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消防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消防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兰州市某地159名消防员,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心理健康量表(SCL-90)以及社会支持量表对其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 22.0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159名消防员SCL-90量表均值(118.52 ± 35.07)分,PTSD量表均值(21.62 ± 7.56)分,社会支持量表均值(26.46 ± 6.03)分。PTSD与SCL-90量表得分呈正相关(r = 0.88,P < 0.01),社会支持与SCL-90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9,P < 0.01),社会支持与PTSD量表得分呈负相关(r = - 0.32,P < 0.01)。社会支持在PTSD和SCL-90之间的中介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中介效应值为0.042,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8%。
  结论  对经历了突发负性事件的消防员,可以通过提高他们的社会支持,降低负性事件带给他们的焦虑、抑郁、恐惧等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护理本科生心理健康现状,探讨正念水平、领悟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方法  选取北京市某高等院校护理学院240名在读护理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中文简洁版五因素正念度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使用SAS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使用Mplus软件检验中介效应。
  结果  18.8%的护理本科生存在抑郁症状;27.9%的护理本科生存在焦虑症状;13.3%的护理本科生存在压力症状;31.7%的护理本科生睡眠质量欠佳。正念水平对睡眠障碍(β = - 0.242,P < 0.01)、压力(β = - 0.397,P < 0.01)、焦虑(β = - 0.350,P < 0.01)、抑郁(β = - 0.484,P < 0.01)均有直接影响,也可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对睡眠障碍(β = - 0.171,P < 0.01)、压力(β = - 0.105,P = 0.029)、焦虑(β = - 0.102,P = 0.034)、抑郁(β = - 0.180,P < 0.01)产生间接影响,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41.40%、20.92%、22.52%、37.19%。
  结论  正念水平可以通过直接作用和领悟社会支持的中介作用改善护理本科生的心理健康,护理教育者可考虑将正念减压训练融入日常教学中,并给予护理本科生足够的心理、情感支持和鼓励,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压力应对及疫情反刍性沉思水平,探讨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方式与疫情反刍性沉思的中介作用。
  方法  随机选取四川省内6家医院417名一线护士,采用心理一致感问卷、简易压力应对方式量表和事件相关反刍性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中介作用分析等。
  结果  年长、工龄长及有子女的护士疫情侵入性沉思水平较高(P < 0.05),三甲医院护士疫情目的性沉思水平高于三乙及以下医院的护士(P < 0.05)。一线护士的心理一致感得分均值为(62.73 ± 10.44)分,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P < 0.05),与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P < 0.05),与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和目的性反刍性沉思均呈负相关(P < 0.05);积极应对方式与疫情目的性沉思呈正相关(P < 0.05),消极应对方式与疫情侵入性和目的性沉思均呈正相关(P < 0.05)。路径分析结果显示: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侵入性反刍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336,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中间起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占比为13.75%;积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90,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二者间起抑制效应;消极应对方式对疫情目的性沉思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83,P < 0.05),心理一致感在两者中起部分作用,中介作用占34.4%。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一线护士心理一致感水平偏低。心理一致感在一线护士压力应对和疫情反刍性沉思两者间有中介作用,有关部门及医院应培养护士稳定的心理一致感,以更好地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的心理应激水平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0年2月,采用团体用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和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对全国各省份三级甲等医院527名医院临床护士进行调查,并探讨临床护士心理应激水平的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疫情期间,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平均总得分为(33.69±20.46)分,各维度得分中,积极应对态度得分最高,其次为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态度、积极情绪体验和生活事件得分。临床护士的积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99±0.80)分,高于全国常模,消极应对方式得分为(1.28±0.56)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分别相比18~39岁、工龄>10年、来自其他医院、男性临床护士,40~59岁、工龄 < 10年、来自隔离医院、女性临床护士有更高的心理社会应激水平(β=0.052~0.353,P < 0.05或0.01);无宗教信仰的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低(β=-0.170,P < 0.01);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低(β=-5.433,P < 0.01),越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护士,其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越高(β=5.623,P < 0.01)。
