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分析2016—2020年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优化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结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6—2020年全国疾控中心基本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性别、年龄、工作年限、技术职务等数据对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 2016—2020年全国疾控中心总人数分别为191 627、190 730、187 826、187 564、194 425人,2020年较2016年增加2 798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女性多于男性,年龄以35~<45和45~<55岁为主,分别为47 448和51 291人;工作年限以20~<30和≥30年为主,分别为45 541和46 759人;本科和硕士学历专业技术人员逐年增加,2020年较2016年增长31.8%。职称以初级为主为77 828人,但高级职称所占比例逐年增加,2020年较2016年增长35.4%。结论 全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总量不足,人员学历水平尚可但总体人力资源结构不够合理,高层次人才缺乏。应加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专业技术人力资源结构,促进疾控工作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某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动态,为疾控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对某省疾控中心2011-2015年人员总量、年龄、学历、职称和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5年中在编在岗人数逐年增加,但人员编制均未满,2015年最高为90.1%.在编在岗人员以中青年为主(2015年65.1%),本科学历占比最高(2015年48.9%),研究生占比逐年增加(从2011年的14.1%增至2015年23.4%).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占比:2015年高级32.1%、中级31.6%、初级31.8%,符合高级≤35%、中级≤40%、初级≥25%的岗位设置要求;人员流入流出比1.1∶1,除退休外,人员流出多为<30岁、工作年限<3年的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结论 某省疾控中心在编人员以中青年为主,学历较高;职称晋升出现扎推现象;应对人力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人才“招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保证疾控事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探讨建立适合省级疾控中心特点和痰控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长效机制.方法对中心人力资源库的564名专业技术人员,从年龄、学历、职称等3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一些专业结构断层,高学历技术人才少,初、中级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政策不到位而存在人才严重流失的危机.结论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和政策支持,建立长效机制,加快人才培养步伐,是确保疾控事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以下简称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的现况,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天津市、区县两级19家疾控中心人力资源的资料,采用Excel2003进行汇总,运用SPSS15.0对数据资料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全市疾控机构25—34岁人员比例占36.92%,35岁及以上人员比例占61.43%;研究生占8.49%,大学占45.90%;医学相关专业人数占38.08%,其中区县疾控人员为35.90%;市级疾控中心中高级职称人员占55.11%,区县级疾控中心中高级比例为占34.89%;市级疾控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85.51%,区县级疾控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为74.30%。结论该市疾控机构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存在大量非专业人员,职称比例结构亟待调整,需进一步完善专业人员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2010—2017年浙江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为进一步优化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10—2017年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资料,对人员数和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以及职工年龄、学历、专业、职称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0—2017年,浙江全省疾控中心在职在编人数从4 592人增加至4 835人,2017年全省、省级、市级和县级的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分别为0.855、0.068、0.186和0.600,均未达到编制标准。全省、省级、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人员年龄构成2010年均以25~35岁为主,2017年以35~45岁为主。省疾控中心人员学历构成2010年以本科为主,2017年以研究生为主,全省、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人员仍以本科为主,但全省、省级、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分别上升至75.12%、90.36%、80.76%和71.65%。全省、省级、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人员均以公共卫生专业为主,且比例升高;2017年公共卫生和检验专业人员比例分别达到71.56%、79.17%、70.14%和71.15%。全省、省级、市级和县级疾控中心人员均以中级职称为主,高级职称比例升高,2017年分别达到25.58%、38.80%、32.99%和21.79%。结论2010—2017年浙江省各级疾控中心人员呈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化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编制不足和35岁以下职工比例降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温州市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报告系统导出2014年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力资源情况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温州市各级疾控中心人员共804人,其中市级疾控中心158人(含编外6人);县级疾控中心646人(含编外132人)。全市疾控中心人员年龄以25~35岁比例最高,占32.59%,工作年限以10~20年比例最高,占25.37%;以公共卫生专业比例最高,占29.73%,但龙湾区、瓯海区和洞头县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业人员比例均低于20.00%;全市疾控人员学历以本科为主,占36.08%,其中市级疾控中心本科以上学历占55.70%,高于县级疾控中心的52.01%;县级疾控中心人员硕士学历仅占2.01%,低于市级疾控中心的19.62%(P0.01);瓯海区、洞头县、泰顺县和文成县疾控中心均无硕士学历人员。全市疾控人员职称以中级为主,占33.08%;市级疾控中心高级职称比例为15.19%,高于县级疾控制中心的7.43%(P0.01)。结论温州市疾控中心人员配置不平衡,县级疾控中心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引入和激励机制,加强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7.
