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田园  钱序 《中国卫生资源》2012,15(3):255-258
目的:探讨2005-2009年我国孕产保健服务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方法:依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孕产保健服务资源的相关数据,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分析和评价孕产保健服务资源配置公平性及变动趋势。结果:2005-2009年全国孕产保健服务资源配置处于最佳公平性状态,现有不公平主要来自各地区内部,妇幼保健护士资源配置公平性相对最低。结论:基于现有常规报告资料,我国孕产保健服务资源的区域配置较公平,优化资源配置应关注各地区内部的不公平,并重点考虑护士资源的配置。  相似文献   

2.
中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的状况与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我国已婚育龄妇女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及其变化。方法:对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抽取的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的1962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合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资料,对两次调查前三年有生育史妇女最近一次活产的分娩保健服务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与1997年调查前三年相比,2001年调查前三年育龄妇女的入院分娩率增加,家庭分娩的比例明显减少;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明显降低,由1997年调查时的61·41%降为2001年调查时的40·78%,1998~2000年间,92·54%城镇妇女接受分娩保健服务,农村妇女家庭分娩比例高出城镇7·4倍,为40·78%;③分娩保健服务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部和中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尤其是西南地区发展相对较慢,1998~2000年间,西部地区妇女中,一半以上在家分娩,西部地区农村家庭分娩妇女一半以上由家人接生,约为东部和中部地区的6倍;④少数民族妇女家庭分娩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明显高于汉族妇女;⑤随着文化程度和经济收入的增加育龄妇女对分娩保健服务的利用增加,文盲、经济收入低的妇女家庭分娩比例和由家人接生的比例非常高。结论:我国分娩保健服务状况在改善,但发展极不平衡,西部地区农村的分娩保健服务急待提高。应加强对西部地区分娩保健服务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应对策略,加强对西部农村接生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和分析上海市徐汇区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该区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问卷调查,采用率比和率差部分评价两类孕产妇对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户籍和非户籍孕产妇产时服务利用的公平性最好,不公平主要体现在产前保健服务的启动时间和服务利用的质量上。影响孕产妇对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是户籍、学历和生育保险。结论:改善孕产保健服务公平性的重点应当放在产前保健服务的环节,而生育保险制度的改革对有效推动孕产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西部12个省(市、区)孕产妇保健工作发展情况和趋势,为科学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应用熵权法确定待评价指标的权重,采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纵向、横向评价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结果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质量不断改善,2004-2014年孕产妇建卡率、系统管理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住院分娩率、孕产妇死亡率工作指标质量不断提高,但省际间差距明显;高危产妇比重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结论运用熵权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综合评价能够客观全面的反应西部地区孕产妇保健工作情况,为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孕产妇保健服务公平性、提高孕产妇保健工作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孕产保健服务是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确保孕产妇公平获得优质的孕产保健服务是政府职能之一,而政府规制是政府代表公共利益、履行公共职能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上海市围绕设立流动人口平产分娩点、建立和完善紧急产科保健服务网络和制度、推行全覆盖的孕产保健服务三个主要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力的政府规制,对改善孕产保健服务的质量和可及性,提高流动和户籍孕产妇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及健康公平性起了积极作用。通过对这一规制过程的回顾和评述可见:在设计上准确把握问题所在是有效规制的前提,由管理中最高层级监督和推行规制是必要保障,在执行中持续评估规制效果并及时调整和完善是有效规制的关键。在当前强调政府的公共卫生职能、推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医改背景下,借鉴这一规制过程的经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农村地区孕产妇保健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从而寻找适当的改进措施。方法:利用现有资料对一类、二类、四类农村,以及城乡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孕产妇卫生保健利用率二、四类农村要低于一类农村,特别是四类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较低;孕产妇死亡率边远地区显著高于沿海和内地;四类农村产妇分娩地点主要在家里(73·9%),且接生人员主要是家人(58%);在家分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困难、认为住院分娩没必要、来不及等。结论:加大国家对西部妇幼卫生工作的投入;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人力资源素质;加强妇女保健的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提高住院分娩率,将有助于改善西部贫困地区的妇女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根据2012 - 2016年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力资源配置情况,探讨全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问题,提出依据。方法 描述2012 - 2016年我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人均占有情况,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并计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地区间的贡献率。