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中小班学龄前儿童父母亲职压力状况及其与儿童心理状况的关系,以期为幼儿教育和心理工作的拓展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收集上海某幼儿园学龄前儿童51名,采用亲职压力量表(PSI)和长处与困难问卷(SDQ)对其父母进行评定。结果 1)学龄前男童、女童在PSI儿童适应性(t=2.376,P<0.05)、接受度(t=2.517,P<0.05)、儿童总分(t=2.1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学龄前男童、女童在SDQ行为问题因子分(t=2.064,P<0.05)和社交行为因子分(t=-2.743,P<0.0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SDQ困难总分与PSI总分显著正相关(P<0.01),SDQ各因子与PSI多个因子分相关(P均<0.05);4)半年后随访,PSI总分及儿童注意不能多动、适应性、要求、心境、接受度,父母竞争性、依恋性较基线时升高(P均<0.05)。结论 健康学龄前女童行为问题少于男童,社交行为优于男童。健康学龄前女童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较男童家长少。亲职压力与儿童行为表现相关,学龄前期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家长感受到的亲职压力也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情况,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2019年石家庄各区县学龄前儿童的体检数据,采用我国2005年九大城市儿童体格发育生长标准作为参考值,评价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情况。结果 1)共收集49 644例学龄前儿童的有效体检数据,其中男童25 885例(52.1%),女童23 759例(47.9%)。2)其中体重过轻(<P3)的儿童有1 212人(2.4%),体重过重(<P97)的5 353人(10.8%);身高过矮(<P3)的儿童有1 497人(3.0%),身高过高(>P97)的儿童有6 876人(13.9%)。3)母儿ABO血型不符(OR=0.671,95%CI:0.481~0.935,P=0.019)、出生体重偏低(OR=0.546,95%CI:0.443~0.674,P<0.001)、出生时身高偏低(OR=0.335,95%CI:0.272~0.414,P<0.001)是学龄前儿童身高过矮的独立相关因素;出生时身高过矮(OR=0.330,95%CI:0.269~0.404,P<0.001)、体重过轻(OR=0.330,95%CI:0.269~0.404,P<0.001)是学龄前儿童体重过轻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与2005年九市的标准相比较,石家庄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情况高于全国城市学龄前儿童的平均水平;学龄前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发育不良受到出生时身高和体重的影响;应重视学龄前儿童的生长发育的三级预防及孕产期高危因素管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儿童体质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对左家庄辖区内1 255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质测试及监护人的问卷调查,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随着年龄增长,学龄前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率有递增趋势(趋势χ2=13.423,P<0.001);女童体质测评优秀率高于男童(矫正OR=1.77,P<0.001);出生时为巨大儿的儿童优秀率高于正常出生体重儿童(矫正OR=1.50,P=0.042);有睡眠问题的儿童体质测试优秀率低于无睡眠问题的儿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矫正OR=0.78,P=0.080)。结论 孕期控制体重可为顺产创造良好的条件;家长应从多方面注意儿童的睡眠卫生,减少睡眠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学龄前期及学龄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儿童的临床及睡眠结构特点。方法 纳入2016年12月-2019年1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就诊,经多导睡眠监测诊断为OSAHS的12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选择同期诊断为鼾症(PS)的313例患儿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两组患儿分为学龄前期组及学龄期组,收集临床资料及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结果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OSAHS患儿夜间及日间症状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学龄前OSAHS患儿快动眼睡眠期(REM)比例高于对照组(Z=2.467,P<0.05);学龄期OSAHS患儿总睡眠时间(TST)及睡眠效率低于学龄前OSHAS患儿(t=2.518,Z=1.527),NREM 2期比例升高(t=4.080),NREM 3期比例下降(Z=1.832),氧减指数(ODI)升高(Z=1.653,P<0.05)。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与学龄前期患儿NREM 1期睡眠比例呈正相关(r=0.217),与REM期比例呈负相关(r=-0.220),体重指数(BMI)与学龄期OSAHS患儿NREM 3期比例呈负相关(r=-0.429,P<0.05)。结论 OSAHS患儿临床表现与鼾症患儿不同,且不同年龄症状有所差异;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较学龄前期患儿明显;学龄前期、学龄期OSAHS患儿睡眠结构改变分别与AHI、BMI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体重对于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的影响,减少低体重和超重发生,促进学龄前儿童的体质健康。方法 在上海市6所幼儿园中选取576名5~6岁的学龄前儿童,分为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和超体重组。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坐位体前屈、10 m折返跑、立定跳远、网球掷远、双脚连续跳和走平衡木,分析身体素质与体重的相关性。