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同时照射的固定野静态IMRT、固定野动态IMRT (DMLC)与VMAT的剂量学差异。 方法 选择2012—2015年本院女性乳腺癌患者 14例,照射范围包括胸壁及锁骨上下区。每例患者分别设计3种计划并使用相同优化条件,以DVH为依据比较PTV及OAR剂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参数Wilcoxon符号秩检验。 结果 IMRT、DMLC、VMAT三者的 V95、V98、CI、HI值组间比较结果均为VMAT最优(P<0.009)。患侧肺 V5、V20及 Dmean值,健侧肺 V5及 Dmean值VMAT计划值均最优(P<0.022)。脊髓平均剂量VMAT最低(P=0.004)。 结论 对于全乳及锁骨上下区的乳腺癌患者治疗方式首选VMAT,在能保证靶区剂量的同时有效控制正常组织受量,减轻放疗并发症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1~12月在本院行乳腺癌保乳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疗的86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发生率为10.47% (9/86)。单因素分析显示,照射野、患侧肺平均照射剂量及患侧肺V5、V10、V15 、V20、V25与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V20是影响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患侧肺V20是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行三维适形放疗致急性放射性肺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保乳术后螺旋断层治疗技术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应用固定野调强放疗(FF-IMRT)和螺旋断层治疗(HT)计划的剂量学差异。方法 选择10例左侧乳腺癌保乳术后IMRT患者,CT模拟定位、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对同一CT图像设计FF-IMRT计划和HT计划。配对t检验两种计划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及照射时间差异。结果 与FF-IMRT计划相比,HT计划的100%PTV覆盖度增加(P=0.000),105%PTV覆盖度降低(P=0.000),平均剂量(Dmean)降低(P=0.002),均匀指数(HI)、适形指数(CI)增加(P=0.001、0.023)。HT计划的患侧肺剂量体积V5、V10、V20、V30、V40、Dmean分别降低28%、30%、35%、46%、61%、32%(P=0.000),双肺的分别降低30%、28%、34%、46%、62%、26%(P=0.000),心脏的和最大剂量(Dmax)分别降低57%、59%、71%、82%、91%、45%和12%(P=0.000~0.002),健侧乳腺Dmean、Dmax分别增加0.9、3.0 Gy (P=0.000、0.000),健侧肺的分别增加0.42、2.70 Gy (P=0.000、0.000)。HT计划照射时间明显高于FF-IMRT计划(11.98 min:5.96 min,P=0.000)。结论 左侧如乳腺癌HT计划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均优于FF-IMRT计划,危及器官可获得等同于或优于FF-IMRT计划的剂量分布,可作为新照射方式用于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VMAT计划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的适应性。方法 应用0.6 cm3指形电离室和COMPASS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分别对 10例胸上段、10例胸中段食管癌的VMAT计划进行绝对剂量和相对剂量的验证。应用DVH比较靶区、肺、心脏和脊髓受照剂量和体积差异,并分析GTV、C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结果 胸上、中段食管癌的等中心处绝对剂量精确度均≥99%,GTV、PTV和OAR的γ通过率均≥97%。胸上段食管癌GTV、CTV、PTV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均≤3%,脊髓 D1%差异为2.21%,左肺和右肺的 V5~V30、Dmean的差异≤2%。胸中段食管癌的GTV、CTV、PTV和OAR的 D95%、Dmean的验证差异≤2%,脊髓 D1%差异为2.04%。左肺和右肺的 V5~V30以 V10为界差异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处于1.5%以内。心脏 Dmean的差异为2.68%。结论 VMAT技术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有无造影剂对食管癌放疗靶区及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择食管癌患者12例,分别采集平扫和增强的CT断层图像传入计划系统。在增强CT图像上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和设计优化调强放疗计划。