结果 全国疾控中心职工总数、年龄≤35岁职工数、研究生学历职工数的泰尔指数分别在0.18~0.20,0.16~0.21,0.22~0.27范围内,东部地区职工总数的泰尔指数为0.05~0.07、年龄≤35岁职工数为0.06~0.07,均低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生学历职工数为0.11~0.13,低于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结论 泰尔指数可用于评价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的公平性情况,我国疾控中心人力资源配置近5年整体公平性较好,但存在不均衡性,其中东部地区近5年人力资源逐渐减少,高学历人才占比逐年增多,东部地区公平性相对较好,地区内部差异是资源配置不公平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介绍拉萨市城关区孕妇系统管理的做法及经验,为少数民族地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等妇幼卫生工作提供借鉴。方法利用孕产妇系统管理数据及妇幼卫生"三网监测"相关数据,对拉萨市城关区2005-2015年孕产妇住院分娩,以及孕产妇死亡和婴幼儿死亡进行分析,并对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进行总结。结果拉萨市城关区的住院分娩率从2005年的79.17%持续提高,2010年以后保持在98%以上高水平。孕产妇死亡率从最高的490.2/10万,下降至"零"。婴儿死亡率从2005年的17.54‰,下降至2015年的8.72‰。结论通过10余年的努力,拉萨市城关区形成了政府重视、专业支撑、服务跟踪、全员参与的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机制,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但与内地发达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四川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运行情况及取得的成效和不足。方法对省内项目管理情况,住院分娩率、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孕产妇保健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2年,四川省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项目顺利实施,全省住院分娩率逐年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下降明显,孕产妇保健进一步加强。结论通过项目实施,全省妇幼卫生指标改善明显;但仍存在部分地区项目执行进度较慢,地区间不平衡等问题。应通过探索民族地区免费住院分娩、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促进妇幼卫生服务更好的利用。  相似文献   

10.
卫生Ⅷ项目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卫生Ⅷ项目在实现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公平性目标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卫生Ⅷ项目/卫生Ⅷ支持性项目对母婴保健与健康影响"专项评估中的孕产妇入户调查数据库,分析项目县和非项目县不同家庭收入妇女利用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差异。结果综合试点县和一般项目县的各项产前、产时和产后保健服务利用率的"最高收入组-最低收入组"的极差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对照县,且随收入变化的等级趋势也明显弱化。结论乡镇卫生院建设和住院分娩费用减免等项目措施的综合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贫困孕产妇利用基本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从而改善了孕产妇医疗保健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我国不同农村地区母婴保健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方法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基于已获得的调查数据,结合文献研究与专家问卷,确定评价指标,并计算综合得分.结果 母婴保健综合评价涵盖5方面内容,权重依次为产前保健(0.31)、住院分娩(0.27)、产后保健(0.18)、母乳喂养(0.14)、出生缺陷(0.1);产前保健方面的各项指标得分均显示出区域趋势,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产后家访得分地区间差异较大,同时西部地区较东、中部地区明显偏低;纯母乳喂养得分各地区差异较大,但未呈现明显区域趋势;综合得分东(0.9)、中(0.84)、西(0.73)部地区依次递减.结论我国农村地区母婴保健呈东部水平高,中部次之而西部水平差的态势.应加强西部地区农村母婴保健,特别是产前和产后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2.
<正>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儿童,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疾病"为重点人群,面向全体居民提供的最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服务项目所需资金由政府承担[l],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孕产妇保健服务,即孕产健康系统管理是指从怀孕至产后42d止。为了解2009年逐步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服务以来芜湖市孕产妇保健相关工作指标的变化情况,有效评估孕产妇保健工作,对2009~2014年芜湖妇幼卫生年报中关于孕产妇保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岁以下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的相关性,为进一步提高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提出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选取佛山市某区1岁以下流动儿童母亲579名为对象,对其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利用二分类Logistic分析儿童系统管理与其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相关性。结果 流动儿童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儿童体检率89.1%,儿童系统管理率49.2%;流动儿童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现状为:产前检查率96.0%,孕早期检查率87.5%,≥5次产前检查率61.5%,住院分娩率99.7%,产后访视率37.3%,孕产妇系统管理率22.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母亲产后访视、孕产期系统管理分别与儿童系统管理呈正相关(OR=2.017,95%CI=1.339~3.038;OR=1.941,95%CI=1.208~3.119)。结论 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全程利用水平相对较低;母亲产后访视和孕产期系统管理是儿童系统管理的促进因素,提示母亲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改善可能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儿童保健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王斌  刘英惠  郭岩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759-1762
