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3 毫秒
1.
目的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NLR)是反映机体抗肿瘤免疫的简单生物标志物,已被证实与多种实体瘤的预后相关.本研究探讨在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中,治疗前外周血NLR在预测患者近期疗效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01-01-2013-12-31在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147例的临床资料.以NLR=2.46为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2.46,n=74)和高NLR组(>2.46,n=73),并分析其与放化疗后临床缓解率、生存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低NLR组患者的完全缓解(complet response,CR)率明显高于高NLR组,P<0.001.CR组患者的NLR值为2.15±0.9,明显低于非CR组的2.74±1.1,P=0.024.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NLR值与患者近期疗效呈负相关,OR为0.60,95% CI为0.43~0.84,P=0.00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T分期(PPFs=0.001,Pos=0.007)、NLR(PPFS=0.005,Pos=0.008)是影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OS)的有意义因素.Cox多因素结果分析显示,cT分期(PPFs =0.010,Pos =0.038)、NLR(PPFs=0.007,Pos =0.011)可作为影响患者PFS及OS的独立因素.结论 对于接受根治性放化疗的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前外周血NLR可能成为预测近期疗效和预后的简便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是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其生长较局限,早期易发生淋巴结转移.本研究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对TSC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11-01-01-2014-12-31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56例TSCC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外周血NLR分为低NLR组(NLR≤1.94,28例)和高NLR组(NLR>1.94,28例),分析两组患者NLR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瘤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结果 NLR升高与患者年龄、性别、不良嗜好、肿瘤生长部位、临床分期、复发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分化程度(P=0.003)、淋巴结转移(P=0.035)密切相关;低NLR组患者的1、3、5年OS分别为96.4%、85.7%和85.7%,高NLR组分别为78.6%、57.1%和53.6%;两组5年DFS分别为82.1%和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和术前NLR(NLR>1.94)与患者OS、DFS相关,是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中低分化、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复发术前NLR(NLR> 1.94)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高NLR(NLR> 1.94)是影响TSC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NLR升高提示TSCC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初诊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对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5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收治的195例MM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的NLR分为低NLR组(NLR<3)和高NLR组(NLR≥3),分析初诊时NLR与患者临床指标、治疗效果和总体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高NLR组61例,低NLR组134例.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肌酐、血清钙偏高(均P<0.05).低NLR组初始诱导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2.1%(43/134),高于高NLR组的16.4%(10/6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18,P=0.022);低NLR组中位生存时间为38个月,长于高NLR组的27个月,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3是影响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P=0.024),但不是独立危险因素(P=0.064).结论 MM患者的NLR与肌酐、血清钙相关,可以用来评估患者总体生存期以及诱导治疗缓解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联合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PLR)对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155例TNBC患者,根据NLR水平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根据PLR水平分为低PLR组和高PLR组,分别分析NLR和PLR与TNBC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χ2检验进行影响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术前外周血NLR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及复发转移有关(P<0.05),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月经均无关(P>0.05)。PLR与TNBC患者的临床特征无关(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病理分期、NLR、复发转移与患者的3年无病进展期相关。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NLR是影响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结论:NLR与 TNBC患者的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转移密切相关,高NLR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TN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KLF13的表达水平及其意义.方法 对56例行CHOP方案化疗的DLBCL患者随访4~6年;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患者组织标本中KLF13的表达水平,分析KLF13表达与DLBCL患者生存率、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DLBCL细胞株Pfeiffer、LY8中KLF13表达水平.应用siRNA阻断DLBCL细胞内KLF13表达后,采用CCK-8方法检测DLBCL细胞的增殖水平.结果 32例(57.1%) DLBCL患者KLF13高表达,24例(42.9%)低表达.KLF13高表达组5年生存率(46.5%)低于低表达组(75.0%)(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表明,KLF13蛋白表达水平、血清LDH水平和临床病理分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 0.05).KLF13表达高低与DLBCL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直径相关;阻断DLBCL细胞KLF13表达后,细胞增殖水平降低.结论 KLF13可作为DLBCL的预后预测因子及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6.
