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彬  何桂兰  莫蓓蓉 《护理学杂志》2020,35(9):72-73+77
目的探讨自制康复床上座椅在ICU患者早期下床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ICU 24 h后符合早期活动标准的重症患者100例,按照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分别进行常规卧位训练和应用自制康复床上座椅进行床边坐位锻炼。结果干预组患者首次及平均每次床边坐位锻炼持续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早于/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衰弱和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借助自制康复床上座椅促进ICU患者开展卧位训练,操作简单,可提前下床活动时间,有利于促进重症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脚踏车运动在ICU腹部术后患者加速康复中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行传统床上运动;观察组在传统运动基础上加脚踏车运动,每次20 min,每天2次。结果 观察组46例,对照组40例完成研究;观察组术后48 h内运动实施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住院期间实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未实施原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导管移位、损伤等不良事件发生;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出院时下肢肌力、床边坐立例数和床边站立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ICU腹部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对脚踏车运动依从性较好,且不增加术后不良事件。脚踏车运动可改善患者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镇静及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eCASH理念的舒适化浅镇静管理结合早期活动。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和ICU获得性衰弱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ASH理念结合早期活动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可降低患者谵妄和ICU获得性衰弱,缩短机械通气和ICU入住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四级康复训练的实施效果。方法将100例入住综合ICU的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ICU护理常规给予四肢被动活动和功能锻炼,干预组在机械通气24h内开始实施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干预后对两组肌力变化、Barthel指数、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ICU获得性肌无力发生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压疮发生率进行评估。结果干预组出院前1天肌力、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ICU获得性肌无力、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四级康复训练可提高ICU机械通气患者的肌力和自理能力,预防患者获得性肌无力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程序的建立及实施效果。方法将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28例)与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呼吸机集束化护理干预,定时翻身、拍背、排痰等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护理上经多学科协作评估,应用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握力显著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一次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早期阶段性康复护理程序,能显著缩短ICU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提高一次性脱机成功率,帮助患者恢复肌力,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对ICU老年患者肌力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80例ICU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ICU常规护理及运动,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比较两组干预前及转出ICU时MRC肌力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转出ICU时MRC肌力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序贯性早期床上运动有利于提高老年患者肌力,改善其自理能力,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早期活动对I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便利抽取162例ICU患者根据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85例和干预组7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干预,以床上主动锻炼为主,每日2次;制定早期活动安全准入指标和过程监测指标保障患者活动安全性。使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估两组患者入住ICU 24h内和转出ICU时焦虑抑郁情绪发生情况。结果入住ICU 24h内两组焦虑抑郁得分及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转出ICU时干预组焦虑抑郁得分及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活动期间干预组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早期活动安全可行,能有效改善ICU患者焦虑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ESCAPE策略用于机械通气患者谵妄管理的效果。方法将165例机械通气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软件分为干预组(n=86)、对照组(n=79)。对照组采用ICU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呼吸机及循环监测、常规镇痛镇静护理、药物不良反应及脏器功能监测。干预组采用ICU常规护理的同时应用ESCAPE策略,包括早期活动、睡眠管理、每日唤醒及自主呼吸试验、精神状态评估、情感支持、镇痛镇静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镇痛镇静药物使用量、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实施ESCAPE策略可有效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型镇静(EGDS)策略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1~10月收治ICU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6例机械通气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42例采用EGDS策略;对照组34例采用标准化镇静策略。比较两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结果干预组48h内浅镇静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谵妄发生率及ICU住院日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GDS策略相对安全、可行,较标准化镇静策略能更有效使ICU机械通气患者达到早期浅镇静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发生率,优化患者临床转归。方法将10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按入院先后分为两组各5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按常规防范患者发生IUC谵妄,观察组实施早期以患者为中心的舒适化浅镇静(eCASH)策略防范。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临床转归好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eCASH策略应用于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预防管理,可有效降低谵妄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取65例机械通气的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32例和干预组33例,两组均常规应用综合药物治疗和给予系统的集束化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握力及一次脱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渐进式早期康复训练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患者机械辅助通气时间,提高一次脱机成功率;加速患者的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恢复,降低患者ICU谵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小组进行流程管理在心脏外科ICU患者早期活动中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 按住院时间先后将心外科术后入住ICU的患者分为对照组(158例)、观察组(127例)。对照组以常规床上康复运动为主,观察组由ICU康复护理管理团队制定针对心脏外科手术后ICU患者的早期渐进式分级活动流程,进行全程康复护理与质量控制。结果 观察组开始进行离床活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观察组出ICU时的肌力评分显著高于术后(P<0.01)。结论 对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流程管理,有利于促进其康复进程。  相似文献   

13.
