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咽癌筛窦侵犯调强放疗中非共面射野对正常组织的保护和提高肿瘤区的剂量.方法 收集鼻咽癌筛窦侵犯患者15例,每一例患者设计2种射野方案,Ⅰ方案采用9野共面照射技术,Ⅱ方案采用9野和1野非共面照射技术.结果 2种方案比较发现:加设非共面射野能够有效改善正常组织的剂量,腮腺30Gy的照射体积减少10%以上.靶区剂量明显提高,适形性指数CI平均提高8%,均匀性指数HI平均提高6%.结论 非共面照射技术在鼻咽癌筛窦调强放疗中对正常组织有保护作用并可提高肿瘤区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一种能更好地解决鼻咽癌常规放疗中射野之间衔接问题的新方法。方法 使用三维计划系统模拟鼻咽癌2D-适形放疗(CRT)或3D-CRT治疗中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常规放疗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布野方法,进行剂量学分布比较。结果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与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的靶区剂量超过6000 cGy的包绕体积都达到95 %以上,满足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剂量需要,但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出现明显的剂量热点,最高剂量可达89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最高剂量达7200 cGy。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的喉部高剂量范围比颈后电子线野照射技术小,前者喉部剂量超过6500 cGy的体积为19.64 %,后者为31.95 %。结论 电子线L形野照射技术在照射野之间衔接和剂量分布方面都具有较好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放射治疗照射野最佳衔接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中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用带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以一个等中心、半束整体铅模照射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用于鼻咽癌患者的放射治疗。结果:根据测量,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用一个等中心并半束整体铅模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时,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调强放疔技术正逐步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对于鼻咽癌这种对放疗技术要求最为复杂的头领部肿瘤,制定IMRT计划是一个费时费力的过程,有许多物理参数会影响到剂量分布,其中照射野方向和数目的选择又是一个需要反复实验的过程。本研究以鼻咽癌为例着重探讨射野方向和数目对IMRT计划剂量分布的影响,为制定鼻咽癌IMRT计划提供一些参考,可以减少优化中反复实验所需要的时间。方法:选择临床常见的早期鼻咽癌10例、局部晚期鼻咽癌10例,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9野、7野调强放疗计划,7野计划有A、B两种不同的线束入射角度方案。同一病例的7野、9野计划均应用相同的物理目标函数。将7野A组和B组做比较以优化射野方向,较优的一组再与9野计划做比较以优化照射野数目;用靶区覆盖度,靶区均匀性、靶区适形度、机器跳数,子野数目等物理参数作为计划评价指标。结果:对于早期病例,7野A组、B组和9野计划均能满足要求,两种计划的靶医覆盖度、靶区均匀性及靶区适形度的差别不大,7野A组中机器跳数、子野数均低于B组:对于晚期病例,虽然9野计划中机器跳数尤其是子野数都劣于7野A组及B组计划,但9野计划在靶区覆盖度明显优于7野计划。结论:照射野方向和照射野的数目对剂量分布有影响,增加照射野的数目可以改善体积较大的病灶的剂量分布。对病灶体积大的肿瘤,9野计划比7野的优势明显。综合考虑物理及生物效应,建议对于早期病例7野计划可基本解决问题,对局部晚期病例,9野方案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研究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再程计划改野对减轻腮腺损伤,降低口干燥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入组117例拟行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分单次计划放疗组(46例)和再程计划放疗组(71例)。对两组靶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双侧腮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4年局部控制率和4年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靶区受照射剂量及体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再程计划放疗组双侧腮腺受照射剂量和体积均较单次计划放疗组显著降低(P<0.05)。再程计划放疗组口干燥症严重程度较单次计划放疗组低(P=0.015)。再程计划放疗组和单次计划放疗组的4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4.4%和82.6%(P=0.046),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4.5%和80.4%(P=0.573)。