Hou Y  Wang HQ  Fu K  Zhang HL  Qian ZZ  Qiu LH  Li W  Zhou SY  Li LF  Hao XS 《中华肿瘤杂志》2011,33(12):911-915
目的 探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组织中细胞分裂周期相关蛋白激酶7( Cdc7)和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2(MCM2)的表达以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60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Cdc7和MCM2基因的表达,分析Cdc7和MCM2基因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外周血Cdc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38.3%和65.4% (P =0.001),骨髓Cdc7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37.2%和75.5% (P =0.032),外周血MCM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44.0%和68.2% (P =0.025),骨髓MCM2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分别为39.0%和63.4% (P =0.007).外周血和骨髓中Cdc7和MCM2基因高表达是DLBCL患者的预后不良因素.结论 Cdc7和MCM2的表达与传统预后指标相结合可以准确预测DLBCL患者的预后,靶向调控Cdc7和MCM2通路可能成为治疗难治性DLBCL患者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初次骨髓完全缓解(CR)时血象恢复不良[血小板计数(Plt)<100×109/L或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1.0×109/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9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收治的302例初次骨髓CR的AML患者(M3除外)病例资料,根据初次获骨髓CR时血象恢复情况分为血象CR组(Plt≥100×109/L且ANC≥1.0×109/L)和血象未达CR组(Plt<100×109/L或ANC<1.0×109/L),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对血象未达CR的AML患者复发和生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血象CR组216例(71.5%),血象未达CR组86例(28.5%),两组年龄、就诊时高白细胞患者比例、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法美英协作组(FAB)分型、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分层和FLT3-ITD/NPM1基因突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象CR组就诊时骨髓原始细胞数和首疗程化疗获骨髓CR比例高于血象未达CR组(均P<0.05),初次骨髓CR时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比例低于血象未达CR组(P=0.004),且初次骨髓CR时血象CR组骨髓增生程度更活跃(P=0.001).血象CR组3年复发率低于血象未达CR组(P=0.003),总生存(OS)率和无病生存(DFS)率高于血象未达CR组(P=0.002,P=0.040).多因素分析显示,对于血象未达CR的AML患者,高危染色体核型、诱导疗程数≥2个、初次骨髓CR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未恢复是复发率、OS率和DFS率的共同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FLT3-ITD基因突变阳性是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就诊时外周血原始细胞比例≥0.60是D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7).结论 初次骨髓CR时血象未达CR的AML患者预后较差,且高危染色体核型、诱导疗程数≥2个、中性粒细胞恢复不良者可能预后更差,应视为高危人群,考虑更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NLR)对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行HCC根治性切除术的161例HC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NLR值情况,将患者分为高NLR组(NLR≥2.60,n=52)及低NLR组(NLR﹤2.60,n=109).应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患者的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差异;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CC患者总体生存率的预后因素.结果161例HCC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9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79.6%、70.8%、41.1%,中位肿瘤复发时间14.9个月;低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4%、79.6%、48.7%,中位肿瘤复发时间为20.1个月,高NLR组的1、3、5年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NLR组(P﹤0.05),中位肿瘤复发时间短于低NLR组(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包膜、TNM分期、术前AFP、术前高NLR、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与HCC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生存时间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为Ⅲ~Ⅳ期、术前AFP﹤400 ng/ml、术前NLR≥2.60、淋巴结转移、肿瘤大小≥10 mm为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术前NLR是影响HCC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评估患者预后的指标,术前高NLR者其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Glasgow评分(GPS)对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分析82例肺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外周血NLR以中位数2.98为截取值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GPS根据C-反应蛋白、白蛋白水平分为0、1、2分组,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NLR、GPS评分与总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低NLR组与高NLR组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25.5、15.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asgow 0、1、2分组中位生存时间(OS)分别为27.1、16.7、11.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NLR和GPS均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R:2.864,95%CI:1.287~6.370,P=0.010;RR:1.838,95%CI:1.036~3.259,P=0.037).结论:术前NLR和GPS均是影响肺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NLR和GPS升高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07例初诊为MM患者治疗前的NLR和PLR及其各项临床指标。根据患者的中位NLR计数及中位PLR计数分组,利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法检验计算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中位NLR值及PLR值将其分为高NLR组(>2.54)及低NLR组(≤2.54)、高PLR组(>135)及低PLR组(≤135)。高NLR组及高PLR组的临床分期、血β2微球蛋白、血清肌酐水平与低水平组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NLR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低NLR组(P<0.05)。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初诊MM患者外周血NLR>2.54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PLR>135是MM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LR及PLR可能成为MM患者预后判断指标,治疗前高外周血NLR及PLR计数的MM患者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放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和预后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初治的老年食管鳞癌患者,行单纯放疗或同步放化疗。分析放疗前外周血NLR水平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总生存(OS)的因素。结果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放疗前NLR的最佳截断值为3.13。根据3.13将128例患者分为低NLR组(n=75)和高NLR组(n=53)。放疗前NLR水平与年龄、性别、TNM分期和治疗方式均无关(P>0.05)。低NLR组放疗有效率为96.0%,高NLR组有效率为6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NLR、N分期影响老年食管鳞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结论  高NLR水平提示老年食管鳞癌患者放疗疗效、预后均较差。  相似文献   

12.