  结论  公共卫生应急状态下临床护士心理社会应激水平较高,但能采取积极对应方式缓解心理压力。心理社会应激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须密切关注临床护士特别是一线抗疫护士的心理应激状况,采取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缓解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职业照射对介入治疗医务人员生物学效应指标的影响。
  方法  对2017—2020年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的873名介入治疗医务人员、548名隔室操作医务人员、433名放射工作岗位岗前体检人员(对照组)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微核率检测、血细胞计数、眼科检查,并对个人剂量进行监测。
  结果  介入治疗组人均年有效剂量高于隔室操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介入治疗组无着丝粒断片、双着丝粒体、染色体总畸变检出率,明显高于隔室操作组和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介入治疗组眼晶状体异常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3组大部分血细胞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工龄介入治疗组医务人员微核检出率和眼晶状体异常率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P < 0.01);其余指标均未见有此趋势(P > 0.05)。不同工龄隔室操作的放射医务人员各指标均未见有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 > 0.05)。
  结论  职业照射对介入治疗医务人员生物学效应指标有一定的影响,应加强介入治疗的辐射防护工作,减少电离辐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深入了解紧急援鄂抗疫护士的真实心理体验。
  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以目的抽样法对12名援鄂抗疫护士进行深度访谈,运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分析资料。
  结果  提炼出援鄂抗疫护理人员出发前、救治过程中7个主题,包括使命与责任感、自我效能改变、对疾病感染的恐惧与正视、全防护装备的压抑与挑战、对病人特殊性的顾虑与传递温暖、对家人的牵挂与感恩、自我价值感实现。
  结论  管理者应重视抗疫护士的负性情绪,及时提供心理疏导,建立良好社会支持,强化专业培训,从而使她们更快地适应角色,以积极的心态圆满完成抗疫任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出核酸采样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197名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使用一般资料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进行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总均分为(69.95 ± 12.85)分,相关分析显示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与积极应对、自我效能感成正相关(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无职称医务人员相比,中级职称、副高及以上职称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高(β = 0.150、0.145,P < 0.05);与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4 h的医务人员相比,外出核酸采样的工作时长 > 4 h的医务人员心理弹性水平较低(β = - 0.143,P < 0.05);越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422,P < 0.01);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医务人员,其心理弹性水平越高(β = 0.296,P < 0.01)。
  结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偏低,管理者应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相关知识培训,并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更好地促进外出核酸采样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针灸止痛在职业性手臂振动病中的临床应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取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n=44)和试验组(n=47)。对照组接受一般治疗,试验组接受一般治疗+针灸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上肢功能评定量表(disabilities of the arm,shoulder and hand questionaire,DASH)评定研究对象上肢疼痛状况,同时检测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DASH量表测得的得分低于对照组(P < 0.01);试验组治疗后得分低于治疗前(P < 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试验组TNF-α质量浓度低于对照组(P < 0.01)。两组患者TNF-α在治疗后的浓度均低于治疗前(P < 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91例患者的TNF-α质量浓度与疼痛评分呈正相关(r=0.314,P < 0.01)。
  结论  针灸对职业性手臂振动病患者疼痛症状疗效肯定,其机制考虑与针灸治疗降低了血TNF-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为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提供理论指导。
  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 545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应用付出-回报失衡问卷、职业倦怠通用量表和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对其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水平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采用逐步回归方法,以职业紧张为自变量,职业倦怠为中介,抑郁症状为因变量构建多元线性模型,分析医务人员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和抑郁症状的关系。
  结果  1 545名医务人员平均年龄(34.2 ±8.8)岁,平均岗位工作时间(7.6 ±6.8)年。其职业紧张付出、回报、内在投入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3.0 ±0.8)分、(3.9 ±0.6)分、(2.5 ±0.8)分,付出-回报失衡指数平均得分为0.8 ±0.4,检出付出-回报失衡模式高职业紧张308人,检出率为19.9%;职业倦怠得分为(1.8 ±1.1)分,情绪耗竭、人格解体、工作成就感各维度得分分别为(2.2 ±1.6)分、(1.5 ±1.4)分、(4.4 ±1.5)分,检出有职业倦怠感133人,检出率为8.6%;抑郁症状得分为(7.8 ±4.5)分,检出有抑郁症状者391人,检出率为2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医务人员职业倦怠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以及抑郁症状得分均呈正相关(rs=0.412、0.542、0.667,P < 0.01);抑郁症状得分与职业紧张的付出、内在投入维度得分均呈正相关(rs=0.436、0.542,P < 0.01),与职业紧张的回报维度得分呈负相关(rs=-0.514,P < 0.01)。多元分层回归分析显示,职业紧张、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的预测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职业紧张和职业倦怠对抑郁症状变化解释量分别为33.2%和13.9%。
