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9 毫秒
1.
目的 调查和掌握稀土矿环境放射性污染现状,为加强环境管理,防治放射性污染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稀土矿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方法 对稀土矿开发利用单位的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进行现场监测,并对实地采集的稀土矿样品、外排废水废渣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实验室分析。结果 稀土矿厂区环境、尾矿坝、原料场、晒矿场的环境γ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分别为(15.21~29.96)×10-8Gyh-1、(11.54~25.49)×10-8Gyh-1、32.04×10-8Gyh-1、(27.24~81.69)×10-8Gyh-1;稀土矿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铀-238、钍-232、镭-226平均含量分别为3.78×102Bq/kg、3.44×103Bq/kg、1.27×103Bq/kg。结论 稀土矿环境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当地的天然放射性本底水平,应加强对稀土矿的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防止放射性污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广西14个主要城市的50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浓度水平,为广西辐射环境管理积累基础数据资料。方法 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61—2001)开展调查,水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的相关分析方法进行样品分析。结果 广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中总α、总β、铀、钍和镭-226的监测结果范围分别为 < 0.008~0.122 Bq/L、0.014~0.250 Bq/L、0.031~0.909 μg/L、0.063~0.709 μg/L和1.00~53.1 mBq/L。结论 广西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放射性处于天然环境本底水平,总α、总β浓度均不超过《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的放射性指标指导值,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水水质放射性指标要求。北海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放射性水平属广西14个城市中最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和铀伴生煤矿的潜在职业照射。方法 根据近年来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调查的论文报道中的数据,分析比较新疆煤中天然放射性水平。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新疆煤中238U活度浓度与世界、美国和俄罗斯相近,232Th活度浓度低于世界、美国和俄罗斯,238U和232Th活度浓度均低于我国平均浓度,在正常自然本底变化范围内。结论 从放射卫生学角度考虑,合理开发利用新疆的煤炭资源不会对矿工和居民的健康带来额外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合理开发利用伴生放射性矿,防止放射性污染,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方法 按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伴生放射性矿相关企业进行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显示伴生放射性矿企业的废物排放,存在着放射性污染的可能。结论 要加强对放射性伴生矿生产开发企业的监管,防止放射性污染,确保环境辐射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严格控制由于人类活动导致高天然放射性水平的矿物质、工业原料和废料产生的辐射危害,从而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方法 列举相关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物质转化过程中放射性水平的改变,分析有关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衰变规律和物化特性。结果 某些化工副产品如工业沉淀硫酸钡、石油、天然气的淤泥、以稀土为代表的伴生矿、陶瓷生产中使用的锆英砂、采用钍制品制造的汽灯纱罩,以及其他一些工业原(废)料的放射性含量显示已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结论 超过放射性"豁免水平"的物质应纳入辐射防护体系的放射性物料进行规范管理,对于非长期平衡天然辐射源的检测方法、剂量计等模式及公众照射时的核素限量应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阐述新疆伴生放射性煤炭的存在和辐射状况及其在开发利用中的存在的主要辐射安全问题,提出措施,防止其开发利用中造成环境放射性污染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 综合分析放射性科研和监测、环境影响评价取得有关数据和精辟分析,阐明新疆部分地区的辐射水平和辐射安全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结果 提出五项防治对策。结论 新疆部分地区煤炭中伴生含量较高的铀镭等放射性物质,开发利用中存在辐射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某锆英砂加工企业原料及产品的放射性,掌握生产环节放射性在物料中的分布及对环境的影响,为加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锆英砂原料及产品表面进行γ空气吸收剂量率的现场监测,并对采集的锆英砂原料、产品和厂区内外土壤样品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锆英砂原料、氧化锆及二氧化硅产品表面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为当地天然本底水平的16~28倍,部分样品中238U含量超过了豁免水平,且厂区内土壤样品中的天然核素含量高于厂区外土壤样品。工作人员外照射剂量估算值为1.24 mSv/a。结论 锆英砂加工环节各物料的放射性水平明显高于环境本底水平,且波及厂区内土壤,企业应加强对生产加工环节的管理并建立良好的安全文化,防止污染扩散。  相似文献   

8.
