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在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局部晚期鼻咽癌的过程中,评价外轮廓、腮腺及体质量的变化对靶区剂量影响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1-06—01—2012—03—31贵州省肿瘤医院收治完成全程治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可评价15例,放疗采用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于放疗第1周每天及以后每周三维锥形束CT(conebeamCT,CBCT)检查,通过图像观察腮腺及外轮廓位移。分别在放疗至33.6Gy/15次及62.72Gy/28次时重新定位扫描,通过骨配准把最新扫描的CT图像导入放疗前的图像中,可以明显观察GTVnx、腮腺及外轮廓的变化,并根据变化进行改野后,重新计算后续放疗的剂量。观察改野后腮腺及GTVnx所接受剂量的变化。结果:靶区体积、鼻咽部外轮廓体积随放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17和0.280;放疗至15及28次时,左右腮腺体积与放疗前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以28次缩小最为显著。随着放疗的进行,腮腺的外侧缘比内侧缘缩小明显,腮腺受照射的平均剂量增加,并且外轮廓横径均发生内移,外轮廓缩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重新勾画靶区后,GTVnx所接受的剂量较原始计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放疗期间的外轮廓和腮腺的位置、体积及患者体质量的变化,对靶区所受到的剂量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疗过程中,可能需考虑由于外轮廓、腮腺及体质量的变化而修改靶区。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在治疗15次和25次时重新计划的最佳时机。[方法]2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第15次和25次时分别行定位CT,并由同一个治疗医师勾画治疗靶区及周围正常器官。比较放疗前、放疗第15次和25次时GTV、CTV、双侧腮腺体积,以及3次定位CT图像中鼻咽部和颈部水平同一层面轮廓横径的变化,并测定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在3个计划中的剂量变化。[结果]在治疗15次和25次时,靶区体积、横径及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靶区体积缩小主要在前半程,鼻咽和颈部横径缩小较均匀;腮腺的体积缩小主要在后半程。靶区剂量改变主要在前半程,腮腺剂量改变也在前半程,而脑干剂量改变主要是在后半程,脊髓剂量改变在全程中都较均匀。[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第15次时重新定位CT和重新设计计划较25次时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在治疗15次和25次时重新计划的最佳时机。[方法]2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放疗前、放疗第15次和25次时分别行定位CT,并由同一个治疗医师勾画治疗靶区及周围正常器官。比较放疗前、放疗第15次和25次时GTV、CTV、双侧腮腺体积,以及3次定位CT图像中鼻咽部和颈部水平同一层面轮廓横径的变化,并测定靶区和周围敏感器官在3个计划中的剂量变化。[结果]在治疗15次和25次时,靶区体积、横径及腮腺体积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靶区体积缩小主要在前半程,鼻咽和颈部横径缩小较均匀;腮腺的体积缩小主要在后半程。靶区剂量改变主要在前半程,腮腺剂量改变也在前半程,而脑干剂量改变主要是在后半程,脊髓剂量改变在全程中都较均匀。[结论]鼻咽癌调强放疗第15次时重新定位CT和重新设计计划较25次时更有益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明确IMRT中气腔效应对鼻咽癌患者原发肿瘤及OAR受照射剂量影响。 方法 选择鼻咽癌患者9例,放疗前及放疗第25次分别接受CT定位扫描。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及OAR,制定计划plan1。复制plan1,将此放疗前CT图像与放疗第25次CT图像融合。在放疗前CT图像上勾画靶区退缩后形成的空腔并将空腔的密度强制设为0,并将放疗前勾画的靶区减去空腔体积形成新靶区,此CT图像命名为CTAir。使用plan1计划的设野及计划参数,在CTAir上计算剂量分布,形成放疗计划plan2。假设plan1和plan2分别被全程使用,配对t检验比较有气腔和无气腔情况下原发肿瘤及OAR受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变形融合与配准技术观察和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过程中患者体形和几何结构改变及对治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实际接受IMRT的鼻咽癌患者10例,利用疗程中重复CT图像,根据初始计划轮廓和变形融合配准软件自动勾画疗程中鼻咽和转移淋巴结大体肿瘤体积(GTVnx、GTVnd)、临床靶体积和危及器官(OAR).分别计算和评估GTVnx、GTVnd 、 OAR体积改变和变化规律,以及剂量参数相对原计划的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体积分别缩小6.44%、10.23%、9.72%(F=1.34,P=0.278),GTVnd的分别缩小16.59%、30.98%、35.13%(F=9.22,P=0.000),CTV1的分别缩小0.73%、1.86%、1.41%(F=0.33,P=0.722),CTV2的分别缩小-1.78%、-6.47%、-9.34%(F=16.89,P=0.000),左腮腺的分别缩小13.96%、32.97%、37.77%(F=17.17,P=0.000),右腮腺的分别缩小13.56%、29.57%、35.63%(F=13.49,P=0.000).