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在实验室建立皮肤致敏的体外检测方法人细胞系活化试验(human Cell Line Activation Test,h-CLAT),并对染料前体、染发剂成品的皮肤致敏性进行检测。方法参考OECD 442(E)标准方法,用OECD 442(E)附表2推荐的10种验证物质建立方法,确定实验可靠性,对4种样品进行皮肤致敏性检测。分别使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10种验证物质的细胞毒性并进行比较。结果 10种验证物质检测结果符合OECD 442(E)要求,4种样品的h-CLAT检测结果和LLNA方法结果一致。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毒性结果均符合OECD参考范围,两种方法的组内相关系数(Intra-group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为0. 993。结论在实验室内建立了可靠的h-CLAT检测方法,并且可以应用于部分染发类产品的致敏性检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小鼠局部淋巴结试验(local lymph node assay:BrdU-ELISA,LLNA:BrdU-ELISA)和人细胞系活化实验(human cell line activation test,h-CLAT)检测化妆品皮肤致敏性的能力。方法购买市售7种防晒类和祛斑类化妆品,分别按照OECD442(B):LLNA:BrdU-ELISA和OECD442(E):h-CLAT标准方法对样品进行致敏性检测。结果 7种受试物中,LLNA:BrdU-ELISA方法判定4种为致敏阳性物,h-CLAT方法判定6种为致敏阳性物。结论在化妆品致敏性检测中,可以使用h-CLAT方法作为初筛手段,替代部分动物实验。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基于人源THP - 1细胞系的皮肤致敏性体外替代测试方法(h - CLAT),探讨其应用于化妆品体外皮肤致敏性评价的可行性。方法 参考OECD 442E测试指南,通过对10种标准化学品的致敏性预测建立h - CLAT试验方法,验证其准确性及灵敏度,再对10种特殊类化妆品产品进行皮肤致敏性评价,并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判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使用h - CLAT方法准确判定了10种标准化学品的皮肤致敏性,10种化妆品产品中,9种产品的预测结果与体内皮肤变态反应的判定结果具有一致性,均为无致敏性,1种产品被判定为具有潜在致敏性,与动物试验结果不一致。结论 基于有害结局路径(AOP)AOP理论,体外人源细胞系活化试验可作为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的一种筛查方法,但针对体外替代试验的局限性,仍需整合其他测试方法进行皮肤致敏性预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比小鼠局部淋巴结法(local lymph node assay,LLNA)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酶联免疫吸附(LLNA:BrdUELISA)和LLNA:ATP检测法(LLNA:Daicel,LLNA:DA)检测染发剂致敏性的能力。方法以2,4二硝基氯苯为阳性对照,按照OECD442(A)和OECD442(B)标准方法,对市售15种品牌染发剂进行致敏性检测。结果 15个受试物经LLNA:BrdU-ELISA检测,有3个受试物具有致敏性,经LLNA:DA法检测均具有致敏性。结论 LLNA:DA法检测染发剂致敏性的灵敏度明显高于LLNA:BrdU-ELISA法,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进小鼠局部淋巴结实验(LLNA),建立既可检测化学物致敏性也可同时检测刺激性的LLNA替代方法。方法选取一种阴性物质:4-氨苯甲酸;三种致敏阳性物:2,4-二硝基氯苯(DNCB)、己基肉桂醛(HCA)和2-氨基酚(2-APC);以及两种刺激阳性物:氢氧化钾(KOH)、十二烷基硫酸钠(SLS)。按常规LLNA方法对雌性Balb/c小鼠进行染毒,测量小鼠耳缘厚度并称量耳廓重量,于第6天获取耳引流淋巴结进行称重,制备单细胞悬液计数并用CCK-8试剂盒检测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受试剂量氢氧化钾、十二烷基硫酸钠和2,4-二硝基氯苯在0.5%以上剂量,可引起耳缘厚度和耳廓重量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判定为对皮肤有刺激性,2-氨基酚和己基肉桂醛均无刺激性。三种致敏物在致敏试验中均呈阳性,但三指标的敏感性略有不同。己基肉桂醛,2,4-二硝基氯苯,2-氨基酚均可引起淋巴结重量增加和淋巴细胞计数增加(P<0.05);中剂量以上组己基肉桂醛和2,4-二硝基氯苯和高剂量2-氨基酚的CCK-8检测均见淋巴细胞增殖明显。结论以耳缘厚度和耳廓重量作为刺激性观察指标,以淋巴结重量和淋巴细胞增殖作为致敏性观察指标的改良小鼠淋巴结实验可有效地同时评价化学物的皮肤致敏性和刺激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化妆品送检样品的致敏可能性,为化妆品终产品的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化妆品卫生规范》(2007年版)中规定的皮肤变态反应试验方法,对461种送检的化妆品终产品的致敏性进行了检测。