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探讨 18F-FDG PET/CT 在胃部良恶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临床可疑胃部疾病患者行 18F-FDG PET/CT 显像的结果.分析病灶分布特点、厚度及标准化摄取值最大值(SUVmax).[结果] 胃部良、恶性病灶的厚度分别为(13.800±3.489)mm、(18.088±8.575)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7);胃部良、恶性病灶的早期相 SUVmax 分别为3.607±2.710、7.277±6.1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91,P=0.006);胃癌组早期相与延迟相 SUVmax 分别为5.131±2.486与6.156±3.126(t=-3.691,P=-0.002);胃淋巴瘤组则分别为9.183±7.770与11.744±10.222(t=--4.095,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在胃部良恶性疾病鉴别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检查对胃癌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着重要作用,但对胃癌患者术前的应用价值一直以来有待明确。本研究探讨18F-FDG PET/CT对于未接受任何治疗的胃癌患者其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2012-05-08-2018-12-24临床初诊为胃部病变的7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于治疗前接受18F-FDG PET/CT检查。根据患者相关的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病理分期等因素分别进行分组,再对各组患者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中的最大标准摄取值(maximum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进行比对,应用相关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病理学确诊,79例胃部病变患者中胃腺癌60例,原发性胃淋巴瘤17例,慢性萎缩性胃炎2例。原发性胃淋巴瘤组的SUVmax为18.39±8.85,胃腺癌组的SUVmax为8.31±5.64,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5,P<0.05,说明SUVmax在术前鉴别两种疾病时能够提供有效的诊断价值。胃癌患者术后病理,Ⅰ期SUVmax为3.28±1.22,Ⅱ期SUVmax为13.49±9.68,Ⅲ期SUVmax为8.03±3.61,Ⅳ期SUVmax为10.20±1.91,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6,P<0.05。从而证实了在胃癌术后病理分期方面,治疗前行18F-FDG PET/CT可以为此提供可靠的半定量依据。结论18F-FDG PET/CT能够在胃癌和原发性胃淋巴瘤的鉴别以及胃癌术后病理分期等方面提供重要的诊断价值,从而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原发肿块最大标准化摄取值(maximal standard uptake value,SUVmax)为PET/CT常用的半定量指标,被广泛用于肿瘤的诊断与治疗评估.本研究探讨肺癌1SF-FDG PET/CT的SUVmax值与临床各因素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为肺癌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01-09--2015-03-17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肺癌患者(腺癌32例,鳞癌19例,小细胞癌12例,混合型肺癌5例,类癌4例,大细胞癌4例,未分类癌6例)治疗前PET/CT影像资料及相关的临床资料,探讨18F-FDG PET/CT的SUVmax值与病理分型、性别、年龄、淋巴结转移及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 腺癌SUVmax均值为9.65±6.02,显著低于小细胞肺癌的14.20±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tokeratin fragmet antigen21-1,CYFRA21-1)升高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升高组SUVmax均值分别为13.16±5.99和14.09±6.05,均显著高于相应正常组的9.17±5.09和9.73±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有无淋巴结转移、癌胚抗原(careino-embryonic antigen,CEA)是否升高之间,SUVmax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与年龄、病灶大小均无相关性;与NSE呈低度相关,r=0.361,P=0.003.结论 肺癌18F-FDG PET/CT的原发肿块SUVmax值与病理类型、CYFRA21-1和NSE有关.肺腺癌患者SUVmax均值低于小细胞肺癌,CYFRA21-1和NSE升高组SUVmax均值升高,SUVmax与NSE水平呈低度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基线18F-FDG PET/CT显像特点并探讨基线18F-FDG PET/CT显像不同代谢参数在FL分布、分级、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基线18F-FDG PET/CT检查的经病理证实的FL患者56例,对其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受累病灶的部位、密度及最大径进行总结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FL低级别组(1、2级)、高级别组(3a、3b级)与Ki-67、SUVmax、TBR和Dmax间的关系;分析FL局限期组(Ⅰ、Ⅱ期)与播散期组(Ⅲ、Ⅳ期)间SUVmax、TBR的差异。结果:基线18F-FDG PET/CT显像最高代谢病灶最常见的好发部位是腹部和颈部淋巴结,多表现为腹部和颈部多发高代谢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较大者融合成团。高、低级别组Ki-67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21,P<0.05),利用ROC曲线进行分析,Ki-67指数临界值为35%;高、低级别组间SUVmax、TB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1、t=2.514,P<0.05),ROC曲线临界值分别为12.3、4.7,D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0,P>0.05)。局限期组与播散期组的SUVmax、TBR无统计学差异(t=0.534、1.212,P>0.05)。结论:FL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多表现为腹部和颈部多发肿大淋巴结,密度均匀且融合成团,代谢活性不同程度增高,基线18F-FDG PET/CT能有效评估FL患者分级并能够准确分期,代谢参数SUVmax、TBR越高,分级越高,但其与分期间无明显关联。  相似文献   

5.
