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至今仍不可治愈,几乎所有病人均会出现复发或难治,本文初步探讨硼替佐米应用于难治性MM患者PAD化疗并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 ransplantation,APBSCT)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采用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方案治疗复发或难治性MM。结果:22例中3例难治MM患者给予PAD方案化疗4-6个疗程后,2例达到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达到部分缓解(VGPR),并随后行APBSCT,动员方案PAD+CTX(PAD,环磷酰胺1.5g/m2,d15)联合G-CSF。预处理方案为马法兰140mg/m2。移植后采用沙利度胺100mg/天。所有患者在移植前均达到CR或VGPR,干细胞采集充分,安全有效,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顺利重建。无1例死亡。移植后采用沙利度胺维持,随访3-12个月,病情稳定。结论:PAD用于难治MM患者的治疗达CR后,继续序贯进行APBSCT不仅可行,而且PAD不影响正常造血干细胞动员,故采用PAD和序贯用PAD+CTX动员方案的APBSCT的治疗手段,为难治MM患者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手段。但对长期生存的改善作用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30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经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PBSCT)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并分析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30例MM患者有2 例复发行2 次APBSCT,因此共计移植32例次。移植前予常规联合化疗(11例含万珂),化疗联合G-CSF 动员APBSC ,选择以马法兰为基础的预处理方案,d0 天回输。结果:动员后患者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6.41× 108/kg,CD34+细胞4.75× 106/kg。APBSCT后中位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重建时间分别为9.5 天和11天。APBSCT后CR和VGPR 率分别为37.5% 和34.4% ,中位生存期(overallsurvival ,OS)为67.2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 ,PFS)为29.77个月,其中CR组、PR组中位PFS 分别为29个月、20个月,VGPR 组中位PFS 未达到,CR+VGPR组与PR组PFS 比较P=0.025。万珂组和非万珂组CR率分别为63.6% 和23.8%(P=0.034),万珂组中位OS及PFS 均未达到,非万珂组中位PFS 为22个月(P=0.045)。 结论:硼替佐米诱导序贯APBSCT可获得更长的无病生存。APBSCT作为MM诱导缓解后的强化治疗,缓解率高,且移植后获得VGPR 以上反应的患者PFS 获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pPCL)的效果。方法报道1例经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序贯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PCL,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例患者经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达到完全缓解(CR),无进展生存达33个月。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能会改善pPCL患者的预后,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方案序贯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相关毒副作用。方法选取2006年6月至2014年4月初治多发性骨髓瘤3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BTD)方案诱导治疗(27个疗程),其中14例继以马法兰预处理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均接受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或来那度胺+地塞米松(LD)方案维持治疗。随访57个疗程),其中14例继以马法兰预处理后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所有患者均接受沙利度胺+地塞米松(TD)或来那度胺+地塞米松(LD)方案维持治疗。随访592个月,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BTD方案诱导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CR)、很好的部分缓解(VGPR)、部分缓解(PR)的例数分别为8例(24.2%)、11例(33.3%)、12例(36.4%),总有效率(ORR)为94.0%。14例移植患者中,移植后获VGPR 9例,单用BTD组和序贯移植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为51和3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尚未获得,预期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2.3%和58.7%。BTD方案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血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便秘、感染和乏力等,大多数患者给予对症治疗后可耐受。结论以硼替佐米联合诱导治疗并以造血干细胞移植序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毒副反应可耐受,疗效显著,生存期较长。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左旋苯丙氨酸氮芥为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例MM患者诱导治疗缓解后行APBSCT。预处理方案均采用硼替佐米(1.3 mg/m2,-6、-3、+1、+4天)+左旋苯丙氨酸氮芥(200 mg/m2,-2天)。观察治疗后造血重建、并发症及安全性,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3例患者移植后造血均快速重建。预处理后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乏力、四肢麻木、中性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移植后3个月均达完全缓解(CR),随访期内无复发,患者均无进展生存。结论 采用硼替佐米+左旋苯丙氨酸氮芥预处理进行APBSCT,患者CR率高、无事件生存期长、安全性好,优于传统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方法: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26例,采用CHOP方案化疗加G-CSF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结果:26例患者中25例获造血重建,16例获CR(61.53%),9例PR(34.61%),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移植组3年无病生存率达41.70%。