采用两种比较方案:①将勾画轮廓及计划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计算与原计划进行比较;②将勾画轮廓及优化条件复制到CT平扫上重新优化计算后与原计划进行比较。结果:Body、PTV、肺、心脏的电子密度在有造影剂时较高。方案①靶区在D2%、D50%、D95%、D98%、Body95%、CI和HI有造影剂的情况下的计划小于平扫。两者之间的机器跳数(MU)没有统计学差异。危及器官肺V5、V20、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最大剂量在有造影剂的情况下较少。方案②两者在靶区D2%、D50%、D95%、D98%、Body95%、CI、HI;肺V5、V20、Dmean;心脏V40及Dmean;脊髓最大剂量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MU方面,无造影剂时较少。结论:静脉注射造影剂对食管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很小,临床上可以接受这样的误差,但在平扫上优化治疗计划可以得到更精确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 回顾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TOG标准勾画Ⅰ、Ⅱ站腋窝淋巴结,以原始计划计算1组和2组腋窝淋巴结靶区覆盖程度。每个患者设计全乳腋窝IMRT计划,CTV包括全乳和Ⅰ、Ⅱ站腋窝淋巴结。处方剂量均为50 Gy分25次。计算靶区HI和CI及OAR的参数。结果 标准切线野计划中Ⅰ、Ⅱ站腋窝淋巴结Dmean分别为34.4、21.9 Gy。腋窝Ⅰ站V50、V40分别为22.6%、49.9%,Ⅱ站分别为6.0%、22.0%。全乳腋窝调强计划降低了全乳照射剂量均匀性,PTV适形性也较差,并明显增加了同侧肺和心脏剂量,同侧肺V20由17.1%增至34.2%,Dmean由999 cGy增至1732 cGy。结论 标准切线野不能很好覆盖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需要腋窝放疗者应行IMRT计划以保证腋窝接受足够剂量,但正常组织剂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胃食管交界腺癌根治术后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剂量分布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方法提供优选方案。方法 对 9例行根治性食管近端胃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后的胃食管交界腺癌患者分别进行5个野静态IMRT、双弧VMAT和HT计划设计,通过DVH评价不同照射技术对靶区CI、HI和对OAR受量影响。放疗剂量45 Gy (1.8 Gy/次),同期每天口服替吉奥80 mg/m2,放疗日分2次口服。结果 HT靶区CI和HI好于IMRT和VMAT。对肠道和骨髓保护HT亦优于IMRT和VMAT。VMAT左肾 V20、V30和心脏 V30低于IMRT和HT,而IMRT双肺 V5、V10较低;V20和 Dmean三种技术差异不大。子野跳数平均数VMAT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左乳腺癌保乳术后CRT、FIF-IMRT和IMRT剂量学差异。方法 随机选取31例左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分别制定CRT、FIF-IMRT、IMRT计划。通过DVH图进行自身对照研究,采用非参数检验法比较靶体积及OAR受量分布差异。结果 3种方法均能达到处方剂量要求。CRT组靶区V105高、心脏V30、Dmax较高(P=0.000、0.000、0.000);IMRT组V5、Dmean较高(P=0.000、0.000),左肺V5较高(P=0.000)、V40较低(P=0.000);FIF-IMRT组Dmean最低(P=0.000),IMRT组右肺及脊髓Dmean、Dmax均高于其他两组(P=0.000、0.000、0.000、0.000)。单次跳数FIF-IMRT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0)。结论 CRT在靶区有较好的剂量分布但对周围组织损伤较大,相比而言FIF-IMRT对OAR保护更好且对机器损耗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中应用常规调强放疗(IMRT)及螺旋断层放疗(HT)剂量分布的差异,为HT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10例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统一勾画计划靶区(PTV)与原发灶靶区(PGTV)并导入HT计划系统及瓦里安Eclipse计划系统,分别设计IMRT和HT计划,处方剂量均为PTV 50Gy/25f、PGTV 60Gy/25f,通过比较靶区剂量适形度、均匀性以及心肺受照剂量来评估IMRT与HT的优劣。结果 HT计划中靶区剂量的均匀性、适形度明显优于IMRT(P<0.05),患侧肺V5、V10、V20、V30及肺平均剂量均明显低于IMRT(P<0.05),但健侧肺V5增加;心脏剂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于乳腺癌保乳术后同步推量放疗,HT与IMRT计划都可以满足临床剂量的要求,但HT计划在剂量学方面相对于IMRT计划具有优势,可以显著降低对正常器官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与目的:目前保乳手术+术后放疗已成为早期乳腺癌标准治疗模式。