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描述3~17岁儿童青少年体成分(脂肪组织、非脂肪组织)的发育特征。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分别抽取南方和北方共计7个城市,包括长春、北京、天津、济南、上海、银川、重庆的3~17岁城市汉族儿童青少年10867例。采用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测量身高、体重,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XA)测量身体脂肪组织质量、非脂肪组织质量等。计算BMI、体脂含量百分比(FMP)、脂肪质量指数(FMI)、非脂肪组织质量指数(FFMI)。采用SAS 9.4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逻辑核查,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收集10867例3~17岁儿童青少年数据,其中男生5512人(50.7%)。男生FMP在10~15岁组随年龄增长迅速下降[β=-1.811(95%CI:-1.987^-1.635)],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女生FMP在3~7岁组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β=-0.896(95%CI:-1.100^-0.691)],7~12岁变化不明显,12~15岁随年龄增长增速明显[β=0.989(95%CI:0.753~1.224)],15岁以后变化不明显。除9岁组和10岁组以外,女生FMP高于男生(均P<0.05)。男生FFMI在3~17岁各个年龄段均明显高于女生(均P<0.05),11岁以后,女生和男生的FFMI差异变大。男生和女生的FMI随年龄变化的生长曲线有交叉,略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男生:β=0.033(95%CI:0.018~0.048);女生:β=0.192(95%CI:0.181~0.204)]。脂肪重聚年龄肥胖组小于超重组和正常体重组;男生不同体重状态组BMI、F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男生正常体重组FMI随年龄增长略有降低,一直保持在5 kg/m2以下,超重组[β=0.114(95%CI:0.091~0.136)]和肥胖组[β=0.211(95%CI:0.176~0.245)]的FMI有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不同体重状态组男生FMP在10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正常体重:β=-0.836(95%CI:-0.924^-0.748);超重:β=-1.090(95%CI:-1.269^-0.910);肥胖:β=-1.144(95%CI:-1.321^-0.967)];不同体重状态组女生的BMI、FFMI、FMI随年龄变化情况类似,在8岁以后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174(95%CI:0.165~0.182);超重组:β=0.325(95%CI:0.304~0.346);肥胖组:β=0.447(95%CI:0.406~0.488)];女生FMP的变化1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正常体重组:β=0.963(95%CI:0.851~1.074);超重组:β=0.910(95%CI:0.695~1.125);肥胖组:β=0.895(95%CI:0.569~1.221)]。总体上来看,BMI和FMI的相关性很强(男生:r=0.767;女生:r=0.873),不同体重状态儿童青少年BMI和FMI的r不同。结论儿童脂肪组织和非脂肪组织发育特征不同,且存在性别差异。BMI生长曲线和体脂肪的发育特征不完全一致,且存在性别差异,有必要对生长发育中的儿童进行更精准的体成分评估。  相似文献   

2.
马传伟  梁亚军  席波 《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0):1445-1448
探讨腰围(WC)与腰围身高比(WHtR)预测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效果,为选择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早期预警指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1993-2011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GHNS)数据库中10 163名年龄在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腰围与腰围身高比预测血压偏高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腹型肥胖预测血压偏高的风险.结果 腰围预测7~11岁男生、12~ 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95%CI=0.62~0.66),0.63 (95%CI=0.61 ~0.65),0.57(95%CI=0.55~0.59)和0.58 (95% CI=0.56~0.60),腰围身高比对应值分别为0.60(95% CI=0.58~ 0.62),0.59(95%CI=0.57~ 0.61),0.51(95%CI=0.49~0.53)和0.56(95%CI=0.54~0.58).两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腰围与腰围身高比诊断的腹型肥胖均是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危险因素,腰围诊断的腹型肥胖预测7~11岁男生、12~17岁男生、7~11岁女生和12~17岁女生血压偏高的OR(95%CI)值分别为4.12(2.76~6.16),2.65(2.01~3.50),2.21(1.40~3.49)和2.50(1.88~3.31),腰围身高比对应的OR(95% CI)值分别为2.74(1.98~3.80),2.27(1.75~2.94),1.63 (1.14~2.32)和1.75(1.37~2.24),腰围略优于腰围身高比.结论 腰围与腰围身高比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预测因子,腰围的预测效果略优于腰围身高比.