骨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了解运动对青春后期大学生骨代谢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师范大学40名健康男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比较运动组(健美操)和对照组(较少参加运动)的骨密度和血清睾酮、血碱性磷酸酶(ALP)、尿羟脯氨酸(U-HOP)及尿肌酐(U-Cr)等骨代谢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腰椎(L2-4)和左股骨颈骨密度均较高,腰椎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清睾酮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的血ALP要高,而U-HOP和U-HOP/U-Cr比值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健美操运动能够通过影响骨代谢来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提高青春后期男大学生的骨密度和骨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长期缓释单孕激素对妇女骨代谢的影响,测定使用国产Ⅰ、Ⅱ型长效避孕皮下埋植剂和Norplant 3年以上妇女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采用回顾、设对照组的研究方法,测定123例妇女骨密度(BMD)及其骨代谢指标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血清雌激素(E_2),尿钙(Ca)、尿肌肝(Cr)和尿羟脯氨酸(HYP)等。结果表明国产Ⅰ、Ⅱ型和Norplant组妇女骨峰值形成期(30~40岁)使用皮埋剂的三组妇女平均E_2水平有不同程度降低,但均在正常低限水平内,与对照组间无差别。除对照组外三组妇女平均E_2水平与BMD之间不呈线性关系;Norplant组妇女BMD和Ca/Cr、HTP/Cr的变化说明骨吸收过程增强。使用国产Ⅰ、Ⅱ型皮埋剂和Norplant妇女3年后平均E_2水平在正常低水平上波动,未造成BMD的变化及其它骨代谢指标的明显变化;三组皮埋剂妇女骨峰值形成期(30~40岁),骨密度处于正常水平范围。长效LNG缓释皮埋剂对育龄妇女在骨代谢方面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对兔下颌骨牵张成骨新骨形成的促进作用。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组、B组、C组、D组各10只。建立下颌骨牵张成骨动物模型,固定期第2天,A组于牵张间隙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可注射组织工程骨,B组注射富血小板血浆和纤维蛋白胶原的混合液,C组注射纤维蛋白胶原,D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于固定2、6周时处死动物获取标本,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X线观察、骨密度分析观察骨质愈合改建情况。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的SNK-q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大体观察、HE染色、X线观察、骨密度分析显示,在固定期第2、6周,A组、B组牵张间隙内成骨质量好于C组、D组,A组优于B组。A组固定第2、6周牵张区新生骨骨密度值分别为(66.74±1.97)、(94.65±2.35)g/cm2,B组分别为(43.63±1.84)、(68.54±2.03)g/cm2,C组分别为(27.15±1.49)、(53.69±1.64)g/cm2,D组分别为(25.39±1.23)、(55.32±1.52)g/cm2,A组牵张区内新生骨骨密度明显高于B组、C组、D组(均P0.05),B组明显高于C组和D组(均P0.05)。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注射组织工程骨可有效促进兔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的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2.
谭振朝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5):3931-3932
目的:观察10个月~3岁的婴幼儿骨密度测量值,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超声骨强度测量仪测量110例婴幼儿骨密度,并对所有婴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婴幼儿SOS值与月龄呈明显正相关。89例(80.91%)婴幼儿骨密度在正常范围。男女婴幼儿间骨量减少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孕期未补钙、产后小儿未予补钙、低龄、单纯母乳喂养等与婴幼儿骨量减少有关。结论:多数婴幼儿骨密度在正常范围,临床应注意母孕期及产后给予小儿补钙,并注意混合喂养。  相似文献   

13.
口服碳酸钙制剂对孕产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孕产妇补充碳酸钙制剂对其骨密度的影响。方法36例孕第一胎妇女从孕20周开始通过膳食、膳食干预及碳酸钙补充摄入不同剂量的钙至产后45天。监测并比较孕中、孕末及产后期的血钙、碱性磷酸酶、尿羟脯氨酸、骨钙素及产后骨密度的差异。结果(1)传统膳食加40g/d奶粉补充的孕产妇产后骨密度虽优于传统膳食组,但明显低于奶粉加碳酸钙组;(2)奶粉加碳酸钙补充组的产妇腰椎骨密度明显高于奶粉组和传统膳食组,并维持至正常非常非孕同龄妇女的水平;(3)奶粉加碳酸钙补充组在孕末期、产后期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尿羟脯氨酸水均明显低于传统膳食组而骨钙素含量明显高于传统膳食组。结论(1)我国传统膳食钙摄入量约450mg/d,孕期的低钙摄入可导致产后骨密度下降;(2)孕期在传统膳食基础上补充40g奶粉/d,可使其产后骨密度优于传统膳食组,但不能维持骨密度至正常的水平;(3)奶粉加碳酸钙的联合补充,可使孕产妇产后骨密度明显高于传统膳食组和奶粉补充组,并维持其骨密度至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橄榄油对去势后大鼠骨代谢和骨密度的影响,探讨并分析橄榄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有效性及机理。方法:将30只5~6个月龄清洁型SD雌性大鼠进行随机分成四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②去卵巢组(OVX组)、③去卵巢+橄榄油组(OVX+Olive)、④去卵巢+雌激素组(OVX+E)。治疗组用药:(OVX+Olive)组及(OVX+E)组均采用经口灌胃方式进行用药,按1 ml/100 g体重,1次/天灌胃,连续12周。12周后分别左心室取血,检测血中雌二醇(E2)、血钙、血碱性磷酸酶(ALP)、白介素-6(IL-6)水平,放血处死后取出腰椎及左侧股骨行双能X线骨密度(DEXA)测定。结果:OVX组中血E2明显低于Sham组和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ALP、IL-6值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E2、ALP、IL-6与Sha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中血钙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去势橄榄油组与雌激素组骨密度平均值均较OVX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该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橄榄油能有效地减轻大鼠卵巢切除术引起的骨质丢失,可能通过补充植物雌激素发挥拟雌激素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补肾健脾化瘀治疗对绝经后骨质疏松骨量、骨代谢标志物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一汽总医院骨质疏松诊疗中心就诊的绝经10年内骨质疏松患者15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补肾健脾化瘀组88例和对照组70例。