与计划的分次剂量相比,治疗2、4、6周时GTVnx平均剂量变化率分别为-0.39%、0.08%、0.32%(F=0.15,P=0.860),GTVnd的分别为0.53%、1.19%、0.69%(F=0.81,P=0.455),脊髓的分别为1.95%、2.70%、3.78%(F=0.61,P=0.552),脑干的分别为0.32%、0.81%、0.62%(F=0.03,P=0.975),左腮腺的分别为4.50%、4.66%、7.20%(F=0.33,P=0.725),右腮腺的分别为2.20%、7.17%、7.12%(F=1.24,P=0.306).结论 鼻咽癌IMRT时GTVnd、CTV2和左右腮腺体积随治疗时间增加明显退缩,而GTV、CTV、脊髓、脑干、腮腺分次剂量随治疗时间增加变化不大,但最终还须加大样本量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腮腺体积变化的临床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鼻咽癌病人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腮腺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24例初程治疗的鼻咽癌病人接受全程调强放射治疗。所有病人疗前接受1次螺旋CT定位扫描进行治疗计划设计,然后放疗过程中每周1次螺旋CT扫描,直至放疗结束。24例病人共计CT扫描192次。将每次获得的螺旋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进行统计分析,观察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的二次实施提供依据。结果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存在着明显的变化,随着放疗的进行腮腺体积逐渐缩小,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缩小17%~59%(中位值38%);腮腺体积的变化在放疗的第5周达到最大值,其与疗前腮腺体积的大小、放疗剂量直接相关,而与治疗过程中体重变化因素无关。结论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与疗前腮腺体积、放疗剂量直接相关,在放疗第5周时变化达到最大值,此刻进行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程金建 《中国肿瘤临床》2013,40(20):1272-1275
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正逐步取代传统放疗成为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的主流根治手段,既能提高肿瘤相关区域放疗剂量,又能降低正常器官和组织的受照剂量和体积,具有明显优势。但IMRT过程中,除系统误差和摆位误差外,鼻咽原发病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逐渐缩小、患者体质量逐渐减轻及体表外轮廓逐渐改变,也可导致NPC靶区和重要器官的照射剂量和体积出现“偏差”,影响IMRT的精确性。不少学者采用自适应放疗(adaptive radiotherapy,ART)修正鼻咽癌IMRT过程中由于肿瘤缩小、体质量减轻和外轮廓改变产生的“偏差”,结果显示ART具有一定的可行性,能够修正部分由肿瘤、体质量和外轮廓变化导致的“偏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中解剖学动态变化规律,以及这些变化对剂量学分布的影响,客观评价放疗重新修改物理计划的必要性.方法搜集12例Ⅲ~Ⅳ期鼻咽癌患者进行相关临床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疗前常规螺旋CT扫描,由临床医生进行靶区及危及器官勾画.IMRT计划完成后再次螺旋CT扫描校正治疗中心,开始治疗后的每周按治疗中心重复进行螺旋CT扫描,然后将获取的CT图像和原计划CT图像融合.首先在系统融合界面就变化的PTV1及正常器官(腮腺、轮廓)进行重新修改,并计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体积变化范围,从中寻找再次计划的最佳时间段.其次按照首次计划条件在重新修改的靶区上再次计算,得出靶区及正常器官剂量学参数后与首次计划对比观察其变化.结果 IMRT治疗中头颈部外轮廓、腮腺体积逐步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腮腺及轮廓体积变化达顶峰,因而选择第5周CT和首次CT作为剂量学研究对象.再次计算及配对设计比较发现治疗中和治疗前PTV1,D99、D95,脊髓Dmax、Dmean,脑干Dmax、Dmean,下颌骨Dmax、Dmean相似(P值均>0.05),而双侧腮腺D50不同(P左=0.03,P右=0.01).结论 IMRT治疗过程中鼻咽癌患者出现腮腺缩小、轮廓改变和PTV缩小.放疗至5周左右相关体积变化达顶峰.第5周再次计划与原计划相比脊髓、脑干、下颌骨、PTV1各项剂量学参数值变化不大,但腮腺剂量增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头颈部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腮腺及靶区体积变化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头颈部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变化。方法 5例头颈部鳞癌(4例口咽鳞癌和1例喉鳞癌)患者均接受全程调强放疗。从第一次放疗开始至结束,1次/周三维锥形束CT(CBCT)检查。每次的CBCT图像与疗前CT图像进行融合,在每层图像上勾画出腮腺外轮廓,同时将GTV内放疗中出现的气腔勾画出来。