[结论] 鼻咽癌调强放疗中再程计划改野模式可减轻腮腺损伤,降低口干燥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咽癌病人放疗中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的最佳衔接方法。方法 用带多叶光栅(ML C)和独立准直器的直线加速器 ,以一个等中心加 ML C半野技术照射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用于放疗鼻咽癌病人。结果 根据测量 ,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之间的剂量分布满意 ,无冷点和热点。与初步临床观察相符。结论 用一个等中心加 ML C半野技术放疗鼻咽癌时 ,面颈野或耳前野与颈切线野间的剂量衔接满意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射治疗射野衔接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 SA  Zhang SF  Tu YQ  Wu GH  Lin Q  Yao Y 《癌症》2006,25(1):119-121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已作为标准的射野设计,用一个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接野解决了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的衔接问题,但面颈联合野内存在剂量冷点与热点,剂量均匀性差。因此,本研究试图就鼻咽癌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最合适的射野衔接设计作一些探讨。方法:分别用两种方法设野,一种方法用一个等中心,半束照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照射,另一种用两个等中心,面颈联合野用鼻咽等中心照射,选用适当的楔形角,床转一定的角度,下颈切线照射再用颈部等中心半束照。比较两种设野衔接的区别。结果:根据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planningsystem,TPS)计算,两种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之间的剂量衔接处都无冷点热点。用两个等中心设计的面颈联合野与颈部切线野,面颈联合野加角头足方向楔形板和床转一定的角度,其剂量分布比单一中心设野更均匀,更合理。99%的等剂量线包容颅底及鼻咽处大体肿瘤体积(grosstumorvolume,GTV)时,下颈及口咽部最高点剂量为103%,而且高剂量区容积也小,而用单一等中心设野时,如果要使95%的等剂量线包含颅底及鼻咽处GTV时,最高点处剂量达120%以上。结论:用两个等中心设计面颈联合野和颈部切线照,比单一颈部等中心设野时,接野处可以达到与单一等中心相同的结果,即不产生冷点及热点,而且三维TPS显示比单一等中心更合理、更均匀。  相似文献   

8.
鼻咽癌半束照射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鼻咽癌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以及脑和肺的受量。方法 应用Varian 600CD直线加速器,在固体水模体中采用胶片黑度法测量鼻咽癌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射野衔接处的剂量分布。应用Helax TMS-3D治疗计划系统,根据实际病例的螺旋CT模拟定位资料,在数字重建图像上设计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分别计算半束和全束照射技术条件下脑组织和肺的受量,比较两者受照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及脑组织受照射的最大剂量、最小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25%受较高照射剂量脑组织的下限剂量(D25%)以及受量超过75%肿瘤剂量的脑体积(V75%)。结果 两种照射技术射野衔接处均无漏照及低剂量区情况,半束照射和全束共线照射分别有约4mm、10mm的剂量重叠区,两野衔接处剂量最高点高出剂量归一点分别为28%和117%。两种照射技术脑及肺受照射的DVH相似,脑受照射的最小剂量、最大剂量、中位剂量、平均剂量、D25%、V75%及破裂孔处剂量均以全束照射略高,但相差幅度均不超过1%。结论 鼻咽癌应用面颈联合野和下颈切线野放射治疗时,与全束照射技术相比,半束照射技术照射野衔接处的剂量重叠区较小,脑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没有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相似文献   

10.
鼻咽癌放疗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模拟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鼻咽癌的放疗中,单中心上下半野照射技术有效地解决了以往面颈联合野(面颈野) 双侧中下颈锁骨上下切线野(颈锁野)照射时两野间的衔接问题。一些学者已验证了采用该照射技术两野间的剂量分布比较合理,并提出规范准确的定位摆位方法,是保证该照射技术精确实施的重要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在定位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对该照射技术的定位方法进行归纳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6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研究组):调强放疗联合同期化疗,B组(对照组):调强放疗。两组放疗方法相同:调强放疗加或不加下颈普放。原发灶及上颈采用调强放疗(IMRT),下颈采用IMRT或普放。采用逆向TPS。各靶区处方剂量均以其PTV定义。鼻咽肿瘤(GTVnx)和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为69—72Gy。