采用3种不同适形调强放疗技术制定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同步瘤床加量的放疗计划,并对3种放疗计划的肿瘤靶区、危及器官剂量学参数等方面进行比较。方法:随机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黄浦分院放疗科2018年度收治的女性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50例,左、右侧乳腺癌患者各25例。分别采用正向调强、逆向调强、容积调强等3种调强治疗方法制定全乳同步瘤床加量放疗计划。比较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与均匀度(homogeneity index,HI);危及器官的剂量学参数,包括同侧肺(V 5 、V 20 、V 30 )、心脏(D mean 、左乳癌V 25 、右乳癌V 15 )、对侧乳腺(D 2 、D mean );单次治疗的总跳数(minute,MU)及出束时间,并进一步分析乳房体积大小对放疗计划的影响。结果:正向调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放疗计划的全乳靶区CI分别为0.69±0.09、0.86±0.06和0.79±0.07(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CI分别为0.71±0.15、0.79±0.15和0.80±0.12(两两比较P=0.007、P<0.001和P=0.624),全乳靶区HI分别为0.17±0.03、0.13±0.03和0.18±0.03(两两比较P<0.001),瘤床靶区HI分别为0.17±0.05、0.07±0.01和0.10±0.02(两两比较P<0.001)。同侧肺V 5 为56.08±7.24、46.08±5.48和57.82±6.64(两两比较P<0.001、P=0.079、P<0.001),V 20 为27.96±2.57、20.28±2.13和23.44±2.71(两两比较P<0.001、P=0.025、P<0.001),V 30 为22.34±2.20、15.40±2.37和16.42±2.82(两两比较P<0.001、P=0.006、P=0.012)。左乳癌心脏D mean 为775.48±113.23、584.20±223.04和634.24±174.38(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45),右乳癌心脏D mean 为209.32±84.60、125.56±41.65和200.80±49.74(两两比较P<0.001、P=0.524、P<0.001),左乳癌心脏V 25 为8.20±1.73、5.02±1.38和6.65±1.56(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37),右乳癌心脏V 15 均为0值不做比较。对侧乳腺的D mean 为288.05±105.14、108.25±56.47和123.59±73.79(两两比较P<0.001、P<0.001、P=0.023)。单次治疗MU为285.74±17.73、1463.94±227.74和445.50±98.22(两两比较P<0.001),出束时间为205.12±20.68、343.26±37.59和138.06±13.53(两两比较P<0.001)。50例患者以患侧乳房体积平均值764.89 mL为界分成两组,乳房小体积组3种放疗计划的靶区CI、HI以及单次MU与出束时间优于乳房大体积组,而在正常器官剂量学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逆向调强与容积调强在靶区剂量学参数及危及器官的保护方面优于正向调强计划。其中逆向调强计划稍优于容积调强,推荐用于耐受较好、有长期生存预期的中、青年患者;而容积调强计划的单次MU更少,出束时间更短,建议老年、乳房体积较大的患者采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局部晚期鼻咽癌保护海马的IMRT计划对靶区及OAR剂量的影响。方法 对2015年间的11例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做回顾性剂量分析研究。MONACO5.10TPS设计常规VMAT、保护海马VMAT和9个野IMRT计划。评价PTV及PTVnx的D98%、D50%、D2%、Dmean、CI、HI值及海马和OAR剂量。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LSD法或配对t检验。结果 常规VMAT、保护海马VMAT、9个野IMRT计划PTVnx的D2%分别为7542、7 513、7462 cGy (P=0.016);PTV的D98%分别为5837、5812、5914 cGy (P=0.029),D2%分别为7399、7380、7333 cGy (P=0.047),HI分别为0.239、0.241、0.220(P=0.016);脑干V10分别为97.2%、88.1%、90.3%(P=0.001),V20分别为74.2%、62.3%、67.1%(P=0.032),V30分别为50.9%、35.8%、45.5%(P=0.020),V40分别为24.4%、14.75424%、23.3%(P=0.018);海马Dmean分别为1518、899、896 cGy (P=0.000),D40%分别为1379、642、639 cGy (P=0.000),V10分别为54.1%、25.1%、3.8%(P=0.000),V20分别为26.2%、12.6%、12.0%(P=0.001)。