结果 随年龄增长,低体重组占同年龄段总人数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女童低体重组比例高于超体重组。三组间身体素质综合评分,表现为正常体重组>低体重组>超体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体重组的体重指数(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正相关关系(r=0.364,r=0.344,P<0.05),超体重组的BMI和其身体素质综合评分呈负相关关系(r=-0.515,r=-0.498,P<0.01)。结论 不同体重组的学龄前儿童身体素质情况差异较大,提示体重对身体素质指标有影响,建议重视学龄前儿童低体重和超体重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对儿童生长发育及与动作能力感知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儿童身心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19年10月7~8岁儿童178名作为对象,所有儿童入院后均完成身高、体重测量;采用大肌肉群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对儿童的大肌肉群发展进行评估;采用儿童感知能力和社会适应量表(PSPC-P)对儿童感知身体能力进行测试;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运作能力感知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7~8岁儿童中男性TGMD-3评分中移动性评分低于女性(t=7.391,P<0.05);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女性(t=5.327、6.481,P<0.05);8岁儿童中移动性、控制性及TGMD-3总分均高于7岁(t=6.035、7.121、6.092、P<0.05);7~8岁儿童中男性身高、体重略高于女性(t=7.091、6.436,P<0.05);男女童PSPC-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8岁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高于7岁(t=6.093、7.163、5.992,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中移动性、控制性及总分与儿童身高、体重及PSPC-P评分均呈正相关性(移动性r=0.745、0.737、0.762;控制性r=0.698、0.794、0.751;总分r=0.711、0.721、0.745,P<0.05)。结论 7~8岁儿童大肌肉群动作发展与生长发育、动作能力感知存在紧密的联系,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应增加儿童动作测量,全面评估儿童身体、心理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阿坝州学龄前儿童生长现状,为改善少数民族地区儿童营养状况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按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阿坝州8个县的城区和乡镇幼儿园,用统一的仪器和方法对4 368名学龄前儿童进行身高、体重、头围和胸围的测量,采用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使用的参考标准用Z评分方法,对儿童体格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价。结果 在体格测量值方面,大多数年龄组男童的体重、头围、胸围和BMI均大于女童(P<0.05),不同民族在身高、头围、胸围和BMI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儿童的男女童HAZ和女童WAZ总的平均值均为负值。不同民族和不同城乡儿童身高Z评分(HAZ)和体重Z评分(WAZ)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坝州学龄前儿童体格发育水平落后于WHO标准,应加强托幼机构儿童保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及营养状况。 方法 以2019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在茂名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健康检查的14 341名3~6岁学龄前儿童为调查研究对象,根据儿童的年龄分为3岁组、4岁组、5岁组、6岁组,对各组儿童的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对比,并采用Z评分法对各年龄组儿童的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进行评估对比。 结果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的身高、体重均有增加,且在同年龄组内男性儿童的身高、体重均大于女性儿童(P<0.05)。四组儿童经Z评分评估后,各组儿童的年龄体重(weight for age Z-score,WAZ)评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儿童年龄身高(height for age Z-score,HAZ)评分、身高体重(weight for height Z-score,WHZ)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同年龄组间男童、女童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个年龄组儿童均出现一定比例的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现象,且随着年龄增长,不良营养状况也随之升高(χ2=15.937,P=0.001),其中3~4岁年龄组不良营养状况发生率低于5~6岁年龄组。 结论 在2019年期间茂名市3~6岁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水平总体基本良好,但仍然有部分儿童出现超重、肥胖、消瘦、低体重、生长迟缓等营养不良问题,应引起家长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西安市新城区社区学龄前儿童常见不健康饮食行为特征,并系统分析影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为规范学龄前儿童良好的进食行为、促进学龄前儿童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8-12月选取西安市新城区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06名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量表”进行,并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儿童饮食行为影响的因素。