郭坤  黄勇  魏熠鑫 《肿瘤学杂志》2017,23(2):116-120
摘 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在不明原因发热患者(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中筛查淋巴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18F-FDG PET/CT显像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36例FUO患者资料,分析比较18F-FDG PET/CT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同时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及发热持续时间;体格检查包括最高体温及热度;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百分比、血小板、血红蛋白、ESR、CRP、PCT等;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或卡方检验。[结果] 36例18F-FDG PET/CT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为淋巴瘤者20例,占55.6%(20/36)。与非淋巴瘤组相比,淋巴瘤患者SUVmax显著升高(9.02±4.03 vs 4.94±2.71,t=3.466,P=0.001)。根据患者最高体温分为中度热、高热及超高热,组间发热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P=0.016)。与淋巴瘤组患者相比,非淋巴瘤组患者发热持续时间更长。而年龄、性别、伴随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淋巴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病灶SUVmax值、患者发热程度及发热持续时间对FUO中淋巴瘤的筛查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郭坤  黄勇  李云波 《肿瘤学杂志》2017,23(6):479-482
摘 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与恶性淋巴瘤病理类型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入组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18F-FDG PET/CT显像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74例患者(男性41例,女性33例),穿刺、手术病理明确最终诊断。分析18F-FDG PET/CT诊断与病理诊断一致性。同时探讨PET/CT显像特征如是否伴脾大、结外侵犯、浅表及深部淋巴结累及、SUVmax等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74例18F-FDG PET/CT考虑为淋巴瘤可能的患者中,最终病理明确为淋巴瘤者占70.27%(52/74),淋巴瘤SUVmax明显高于非淋巴瘤(10.68±4.49 vs 5.04±2.63,t=-5.490,P=0.001),其中HD占25.00%(13/52),NHL占75.00%(39/52)。HD组发病年龄小于NHL组(P=0.001);18F-FDG PET/CT 显像HD组累及深部淋巴结及结外器官与NHL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3);浅表淋巴结累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HL组SUVmax高于HD组(11.47±4.86 vs 8.55±2.29,Z=-2.188,P=0.029)。[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淋巴瘤18F-FDG PET/CT显像特征不同,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累及范围广泛,NK/T细胞淋巴瘤以累及鼻腔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46例进展期胃癌和34例胃淋巴瘤患者的MSCT平扫和增强扫描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种肿瘤在胃侵犯部位、胃壁胃黏膜及胃腔改变、周围组织及器官的浸润或转移、中上腹部淋巴结转移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进展期胃癌组多部位侵犯1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28例,胃黏膜中断、破坏24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14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18例;胃淋巴瘤组多部位侵犯24例,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7例,胃黏膜中断、破坏5例,胃腔狭窄、近侧胃腔扩张3例,腹主动脉周围下部淋巴结转移23例;两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进展期胃癌组和胃淋巴瘤组在胃壁厚度、肿瘤外侵和器官转移、平均淋巴结转移的部位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可清晰显示进展期胃癌和胃淋巴瘤的侵犯部位、侵犯程度的不同,对于二者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的表达情况,以及与CEA、CA199、CA242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207例胃癌患者血浆中Hsp90α及相关标志物的浓度水平。分析Hsp90α在患者性别、年龄、胃癌分期、发病部位及术前术后分组中的统计学差异。Hsp90α与CEA、CA199、CA242的相关系数。结果:胃癌组血浆中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胃癌患者血浆中Hsp90α水平在性别、年龄分组中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分期分组中,高分期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低分期,Ⅰ、Ⅱ与Ⅲ、Ⅳ期Hsp90α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发病部位不同,Hsp90α水平胃淋巴瘤>胃体癌>贲门癌,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转移后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未转移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Hsp90α水平显著高于术后,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sp90α与CEA、CA199、CA242的相关系数r=0.376、0.390、0.555(P<0.05),说明血浆中Hsp90α与CEA、CA199、CA242均存在正相关性,在胃癌中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结论:血浆中Hsp90α水平在胃癌中显著升高,在胃癌的早期筛查、诊断、鉴别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结直肠癌术后复发转移的早期诊断对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 F-FDG PET/CT)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价值,探讨结直肠癌术后检测的最佳方案.方法 收集2008-01-10-2013-12-25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117例,所有病例均经常规检查疑诊为复发转移,并于1周内接受18 F-PDG PET/CT检查及增强CT(contrast-enhance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ce CT)扫描和血清癌胚抗原(e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检测.按病例和按病灶分别统计1 8 F-FDG PET/CT和ce CT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比较PET/CT与ce CT的诊断效率的差异,分析PET/CT诊断效率在CEA正常组和升高组的差别,研究18F-FDGPET/CT对复发转移结直肠癌治疗策略的影响.结果 在全组患者中,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6%(86/90),明显优于CT的78.4%(69/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26,P=0.002;18F-FDG PET/CT的特异度为81.5%(22/27),优于CT的72.4% (21/29);18 F-FDG PET/CT的准确度为92.3%(108/117),明显优于CT的76.9%(90/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36,P=0.001.