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分析经外周植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7月~2008年6月432例PICC导管维护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26例非计划性拔管的不同原因.结果 出现导管堵塞、导管异位或移位、导管脱出、导管相关性感染、机械性静脉炎以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是造成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并发症主要与导管材质差、固定不妥、导管尖端位置未达上腔静脉、离院患者管理缺陷及意外或其他情况有关.结论 选用硅胶材质导管、保证导管尖端位置达到上腔静脉、护士对患者离院期间的联络和管理是预防非计划性拔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在胸心血管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2019年6月期间我科留置的185根导管设为对照组,此阶段实施常规管路护理方法;另选择2020年5月~2020年7月期间我科留置的240根导管设为试验组,此阶段实施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非计划性拔管、导管相关性感染、低效型引流等管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护士对管路护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心血管外科患者管道护理中实施以循证护理为基础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减少非计划性拔管、感染等不良事件发生,并可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护理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5,(10):1397-1398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降低ICU小儿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140例气管插管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患儿实施气管插管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儿在气管插管期间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情况,并分析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的原因。结果观察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43%(1/70),对照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11.43%(8/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原因包括痰液阻塞气道引起喉部痉挛而拔管2例,镇静药物用量不足,患儿烦躁不安而拔管4例,护理人员在为患儿翻身时造成了管道脱落2例,导管固定不牢脱管1例。结论对ICU气管插管患儿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非计划性拔管风险,保障患儿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在降低老年住院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 extubation,UEX)中的应用。方法 通过实施敏感指标监测,总结分析老年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实施,评估活动后的效果。结果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实施后,老年科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明显下降,从监测前的2.64‰降至0.73‰,护士导管规范维护率由的73.2%提升到98.5%;患者及家属满意度,导管正确维护率均大幅提高。结论 护理敏感指标监测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中心静脉导管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确保了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提升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六西格玛理论在降低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非计划性拔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惠儿185例为实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同时制订并实施改善措施;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NICU住院患儿161例为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的差别.结果 运用六西格玛管理理论模式,分析得出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的主要原因,包括患儿自身原因、护理人员操作不规范及导管质量问题等,同时根据这些原因制定了相应改善措施并加以实施,使非计划性拔管率明显下降,实验组患儿非计划性拔管率由实施前的4.32%下降到1.24%,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结论 应用六西格玛理论对NICU非计划性拔管进行风险防范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NICU患儿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儿顺利进行治疗,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对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unplannedextubation护理防范中的应用效果,以减低非计划性拔管率。方法对2013年入住ICU带管患者运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对带管患者进行评估评分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2013年与2012年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导管风险评估监控表在ICU患者非计划性拔管护理防范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维护技术进行规范化管理的效果。方法于2010年10月组建PICC置管维护小组,并对全院PICC置管维护实施规范化管理。将实施PICC置管维护规范化管理前一年的住院PICC置管患者86例为对照组,实施规范化管理后一年102例为观察组,评价两组患者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率以及患者资料的完整率。结果观察组的PICC一次置管成功率及资料完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及非计划拔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PICC置管维护技术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有效提高PICC置管技术水平,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患者置管及留置期间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入住天津市人民医院的PICC置管肿瘤患者共1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行循证护理,观察比较循证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导管留置时间为(180.95±28.36)d,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21.37±29.1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拔管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穿刺部位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各PICC置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6.15%,高于对照组的8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应用于PICC置管肿瘤患者中可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陈维维 《中国保健营养》2012,(16):3234-3235
非计划性拔管(UEX)是指插管意外脱落或未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将插管拔除,也包括医护人员操作不当所致拔管[1]。外科患者术后常留置多种管道,如护理不当极易引起非计划性拔管,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甚至可能导致患者死亡。我科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期间,共发生非计划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行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10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新生儿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导管末端的位置情况将其分为中心组(导管末端位于中心静脉系统附近,83例)和非中心组(导管末端位于非中心静脉系统附近,18例)。