王洪芝 《职业与健康》2012,28(5):620-621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海港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疾控")人力资源的现状,为今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海港区疾控中心2011年6月在岗职工的存档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从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专业5个方面对海港区疾控中心人员构成进行描述。结果海港区疾控中心2011年6月共有在职职工78人,男女比例为0.32∶1。年龄以25~35岁所占比例最大,为39.74%。专业技术职称以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最大,为51.22%;高级职称人员不足,初级职称及无职称人员所占比例较高。第1学历以中专为主,最高学历以大专为主,总体学历偏低。所学的专业初始学历和最高学历中均以非医学类专业(包括法律、会计专业等)为主,预防医学和检验专业人员比例均偏低。结论海港区疾控中心人员配备不足,男女比例不均衡,以中青年为主,总体学历偏低,高级职称人员偏少,所学专业中非医学类专业人员过多,人员结构不够合理,需加快对现有人员的补充、更新和专业技术培训,引进高层次、专业对口人才,以适应疾控事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级和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现状,为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通过调查表法对2010年广州市市级和县区级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行调查,对现有人员的性别、年龄、学历、工龄、职称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05年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在编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人员较稳定,人员总量增加,但增长幅度明显低于服务人口的变化;专业技术人员占总人数比例增加,但未达到标准;学历层次有所提高,但县级市疾控机构仍有待优化;中、高级职称技术人员增加,但职称比例仍不理想。结论广州市各级疾控机构人员数量不足,人员结构不平衡,需制订科学的人力资源配置计划。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阿拉善盟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现状分析,为全盟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配置、利用和培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阿拉善盟疾控中心及所辖3个旗级疾控中心2010年填报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绩效考核信息系统》的各项报表数据为基础,对全盟疾控机构的专业技术人员从年龄、学历、职称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2010年疾控机构在岗专业技术人员106人,占辖区总人口的5.73/万;平均年龄45岁,以45~55岁为主,有50人(占47.17%);学历以大专为主,有39人(占36.79%);职称以中级为主,有60人(占56.60%).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年龄结构断层,高学历技术人才少,初、中级人员所占比例较大,整体素质不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论 加强疾控人力资源开发、完善人力资源的配置,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实施好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大环节,建立一支年轻化、专业化、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海省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进一步加强对全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方法]采用机构调查和个人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基础资料,对人员从事专业、年龄、职称、学历等构成与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青海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省级445人,州(地)级311人,县级834人;全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占7.48%,中级职称占36.16%,初级职称占54.47%;学历结构硕士占0.31%,本科占12.64%,本科以下学历占87.05%.[结论]进一步深化改革,合理配置青海省各级疾控机构的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了解四川省各级疾控机构从事鼠疫防治和监测工作人员的构成情况,为四川省今后鼠疫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建设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各级从事鼠疫专业人员的年龄、学历、职称构成等相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四川省共有鼠疫防止专业人员63人。所有从业人员中,平均年龄35.7岁,男性51人,女性12人,男女性别比4.25∶1;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共有29人,占46.03%;各级专业人员中没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学历人才;仅有1名动物昆虫鉴定和研究方面的人才。结论四川省鼠疫防治专业人员年龄、性别、民族构成比较合理,但缺乏研究生以上的高学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为推进慢病领域的能力建设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系统调查浙江省、市和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防控的资源、执行能力等基本情况。结果浙江省共有246人在岗在编从事慢性病防控工作,占CDC总人数的5.14%;省、市和县三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分别为2.71%、2.50%和3.83%;市和县CDC设有专门慢性病防控科所的比例分别为45.45%、14.77%;在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中,97.56%具有医学背景,78.45%接受过本科及以上教育,高级职称占15.85%;2011年省、市和县级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分别为10.00、13.36和8.57人次;全省100.00%的县级CDC开展了慢性病监测工作,其中有67.05%的CDC开展了行为危险因素监测;54.41%的市级和46.71%的县级CDC对慢性病监测进行过评估。结论浙江省疾控系统慢性病防控资源与“十二五”规划目标仍有一定差距,慢性病防控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深圳市疾控系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方法 收集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的人员信息,对应急防控相关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现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 深圳市、区2级疾控中心在编人员共855名,实际在岗人数共1 408名,共计937(占66.5%)人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后,应急防控相关人员中的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比大幅提高(从40.9%提高至48.8%);市、区对比发现,市疾控中心的人员编制比例、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人员素质构成高于区级疾控中心。