周洁  王畅  房咏  徐莹  任雪  姜曈  阎英 《现代肿瘤医学》2022,(12):2191-2196
目的: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的91例SCLC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获得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低NLR组和高NLR组,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检验评估NLR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法进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NLR值是否为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全组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72.5%、39.1%,1、3年PFS率分别为42.9%、19.8%。放疗中和放疗后NLR值对患者预后有诊断价值。放疗中低NLR组的疾病控制率(DCR)显著高于高NLR组(P=0.042)。放疗中和放疗后高NLR组均与较差的OS(P=0.001,0.003)相关,放疗中高NLR组与较差的PFS(P=0.034)相关。放疗中和放疗后NLR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放疗中NLR是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放疗中和放疗后NLR是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放疗中NLR≥4.425,放疗后NLR≥4.155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化疗前外周血NLR和PLR与晚期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双药化疗疗效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在我院确诊的初治晚期NSCLC患者230例,计算化疗前NLR和PLR,并根据ROC曲线图计算其截断值。分析NLR和PLR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分别比较各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对预后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计算NLR和 PLR临界值分别为:4.5和235。外周血PLR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P<0.05),而NLR与治疗反应无明显相关(P>0.05)。高NLR组和低NLR组OS分别为:11个月和15.8个月(P<0.001);高PLR组和低PLR组OS分别为:12个月和15.2个月(P<0.001)。单因素和多因素结果显示,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外周血PLR一定程度上可预测化疗反应,NLR和PLR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治疗前评估NLR和PLR可以判断晚期NSCLC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中的预后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D-二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并将患者分组。比较不同D-二聚体水平患者间凝血相关指标及临床病理特征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总生存(OS)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OS多因素分析。结果根据ROC曲线,D-二聚体判断患者生存的最佳截断值为0.75 mg/L。D-二聚体≥0.75 mg/L组(36例)和<0.75 mg/L组(34例)中不同临床分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乳酸脱氢酶水平的患者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分别为(13.5±0.9)s和(13.0±0.8)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分别为(37±5)s和(34±6)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Ann Arbor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评分>2分、乳酸脱氢酶水平>240 U/L、有B症状、D-二聚体水平≥0.75 mg/L DLBCL患者5年OS率均降低(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D-二聚体≥0.75 mg/L为DLBCL患者OS独立危险因素(HR=0.368,95%CI 0.144~0.944,P=0.038)。结论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判断DLBCL患者预后的临床指标,D-二聚体水平高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综合治疗模式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004—2012年间收治的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患者121例资料,其中手术组患者98例(单纯手术37例、手术+化疗40例、手术+放化疗21例),非手术组患者23例(放化疗18例、单纯化疗5例)。采用Kaplan-Meier法OS分析并Logrank检验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手术组1、3年OS率分别为88%、37%,非手术组分别为78%、43%(P=0.585)。手术组内不同治疗模式LC率相近(P=0.113),手术+化疗、手术+放化疗组OS率均优于单纯手术组(P=0.002、0.028)。手术+化疗组1、3年OS率分别为88%、44%,与放化疗组的83%、50%相近(P=0.969)。化疗≥4周期组1、3年OS率分别为89%、53%,高于<4周期组的85%、35%(P=0.036)。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化疗与否是影响因素(P=0.006)。结论 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单纯手术治疗预后差。在系统性化疗基础上的手术治疗比放疗并不能明显提高患者LC和预后。化疗是独立影响因素,推荐化疗周期数至少≥4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 χ2=34.64, 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 χ2=14.86, 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 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