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食管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而生存率较低。本文总结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在食管癌早期筛查和诊断中的应用,为今后食管癌早期筛查和诊断提供新的平台和科学理论依据。方法以"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食管癌和早期诊断"为关键词检索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以"genomics、proteomics、metabolomics、esophagus cancer、early diagnosis"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检索建库至2018-12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代谢组学相关研究;(2)食管癌早期筛查与诊断。排除标准:(1)综述类文献;(2)研究资料不全;(3)结果重复且相对陈旧的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既往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与健康者在基因、蛋白质表达及代谢表达方面存在差异,且发现TFF1、CCNA1和TFPI2等DNA甲基化,PA28β、AHSG和LRG等差异表达蛋白及蛋白特征组,多个氨基酸的代谢特征及其他物质的代谢失调均可作为食管癌早期筛查及诊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此外,利用各类组学技术及血液、尿液等生物样本在寻找生物标志物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可行性。结论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及代谢组学技术有望为食管癌早期筛查及诊断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代谢组学在肺癌肿瘤标志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万方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代谢组学、肺癌、肿瘤标记”为关键词,分别或联合检索1998-01-2011-09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血液代谢;2)尿液代谢;3)组织细胞代谢;4)呼吸气体代谢.根据纳入标准,符合分析的文献29篇.结果:目前代谢组学在肺癌肿瘤标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血液、尿液、组织细胞和呼吸气体4种代谢途径上,而在痰液和胸腔积液方面尚无研究报道.结论:随着代谢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代谢组数据库不断完善以及各种组学数据库的成功对接,将可以从系统生物学层面建立对肺癌的全面认识,发现更多的肿瘤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综述飞行质谱技术在早期消化道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方法:以"癌前病变、蛋白质组学、飞行时间质谱、肿瘤、肿瘤标志"为关键词,运用pubMed central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2000-2011有关文献,初步筛选150余篇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消化道肿瘤相关流行病学调查现状;2)飞行时间质谱在食管癌、胃癌及大肠癌早期中的研究现状。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26篇相关文献。结果:大量研究结果证明飞行时间质谱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性均>85%,能够发现早期肿瘤组织或体液当中传统技术所不能发现的差异蛋白改变,为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临床筛查提供新的途径。结论:质谱技术将成为早期消化道肿瘤蛋白变化研究的主要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 要:代谢组学是一种系统性研究生物体内代谢物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高通量技术,以探究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代谢重编程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在肿瘤的发生和进展过程中,生物体内代谢谱会发生变化。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已在恶性肿瘤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包括肿瘤筛查、早期诊断、疗效预测、预后评估和新药靶点研发等。全文总结代谢组学在恶性肿瘤研究进展,揭示代谢组学技术在临床应用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国内外结直肠癌外周血循环游离核酸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检索NCBI生物信息学数据库及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外周血、游离核酸、循环核酸和结直肿瘤"等为关键字,检索2003-2008年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74篇,中文文献38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最后精选纳入分析的文献41篇.结果:通过检测和分析外周血中循环游离核酸水平和特异性肿瘤基因,能有效对结直肠癌进行早期筛查、诊断、连续检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转移复发的预测.由于检测血循环游离核酸具有操作简便、可重复性强且微创的特点,能早期、动态、连续地对肿瘤进行诊断和检测,将具有巨大的临床应用潜力.但目前仍需要一种更可靠和敏感的检测手段.结论:通过检测和分析外周血循环游离核酸水平将有助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后评估.其深入意义仍有待更多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6.
张华  王洲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2011,18(13):1057-1060
目的:研究相关分子标志在胸腺上皮肿瘤(TETs)中的表达水平,以及与胸腺上皮肿瘤增殖,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胸腺上皮肿瘤、分子标志、生物学行为"等为关键字,检索2004-10-31-2010-10-31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9篇,中文文献88篇。通过查找全文,排除重复研究和与本研究无关的文献,最后精选纳入分析的文献23篇。结果:多种分子标志与胸腺上皮肿瘤的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是影响恶性肿瘤预后的指标。检测这些分子标志提高了TETs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有效对TETS进行早期筛查、诊断、连续检测和治疗效果的评估、转移复发的预测,有非常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通过检测TETs相关标志将有助于TETs的早期诊断和疗效、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7.