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5.0%(151/159),明显优于CT的83.9%(125/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5,P=0.001;18F FDG PET/CT特异度为83.3% (45/54),明显优于CT的73.8% (31/42);18 F-FDG PET/CT准确度为92.0%(196/213),明显优于CT的81.7%(156/191),x2=9.607,P=0.002.CEA升高组,按病例分析18 F-FDG PET/CT的灵敏度为97.3%(71/73),特异度为80.0%(12/15),准确度为96.5%(83/86),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病灶分析,18F-FDG PET/CT在CEA升高组的灵敏度为96.6%(141/146),特异度为80.6%(25/31),准确度为93.8%(166/177),其中灵敏度(x2=4.319,P=0.038)和准确度(x2 =5.166,P=0.023)与CEA正常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18 F-FDG PET/CT显像阳性的病例中,15.4%(14/91)的患者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46.2%(42/91)的患者改变了治疗方案.结论 18F-FDG PET/CT对结直肠癌的复发转移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不失为结直肠癌术后随访的有效工具,并且对CEA升高的患者可能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692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的水平.结果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均高于消化系统良性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肝癌,胃、食管癌和胰腺癌患者血清CA153水平高于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AF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癌患者血清AFP阳性率为89.5%;胃、食管癌,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阳性率分别为53.2%、52.4%,胰腺癌患者血清CA199阳性率为93.1%.结论 血清CEA、AFP、CA153、CA125、CA199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诊断指标,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童斯浩  汪超 《现代肿瘤医学》2022,(16):2956-2960
目的:观察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01月-2020年01月本院收治的110例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55)和观察组(n=55),对照组给予支持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生活质量(EORTC-QLQ-C30)评分、无进展生存期(PFS)、中位生存期(OS)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ORR为34.55%,DCR为63.64%,均高于对照组的14.55%和30.91%(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及情绪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FS和OS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蛋白尿和高血压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恶心呕吐、腹泻、白细胞减少及手足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对二线及以上治疗失败晚期胃癌患者疗效较好,可延伸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降低血清CEA、CA199、CA125水平,但对于血压控制不佳和合并肾功能障碍的晚期胃癌患者应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沈冬  宋宇 《现代肿瘤医学》2015,(18):2646-2649
目的:研究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卡培他滨不同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自2010年8月至2013年8月以来,于我科治疗的120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为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对照组,每组40例,奥沙利铂组予以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多西紫杉醇组予以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对照组予以卡培他滨单独治疗,观察对比治疗14d后三组的临床疗效、DCR(疾病控制率),三组血清CEA、CA50、CA199、CA125改变情况,三组生存质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奥沙利铂组RR为80.0%,与多西紫杉醇组(70.0%)、对照组(50.0%)相较,均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DCR为90.0%,与多西紫杉醇组(85.0%)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65.0%)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血清CEA、CA50、CA199、CA125与对照组相较,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多西紫杉醇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奥沙利铂组与多西紫杉醇组相较,呈明显差异(P<0.05)。三组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晚期胃癌、术后复发转移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卡培他滨联合治疗,可以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而且可以改善预后生存质量,优化血清CEA、CA50、CA199、CA125水平,无额外的不良反应,安全稳定,效果显著,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激活增强子结合蛋白4(activating enhancer binding protein 4,A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株BGC823和正常胃上皮细胞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应用RT-PCR及免疫组化法检测90例胃癌组织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进一步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对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因素进行分析,并用Kaplan-Meier计算不同AP4表达情况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与正常胃上皮细胞相比,胃癌细胞株BGC823中AP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5);在胃癌组织中,AP4 mRNA的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3.848±0.426 vs 1.411±0.405,P<0.05);在蛋白水平,胃癌组织也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组织,且AP4蛋白表达与胃癌的脉管浸润(P<0.05)、浸润深度(P<0.05)及TNM分期(P<0.05)相关,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化程度、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无关(均P>0.05);Kaplan-Meier 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P<0.05),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P4蛋白是胃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AP4高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关系密切,可能成为协助胃癌诊断和治疗的新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胶质瘤相关癌基因1(GLI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经病理确诊行根治性手术的78例胃癌患者肿瘤组织及其邻近的正常胃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胃癌及其邻近正常胃组织中GLI1表达情况,分析GLI1的表达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GLI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高于邻近正常胃组织(75.6% vs 26.9%,P<0.001),且GLI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脉管侵犯、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无关(P>0.05)。