  结论  广州市医务人员的职业紧张对其抑郁症状具有直接作用;职业倦怠作为职业紧张的负面结果,在职业紧张影响抑郁症状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减轻医务人员职业倦怠,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兵压力知觉影响集训应激后成长的作用方式,以更好地管理新兵的心理健康。
  方法  采用新兵集训应激后成长量表、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基本心理需要满足-关系需要分量表和应对效能量表,对675名新兵进行测量,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623份,有效率为92.3%。新兵的压力知觉量表总均分为(34.31 ± 8.47)分,关系需要量表总均分为(45.90 ± 7.93)分,应对效能量表总均分为(57.37 ± 7.32)分,应激后成长量表总均分为(81.70 ± 20.56)分。关系需要和应对效能在压力知觉对应激后成长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作用通过3条路径(P < 0.05)产生效应:(1)由压力知觉、关系需要、应激后成长产生的路径1(效应值为-0.175,占总效应比例为33.59%);(2)由压力知觉、应对效能、应激后成长产生的路径2(效应值为- 0.254,占总效应比例为48.75%);(3)由压力知觉、关系需要、应对效能、应激后成长产生的路径3(效应值为- 0.049,占总效应比例为9.41%)。
  结论  新兵压力知觉、关系需要、应对效能三者与集训应激后成长关系密切,关系需要和应对效能在新兵压力知觉和集训应激后成长中起到链式中介效应。应关注新兵的情绪状态,营造温暖和谐团队氛围,满足新兵的归属感,增强其行动的自信心和应对效能感,以促进新兵心理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关系,为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方法  2018年4—6月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吉林省吉林市、延边市选取4 024名朝鲜族儿童青少年进行生命质量、社会支持和负性情绪的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了解之间的关联。  结果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平均得分为(81.01±12.64)分,其中学校功能、情感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平均得分分别为(80.16±15.36)(73.07±19.85)(88.52±14.03)(82.65±14.17)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朝鲜族中小学生的负性情绪与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24,P<0.01),社会支持与生命关联质量有正向关联(β=0.17,P<0.01),负性情绪和社会支持的交互作用与朝鲜族中小学生的生命质量有负向关联(β=-0.19,P<0.01)。  结论  朝鲜族儿童青少年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尚可,社会支持对负性情绪起到缓解作用,可降低负性情绪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为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湖北省某地区1 938名医护人员为研究对象进行职业倦怠现况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其工作压力、焦虑、社会支持、自我效能等对职业倦怠的作用机制。  结果  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的职业倦怠综合得分为[34.00(25.00, 41.00)]分,职业倦怠检出率为64.09%。工作压力、焦虑与职业倦怠均呈正相关(均有P<0.05);社会支持、自我效能与职业倦怠均呈负相关(均有P<0.05)。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451, P=0.010),并通过焦虑产生间接影响(β=0.129, P=0.010);焦虑对职业倦怠有直接正向效应(β=0.360, P=0.010);社会支持对职业倦怠有直接负向效应(β=-0.141, P=0.010),调节变量工作压力与支持利用度对职业倦怠有负向效应(β=-0.051, P=0.018)。  结论  工作压力和焦虑为湖北省某地区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危险因素,提高社会支持特别是支持利用程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其职业倦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识别大学生述情障碍的潜在类别及其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的关联,为促进大学生积极情绪发展和心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于2020年9月,在河北省、吉林省、辽宁省4所高校方便整群抽取1 338名大学生进行横断面调查,使用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交往焦虑量表(SIAS)以及流调中心抑郁自评量表(CES-D)进行问卷调查,对数据主要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大学生述情障碍分为情感表达良好组(33.3%)、情感辨别良好组(9.6%)和情感表达困难组(57.1%)3个潜在类别。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对人口学变量进行控制后,情感表达良好、情感辨别良好与抑郁症状(β值分别为-1.92,-1.44,P值均 < 0.01)、社交焦虑(β值分别为-0.71,-2.04,P值均 < 0.01)呈负相关。  结论  大学生述情障碍呈现类别分布,各潜在类别与社交焦虑、抑郁症状关联不同。高校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制定针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培养的干预方案,缓解大学生社交焦虑及抑郁症状,促进心理积极发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揭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提升医务人员在疫情期间的防护能力。方法2020年2—3月,在多个省市向医务人员发放有效调查问卷863份。使用抑郁-焦虑-压力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自行编制的人口学特征量表收集研究对象的信息。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利用Mplus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影响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的直接及间接因素。