鼻咽预防区域阳V,处方剂量为60-65Gy。颈部预防区域PTV2处方剂量为50—60Gy。常规剂量体积保护关键器官。化疗采用DDP60mg/m2 d,ivdvip,5-FU750mg/m。d2-4 iv dvip。与放疗同时开始,间隔3周,重复2—3个疗程。结果:A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81%(24/30)、96.67%(29/30),B组鼻咽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50%(15/30)、83.33%(25/30);A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73.33%(22/30)、90%(27/30),B组颈部病灶CR率及有效率为43.33%(13/30)、83.33%(25/30)。两组鼻咽病灶及颈部病灶CR率有显著性差异。但有效率及1、3年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白细胞下降及恶心呕吐较B组严重,但患者可耐受。结论:中晚期鼻咽癌(NPC)联合同期化疗短期疗效CR率较单纯放疗好。但长期疗效未显示优越性,不良反应稍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优化鼻咽癌调强放疗临床靶区中ⅡB区后对腮腺剂量的影响,为鼻咽癌调强放疗靶区的优化提供依据。[方法]81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以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对治疗计划保存完整的76例病例测算腮腺的放疗剂量参数,评估优化ⅡB区后对腮腺剂量的影响,并比较不同临床期别、T分期和N分期间腮腺放疗剂量参数。[结果]缩减临床靶区中C1横突或C2椎体以上水平ⅡB区可显著降低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体积百分剂量V26(P〈0.05);将该区处方剂量降为50Gy亦可显著降低同侧腮腺的平均剂量及V26(P〈0.05)。Ⅳ期和T4期患者的腮腺平均剂量与V26显著高于相应的其它各期别,而N0期患者的腮腺平均剂量与V26则显著低于淋巴结阳性者。[结论]对早期患者尤其是N0患者可以更合理地设计靶区,优化临床靶区中C1横突或C2椎体以上水平ⅡB区,更好地保护腮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对早期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回顾分析30例早期鼻咽癌患者,鼻咽部和上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淋巴引流区采用颈前野常规照射。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处方剂量68Gy-74Gy,颈部淋巴结(GTVnd)处方剂量64Gy-70Gy,临床靶体积(CTV1)处方剂量60Gy-64Gy,临床靶体积(CTV2)处方剂量50Gy-54Gy,分30-34次进行照射。对于淋巴结分期为N1的患者,结合淋巴结的情况行诱导化疗和(或)同期化疗2-4周期,N0患者行单纯调强放射治疗。结果: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D95平均剂量为74.5Gy,GTVnx V95平均体积99.6%,脊髓D1cc平均剂量41.5Gy,脑干D3平均剂量50.3Gy,左腮腺D50平均剂量32.8Gy,右腮腺D50平均剂量31.4Gy,左颞叶D10平均剂量45.5Gy,右颞叶D10平均剂量45.2Gy,均低于限制剂量。中位随访时间33.5个月(4-45个月)。1年、2年、3年的总生存率、无局部复发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为100%。最严重的急性反应是放射性黏膜炎,1-3级分别有63.3%,30%,和6.7%,晚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Ⅰ度33.3%,Ⅱ度3.7%)。结论:IMRT对初治早期鼻咽癌可获得理想的剂量分布,取得较好的近期疗效,正常组织得到很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调强放疗保护N0鼻咽癌患者颌下腺的可行性。方法:选择N0鼻咽癌患者10例,对每个病例分别制定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A)和不保护颌下腺的调强放疗计划(计划B),比较两种计划的颌下腺、靶区和正常组织/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剂量体积直方图(DVH)等指标。结果:计划A和计划B相比,前者明显降低了颌下腺的照射剂量:左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88Gy和30.96Gy,降低了19.92Gy(39.15%),D平均分别为50.27Gy和31.16Gy,降低了19.11Gy(38.01%);右侧颌下腺D50分别为50.71Gy和31.27Gy,降低了19.44Gy(38.34%),D平均分别为49.79Gy和31.73Gy,降低了18.06Gy(36.27%)。两种计划中靶区剂量无明显差别:GTV的D99分别为67.29Gy和67.62Gy,GTV的D95分别为69.59Gy和69.22Gy,GTV的D1分别为73.64Gy和73.64Gy,GTV的Daverage分别为71.21Gy和70.92Gy,GTV的Dmin分别为66.95Gy和66.79Gy;CTV1的D95分别为63.12Gy和63.32Gy,CTV1的Daverage分别为67.62Gy和67.29Gy,CTV1的Dmin分别为56.94Gy和56.45Gy;CTV2的D95分别为54.35Gy和54.65Gy,CTV2的Daverage分别为61.03Gy和60.83Gy,CTV2的Dmin分别为42.62Gy和42.72Gy。脑干的D1和D5、脊髓的D1、颞叶D5、颞颌关节的D50、腮腺的D50及D平均剂量两种计划比较差别不明显。结论:利用调强放疗可以安全有效地保护N0鼻咽癌患者的颌下腺,从而有可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口干症状。  相似文献   

15.