戴霞 《中国辐射卫生》2008,17(3):328-329
目的 治理放射性废物对环境已形成的污染,并防止进一步污染的发生。方法 根据江苏省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中其废物排放的现状和国家相关法律和标准。结果 分析讨论了伴生放射性废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和建议。结论 应加强对伴生矿开发利用中放射性废的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我国部分地区煤矿原煤中天然放射性核素40K、226Ra、232Th和238U的活度浓度,探讨不同活度浓度的矿石与工作场所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关联性。方法 采集5省12家煤矿的原煤样品,使用高纯锗γ能谱测量系统测量其中的40K、226Ra、232Th和238U活度浓度。结果 12家煤矿原煤样品中4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均低于1000 Bq/kg,其中有1家煤矿238U活度浓度接近100 Bq/kg;不同煤矿40K、226Ra、232Th和238U的含量差别很大,但对同一煤矿226Ra、232Th和238U含量基本在相同水平上。结论 12家煤矿均不属于伴生放射性矿,有1家煤矿接近限制使用管理类矿山标准限值,建议开展原矿、中间产品、尾矿(渣)或者其他残留物中226Ra的含量与氡及其子体浓度的关联性研究,并对226Ra、232Th和238U 3种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较高的煤矿加强其衰变链中氡及其子体监测与防护。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饮用天然矿泉水放射性水平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调查广东地区生产的天然饮用矿泉水中的总α、总β和Ra-226的放射性含量水平。方法 采用矿泉水酸化后蒸发浓缩直接制源的新方法测量Ra-226的放射性。结果 矿泉水中总α放射性平均值为0.11Bq/L,总β放射性平均值为0.18 Bq/L,Ra-226放射性平均值为1.8×10-2Bq/L。结论 广东地区天然饮用矿泉水放射性含量水平比较低,只有一个未达到《饮用天然矿泉水》(GB8537-2008)国家标准,占总数的1.7%。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国家标准,有三个超标,占总数的5.2%,建议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皖南地区石煤开采和利用过程环境中放射性水平进行调查和研究,评价其对周围环境和居民剂量的影响。方法 本文以皖南典型石煤矿区的石煤矿、石煤衍生产品和周边环境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石煤矿中238U、226Ra和210Pb含量最高可以达到1 298 Bq/kg、1 598 Bq/kg和1 212 Bq/kg,已属于伴生放射性矿的范畴。石煤在燃烧后,煤渣中210Pb的浓度总体有所降低,矿区周边土壤和水体样品中部分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远高于调查地区的平均水平。通过估算,矿区周边石煤碳化砖建筑室内天然贯穿辐射外照射所致人均年有效剂量范围在1.01~1.24 mSv,氡及子体所致内照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1.8~4.9 mSv。结论 石煤矿区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已经部分转移到周边土壤和水体中,居住或工作在碳化砖房的居民的年附加有效剂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新型墙材用工业废渣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在新型墙体材料中大量使用的粉煤灰、煤矸石以及各种炉渣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分布特点,为降低公众受照剂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高纯锗γ谱仪分析各种工业废渣的核素分布。结果 镭当量浓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粉煤灰(279.13 Bq kg-1)、炉渣(225.69 Bq kg-1)、煤矸石(141.26 Bq kg-1)均不超过OECD规定的限值。226Ra、232Th、40K的活度浓度平均值,粉煤灰分别为127.88,93.83,221.75 Bq kg-1;炉渣分别为73.89,97.13,293.44 Bq kg-1;煤矸石分别为47.85,45.21,413.56 Bq kg-1。同一电厂,不同时间采集的粉煤灰的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会有很大差异,最大值可达到最小值的2倍以上。结论 粉煤灰和炉渣在掺入比例上要严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不宜将掺入量超过70%。煤矸石的平均放射性水平与黏土相当,一般在生产过程中掺入比例可以不受限制。新型墙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经常性的检测废渣的放射性水平,使生产的产品中放射性核素达到合理的近可能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调查广东省、江西省4座离子型稀土矿辐射水平,进行工作人员剂量评价,为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和制定监督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n-Tn累积探测器、RAD7连续测氡仪、BWLM-PLUS氡子体测量仪、X(γ)辐射剂量当量率仪和γ谱仪,对稀土矿进行了222Rn/220Rn及其子体、γ辐射水平和土壤(原矿)中放射性核素含量的监测与分析。结果 稀土矿山顶的工人值班室220Rn浓度范围388~871 Bq/m3,灼烧车间γ剂量率560 nGy/h。除土壤中放射性核素226Ra、232Th含量偏低于环境对照点外,其他工作场所辐射水平均略偏高于环境对照点。结论 工作人员所受年附加有效剂量在0.15~8.06 mSv/a之间,低于工作人员年有效剂量限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新疆某地区煤矿开采过程中环境放射性水平进行调查和分析,了解该地区煤矿中伴生放射性分布情况,并估算从业人员所受有效剂量。方法 以新疆某地区煤矿开采活动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测量、采样分析,获得开采过程中的环境放射性水平,并以此为依据评价从业人员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的受照剂量。