结论 深圳市疾控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力投入占比不低于66.5%,市、区2级疫情应急防控人员构成存在一定差异。建议建立和完善公共卫生应急人力资源配置机制,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最终形成长效发展的疾控机构人力资源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全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慢性病预防控制(防控)能力.方法 问卷调查全国省、地(市)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防控的资源、能力及开展的项目. 结果(1)资源:全国有7483人从事慢病防控,占CDC总人数的4.0%;有23.6%的人在2008年投入慢病防控不足6个月.省、地和县级防控经费占同级CDC总经费的比例依次为2.29%、1.70%和2.69%.(2)能力:省、地和县级CDC慢病科所设置比例依次为100.0%、62.8%和43.7%;人员中本科以上学历占34.7%、高级职称占12.1%,其中61.7%从事慢病防控工作不足5年;平均继续教育人次数省级为21.90,地级为4.60,县级为1.68;有8.7%的CDC派人外出进修.省级CDC均开展了慢病监测,仅4.2%的CDC出版过慢病报告;在慢病防控工作中,主要与卫生部门内部机构合作.(3)开展的项目:分别有43.5%和30.8%的县级CDC开展过监测和干预项目. 结论中国疾控系统慢病防控资源匮乏,经费和人员与慢病疾病负担不相称;慢病防控能力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的基本状况,从机构绩效考核层面验证理论研究的科学性、合理性、逻辑性以及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77个绩效指标,从总体绩效、类别和维度3方面来评价其绩效和职能落实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总体绩效得分89.1分,绩效完成度82.1%;其中实验室检验和健康教育类别完成度较高,分别为94.5%和94.4%,而健康危害因素监测、技术指导与应用研究类别完成度较低,分别为78.9%和78.7%。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绩效总体情况较好,但各类别开展状况参差不齐,慢病防制、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应用研究能力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我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力资源现状及影响人员素质的相关因素,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表对全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有工作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普查。结果:人力资源现状调查结果显示,全省现有省市县3级疾控机构共202个,疾控人员共11144人,本科以上、大专、中专学历分别占10.06%,32.30%,40.02%,高级、中级、初级职称分别占6.32%,33.08%,39.55%,从事流病、检验、后勤及其他分别占58.44%,13.09%,28.46%,有学历人员中,69.89%通过全日制教育获得学历。结论:我省疾控队伍结构不合理、疾控人员整体素质和能力普遍偏低、相应配套管理措施不健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2009年我国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配置状况,通过人力配置指标的实践应用结果验证绩效考核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方法:调查全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人员数量、学历、职称和专业等基本情况。结果: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平均在岗人员数为374人,每10万户籍人口平均在岗人员数为0.88人;人力综合素质指数为7.50;本科以上学历占57.9%,较标准低7.1%;高级职称比例占26.6%,较标准低3.4%;传染病防治类工作的人员比例为24.0%,而从事健康危害因素监测和慢性防制的人员仅占10.6%和2.5%。结论:2009年我国省级疾控中心人员总量不足,人员结构虽然较2005年进一步优化,但与标准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黑龙江省慢性病防控工作人员现状,为加强慢性病防控能力建设,制定慢性病防控相关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全国慢性病预防控制能力调查网络问卷,调查2011年和2013年全省地市级和县区级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控的人力资源情况。结果黑龙江省慢性病防控人员占疾控系统在岗人数的比例由4. 57%增长至5. 23%;本科学历构成比由40. 98%增长至46. 71%,硕士和博士均有所增长;医学类专业构成比从2011年的85. 32%降低至2013年的83. 53%,非医学类专业以及无专业人员构成比从14. 68%增长至16. 47%;正高级职称从5. 81%增长至6. 89%,无职称比例从9. 79%增长至12. 87%。结论黑龙江省慢性病防控人员比例增大,人员学历水平均有所增长,增加各级疾控机构慢性病防控专职人员数量,加强慢性病防控人员梯队建设,重视高学历人才的补充,加大医学类专业人才引进,以及加强慢性病防控业务培训仍是发展慢性病防控事业的重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007—2009年检验人力资源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检验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2007—2009年山东省省、市、县三级157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所有检验人员基本情况进行普查。结果全省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总体上,检验人员数、检验人员占总人数的比例以及检验人员占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均为2008年最高;>50岁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下降,<40岁人员所占比例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专科及以下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不断下降,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所占比例从33.7%(555/1 647)增加到42.43%(695/1 638);高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增加,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逐年减少;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人员专业构成差别较大。结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检验人力资源配置有所优化,人员数量有所控制,学历水平有较大提高,但检验人力资源整体配置不足,职称和专业结构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农八师农牧团场疾控机构卫生资源现状,为合理进行资源配置、制定农八师公共卫生发展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对14个农牧团场疾控机构卫生资源状况进行普查。[结果]14个农牧团场在职人员182人,年龄构成以35~45岁年龄段为主;以中级职称大中专学历为主。仪器设备17类平均30台件,种类和数量均达不到国家要求。实际开展的检测项目25~37项,平均35项,仅占国家必须开展工作项目的29.7%。[结论]农八师农牧团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仪器设备及检测能力与国家规定存在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