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法,结果提示胃癌患者中GLI1高表达组总体生存时间显著低于低表达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结论:GLI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未来可能成为胃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LINC01060对人胃癌BGC-823细胞系生物学行为的作用。方法:生信数据分析LINC01060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建立LINC01060过表达和沉默的稳转BGC-823细胞株,Real time PCR验证LINC01060的表达,CCK-8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Transwell检测细胞侵袭,Western blot检测EMT相关蛋白E-cadherin、Vimentin、N-cadherin和Snail蛋白的表达。结果:GEO数据库发现,LINC01060在胃癌中低表达(P<0.05);Real time PCR结果显示,沉默组LINC01060的表达显著下调(P<0.05),过表达组LINC01060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CCK-8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显示,过表达组细胞凋亡比例显著上升(P<0.05);Transwell结果显示,过表达组细胞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细胞划痕显示,过表达组细胞迁移能力显著下降(P<0.05);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Vimentin、N-cadher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以上实验沉默组均相反。结论:LINC01060在人胃癌BGC-823细胞中发挥促进凋亡,抑制增殖、侵袭、迁移和E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于榆林 《现代肿瘤医学》2021,(13):2300-2304
目的:观察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致恶性腹水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07月至2018年06月我院接诊的胃癌恶性腹水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西妥昔单抗治疗。对比治疗后疾病控制率、腹水控制效果,记录治疗前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腹水糖链抗原(CA199)、CA125、生活质量评分变化,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疾病控制率(82.00%)明显高于对照组(64.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腹水控制效果(88.00%)高于对照组(72.0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VEGF、CEA、CA199、CA125等指标表达水平均有降低,但观察组以上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生活质量指标评分均有升高,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有出现乏力、发热、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但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2.00% vs 30.00%),P<0.05。结论:西妥昔单抗联合铂类药物灌注治疗胃癌所导致的恶性腹水效果显著,降低VEGF以及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Myc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Myc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人胃黏膜细胞GES-1和人胃癌细胞HGC-27、AGS、SGC-7901中c-Myc的表达;HGC-27细胞转染siRNA-NC和siRNA-c-Myc。48 h后,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CXC亚家族受体4(cysteine X cysteine receptor 4,CXCR4)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SDF-1)蛋白表达。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胃癌组织中c-Myc mRNA表达和免疫组化评分升高(P<0.05)。与GES-1组相比,HGC-27组、SGC-7901组和AGS组中c-Myc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siRNA-NC组相比,siRNA-c-Myc组细胞在24 h、48 h和72 h增殖能力减弱(P<0.05),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P<0.05),G2/M和S期细胞比例降低(P<0.05),迁移细胞数和侵袭细胞数减少(P<0.05),HIF-1α、CXCR4和SDF-1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敲低c-Myc可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诱导细胞周期阻滞,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HIF-1α/CXCR4通路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中青年与老年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胃癌根治术后影响中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长期生存的预后因素。方法:选取SEER数据库经胃癌根治手术治疗后的胃癌患者,用方差分析分析胃癌不同原发部位的肿瘤大小差异,采取COX比例风险模型、卡方检验和Kaplan-meier法,对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两组胃癌患者在性别、组织学类型、T分期、分化程度、婚姻情况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老年胃癌组相比,中青年胃癌组中男性发生率高,出现印戒细胞癌的比例高,且低分化或未分化所占比例都高于老年胃癌组。年龄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种族、肿瘤原发部位、T、N、M分期、肿瘤大小均是影响中青年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影响中青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种族、肿瘤原发部位、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婚姻情况均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时间的相关因素(P<0.05),肿瘤大小、T、N、M分期是影响老年胃癌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胃癌不同原发部位的肿瘤大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不同年龄具有不同发病特点,且年龄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淋巴结的转移度、肿瘤的侵犯深度、肿瘤的大小、远处转移均是中青年和老年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强调早诊早治,是提高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英夫利昔单抗联合miR-146a对胃癌细胞的影响。方法:将胃癌细胞系SGC-7901分为四组,即对照组、单抗组、miR-146a组与联合组。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单抗组采用英夫利昔单抗处理48 h,miR-146a组采用miR-146a mimic处理48 h,联合组采用英夫利昔单抗+miR-146a mimic 处理48 h。MTT检测细胞增殖指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与迁移,Western Blot检测TNF-α表达。结果:单抗组、miR-146a组与联合组的细胞增殖指数、细胞侵袭与迁移个数、TNF-α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也显著低于单抗组与miR-146a组(P<0.05)。单抗组、miR-146a组与联合组的S期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与miR-146a组、单抗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miR-146a可对胃癌细胞增殖发挥协同抑制作用,且可抑制TNF-α表达、调节细胞周期,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侵袭与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