结果 该地区部分煤矿井下环境中γ辐射剂量率及氡浓度偏高;各煤矿的煤矸石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小于1 Bq/g,大部分煤样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小于1 Bq/g;各煤矿矿坑涌水中总α、总β含量低于污水排放标准中的排放限值, 煤矿矿井中氡浓度水平是从业人员辐射影响的重要因素。结论 通过调查,了解该地区地下贮存煤炭资源的放射性水平;为该地区现有煤矿的管理和煤矿规划提供客观依据;为今后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测量盘锦市环境土壤中天然及人工放射性核素比活度,掌握放射性核素在表层土壤中含量,并对该地区居民受辐射健康风险进行科学评估。方法 采集盘锦市辖区内31个表层土壤样品,利用高纯锗探测器进行γ能谱分析,获得放射性核素含量和现行环境放射性水平。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方法,分别比较盘锦市与辽宁省和全国土壤核素比活度样本数据。结果 盘锦市表层土壤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8U、226Ra、232Th、40K和人工放射性核素137Cs比活度均值为18.7 Bq·kg−1、19.6 Bq·kg−1、23.5 Bq·kg−1、604.6 Bq·kg−1和0.9 Bq·kg−1结论 盘锦市表层土壤天然和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均处于本底水平,对该地区民众造成的健康风险非常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湘江衡阳段水体中总放射性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数据进行放射卫生学评价。方法 利用241Am和KCl作为总α、β放射性测量的标准物质,采用中等厚度相对测量法测量衡阳段湘江水中总放射性水平。结果 水样中总α放射性水平为0.0012~0.058 Bq/L,总β放射性水平为0.013~0.3742 Bq/L,经方差分析,各水样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水样中总α、总β放射性活度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可知湘江衡阳段水体未受到人工放射性核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北海涠洲岛地区开展放射性水平调查,全面掌握该地区辐射环境现状,了解天然放射性水平及其分布规律,为科学评价辐射环境质量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依据有关标准与技术规范,于2020年4月—2021年3月对涠洲岛地区开展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监测和水体、土壤等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浓度采样分析,并结合地域特征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 涠洲岛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水平范围为0.2~122 nGy/h;土壤样中238U、226Ra、232Th、40K、137Cs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17.0~37.3 Bq/kg、< 0.501~29.5 Bq/kg、< 0.766~54.3 Bq/kg、18.7~369 Bq/kg、< 0.212~1.48 Bq/kg;井水、水库水中U、Th浓度范围为0.065~0.25 μg/L、0.046~0.079 μg/L,226Ra、40K、总α、总β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1.42~3.08 mBq/L、0.069~0.231 Bq/L、0.025~0.163 Bq/L、0.082~0.572 Bq/L;海水中U、Th浓度范围为1.81~2.25 μg/L、0.634~0.648 μg/L,226Ra、40K、90Sr、137Cs活度浓度范围分别为9.38~19.7 mBq/L、11.3~11.7 Bq/L、0.193~0.866 mBq/L、1.13~1.42 mBq/L。结论 北海涠洲岛地区环境电离辐射水平位于本底涨落范围内,且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表明涠洲岛及周围辐射环境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山东某轻稀土矿区与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及其健康风险。方法于2014年7—10月,采集调查区域内村民自己种植的粮食(小麦、玉米和大豆)样品339份,采用电感藕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15种稀土元素的含量。结果矿区粮食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9.85~4 268.39μg/kg,中位数为82.47μg/kg;非矿区粮食中总稀土元素含量为1.55~2 662.31μg/kg,中位数为54.75μg/kg。矿区和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矿区和非矿区均为小麦稀土元素含量最高(128.79μg/kg和85.14μg/kg),玉米最低(44.89μg/kg和37.95μg/kg)。粮食中稀土元素以富集轻稀土元素为特征。通过粮食摄入的稀土元素远小于健康指导值。结论矿区和非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无差异,以轻稀土元素为主,通过小麦、玉米、大豆摄入的稀土元素不会危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稀土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含量,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粮食中稀土暴露量及健康风险进行评价。方法 采集稀土矿区和对照区居民粮食样品428份,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其稀土元素的含量,应用美国环保署(USEPA)的健康风险模型开展健康风险评价。结果 矿区和对照区粮食中总稀土元素的平均值分别为99.03μg/kg和34.21μg/k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81,P=0.001)。大米的稀土元素含量最高(矿区和对照区分别为102.79μg/kg和35.28μg/kg),而玉米的稀土元素浓度最低(矿区和对照区分别为76.98μg/kg和26.95μg/kg)。健康风险评估表明,通过摄入粮食消费计算的每日稀土元素摄入量低于可接受的每日摄入量(70μg/(kg·d))。结论 矿区粮食中稀土元素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健康的风险较低,但应注意持续暴露下稀土元素对儿童的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