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器械拉力操预防ICU获得性衰弱(ICU-AW)的效果。方法将84例ICU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锻炼方法,行四肢被动和主动功能锻炼;观察组采用自行设计的床上拉力器械实施器械拉力操锻炼。结果观察组干预第7天ICU-AW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MRC)肌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机械通气时间及ICU入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器械拉力操可促进ICU卧床患者进行主动功能锻炼,能有效预防ICUAW,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改善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负面情绪及预后的效果。方法将60例ICU行机械通气且神志清醒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心理干预。观察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评分(SAS评分)、抑郁评分(SDS评分)。统计2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2组干预前的SDS、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SDS、S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清醒患者在规范常规护理的前提下,加强心理护理,可明显缓解患者负面情绪,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营养支持联合早期运动对肺移植术患者肺康复的作用。方法将肺移植术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护理、营养支持和康复运动。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营养支持联合早期运动方案,即结合相关指南推荐制定营养支持及早期运动方案并应用于肺移植术后患者。结果观察组氧合指数和呼出潮气量、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胃管留置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谵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肺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联合早期运动是安全、可行和有效的,可促进肺康复及营养水平,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早期活动在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2019年1~8月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心脏术后常规活动护理;2019年9月至2020年4月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42例作为干预组,实施目标导向早期活动.结果 干预后7d,干预组肌力、生活自理能力、活动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P<0.01).干预组谵妄发生率14.29%,低于对照组(23.68%),但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 目标导向早期活动有助于提高心脏大血管术后患者的肌力、生活自理能力和活动能力,缩短ICU住院时间及住院总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杨琴 《护理学杂志》2012,27(22):57-58
目的 探讨两种声门下吸引法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重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患者61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30例(持续声门下吸引)和观察组31例(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观察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发生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VAP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P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延迟(P<0.01),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每4小时1次间歇声门下吸引加冲洗法既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VAP发生率,亦可延迟VAP的发生时间,并能有效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序贯机械通气治疗的102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n=51)由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血气指标、治疗效果、护理质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血气分析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组入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P0.01),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显著上升(均P0.01)。结论将危重症专职护理小组干预运用于COPD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机械通气治疗中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杨青  方芳  虞敏  杨富  张娟 《护理学杂志》2020,35(20):79-82
目的 促进老年心脏外科术后患者康复。方法 将79例心脏及大血管疾病择期行心脏外科手术的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42例)与干预组(37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制订和实施低强度床上早期康复方案。结果 干预组术后第7天Barthel指数、出院时Rivermead运动指数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均未发生康复相关不良事件;干预组康复依从性好者(35.14%),较依从性一般患者(64.86%)体质量更轻、术前内生肌酐清除率更低、有医保率更低(均P<0.05)。结论 低强度床上早期康复可提高心脏外科术后老年患者近期运动功能水平,应加强针对性教康教育,提高患者早期康复锻炼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对ICU机械通气患者谵妄及其他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10例ICU有创机械通气≥12h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方案分为模拟人体生物钟组(研究组,55例)与非模拟人体生物钟组(对照组,55例),两组再根据使用镇静药物的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各15例)、丙泊酚组(各20例)、右美托咪定+丙泊酚组(联合镇静组,各20例)。应用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POT)及Richmond躁动-镇静评分(RASS)对镇痛镇静深度进行量化控制,使研究组RASS评分白天维持在0~1分、夜间维持在-1~-2分;对照组昼夜均维持在-1~-2分。记录患者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或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拔管时间、镇痛镇静药物用量。结果研究组谵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严重低血压及心动过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与同种镇静药的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显著缩短,镇痛镇静药物剂量显著减少(均P0.05)。结论模拟人体生物钟镇静有助于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减少镇静镇痛药物用量,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