目的:利用全国妇幼卫生监测数据库,比较1996~2006年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率及公平性变化情况。方法:分别计算1996~1998年、1999~2001年、2002~2004年和2005~2006年城市和农村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并计算率差、率比、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集中指数和绘制集中曲线图,比较4个时间段城乡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公平性变化。结果:孕产妇总死亡率由1996~1998年的91.8/10万下降到2005~2006年的28.1/10万。农村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西部地区高于中部,中部高于东部。农村和城市地区的孕产妇率差为13.1/10万~44.6/10万,率比为1.2~2.7,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10.7%~51.3%;西部与东部的率差为54.5/10万~150.1/10万,率比为4.2~4.8;中部与东部的率差为24.4/10万~48.9/10万,率比2.1~3.0;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为51.4%~61.1%。无论是城乡比较还是东中西部比较,4个时间段的集中指数均为负值,且变化不大;集中曲线均位于平等线之上。结论:1996~2006年,城市和农村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孕产妇死亡存在不公平,且未见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描述并对比新医改前后我国医院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及其变化趋势。方法:用省级数据分析医院就诊人次和医院入院人数的公平性,并利用需要因素进行校正,分别采用集中指数和回归模型分析和比较新医改前后卫生服务利用的公平性及东中西部地区间差异的变化。结果:我国医院卫生服务利用数量逐年增加;公平性逐渐好转,平均就诊次数的公平性比年住院率差,据需要校正后的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相对较差;新医改前后平均就诊次数的东西部地区差异拉大,年住院率的差异减小。结论:根据居民健康需要进行卫生资源的配置,有效提高卫生服务的可及性;重点关注医院平均就诊次数的公平性;关注资源投入转化为卫生服务利用的程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住院分娩服务为例,分析妇幼卫生扶贫资金项目对卫生服务利用公平性改善的情况,结果:对照县的孕产妇利用住院分娩服务的集中指数为0.0215,实验县为0.0001,可近似等于0,表明实验县不同经济组的孕产妇利用住院分娩的服务是完全公平的,妇幼卫生扶贫资金确实改变了贫困农村妇女对柱院分娩服务利用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不同机构设置(有无住院服务)、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差异,从而为开展妇幼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加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才队伍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全国妇幼保健机构监测数据,对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力资源指标进行描述性和趋势分析。结果按卫生部《各级妇幼保健机构编制标准(试行)》中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保健人员配备40人的标准,在无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为97.6%~98.6%。在有住院服务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中,东、中、西部保健人员配备不足的比例分别为82.7%、89.4%和90.1%。县级妇幼保健机构的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保健人员数,以及卫生技术人员学历构成,在东、中、西部地区的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明显低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2004-2008年间无明显增加,仍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全国县级妇幼保健机构人员编制不足及人才分布不均衡现象依然存在,尤其西部地区妇幼保健人才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8.
贫困地区孕产妇住院分娩服务利用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冯占春  侯泽蓉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54-2556
目的:了解贫困地区住院分娩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关键影响因素,为今后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改善妇幼健康状况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在卫生Ⅷ项目县(区)抽取592名育龄妇女入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因素分析。结果:项目地区住院分娩率增长快于全国农村监测地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到乡卫生院交通方便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交通不方便妇女的6.29倍,享受特困救助减免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不能享受特困救助妇女的5.23倍,生育观念正确的妇女住院分娩的可能性是生育观念不正确的妇女的61.3倍。供方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对住院分娩利用也存在影响。结论:要多方筹集资金,建立住院分娩特困救助制度,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把计划外生育妇女也纳入系统管理,加强乡卫生院产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银市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方法:对2003~2008年白银市早孕检查率、产前检查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高危产妇管理率、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和孕产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白银市2003~2008年,孕产妇系统管理率、住院分娩率、新法接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53.62/10万。孕产妇保健服务率逐年上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主要死亡原因为产科出血和内科合并症,住院分娩率与孕产妇死亡率相关性最大。结论:提高孕产妇保健服务,尤其是农村孕产妇系统保健管理率和住院分娩率,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我国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乙类设备)配置现状及公平性情况,为合理优化设备配置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全国乙类设备在“十三五”规划期末的存量数据,采用集聚度,从地理、人口和经济维度对各地区设备配置的公平程度进行评价。结果:全国当前乙类设备每百万人口配置量为3.19台,且东部>中部>西部;基于地理面积的设备集聚度在东部地区大多处于富集状态,中部地区配置公平性相对较好,西部地区总体较差;基于人口分布的设备集聚度呈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东部地区基本能够满足当地人口需求,中部和西部地区按人口配置略显不足;基于经济发展的各类设备集聚度在不同地区间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中部地区公平性总体优于东部和西部地区。结论:我国乙类设备配置总量不高,还需政府持续规划提升;基于地理、人口和经济发展的设备配置分布在东中西部地区间存在不均衡现象,改善设备配置的公平性需考虑区域差异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