经统计后分析放疗中腮腺体积、GTV内气腔大小的变化。结果 放疗结束时腮腺体积为疗初的90.1%,52.3%,即腮腺体积缩小了9.9%~47.7%;GTV内气腔由疗前的0体积逐渐增加,疗终时气腔体积占GTV的3.7%。16.8%。结论 放疗过程中腮腺体积及GTV内气腔体积存在着明显变化,利用CBCr可分析这种变化,为二次调强计划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研究鼻咽癌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正常器官体积及剂量的变化。方法:接受全程调强放疗(IMRT)的2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在治疗20次时,按原固定体位和参考坐标重新CT扫描,设计计划,与原计划进行比较DVH图中正常器官(眼球、晶状体、视神经、腮腺、脊髓及脑干)体积剂量的变化。结果:DVH2上左右腮腺体积明显小于DVH1(P〈0.05),左右腮腺和脊髓的最大剂量和平均剂量明显增加,脑干最大剂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11),其中腮腺的剂量增加与放疗所致的腮腺缩小程度有一定相关性,其余无统计意义。结论:鼻咽癌IMRT过程中正常器官(特别是腮腺)体积剂量会发生一些变化,建议放疗中后期有必要重新勾画靶区,重新计划,减小正常器官的受照量,减少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鼻咽癌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肿瘤和正常组织的体积、形态变化对各自剂量受量的影响。方法: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初诊经病理明确诊断的鼻咽癌患者42例,所有患者经头颈肩膜固定行模拟CT,在CT图像上逐层勾画治疗靶区和正常组织,采用6MV X线9野共面调强放射治疗计划(IMRT)。鼻咽原发灶及颈部转移淋巴结照射剂量66Gy/30f/6w,鼻咽部和颈部淋巴引流区亚临床病灶照射剂量60Gy/30f/6w。治疗设备为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治疗期间每日采集患者治疗体位0度和90度正交二维摄片图像,同原始计划DRR图像对比,在三维方向对患者进行摆位误差校正,然后实施放射治疗。每周采集一次患者治疗体位头颈部CT图像,把治疗计划按照标记点移植到每周CT上,重新进行计量计算,分析患者在治疗期间靶区及正常组织剂量分布变化。同步化疗采用多西他赛加顺铂方案,每三周一次,在放疗开始前1周内开始同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放疗前GTV1平均体积39.19cc,GTV2平均体积16.59cc,放疗第4周及第6周GTV1平均退缩分别为26.41%、62.68%,GTV2平均退缩分别为28.43%、53.93%。治疗前双侧腮腺体积平均为24.16cc,放射治疗第4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9.04cc,第6周平均腮腺体积为17.54cc。正常组织计量受量方面,脊髓(D1%)、脑干(D1%)、颞叶(D1%)、内耳(Dmean)、腮腺(V30),原计划计量分别为:(41.2±0.98)Gy、(51.26±1.57)Gy、(59.95±2.11)Gy、(45.02±1.98)Gy、(47.87±18.05)%。照射第4周分别为:(44.09±1.88)Gy、(52.81±2.47)Gy、(62.04±2.43)Gy、(47.24±3.68)Gy、(49.03±15.68)%。第六周(44.44±2.7)Gy、(54.14±2.51)Gy、(62.34±2.86)Gy、(48.37±5.37)Gy、(52.19±15.51)%。结论:随着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进行,照射肿瘤靶区同原始计划剂量分布会有一定差异,除1例淋巴结退缩及病人消瘦等原因而造成外轮廓内收较大的患者以外,其余CTV实际照射剂量为处方剂量95%以上。正常组织在整个治疗过程所受照射剂量同原始计划比较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鼻咽癌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肿瘤体积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在调强放疗(IMRT)靶区勾画与计划制定期间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方法3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鼻咽癌患者接受调强放疗。对患者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IMRT计划。验证后CT校位时进行第2次CT扫描。记录两次扫描间隔时间,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两次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其变化影响因素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共检测原发灶31例,淋巴结60例(其中ⅡA区淋巴结28例,ⅡB区淋巴结25例,Ⅲ区淋巴结1例,ⅤA区淋巴结6例)。两次扫描时间间隔9~27 d,中位时间18d。31例原发灶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419~13.629 cm^3,平均值1.523 cm^3,其中3例原发灶较第1次扫描时缩小,8例无明显变化,20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9)。对于60例淋巴结,两次扫描之间差值的变化范围为0~5.659 cm^3,平均值0.399 cm^3,其中47例无明显变化,13例较第1次扫描时增大,前后两次扫描两者体积变化有差异(P=0.005)。