于实验开始及6个月后检测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检测尿钙/肌酐(Ca/Cr)、尿羟脯氨酸/肌酐(HYP/Cr)、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并分别于实验开始前、1个月、2个月、4个月、6个月及结束后2周时测定疼痛强度。结果 1补肾健脾化瘀组实验结束时,腰椎L1-4 BMD、股骨颈BMD均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两部位的BMD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补肾健脾化瘀组尿Ca/Cr、尿HYP/Cr、BALP、TRAC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31个月后,补肾健脾化瘀组疼痛评分已明显下降(P0.05),在2个月、4个月及结束时疼痛评分持续下降,且停药2周后疼痛强度无明显加重。对照组疼痛程度与实验开始时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补肾健脾活血化瘀治疗可通过调节骨转换水平提高BMD,改善骨质疏松疼痛,延缓或阻断绝经后骨的流失。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不同激素治疗方案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的影响分析.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4.06到2016.01期间收治的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129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予甲、乙、丙三组,每组各43例,甲组给予戊酸雌二醇治疗,乙组则给予醋酸甲羟孕酮(M PA)治疗,丙组给予复方雌孕片治疗,用药6个月后均接受随访,比较三组治疗前后骨密度(BMD)水平、尿钙/尿肌酐(Ca/Cr)水平、骨钙素(BGP)水平.结果 :三组B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不显著(P均>0.05);甲组治疗前后Ca/Cr水平变化虽有下降,但差异不明显(P>0.05),乙、丙两组治疗前后Ca/Cr水平变化差异显著(P<0.01);三组骨钙素(BGP)治疗前后比较,甲组具有明显差异(P<0.01),乙、丙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MPA可以促进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的骨转换和骨形成,从而防止骨的流失,戊酸雌二醇与复方雌孕能有效地抑制骨吸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及尿钙/肌酐(Ca/C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绝经后妇女7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7例患者行安慰剂治疗,观察组38例患者进行激素替代治疗。用药6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估,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水平和骨密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中由于绝经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雌酮(E1)、雌二醇(E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睾酮(T)水平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标中ALP、BGP及Ca/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患者骨矿含量(BMC)水平与E1、E2呈正相关(P0.05);在连续药物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骨代谢相关指数和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患者的骨代谢指数与药物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BMC与药物治疗前相比小幅减少(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前骨密度生活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腰2、腰3的骨密度有所上升,对照组患者腰2、腰3、腰4以及股骨颈的骨密度均有所下降(P0.05)。结论激素替代治疗对绝经后妇女骨代谢及ALP、BGP及Ca/Cr的影响,能有效减少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罗婷  韩阳  刘义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3):3284-3285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维爱短期(3个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利维爱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45例,剂量为1.25mg/d,持续3个月。于用药前后观察包括血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和尿Ca/Cr比值以及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结果:服用利维爱3个月后,腰椎及股骨上端骨密度较用药前显著增加(P<0.05),尿Ca/Cr比值显著下降(P<0.05)。结论:小剂量利维爱短期(3个月)治疗可有效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骨代谢生化指标:血骨钙素(BGP)、尿吡啶酚(PYD)及传统的Ca/Cr、HOP/Cr比值对由于糖尿病而引起的高骨转换率及骨量减少的诊断意义。方法 测定86例糖尿病人及50例正常人的上述各项指标与骨密度值(BMD)做相关分析。结果 糖尿病组的BGP、PYD指标显高于各对照组且与BMD的变化呈明显负相关。特别是部分糖尿病人传统生化指标及BMD尚达不到骨质疏松、骨量减少的诊断指标时表现尤为明显。结论 BGP、PYD是反映糖尿病骨量减少的早期灵敏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哮喘幼儿吸入类固醇糖皮质激素(GC)——二丙酸倍氯松(BDP)后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探讨我国哮喘幼儿吸入二丙酸倍氯松是否有引起骨质丢失的可能。方法:收集2002年1月~2006年12月,就诊的支气管哮喘患儿80例。对所选患儿随机分为吸入BDP组和对照组。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对入选患儿在用药期间就影响骨代谢生化指标的常见三种因素-日光照射、饮食因素、体育活动进行调查,以了解这些因素在两组的均衡分布情况。χ2检验,评定所选对象的可比性。于用药前、用药6个月和12个月对两组患儿进行血碱性磷酸酶(AKP)、血钙(Ca)、血磷(P)、尿脱氧吡啶啉/肌酐DPD/Cr)的测定。所有数据经Excel录入,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对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以及日光照射、饮食因素、体育活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这些因素在两组患儿中是均衡的。治疗前检测吸入BDP组与对照组患儿骨代谢指标血AKP、血Ca、血P、尿DP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前两组患儿骨代谢水平无差异;吸入BDP6个月、12个月后检测吸入BDP组与对照组患儿骨代谢指标血AKP、血Ca、血P、尿DPD/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长期吸入BDP不会影响哮喘患儿骨代谢水平。结论:长期吸入BDP对哮喘患儿骨代谢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