结果 西安市社区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不健康饮食行为是挑食、主动进食能力差、不良进食习惯等。不同性别的挑食,不良进食习惯及过饱响应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50,2.024,3.707,P<0.05)。抚养人教育背景不同,儿童挑食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26,P=0.026)。抚养人身体状况不同,儿童主动进食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52,P=0.007)。家庭常住人口数不同,学龄前儿童的挑食行为,不良进食习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42,3.515,P<0.05)。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的因素依次为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常驻人口数、体重指数及抚养人教育背景。结论 加强抚养人知识储备和健康抚养观念的建立,家庭成员统一抚养观念,减少肥胖/超重儿童不良进食习惯,是培养学龄前儿童健康饮食行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状态、肥胖类型学龄儿童的体成分差异,探讨体重状态和肥胖类型对瘦体重与脂肪质量比值(MFR)、体脂百分比(FMP)的影响。 方法 2019-2020年随访山东莱州湾出生队列440名7岁儿童,用体成分仪测量并计算得到总体成分、去脂体重和体脂肪相关的12种体成分指标。依据BMI分为3种体重状态,依据体重指数(BMI)及腰围身高比分为4种肥胖类型,分析其与体成分的关系。 结果 体成分性别差异分析表明,男女生的MFR、FM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6、0.39,P>0.05)。MFR在正常、超重、肥胖组间递减,在非肥胖、腹型肥胖、一般性肥胖、复合型肥胖组间也递减(F=141.65、63.96,P<0.05),而其他体成分指标在各组间呈递增趋势(P<0.05)。多重线性回归表明肥胖组比正常组儿童的MFR低3.28(95%CI:-3.69~-2.87,P<0.001),FMP高17.25%(95%CI:16.07~18.43,P<0.001);复合型肥胖组比非肥胖组儿童的MFR低3.18(95%CI:-3.65~-2.71,P<0.001),FMP高17.55%(95%CI:16.15~18.95,P<0.001)。 结论 肥胖儿童的增重主要归于体脂肪的增加,复合型肥胖儿童的肌肉和脂肪平衡失调,提示在儿童期防控复合型肥胖对降低其健康风险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北京市3~6岁幼儿国民体质评价与儿童协调障碍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为托幼机构进一步开展发育性协调障碍筛查工作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方法 2019年3-4月选取北京市3所幼儿园3~6岁共计25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儿童运动协调能力评估量表第二版》对幼儿发育性协调障碍(以下简称DCD)患病情况进行评估;以《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为标准,对幼儿身体素质进行评价;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对儿童的身体素质与发育性协调障碍之间的关联性进行研究。结果 3~6岁幼儿身体素质评价中的部分指标与发育性协调障碍的患病率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P<0.05)。DCD患儿身体素质总分低于非DCD患儿。对于3~6岁儿童,身体素质指标中双脚持续跳跃和网球掷远项目评分越高,DCD的发生风险越低(OR=0.501, 0.507, P<0.05)。结论 3~6岁儿童的身体素质成绩与协调性发育障碍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身体素质测试对发育性协调障碍儿童的筛查可能会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后续还需继续增加样本开展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与典型发育(TD)儿童母亲的焦虑状况,探索ASD儿童情绪行为问题与其母亲焦虑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临床诊断招募55名6~12岁智商≥70的ASD儿童及74名TD儿童,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评估入组儿童母亲的焦虑情况,采用长处与困难问卷(SDQ)评估两组儿童情绪行为问题及表现。结果 ASD儿童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特质焦虑得分高于TD组母亲(t=5.272、4.484、P<0.05),ASD儿童SDQ困难总分及多动/注意力缺陷、情绪症状、同伴交往问题及品行问题因子得分高于TD组儿童(t=10.791、7.482、4.295、12.925、3.544),亲社会行为因子分(t=5.084)低于TD组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校正混杂因素后,ASD组母亲状态、特质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S-AI: β=0.83 (95%CI: 0.19~1.46); T-AI: β=0.60 (95%CI: 0.05~1.14)]、情绪症状 [S-AI: β=2.28 (95%CI:0.72~3.84); T-AI: β=2.04 (95%CI: 0.74~3.33)]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TD组母亲状态焦虑得分与儿童困难总分 [β=0.50 (95%CI: 0.03~0.96)]、品行问题 [β=1.74 (95%CI: 0.19~3.30)]存在正相关关系;特质焦虑得分与品行问题 [β=1.54 (95%CI: 0.09~3.00)]存在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ASD儿童母亲比TD儿童母亲更容易出现焦虑。其中AS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情绪问题有关,TD儿童母亲的焦虑水平与儿童品行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南山区学龄前儿童感觉加工能力。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对深圳南山区84所幼托机构儿童的家长发放“简式感觉剖析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男童与女童比较,男童的味觉/嗅觉敏感性(P=0.007)、运动敏感性(P=0.005)、低反应度/寻求感觉(P<0.001)、听觉过滤(P<0.001)得分低于女童。