无论原发灶、淋巴结还是单因素、多因素分析,两次测量差值与第1次扫描时大小有显著相关性,而两次扫描时间间隔无明显相关性。结论IMRT制定时间间隔对肿瘤体积大的影响较大,但是否肿瘤体积增大会影响IMRT的疗效尚需大量临床病例证实。扩大GTV与CTV的范围降低肿瘤体积增大对疗效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正常组织损伤,在IMRT计划制定期间行诱导化疗来降低影响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诱导化疗前后鼻咽癌肿瘤体积的变化,及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变化。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8月收治12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前接受PF方案诱导化疗2周期。对患者诱导化疗前作CT模拟定位扫描后行靶区勾画和制定诱导化疗前调强放疗(IMRT)计划。2周期诱导化疗后进行第2次CT扫描,并将两次CT图像进行融合后测量肿瘤体积和制定诱导化疗后IMRT计划。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诱导化疗前后扫描肿瘤体积的变化,及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诱导化疗前和后原发灶GTVnx平均体积分别为(39.75±19.17)cm3和(25.65±15.11)cm3(t=4.203,P=0.001);颈淋巴结GTVnd(33.78±28.9)cm3和(15.56±14.91)cm3(z=2.94,P=0.003);原发灶+颈淋巴结GTV(73.53±31.55)cm3和(41.2±24.06)cm3(t=4.753,P=0.001);诱导化疗使肿瘤总体积减少了52.9%。66.5 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分别为(302.0±110.3)cm3和(248.4±79.0)cm3(P=0.023),63 Gy等剂量线所包括的体积分别为(413.2±117.4)cm3和(409.1±115.1)cm3(P=0.097)。诱导化疗使T和N分期降低达33.3%和50%。结论诱导化疗前后肿瘤体积变化较大,按化疗后肿瘤勾画GTV的调强放疗能使高剂量区体积减少。  相似文献   

14.
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的剂量学特点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目的]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各个靶区和周围正常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2004年7月至10月入院的10例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病人,用前7野方案,每野的照射范围从颅底到锁骨上淋巴预防区.剂量处方是:GTV1为2.18Gy/次,32次,GTV2为2.03Gy/次,32次,CTV1为1.88Gy/次,32次,CTV2为1.80Gy/次,28次.研究GTV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CTV的最小剂量,脊髓、脑干和晶状体的最大剂量,腮腺的50%体积受照剂量.[结果]10例病人GTV1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均值)分别是72.01Gy、68.65Gy、70.48Gy,GTV2的最大、最小和平均剂量(均值)分别是68.66y、65.50Gy、66.98Gy,CTV1的最小剂量为60.10Gy,CTV2的最小剂量为51.18Gy,脊髓、脑干和晶体状的最大剂量分别为44.7Gy、51.7Gy和6.8Gy,高剂量侧和低剂量侧,腮腺的50%体积的受照剂量分别为44.39Gy和39.36Gy.[结论]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的、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的正常组织受到比较好的保护,腮腺50%体积受照剂量控制在40Gy~45Gy,显示已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分期的鼻咽癌IMRT解剖体积变化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 客观评价重新修改IMRT计划的必要性。方法 将24例初诊鼻咽癌放化疗患者根据鼻咽癌2008分期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局部晚期组(12例)。在放疗至第5周时重新进行CT扫描, 重新勾画靶区和OAR, 并计算原计划在新CT上的剂量分布结果。分析靶区和OAR解剖体积变化及剂量分布变化, 并行配对t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与放疗前比较, 早中期组放疗中颈部阳性淋巴结靶体积(GTVnd)缩小相近(P=0.059), 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 、高危临床靶体积(CTV1)和腮腺体积均明显缩小(P=0.001、0.012、0.002、0.000);局部晚期组放疗中GTVnx、GTVnd、CTV1和腮腺体积均较前明显缩小(P=0.000、0.000、0.003、0.003、0.000)。两组腮腺剂量放疗中均较放疗前升高(P=0.044、0.026、0.033、0.026和P=0.024、0.016、0.030、0.015), 局部晚期组还观察到GTVnd剂量升高(P=0.029、0.049)。结论 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推荐在放疗第5周重新CT扫描并重新制定IMRT计划, 以保证靶区剂量和保障腮腺安全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