介绍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研究状况及其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代谢组学的概念、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组学的关系,介绍代谢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着重讲述代谢组学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归纳代谢组学在肿瘤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多药耐药研究、分子靶向药物以及抗癌药物毒性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一个侧面阐述了肿瘤与生物系统微环境以及基因变化的复杂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肿瘤基因表型的独特途径。代谢组学研究必将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主要从基因DNA甲基化修饰与胃肠肿瘤发生发展、化疗药物靶点、作为早期诊断标志物等进展进行综述。方法应用PubMed及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系统,以中文关键词"DNA甲基化、胃癌、结直肠癌、早期诊断、靶向药物"和英文关键词"DNA methylation、gastric cancer、colorectal cancer、early diagnosis、targeted drugs",检索1999-04-2019-12发表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表观遗传学相关研究;(2)胃肠肿瘤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3)DNA甲基化与胃癌、结直肠癌发生发展机制相关的研究;(4)DNA甲基化介导胃肠肿瘤早期诊断靶向治疗的相关性研究。排除标准:实验结果重复,数据陈旧的实验研究。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分析中文文献4篇,英文文献47篇。结果 DNA甲基化基因参与调控胃肠肿瘤的发生过程,并可在外周血中检测到。部分基因DNA甲基化修饰可早期预测肿瘤是否远处转移及预后状况。目的基因作为治疗靶点,通过逆转DNA甲基化水平有效治疗肿瘤,进一步说明DNA甲基化基因作为肿瘤标志物的可靠性。结论胃肠肿瘤患者DNA甲基化基因可以作为早期诊断的指标,在门诊患者中进行筛查有利于提高胃肠肿瘤的阳性检出率,制定个性化和精准的治疗策略,有望改善胃肠肿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介绍代谢组学(metabonomics)的研究状况及其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阐明代谢组学的概念、代谢组学与基因组学、转录组学以及蛋白组学的关系,介绍代谢组学的研究状况及其主要研究方法,着重讲述代谢组学在肿瘤防治研究中的应用,归纳代谢组学在肿瘤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多药耐药研究、分子靶向药物以及抗癌药物毒性评价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从一个侧面阐述了肿瘤与生物系统微环境以及基因变化的复杂关系,为人们提供一个认识肿瘤基因表型的独特途径。代谢组学研究必将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微小RNA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国内外关于微小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断和治疗相关的研究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微小RNA、肿瘤"为关键词,检索2005-01-2010-01的文献,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41篇,中文文献37篇.纳入标准:1)miRNA在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2)miRNA在胂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3)miRNA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共9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27篇文献.结果:微小RNA在细胞的多种生命活动,如增殖、分化、凋亡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因而在不同肿瘤中能够发挥癌基因或者抑癌基因的作用.通过检测组织或者患者血液及血清中微小RNA表达情况的变化可以作为肿瘤诊断和预后的指标.结论:深入研究微小RNA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有望在肿瘤的诊断和靶向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方面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并比较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血浆代谢产物的含量差异,分析化疗前与化疗后食管癌代谢物的特异性的改变.方法:收集食管癌患者放化疗前后清晨空腹血液标本,共71例,采用核磁共振法测定血浆标本中代谢产物的含量,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法(OPLS-DA)分析化疗前后血浆代谢产物含量差异及其临床意义.结果:放化疗后与放化疗前相比,血浆中乳酸盐、血肌酐、脂类、甘油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增加(P<0.05),甲酸、天冬氨酸、三甲胺、胆碱含量减少(P<0.05).结论:食管癌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血浆中代谢产物明显不同,基于核磁共振法的代谢组学可以很好的反映放化疗前后代谢产物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Cancer has myriad effects on metabolism that include both rewiring of intracellular metabolism to enable cancer cells to proliferate inappropriately and adapt to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nd changes in normal tissue metabolism. With the recognition that 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imaging is an important tool for the management of many cancers, other metabolites in biological samples have been in the spotlight for cancer diagnosis, monitoring, and therapy. Metabolomics is the global analysis of small molecule metabolites