3岁组儿童运动敏感性、低反应性/寻求感觉、听觉过滤因子分较低,5岁组儿童运动敏感性(P<0.001)、低反应性/寻求感觉(P<0.001)、听觉过滤(P<0.001)、精神不振/虚弱(P<0.001)因子分较3岁组与4岁组儿童高。运动敏感性、低反应性/寻求感觉、听觉过滤、精神不振/虚弱因子分随年龄增长呈增高趋势。结论 男童的感觉加工困难程度高于女童,学龄前儿童的感觉加工变异随着年龄增长呈逐渐减缓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家庭、运动协调能力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为提高幼儿的学习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2020年5-8月整群随机抽取深圳市2所幼儿园340名5~6岁幼儿,采用儿童入学成熟水平诊断量表、幼儿学习品质家长评价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幼儿的运动协调能力、学习品质和家庭情况进行评价。 结果 女童的学习品质总分高于男童(t=2.07),父母受教育程度高(F=9.15、9.50)以及运动协调能力高(t=2.14)的幼儿其学习品质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亲密度、组织性与幼儿运动协调能力均呈正相关(r=0.13、0.12,P<0.05),家庭亲密度、独立性及成功性等与幼儿学习品质均呈正相关(r=0.19、0.17、0.22,P<0.05),家庭矛盾性与幼儿学习品质呈负相关(r=-0.14,P<0.05)。运动协调能力在家庭亲密度、组织性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中部分中介效应为8.93%、8.84%。 结论 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从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提高幼儿运动协调能力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联合来曲唑对改善其预测终身高的影响。方法 将河北省儿童医院2015年5月—2019年5月收诊的青春期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60例,采用简单分组法分为两组,其中30例为对照组(采用rhGH治疗),另外30例为实验组(采用rhGH联合来曲唑治疗),两组患儿均治疗1年,收集分析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体格发育、生长速率、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骨龄、身高、骨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实验组患儿骨龄、骨碱性磷酸酶(BALP)含量低于对照组(t=6.537、9.290,P<0.05),骨钙素(BGP)、Ⅰ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Vit-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4.501、4.269、9.230,P<0.05);预测终身高明显高于对照组(t=2.833,P<0.05),生长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来曲唑可以改善青春期的特发性矮小症男性患儿的预测终身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对特发性矮小症(ISS)患儿心理行为的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柳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就诊治疗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0.15 U/(kg·d),睡前皮下注射,两组均给予加强营养素补充,指导适当运动、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悦,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两组患儿心理行为问题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男童分裂样、多动、攻击性、违纪因子得分及女童体诉、分裂强迫因子得分较治疗前下降(t=4.465、5.053、7.064、5.804、6.815、5.112,P<0.05),治疗组男童分裂样、多动、攻击性、违纪因子得分及女童体诉及分裂强迫因子得分低于对照组(t=-3.576、-2.551、-6.100、-2.859、-7.357、5.036,P<0.05)。结论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能有效改善ISS儿童部分心理行为问题,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能让ISS儿童身心发展更趋稳定和健康,从而降低其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进行低频度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的可行性,为ADHD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于2017年10月-2018年5月选取44例儿少门诊就诊符合DSM-5诊断标准的6~12岁ADHD儿童,按照家长意愿分为训练组和药物组,以患儿治疗前后症状和执行功能改善情况、对治疗方案的接受程度作为可行性分析指标。采用SNAP-Ⅳ量表对症状进行评估;Stroop色词关联测试、威斯康辛卡片分类测试(WCST)、WISC-Ⅳ的数字广度测试、译码测验进行执行功能评估。结果 低频度执行功能训练结束后患儿的ADHD症状改善,SNAP-Ⅳ的对立性、注意缺陷、多动冲动分量表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86、2.976,Z=-2.026,P<0.05或<0.01);部分执行功能指标改善,患儿Stroop甲表正确数、乙表错误数、乙表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Z=-2.727、2.368、-2.987,P<0.05或<0.01);WCST持续错误数、概念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5、-2.614,P<0.05);WISC-Ⅳ顺背数字得分和译码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3、-2.723,P<0.05)。患儿对训练的接受程度较高,脱落率低。药物组患儿8周末,SNAP-Ⅳ对立性和注意缺陷因子得分降低,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troop 乙表正确数增加,乙表时间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33、3.360,P<0.001)。结论 低频度的计算机执行功能训练有效、可行,可改善ADHD患儿的症状和部分执行功能,患儿接受程度高,可在医疗机构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