但考虑到腰围身高比界值的简单易记性,仍可推荐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筛查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山东省6~18岁双生子BMI的遗传度及青春期影响。方法 于2021年11月通过山东省3县区453对6~18岁同性别双生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计算BMI遗传度,探究青春期对BMI遗传度的影响及性别差异。结果 调整性别、年龄后6~18岁儿童青少年BMI的遗传度为0.84(95%CI=0.80~0.88),青春期前期BMI的遗传度为0.81(95%CI=0.74~0.86),青春期后期BMI的遗传度为0.88(95%CI=0.81~0.93);男生和女生青春期前期BMI遗传度分别为0.77(95%CI=0.67~0.85)和0.85(95%CI=0.77~0.91),青春期后期分别为0.92(95%CI=0.82~0.97)和0.86(95%CI=0.76~0.92)。结论 遗传因素对青春期前后BMI变异具有重要影响,BMI的遗传度在青春期后期增加,且在男生中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津市碘缺乏地区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及甲肿率变化趋势。方法于2005和2011年采用B超检测天津市2 490名8~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分析甲肿率。结果 2005年8、9、10岁儿童甲状腺容积中位数分别为2.37、2.57、2.88 ml,2011年分别为2.44、2.80、3.18 ml,2011年8~10岁儿童甲状腺肿大率[2.14%(27/1 261)]高于2005年[1.79%(22/1 2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627)。结论天津市儿童甲状腺容积增大趋势及甲肿率的波动无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童年期同伴欺凌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开展预防青少年欺凌行为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4年9月采取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三到四年级693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同伴欺凌问卷评价同伴欺凌经历,青春期发育量表(Pubertal Developmental Scale,PDS)评价儿童青春期发育情况.2015年9月再次对所有研究对象开展随访(654人),评估同伴欺凌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根据儿童在基线与随访调查中2次报告的被同伴欺凌经历,将儿童分为无受欺凌组、持续组、新发组和消退组.结果 61.0% (399/654)的儿童在基线与随访中均无同伴欺凌经历,11.5%(75/654)儿童有持续受欺凌经历,14.8% (97/654)有随访期新发受欺凌经历,12.7% (83/654)随访期不再受欺凌.4组同伴欺凌经历青少年PDS得分与体质量指数(BMI)随访前后变化差值比较,持续欺凌组PDS得分明显高于无欺凌组、消退组和新发组;BMI变化值在同伴欺凌不同分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相比于无欺凌组,持续受欺凌组男生PDS得分增高(β=0.249,95%CI=0.136~ 0.362);女生新发组和持续组PDS得分显著增高(β值分别为0.191,0.245,95%CI分别为0.076~0.305,0.123~ 0.367).结论 持续被同伴欺凌经历可能致男女童青春期发育加速.  相似文献   

6.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对青春期发育的影响,为针对性开展早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于2017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3所小学,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抽取1 057名三至四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自我报告童年期不良经历(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ACEs),包括躯体、情感与性虐待和躯体、情感忽视.客观评估男生睾丸容积和女生乳房Tanner发育分期.1年后随访再次评价ACEs与青春期发育.根据儿童基线与随访暴露情况,将ACEs分为无暴露组、短暂暴露组和持续暴露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各组ACEs与随访1年后青春期发育的关联.结果 持续情感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和男生睾丸容积均呈正相关(β值分别为0.36,1.07,95%CI值分别为0.09~0.63,0.47~ 1.66,P值均<0.01);持续躯体虐待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83,95%CI=-1.58~-0.08,P<0.05);性虐待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负相关(持续β=-1.43,95%CI=-2.86~-0.02;短暂β=--0.45,95%CI=-0.73-0.19,P值均<0.05);持续情感忽视与女生乳房Tanner分期呈正相关(β=0.33,95% CI=0.06~0.61,P<0.05),与男生睾丸容积呈负相关(β=-0.19,95%CI=-1.38~-0.09,P<0.01).结论 青春期发育与童年期不良经历相关.不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差异的具体机制和相同ACEs青春期发育效应的性别差异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2017年上海市闵行区8~10岁儿童的尿碘水平;分析WHO 2007和中国甲状腺容积标准对上海学龄儿童甲状腺肿的适用性。方法按五方位随机抽取5个街道各40名8~10岁学龄儿童进行尿碘含量测定和甲状腺左右两叶超声检测,利用公式计算出除甲状腺峡部之外的甲状腺容积(即甲状腺左右叶之和),根据WHO 2007甲状腺容积标准和我国WS 276-2007《地方性甲状腺肿诊断标准》分别对其甲肿率进行判定。