116例鼻咽癌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初诊时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应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的远期疗效、安全性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2月至2008年12月共116例初诊时无转移鼻咽癌患者,根据福州分期:Ⅰ期4例,Ⅱ期22例,Ⅲ期45例,ⅣA期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鼻咽和全颈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具体剂量为:GTVnx61.32~75Gy,GTVnd65~80Gy,中位剂量均为70Gy;CTV156~60Gy,CTV250~52Gy。21例单纯放疗,95例合并化疗,采用以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方案。结果 随访率100%,中位随访期28个月(6~60个月)。3例局部复发,3例颈淋巴结复发,16例远处转移。1、2、3、4年总生存率及无疾病生存率分别为6% 、92% 、92%、84%及91%、85%、80%、80%。12例死亡患者中6例死于鼻咽癌远处转移,其余6例死于其他疾病。预后因素分析,临床分期、T分期与3年无疾病生存率、3年无转移生存率明显相关(P<0.05)。随访满2年的65例患者中,6例出现3级以上口干(9.2%),4例出现放射性脑病(3.4%)。全组未发现后组颅神经损伤及张口困难病例。结论 采用一体化照射野调强放疗技术治疗初诊时无转移鼻咽癌远期疗效较好,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分期、T分期是其预后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6.
PURPOS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quantify the dose delivered to the pharyngo-esophageal axis using different 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 techniques for treatment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nd to correlate this with acute swallowing toxicity. METHODS AND MATERIALS: The study population consisted of 28 patients treated with IMRT between February 2002 and August 2005: 20 with whole field IMRT (WF-IMRT) and 8 with IMRT fields junctioned with an anterior neck field with central shielding (j-IMRT). Dose to the pharyngo-esophageal axis was measured using dose-volume histograms. Acute swallowing toxicity was assessed by review of dysphagia grade during treatment and enteral feeding requirements. RESULTS: The mean pharyngo-esophageal dose was 55.2 Gy in the WF-IMRT group and 27.2 Gy in the j-IMRT group, p < 0.001. Ninety-five percent (19/20) of the WF-IMRT group developed Grade 3 dysphagia compared with 62.5% (5/8) of the j-IMRT group, p = 0.06. Feeding tube duration was a median of 38 days for the WF-IMRT group compared with 6 days for the j-IMRT group, p = 0.04. CONCLUSIONS: Clinical vigilance must be maintained when introducing new technology to ensure that unanticipated adverse effects do not result. Although newer planning systems can reduce the dose to the pharyngo-esophageal axis with WF-IMRT, the j-IMRT technique is preferred at least in patients with no gross disease in the lower neck.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由于多叶准直器的限制,鼻咽癌静态调强放疗时宽度大于14cm的射野一般分裂为2个或2个以上的分射野,本研究探讨减少分裂射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例已经治疗的初治且计划靶区宽度大于14cm的鼻咽癌病例进行研究,每病例做两组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一组是传统分裂射野,另一组不分裂射野。对比两种方法对靶区的剂量覆盖、危及器官和正常组织照射剂量的差异,以及射野数、治疗时间和机器跳数的差异。[结果]不分裂射野组与传统分裂射野组的靶区剂量偏差小于0.3%,危及器官剂量偏差小于0.7%。剂量验证结果,两组参考点剂量通过率(100%,100%)和射野通量图剂量通过率(100%,99%)基本相同。不分裂射野组射野数减少33.1%±6.1%,机器出线跳数减少11.8%±4.6%,治疗时间减少14.5%±4.6%。[结论]不分裂射野方法较传统分裂野方法剂量分布相同,但可以有效减少射野数、机器跳数和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各个靶区和周围正常组织器官的剂量学特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6月住院的30例初治鼻咽癌进行调强放疗,将鼻咽和颈部的靶体积勾画为鼻咽大体肿瘤体积(GTVnx)、颈部大体肿瘤体积(GTVnd)、临床靶体积1(CTV1)和临床靶体积2(CTV2),处方剂量分别为70、66、60、60Gy/30F,鼻咽和上颈部靶体积采用IMRT技术照射、下颈部靶体积采用下颈前野常规照射。研究GTV、CTV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和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结果 GTVnx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均值)分别为79.2、59.5、71.9Gy, GTVnd的最大、最小、平均剂量分别为77.1、63.6、72.1Gy,CTV1、CTV2的最小剂量分别为47.6、49.7Gy,颞叶、脑干、脊髓、视神经、晶体、眼球的最大受照剂量及腮腺、颞下颌关节的50%体积受照剂量63.2、48.6、44.7、59.3、6.9、25.9Gy和34.0、36.3Gy。结论 调强放疗可以使各个靶区得到足够的、均匀的剂量分布,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得到较好的保护,但是要注意CTV的低剂量区。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分布优于常规放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