结论 保护海马的VMAT和9个固定野IMRT比常规VMAT可降低海马剂量,并不影响靶区及OAR剂量分布。保护海马的VMAT计划可同时降低脑干剂量,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全段食管癌非均整(flattening filter free,FFF)模式与均整(flattening filter,FF)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的剂量学特性,分析全段食管癌FFF模式下VMAT计划的临床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HT观察鼻咽癌患者放疗过程中肿瘤及OAR的照射剂量与计划剂量的差别,为临床提供帮助。方法 对21例采用HT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于CT下定位并勾画靶区及OAR。每次治疗前均进行MVCT扫描,应用MVCT图像在HT的自适应模块上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当次的受照剂量,并模拟出该次无图像引导下的受照剂量;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照射剂量。将初始计划定义为Plan-1,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2,无图像引导的计划为Plan-3,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三者靶区、OAR的剂量分布情况。结果 图像引导下的Plan-2较Plan-1的pGTV、PTV-1的D98分别降低1.16%、2.3%(P=0.025、0.043);左右腮腺体积平均缩小46.0%、46.5%(P=0.000);左右腮腺质心距体中线垂直距离分别缩短6.9%、6.5%(P=0.000);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2.8%和25.2%(P=0.000)。无MVCT引导的Plan-3较Plan-1的pGTV、PTV-1、PTV-2的D98分别降低2.0%、1.9%、2.4%(P=0.001、0.007、0.036);双侧腮腺的V26、Dmean分别升高33.6%、25.3%(P=0.000);脊髓Dmax升高6.9%(P=0.005)。Plan-2中脊髓的D2与Plan-1相近(P=0.392)。结论 鼻咽癌HT过程中双侧腮腺剂量升高,且与腮腺向体中线移位密切相关。图像引导对于靶区剂量获益并不大,但可减少脊髓受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回顾性设计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分野锁定准直器调强计划,比较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和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的剂量学特点,研究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对正常肺组织保护。方法 选取12例在本院行IMRT的周围型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计划,计划全部为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针对相同CT图像与靶区设计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同一角度射野分野后各准直器位置分别由各分离靶区形状决定。处方剂量60 Gy分30次,计划要求95%PTV达到100%处方剂量。通过DVH统计PTV相关剂量参数、CI、HI、机器跳数、肺组织及心脏剂量体积参数。对两种计划组间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两种计划均达到临床要求,两种计划靶区D2、D98、CI和HI均相近(P均>0.05)。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机器跳数比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多15%~20%(P=0.010)。全肺V5、V10、V20、V30、Dmean均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00、0.000、0.002、0.000);健侧肺V5、V20、Dmean同样低于准直器位置自动选择调强计划(P=0.000、0.017、0.000)。脊髓和心脏剂量体积参数两种计划剂量体积参数均相近(P均>0.05)。结论对周围性肺癌并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调强计划设计可考虑分野锁定准直器计划设计,可一定程度减小肺组织低剂量照射体积,降低放射性肺炎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早期周围型NSCLC不同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探讨合适治疗手段。方法 对2014-2015年间收治的5例病理确诊的T1、T2期周围型NSCLC行4DCT定位,勾画靶区和OAR。