比较两组新生儿非计划性拔管率和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并对拔管原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中心组非计划性拔管率低于非中心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计划性拔管新生儿中,非中心组的静脉外渗发生率显著高于中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导管末端位置对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新生儿置管效果影响不大,对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不产生影响,非中心组新生儿静脉外渗的发生率高于中心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和探讨根因分析法(RCA)在老年痴呆长期鼻饲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通过对发生的70例鼻胃管非计划性拔管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 RCA,确定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针对原因制定整改措施,比较2014年(RCA 实施前)与2015年(RCA 实施后)鼻饲管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结果实施 RCA 前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3.33%,实施 RCA 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1.5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RCA 能显著降低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提高护理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美玲  王国芳 《现代保健》2013,(14):112-114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后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月在本科行深静脉置管的300例患者中发生的非计划性拔管进行回顾性分析,重点分析其原因,及其防治的临床措施。结果:300例患者中发生非计划性拔管25例,发生率为8%。其中,导管堵塞10例,导管滑出8例,导管相关性感染5例,皮肤过敏2例。结论:深静脉置管过程中及维护的任何一个环节不规范都有可能导致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通过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及时发现潜在因素,以及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等都可以降低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循证的集束化护理措施在ICU患者身体约束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杭州市某医院ICU对患者进行身体约束集束化护理,对改进前后相关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身体约束率、约束医嘱正确开具率、约束告知率、约束评估符合率、护士身体约束知信行改进前后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 身体约束率下降后,非计划拔管率无明显上升(P>0.05)。结论通过基于循证的身体约束集束化管理,可以提高ICU护士对患者身体约束实践行为认知,促进身体约束过程更规范,在降低ICU患者身体约束时不提高非计划拔管率,保证了护理质量和安全,又能改善患者体验,体现人文护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活动的实践方法与效果。方法:在全院范围宣传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的意义,先确定4个科室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然后在全院范围内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采取的措施包括实施护士责任制包干;提高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推行亲情护理服务;不断完善护士激励机制。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达到令患者、医院、社会、政府都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目的探讨如何充分发挥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确保医院感染控制措施在临床工作中的实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对护理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教育纳入常规业务学习计划;提高护士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意识、规范护理行为;发挥护理部在护理质量监控指导的管理体系,参与医院感染管理的监控,将科室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作为医疗护理质量的评价指标之一。结果通过测评我院护理队伍整体对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的了解有较大提高,护士遵守消毒隔离制度的自觉性增强,全院医院感染控制质量和医疗护理质量均有大幅提高。结论护理工作贯穿于预防医院感染控制的各个环节,充分发挥护理管理部门的职能作用,可有效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探讨护理管理在院内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及分析,从而使医院感染率发生降到最低。方法选取来该院住院的患者120例进行研究,根据管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管理。分析医院容易发生感染的各种环节及因素,在研究组患者中开展护理监测,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控感染意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对医院里的物品和环境进行科学的管理,加大医疗废物的管理力度,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管理,研究时间为1个月。结果通过各项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医院内的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医院内的护理工作也更加规范了。结论在医院感染的控制中,加强护理管理有重要的作用,医院的领导一定要注意护理管理在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性,加强各项规章制度的严格管理,使护理管理在控制医院感染中达到最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ICU不同级别护士结构配置指标与护理结局质量指标的相关性,为ICU护理质量改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专科护士占比3项结构配置指标,导尿管非计划性拔管率、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等10项护理结局质量指标,回顾性收集某三甲医院综合ICU 2019年-2021年指标数据。使用STATA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ICU专科护士占比每增加1%,VAP发生率下降0.066‰,CAUTI发生率下降0.384‰,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0.041例/季度;ICU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每增加1%,CAUTI发生率下降0.530‰,护士职业暴露发生例数下降0.024例/季度;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每增加1%,气管插管非计划性拔管率下降0.577‰,VAP发生率下降0.497‰,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下降0.004例/季度。结论 ICU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比、中级及以上职称护士占比、专科护士占比对ICU护理结局质量指标有一定影响。建议从多角度(如护士能力、专业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透析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降低意外脱管的发生率。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发生意外脱管的13例临时性股静脉置管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股静脉置管意外脱管的时间集中在夜间无人看护或陪伴时,地点多为院外患者家中,原因多为患者年龄较大、自理能力较差、夜间睡觉翻身或穿脱衣裤方式不正确。结论通过规范置管护理流程、加强对患者家属自我导管管理的培训指导、重视心理护理等措施。可使透析患者意外脱管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护理干预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进行护理干预,包括:严格无菌技术、缩短导管留置时间、选择合适置管部位及导管、敷料的选择与更换、导管接头与输入装置的护理和防止血栓形成,对实施护理干预前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措施之后,总置管天数明显增加(P<0.05),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从2008年的7.67/千导管日、2009年的5.69/千导管日,下降至2010年的2.28/千导管日(P<0.05).结论 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在预防与控制肿瘤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病区建立以护士长为主的护理感染管理小组,在病区日常工作:手卫生规范、医疗废物处置、消毒隔离技术、微生物标本采集及运送、医院环境清洁、消毒与监测,不同层次人员的感染知识技能的培训及考核,感染资料的管理等方面,落实相关护理管理措施,实行感染预防、监控.结果 护理感染管理小组按管理流程体系进行管理,重视感染工作的安全性和持续质量改进;增强了全科感染工作氛围,感染管理模式和工作流程得到优化,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结论 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充分发挥护理管理作用,落实护理管理措施,对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