that like other -omics technologies can provide critical information about the cancer state that are otherwise not apparent. Here, the authors review how cancer and cancer therapies interact with metabolism at the cellular and systemic levels. An overview of metabolomics is provided with a focus on currently available technologies and how they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clinical and translational research setting. The authors also discuss how metabolomics could be further leveraged in the future to improve the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转录组学后出现的新兴"组学",常用于疾病诊断、医药研制开发、营养食品科学、毒理学、环境学、植物学等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的领域.自20世纪以来,每年发表的代谢组学研究的文章数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代谢组学在肿瘤方面的研究亦在不断增多.从表面上看代谢组学的发展很迅速,但是仍然远远落后于基因组学和...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伴眼球转移少见,临床确诊依赖超声检查,目前治疗以手术摘除为主,能否通过其它局部或全身治疗手段,保护眼球,保护器官完整和面部美观,是我们探讨的问题。回顾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中心收治的1例食管癌眼球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经超声诊断后行“右侧眼球摘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提示低分化鳞癌眼内转移,目前已随访2个月,眼球转移瘤术后恢复良好,未见复发。本文结合相关文献讨论食管癌眼转移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高,危害严重,虽然诊疗方面已经取得一定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规范全国食管癌的诊治,尤其是食管癌的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非常重要.本文就我国当前食管癌流行病学现状、诊疗现状、面临挑战与未来对策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食管癌高发区人群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患病情况,达到早诊早治的目的.方法:在食管癌高发地区,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至少1个乡或村作为筛查对象,对40~69岁人群采取内镜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检技术进行筛查,并经病理确诊.结果:全省合计筛查11 021人,筛查率为100.19%;食管重度异形增生(重增)/原位癌及以上患者检出率为1.52%(168/11 021),早诊率为67.86%(114/168),治疗率为67.26%(113/168).食管轻度增生检出率为4.76%(525/11 021),中度增生检出率为1.65%(182/11 021),重增/原位癌检出率为0.97%(107/11 021),黏膜内癌检出率为0.05%(6/11 021),黏膜下癌检出率为0.01%(1/11 021),中晚期浸润癌检出率为0.49%(54/11 021),食管癌检出率为0.55%(61/11 021).各项目点轻、中和重度增生的检出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6.结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癌前病变患者,对该部分人群进行食管癌普查,并进行癌症综合知识宣传,是做好食管癌二级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致死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肿瘤标志物已经成为恶性肿瘤诊断的常用方法之一。代谢组学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系统生物学研究手段,在药物代谢分析、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本文就代谢组学的概念及发展,研究方法及在卵巢癌早期诊断、分型、分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改善食管癌患者预后的最有效方法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能存在早期癌变,处理方法存在争议。本研究探讨对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处理。方法:对我院1999-2006年间10例术前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术式、手术后并发症和疗效的分析,结合文献报道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处理方法,以探讨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病例的合适的处理措施。结果:10例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经食管切除术后,病理证实原位癌2例(20%),浸润性癌8例(80%),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零,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零,围手术期颈部吻合口漏1例,经处理后2周漏口愈合。1例术后因非肿瘤疾患死亡,其余患者均长期无瘤生存(术后存活时间3~66个月)。结论:根据我们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认为大部分食管上皮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已经存在原位癌或浸润性癌,且相当部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会转变成浸润性癌。外科切除食管目前是胸外科较成型术式,手术风险小,术后患者预后好,是食管内镜活检病理诊断为高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的合适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二级预防又称发病学预防,可能在较短的时期内降低癌症的死亡率甚或发病率。二级预防的内容主要是设法消除食管癌发生的条件或是阻断癌变过程的某一阶段。本文综述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模型的建立,早期诊断,食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