结果本次调查的8~10岁学龄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52μg/L,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儿童的尿碘频数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3.802,0.283,均P0.05)。该人群的甲状腺容积范围为0.326~7.144(M=2.793)ml,呈非正态性分布。在不同年龄段对甲状腺容积进行多个独立样本中位数比较的K-W检验,甲状腺容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H=8.635,P0.05)。同一年龄组男女甲状腺容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382,0.971,0.703,均P0.05)。尿碘中位数与儿童甲状腺容积的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0.062,P0.05)。用WHO2007标准判定的各年龄组和性别间儿童的甲肿率,在9岁年龄组、女生组、合计组与中国WS 276-2007标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68,12.75,均P0.01)。结论上海市闵行区8~10岁学龄儿童处于尿碘水平稍大于适宜的碘营养水平,提示应指导其合理调整饮食,加强长期动态监测,真正做到科学适量补碘。另外,由于甲状腺容积可能存在着遗传差异,WHO 2007甲状腺容积标准对上海学龄儿童可能不适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单纯体重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分类肥胖及二者交叉分组与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关联,为儿童肥胖及相关代谢异常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基于在6省(黑龙江、内蒙古、宁夏、四川、云南和湖南)完成的横断面调查,选取10~18岁的学龄儿童11 542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以[BMI(+-)]和[FMP(+-)]单独或交叉分类肥胖状况分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比较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异常的风险。结果 不调整腰围(WC)的影响,[BMI(-)+FMP(+)]组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糖升高风险较低,其余各组与肥胖相关代谢异常的关联较高。调整WC后,男生中 [BMI(+)+FMP(+)]组高三酰甘油(TG)[OR(95%CI):2.55(1.29~5.02)]、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7(1.19~3.61)]和血压升高[OR(95%CI):2.20(1.29~3.77)]的风险较高。女生中[BMI(+)+FMP(+)]组合并血脂异常[OR(95%CI):2.02(1.09~3.74)]的风险较高。结论 结合FMP对儿童肥胖评价可提高对血脂异常和血压升高的筛查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儿童高血压与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腰高比、腰臀比的关联性,为儿童高血压和成年期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年安徽省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中的8 890名7~17岁儿童(男童4 424名,女童4 466名)作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腰高比、腰臀比,并进行Z分转化.分析高血压与各项肥胖相关指标Z分间的关系,采用相关性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模型、ROC曲线分析.结果 8 890名儿童的高血压检出率为13.61%(95%CI=12.90%~14.32%),其中男生(16.30%,95%CI=15.21%~17.39%)高于女生(10.95%,95%CI=10.03% ~ 1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6,P<0.01).BMI、腰围、腰高比、腰臀比4项人体测量指标Z分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4项人体测量指标均为高血压的影响因素(P值均<0.01),其中男、女童BMI的Z分指标对高血压的影响最大,OR值分别为1.79(95%CI=1.66~1.93)和1.69(95%CI=1.56~1.84).ROC曲线结果显示,BMI、腰围的Z分指标与血压间的相关性较其他人体测量指标强.结论 BMI和腰围与7~17岁儿童高血压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武汉市8~10岁儿童碘营养状况及甲状腺容积影响因素,为评价碘缺乏病防治效果,调整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8年在武汉市13个区按东、西、南、北、中5个片区各抽取1所小学的8~10岁非寄宿学生,采集其随机1次尿样、家中食用盐样进行检测,并对所有儿童进行甲状腺B超检测,测量其甲状腺容积。结果 共抽取武汉市8~10岁儿童2498人,其中男生1273人,女生1225人。全市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61.00μg/L,甲状腺容积中位数为2.79ml,甲肿率为1.84%(46/2498)。甲状腺容积随尿碘水平升高而增大(〖XC小五号.EPS;P〗=16.815,P=0.001),随年龄增大而增大(〖XC小五号.EPS;P〗=113.974,P<0.01),与身高(r=0.254)、体重(r=0.302)、体表面积(r=0.304)、体质指数(r=0.253)呈正相关(P<0.001),同一年龄组甲状腺容积与性别无关(8岁组:Z=-1.953,P=0.051;9岁组:Z=-0.798,P=0.425;10岁组:Z=-1.034,P=0.301),与地区分布有关(〖XC小五号.EPS;P〗=1035.018,P<0.01)。结论 武汉市学龄儿童碘营养状况总体处于适宜水平,地方性甲状腺肿患病率较低。儿童甲状腺容积受多种因素影响,应持续开展重点人群碘营养监测,持续维持碘缺乏病消除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