结果在检测的461件特殊用途化妆品中,仅1件烫发产品引起中度致敏反应,460件产品未引起致敏反应,总计阳性反应发生率为0.22%。结论 2007年-2014年变态反应试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特殊用途类化妆品的致敏性符合我国现行的化妆品卫生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纺织品有害物质综合性安全评价标准体系.方法 采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急性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Ames试验和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对14份纺织品的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及潜在的致癌性进行评价.结果 14份样品的浸泡液LD50均大于5 000 mg/kg,属于实际无毒级;布料本身均未呈现皮肤刺激性,无致敏性;Ames试验结果表明,各样品浸泡液对鼠伤寒沙门菌TA97、TA100和TA102 3试验菌株,无论直接作用或代谢活化后作用,均未呈现致突变性;对鼠伤寒沙门菌TA98试验菌株,有50%样品呈现致突变阳性,且其致突变型和甲醛含量并无一定相关性;体外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14份样品无论是否加入代谢活化系统,各受试样品均有细胞毒性,但均未引起染色体畸变率的明显增加,未呈现致突变性.结论 纺织品中的有害物质绝大多数为基因毒性物质,其致突变性和纺织品中某一物质(如甲醛)的含量并无相关性,可能是多种有害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8.
医用生物蛋白胶生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医用生物蛋白胶(简称BFG)应用到临床上具有实际意义。方法 从细胞毒性,皮内刺激、皮肤致敏等生物性能对其进行安全性检测。结果 无细胞毒性,对皮肤无刺激,亦无致敏反应。结论 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的THP-1细胞预测三氯乙烯(TCE)的致敏性及最佳的致敏剂量。方法离体培养THP-1细胞,以不同浓度2,4-二硝基氯苯(DNCB)、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TCE与THP-1细胞共孵育24 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分化抗原(CD)86和CD54的表达,确定致敏检测的最佳剂量范围,并以相对荧光强度(RFI,CD86)≥150和RFI(CD54)≥200为标准,预测TCE的致敏性及最佳致敏剂量。结果采用THP-1细胞评价致敏性的合适浓度范围可能为细胞相对存活率在75.0%~100.0%时的浓度,DNCB在浓度为20.83、25.00和30.00μmol/L时,tBHQ在浓度为5.80μmol/L时,TCE在浓度为8.33、10.00和12.00 mmol/L时,均具有致敏性;SDS为非致敏物。TCE浓度为8.33 mmol/L时,CD86和CD54表达量最大,为最佳致敏剂量。结论 TCE的最佳致敏剂量为8.33 mmol/L,可为后续TCE致敏毒性通路的研究提供剂量设计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小鼠局部淋巴结法ATP检测法(LLNA∶DA)和经典皮肤刺激实验,评价两方法检测染发剂刺激性的能力。方法市场随机购买15种不同牌子染发剂,按照OECD442(A)和OECD404标准方法,对15种染发剂进行刺激性检测。结果 LLNA∶DA法中3号、4号、5号、6号、11号、13号和15号染发剂具有刺激性;多次皮肤刺激实验中3号、7号、和13号具有轻刺激性,4号和11号具有中刺激性。结论 LLNA∶DA法检测染发剂刺激性的能力与多次皮肤刺激实验相当,值得深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维生素E对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的抑制效应,从而为锰神经毒性的防护提供可能的途径。方法 MTT、TUNEL、姬姆萨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毒性;试剂盒检测MDA含量以及T-SOD、MnSOD活性的变化。结果锰可以诱导PC12细胞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显示为MDA含量的增高和T-SOD、MnSOD活性代偿性升高。维生素E可以抑制锰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表现为其可抑制锰诱导的细胞活力的下降以及凋亡率的升高。结论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可以抑制由锰诱导的PC12细胞的一系列细胞毒性,补充维生素可作为一种防护锰毒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人肺癌A549细胞直接暴露可吸入物质体外试验方法并进行初步的应用。方法将二氧化氮气体用洁净空气稀释后分别配制成5.1、10.7、15.0、20.7 mg/m3,在多孔膜上生长的A549细胞放置在水平扩散染毒仓内,通过气液界面技术(ALI)暴露于不同浓度的二氧化氮气体,15 ml/min,37℃染毒1 h,利用MTT和NUR试验检测细胞毒性;采集不同工况下的汽油发电机尾气,10 ml/min,37℃染毒A549细胞15 min,利用CCK-8和MTT试验检测细胞毒性。