结论:对APBSCT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具有较好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初步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DEX)或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初步疗效和患者的不良反应。方法 8例 MM患者分别采用硼替佐米(1.3 mg/m2,第1、4、8、11天或3.5 mg,第1、8天)联合地塞米松或VTD[长春新碱(VCR)、吡柔比星(THP)、Dex]方案治疗,每4周为1个疗程,完成1~4个疗程,其中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3例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3例达到微小反应(MR);总有效(CR+PR)率为62.5 %;常见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和血小板轻度减少、肢端麻木感、肝功能异常及乏力等,均能耐受。3例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患者获得足量的干细胞数并成功植活。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DEX或化疗治疗 MM疗效好,不良反应轻微,患者易于耐受,硼替佐米不影响MM干细胞采集和植活。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总结BTD与MPT方案序贯治疗新诊断的非移植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应用BTD、MPT方案序贯治疗的新诊断非移植MM患者3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BTD方案诱导治疗至少2个疗程,达到部分缓解(PR)及其以上疗效后,改用MPT方案巩固治疗至少2个疗程,再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直至疾病复发、进展。观察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应用BTD方案诱导治疗的36例MM患者中,7例(19.4 %)获得完全缓解(CR),8例(22.2 %)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14例(38.9 %)获得PR,总缓解(OR)率为80.6 %。29例有效(CR+VGPR+PR)患者应用MPT方案维持治疗,1例VGPR患者获得CR,3例PR患者获得VGPR,4例(1例既往CR,1例VGPR,2例PR)出现复发进展,其余患者病情平稳。在应用小剂量沙利度胺维持治疗的25例患者中,3例出现进展,其中2例死亡,其余患者病情稳定。中位随访16.5(2~4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获得,预期1年生存率为86.0 %,3年生存率为77.0 %。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带状疱疹、胃肠道反应、贫血、感染、便秘、疲乏、皮疹等。3~4度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结论 BTD、MPT方案序贯治疗可以用于新诊断的非移植MM患者的一线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高CD34+采集的动员方案后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1例经过多疗程一线、二线、新药、免疫等均难治的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予以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干细胞后采集出超高水平CD34+细胞,之后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后获得完全缓解,再予序贯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巩固治疗。结果:总计输注单个核细胞数13.67×108/kg,CD34+细胞48.68×106/kg,第一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7天造血功能恢复,复查全身PET-CT提示获得完全缓解,第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第8天造血功能恢复,两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并发症均在可控范围内。结论:超高CD34+细胞采集的IA+C方案化疗+G-CSF动员可以让患者有机会进行多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临床动员的创新方案。对于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序贯二次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达到更深层次缓解,且安全性较高,延长患者无疾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为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硼替佐米+地塞米松(VD)方案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一例难治性不分泌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1例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给予VD方案化疗4个周期,在疾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体征改善后,进行ASCT(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200 mg/m2),并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患者经过化疗达到接近完全缓解(nCR),之后联合ASCT后达到完全缓解(CR)。结论 VD方案联合ASCT可明显改善难治性不分泌型MM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观察氟达拉滨(Flud)联合阿糖胞苷(Ara-C)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LAG)方案治疗儿童难治及复发性急性白血病(AL)的疗效及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9例复发及难治性AL患儿接受了FLAG方案治疗,Flud 每天30 mg/m2,第1天至第5天,静脉滴注30 min;Ara-C每天2 g/m2,Flud应用后4 h静脉滴注,第1天至第5天。G-CSF 5 μg?kg-1?d-1,中性粒细胞<0.5×109/L时开始应用,用至中性粒细胞 ≥1×109/L。9例患儿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例;难治性AL 5例,复发性AL 4例。结果 9例患儿中经1个疗程化疗达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总有效(CR+PR)率 88.9 %(8/9)。