靶区包括GTV、ITV和PTV,ITV在最大密度投影图像上勾画,PTV=ITV+5 mm;OAR主要包括心脏、肺、食管、脊髓等。用Monaco 5.0 TPS进行计划设计,设计3种计划:(1)3DCRT:11个野,在患侧肺布野,射野形状与PTV适形,PTV外放0.2 cm边界;(2) SW-IMRT:9个野,布野方式同3DCRT;(3) VMAT:机架绕患侧肺旋转180°。计划评估标准参照RTOG0618。配对t检验差异。结果 3种计划PTV的D2%、D5%、D98%、D95%、D50%、HI、CI和机器跳数中,SW-IMRT计划HI较3DCRT好(1.03∶1.24,P=0.017);3DCRT计划机器跳数平均值较VMAT减少24.5%(P=0.022);OAR剂量学参数中3DCRT计划的V30、V40较SW-IMRT和VMAT的分别降低29.4%、28.4%和56.7%、59.7%(P=0.003、0.006和P=0.041、0.019)。结论 早期NSCLC的放疗技术中3DCRT可能是较为合适的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单弧弧形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动态调强放射治疗(dIMRT)在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中的剂量学特点,并探索单弧VMAT在该类患者中的适宜弧度。方法 收集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32例,对所选病例行单弧180°和单弧360°VMAT以及5野dIMRT三种放疗计划设计,比较各参数值。结果 三组计划均能满足临床靶区剂量学要求。三组计划PTV的最大剂量(Dmax)、最小剂量(Dmin)、平均剂量(Dmean)、剂量均匀性指数(HI)及靶区适形度指数(C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双肺及患侧肺的平均剂量(MLD)、V5、V10、V20上,5野dIMRT组均低于其他两组单弧VMAT,单弧360°VMAT计划稍高于单弧180°VMAT组(均P<0.05)。三组计划之间比较脊髓D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的脊髓Dmean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三组放疗计划在心脏V30、D1/3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野dIMRT组食管Dmean低于单弧VMAT组(P<0.05),单弧180°VMAT 组与单弧360°VMAT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野dIMRT组MU最小,单弧360°VMAT组最大(P<0.05)。结论 对于具有球形或类球形肿瘤病灶的早期周围型肺腺癌患者,首选5野dIMRT;就单弧VMAT计划而言,首先考虑弧度为180°。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胸中下段食管癌3D、4D放疗计划的靶区大小、靶区位移及相关剂量学差异,评估4D计划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2年内 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分别在同次CT模拟定位时序贯行3D、4D扫描,模拟勾画二者靶区及OAR。设计3D计划和4D计划,比较3D计划与4D计划靶体积、中心点位移及OAR剂量学差异。在各项参数相同下将3D计划平移至4DCT形成3DC计划,并比较3DC计划与3D计划靶区剂量学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检验两套计划差异。结果 全组4DCT的PTV大于3DCT (195.19 cm3∶175.67 cm3,P=0.001)。10例胸中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仅左右方向不同(位移为0.25 cm,P=0.014)。9例胸下段食管癌中心点位移3个方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2、0.307、0.208)。19例胸中下段食管癌3DC计划中 V100、V95、V90均低于3D计划(88.62%∶95.69%,P=0.000;95.17%∶99.79%,P=0.001;97.19%∶99.99%,P=0.001)。全组4D计划两肺 V5、V20及心脏 Dmean均高于3D计划(39.49%∶37.44%,P=0.016;19.93%∶18.87%,P=0.018及2607.74 cGy∶2389.16 cGy,P=0.004),但均未超出剂量限制范围。结论 4DCT定位技术能准确确定胸中下段食管癌靶区个体化外扩边界,4D计划因靶区增大虽使肺受量增加但在剂量限制范围内,4D计划使心脏受量增加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实现Pinnacle计划系统VMAT弧内间断出束的功能,并探究其临床应用优势。方法 选取本院8例胸中下段食管癌病例。通过编写的程序实现Pinnacle弧内间断出束的VMAT (FD-VMAT)。每个病例均设计FD-VMAT、VMAT和固定野IMRT计划。计划评价参数包括PTV的CI、HI、OAR受量、计划验证通过率、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配对t检验比较不同计划间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