结果细胞存活率随着NO2气体浓度的升高(5.1~20.7 mg/m3)显著降低(P0.05),并且呈剂量-效应关系(MTT拟合曲线:yMTT=0.989-0.021xNO2R2=0.84,P0.01;NUR拟合曲线:yNUR=1.032-0.026xNO2R2=0.88,P0.01)。怠速(冷启动)、53%和100%负荷下,A549细胞MTT和CCK-8存活率显著低于空气暴露组(P0.05)。结论体外细胞直接暴露可吸入物质方法可以应用于有害物质的体外吸入毒性研究,对工业和环境场所中的有害物质的毒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抗炎性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在三氯乙烯(TCE)致敏豚鼠血清和皮肤中的水平,探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用雌性豚鼠74只,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溶剂对照组、TCE处理组,用豚鼠最大值实验方法建立动物致敏模型,并在终末激发后把致敏豚鼠和未致敏豚鼠分别分为24 h、72h、1周、2周组并在相应时间点采集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GF-β、IL-10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结果 TCE处理组致敏率为68.8%。血清TGF-β水平检测,致敏72 h和1周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血清IL-10水平检测,致敏72 h组比致敏24 h组明显升高(P<0.05),致敏2周组显著下降(P<0.05),致敏72 h组高于未致敏72 h组(P<0.05)。皮肤组织中TGF-β、IL-10的表达,致敏72 h组高于致敏24 h组、致敏1周组显著高于致敏72 h组(P<0.05),致敏2周组降至最低,致敏72 h、1周组高于未致敏同时点组(P<0.05)。结论 TCE对豚鼠皮肤具有强致敏作用,TGF-β、IL-10在TCE接触过敏性皮炎发生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敏感含能材料2,2′,4,4′,6,6′-六硝基二苯基乙烯(HNS)的急性经口毒性、急性眼刺激性、皮肤刺激性、皮肤致敏毒性,为HNS的职业健康防护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根据《化学品毒性鉴定技术规范》,采用SD大鼠、豚鼠、日本大耳白兔进行急性经口毒性、皮肤致敏毒性、急性眼刺激性和皮肤刺激性试验。结果急性经口毒性采用最大限量法一次性染毒,14 d观察期内大鼠无死亡,大体解剖无异常;急性眼刺激性试验,兔染毒0.1 g HNS后,眼刺激性总积分平均值为0分,未发现损伤作用;皮肤刺激性试验,兔染毒0.5 g HNS后,皮肤刺激性总积分平均值为0分,未观察到腐蚀性和刺激性;皮肤致敏试验,20只豚鼠染毒0.4 ml HNS,诱导浓度为1 000 mg/ml,激发浓度为500 mg/ml,激发接触24 h后共有5只豚鼠皮肤出现轻微红斑或水肿,48 h后染毒组皮肤反应恢复正常。染毒组阳性致敏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毒性分级标准进行判定,HNS低毒,无眼刺激性和皮肤刺激性,具有轻度致敏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纳米二氧化硅(nano-SiO_2)暴露对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 HBE)的损伤作用及维生素E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根据CCK-8细胞毒性结果,选取对照,微米级SiO_2(micro-SiO_2,20μg/ml)、纳米nano-SiO_2(5、10和20μg/ml)和维生素E(20μg/ml nano-SiO_2+50μmol/L维生素E)处理16 HBE细胞24 h,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改变,Hochest 33342和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RNA酶A消化和PI染色来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当nano-SiO_2浓度达10μg/ml时,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5),随着nano-SiO_2浓度进一步增高,细胞活力呈剂量依赖性降低;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细胞的折光性减弱。随着nano-SiO_2浓度的增加,凋亡率呈剂量依赖性升高;而维生素E组较20μg/ml nano-SiO_2组,细胞凋亡率有所降低;细胞周期出现轻微的G1期阻滞,维生素E可以改善这种阻滞现象。结论维生素E干预对由于nano-SiO_2引起的16 HBE的凋亡及细胞周期改变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化学品刺激性组织工程皮肤检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构建检测化学品刺激性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方法利用组织工程学方法,以牛胶原为支架,以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和成纤维细胞为细胞来源,构建检测用组织工程皮肤模型。