6例CR患者中2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现均无瘤生存;患者主要不良反应是感染、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结论 FLAG方案治疗儿童难治及复发性AL缓解率高,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治疗儿童难治及复发性AL的一个选择,为后续的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DT-PACE+V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1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使用DT-PACE+V方案化疗。具体药物为:地塞米松40 mg/d d1~4,沙利度胺200 mg,顺铂10 mg/(m2·d1~4),阿霉素10 mg/(m2·d1~4),环磷酰胺400 mg/(m2·d1~4),依托泊苷 40 mg/(m2·d1~4),万珂1.0 mg/m2 d1、4、8、11。结果:15例复发难治性MM患者接受4个疗程DT-PACE+V方案,完全缓解(CR)率为20.0%(3/15),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为33.3%(5/15),部分缓解(PR)率为26.7%(4/15),总有效率为80.0%(12/15)。其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8例发生I-II度骨髓抑制(53.3%),1例发生IV度骨髓抑制(6.7%)。结论:DT-PACE+V方案可作为治疗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选择方案之一,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较少,但该方案的长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1月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35例初治及难治复发MM患者,硼替佐米1.1 mg/m2,第0、3、7、10天,静脉注射;沙利度胺从50 mg/d开始逐渐加量至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化疗方案根据每疗程患者情况选择MP、VAD或AD方案。28 d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个疗程以上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及以上疗效的患者应用沙利度胺150 mg/d或患者能够耐受的最大剂量维持治疗。采用2006年MM国际统一疗效标准观察疗效,根据国际癌症研究中心不良事件通用命名标准评估不良反应。结果 中位随访20个月,3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2.8 %,其中完全缓解(CR)率48.6 %,良好的部分缓解(VGPR )率17.1 %,PR率17.1 %。3年预计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率分别为60.92 %和72.41 %。达PR以上疗效患者的OS率高于未达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初治及难治复发患者客观缓解率(ORR)及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主要包括乏力(3/35)、恶心、呕吐(8/35)、便秘(4/35)和周围神经病变(3/35)。Ⅲ~Ⅳ度血液学毒性为粒细胞缺乏(10/35)和血小板减少(8/35)。结论 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MM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沙利度胺维持治疗可延长患者PFS时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行 PAD 方案(硼替佐米、多柔比星、地塞米松)及 VAD 方案(长春新碱、多柔比星/多柔比星衍生物、地塞米松)联合沙利度胺(VAD 样-T 方案)治疗效果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接受 VAD 样-T 方案及72例接受 PAD 方案治疗的 MM 患者的疗效,包括完全缓解(CR)率、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率、总有效率(ORR)、总生存(OS)、无进展生存(PF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PAD 组 CR 率高于 VAD 样-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23/72)比9.3%(5/54),χ2=0.30,P=0.002],但是 VGPR 率及 ORR 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12/72)比16.6%(9/54),P=0.180;82.2%(65/72)比81.5%(44/54),P=0.190]。 PAD 组中位 PFS 时间长于 VAD 样-T 组[(38.2±2.2)个月比(28.0±7.6)个月,P=0.017];PAD 组3年 PFS 率和5年 OS 率高于 VAD 样-T 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PAD 组末梢神经损害发生率高于 VAD 样-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1.5%(23/72)比14.5%(8/54),P=0.03]。结论虽然 VAD 样-T 方案的 CR 率低于 PAD 方案,中位PFS 时间短于 PAD 方案,但 VGPR 率、ORR、3年 PFS 率、5年 OS 率与 PAD 方案相当,且相对安全,末梢神经损害的发生率相对较低。对于国内无法使用硼替佐米及骨髓移植的初发 MM 患者,可选择 VAD 样-T作为一线诱导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摘 要】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00年7月~2008年4月,行APBSCT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共17例,包括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0例,鼻型NK/T淋巴瘤4例,外周细胞T淋巴瘤2例,间变大细胞淋巴瘤1例。按照AnnArbor标准和IPI分期评分。8例患者的采集物采用CD34+细胞纯化。所有患者均采用CTX+VP 16+TBI预处理方案。结果:(1)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为移植后(1218±263)天,血小板恢复至20×109/L为移植后(1450±402)天。(2)中位随访7个月(1~94个月),2年预期的无疾病生存率为6289%,总生存率为7187%。(3)随访2年以上未复发的6例患者,均无病存活,中位随访54个月(24~94个月)。(4)死亡均发生在移植后半年内,移植前未缓解的2例患者移植后均死亡,移植前处于复发状态的患者移植后3个月时再次出现复发,带病生存。(5)至随访截止时间,获完全缓解患者行或未行CD34+细胞分选移植的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APBSCT对移植前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T细胞淋巴瘤患者疗效较好,造血重建顺利,且安全性好,但复发和原发难治的患者疗效相对差,应考虑选择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