结果863名医务人员有效预防行为得分为(50.18±4.99)分。焦虑与有效预防行为成弱的负相关(r=-0.139,P<0.05),积极应对方式、态度、感知严重性、行为技巧和领悟社会支持均与有效预防行为成弱的正相关(r=0.258、0.104、0.131、0.302、0.276,P<0.05)。建立的结构方程模型拟合度较好(χ2/df=2.829,CFI=0.931,TLI=0.920,RMSEA=0.046,SRMR=0.045)。领悟社会支持对有效预防行为有影响,其总效应(β=0.270)和直接效应(β=0.134)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积极应对方式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049,P=0.019),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β=0.061,P=0.002),焦虑、态度、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β=0.002,P=0.012),焦虑、感知严重性、行为技巧可在领悟社会支持和有效预防行为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β=-0.001,P=0.028),中介效应与总效应之比分别为0.181、0.226、0.007、-0.004(P<0.05)。结论通过提升医务人员的领悟社会支持、积极的态度和应对策略、提高医务人员的行为技巧,可以促进其采取有效的预防行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因果关系及内在作用机制,为推动残障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10月(T1)和2022年4月(T2)使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河北开放大学特殊教育学院4个专业291名肢体残疾大学生开展2次追踪测试,使用残联自我污名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以及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建立以领悟社会支持为中介的交叉滞后模型。结果 残障大学生T1、T2时期抑郁平均得分为(43.51±8.26,46.82±9.13)分。交叉滞后模型结果显示,T1自我污名能够正向预测大学生T2抑郁(β=0.17,P<0.01)。跨群组分析表明,T1领悟社会支持在T1自我污名与T2残障大学生抑郁间发挥纵向中介作用;自我污名可正向预测大学生抑郁,女生(β=0.42)比男生(β=0.29)更强;领悟社会支持可负向预测抑郁,女生(β=-0.36)比男生(β=-0.19)更强(P值均<0.01)。结论 自我污名与残障大学生抑郁情绪间具有纵向因果关系,依照性别特征干预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调节抑郁情况具备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COVID-19疫情背景下定州市和青岛市两地医务工作人员发生职业倦怠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2021年7月―2021年8月对定州市和青岛市的医务工作者进行横断面调查。利用职业倦怠调查普适量表(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 general survey, MBI-GS)评价职业倦怠水平,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  982名被调查者中,发生职业倦怠的比例为91.1%,其中达到轻中度、重度的比例分别为71.5%和19.6%。多因素分析显示工作满意度感觉一般或者比较不满意(OR=3.108, 95% CI: 1.653~5.843)、应对方式为消极应对(OR=1.129, 95% CI: 1.071~1.191)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高;同时睡眠时间缩短(OR=0.331, 95% CI: 0.166~0.662)的人群发生重度职业倦怠者风险更低。Spearman相关分析中,医务工作者的积极应对方式、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呈正相关(P < 0.001),社会支持情况、生活满意度情况与职业倦怠呈负相关(P < 0.001)。  结论  定州市和青岛市大部分的医务工作人员职业倦怠水平较高,需提高工作和生活满意度等关怀和社会支持力度,同时也要考虑适当增加防疫工作中的认同感和积极性以促进职业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其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的情况,探讨医务人员焦虑状况与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等因素的关系。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信息、焦虑状况、社会支持、领悟社会支持及应对方式情况。  结果  被访医务人员的焦虑水平高于国内常模(37.23±12.59)(t=14.370,P<0.001);焦虑水平在职业、学历和工作年限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焦虑状态的医务人员三种量表各维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焦虑同客观支持(r=-0.098,P=0.051)、主观支持(r=-0.189,P<0.001)、社会支持的利用度(r=-0.164,P=0.001)、朋友支持(r=-0.356,P<0.001)、家庭支持(r=-0.330,P<0.001)、其他支持(r=-0.238,P<0.001)、积极应对(r=-0.282,P<0.001)呈负相关关系,同消极应对(r=0.385,P<0.001)呈正相关关系。  结论  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关注度,逐步提升公立医院医务人员社会支持水平,打造更高质量的医务人员团队,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公立医院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专科生睡眠时间与负性情绪症状的关联, 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 于2021年3月选取安徽省淮南市某专科院校2 524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睡眠时间、负性情绪症状等信息, 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专科生睡眠时间与负性情绪症状的关联。  结果  专科生中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压力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19.4%(490名), 28.2%(713名), 9.9%(250名), 男生(24.3%, 34.0%, 19.1%)的负性情绪症状检出率高于女生(18.7%, 27.4%, 8.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81, 6.27, 36.23, P值均 < 0.01)。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 专科生睡眠时间与负性情绪症状呈非线性的剂量-反应关系。与参照组8~ < 9 h相比, 专科生学习日和周末的每天睡眠时间 < 7 h与抑郁和压力症状风险增加有关, < 8 h与焦虑症状风险增加有关; 与参照组 < 1 h相比, 专科生周末每天补充睡眠时间≥5 h与负性情绪症状风险增加有关(P值均 < 0.01)。  结论  专科生较短睡眠时间以及较长周末补充睡眠时间与负性情绪症状关联密切, 指导大学生合理安排睡眠时间有利于负性情绪问题的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