选用10种化学品为检测物质。在刺激性检测实验中,10种化学品(固体10 mg、液体10μL)局部接触检测模型表面15 min,用MTT方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以相对细胞活力值为判定刺激性的依据,在10种化学品中,构建的检测模型能够分辨7种化学品的刺激性。结论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模型能判定化学品的刺激性,可以尝试用于化学品刺激性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纳米氧化锌(ZnO)颗粒对大鼠肺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的毒性作用。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切片,观察不同质量浓度纳米ZnO滴注大鼠气管后其肺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纳米ZnO对HBE细胞存活率的影响,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纳米ZnO对HBE细胞内氧化应激活性氧(ROS)、Ca2+浓度以及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影响。结果染毒后大鼠病理组织切片显示,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大鼠肺部的炎性细胞浸润的数量逐渐增多。CCK-8法检测显示:随纳米ZnO染毒剂量的增加,HBE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HBE细胞内ROS及Ca2+浓度显著增加,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 (30±10)nm ZnO颗粒在整体和细胞水平时,可能通过不同机制产生不同种类的ROS,从而对细胞产生氧化损伤及应激效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人肾近曲小管细胞(HK-2)对可溶性铀的内吞和外排情况,了解铀暴露后的细胞毒性效应.方法 采用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铀染毒后细胞活性,分别在光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铀染毒后的变化;采用ICP-MS法测定细胞在不同时间对铀的内吞、外排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铀染毒后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HK-...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10%联苯菊酯水乳剂的急性毒性,为其毒理安全性评价和农药的登记提供依据。方法按《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及《农药登记资料规定(农业部2007)》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皮肤及眼刺激试验、皮肤致敏试验。结果 10%联苯菊酯水乳剂对雌雄性SD的大鼠急性经口LD50雌、雄性均为271mg/kg b.wt.属中等毒类;对雌雄性SD大鼠急性经皮的LD50雌、雄性均为4 300mg/kg b.wt.,属低等毒类;对雌雄性SD大鼠的急性吸入LC50(2h)雌、雄性均大于5 000mg/m3,属微毒类;对雌雄性家兔的急性眼刺激性,未冲洗时急性眼刺激积分指数为6.0,平均指数为2.5,属轻度刺激性。对雌雄性家兔的急性皮肤刺激性,积分为0.0,属无刺激性。受试物原药致豚鼠致敏率为0.0%,属弱致敏物。结论 10%联苯菊酯水乳剂经口、经皮、吸入毒性分别为中低、微毒类,轻度眼刺激性、无皮肤刺激性、弱致敏性的农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重质芳烃的毒性及致突变性。方法 选用大鼠、豚鼠及家兔 ,采用经口、呼吸道及皮肤、粘膜染毒途径 ,研究其急性毒性和蓄积性。同时用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 (SCE)试验及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结果 重质芳烃的大鼠经口LD50 为 3 160mg/kg ,急性中毒表现为发抖、嗜睡、活动减少、腹泻、食欲不振直至死亡 ;家兔皮肤及眼刺激强度为轻度刺激性 ;豚鼠皮肤变态反应试验为中等致敏性 ;大鼠蓄积系数 2 2 4为强蓄积性 ,病理呈现以肺出血为主要致死原因的多器官损害。Ames试验阴性 ;在 3 16~ 15 80mg/kg剂量范围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显著增高 (P <0 0 1) ;在S9存在下 ,人外周血SCE频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1) ;小鼠精子畸形率在 15 80mg/kg下显著增高 (P <0 0 1)。结论 重质芳烃不仅是强蓄积、中等致敏性物质 ,且 3种遗传毒性试验呈阳性反应 ,具有间接致突变性 ,对其职业性接触及应用的安全性应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