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近年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神经根沉降征的定义、分型及发生机制,及其在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中的意义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神经根沉降征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腰椎MRI图像中的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为硬膜囊外压力增高。目前对该征象有两种分型方法,研究常用分型方法为二分法,即分为阳性和阴性。鉴别诊断重度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和轻度的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时,神经根沉降征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研究表明神经根沉降征与手术节段有一定相关性,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存在较大争议。另外,神经根沉降征可用于术后疗效评价,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手术后相应节段神经根沉降征由阳性转为阴性,如新出现阳性神经根沉降征则提示出现新的狭窄。结论神经根沉降征临床可以用作腰椎管狭窄症的辅助诊断指标,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并能用于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腰椎管狭窄症具有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上椎管狭窄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不明确,预后不确切等特点。继Barz首次提出神经根沉降征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分型、机制、临床运用等进行了相关探讨。目前研究结果显示神经根沉降征具有高度的敏感性、特异性及临床效力,神经根沉降征阴性和阳性的不同对腰椎管狭窄症的预后存在差异。通过不断研究,神经根沉降征有望在腰椎管狭窄症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预后中的应用提供可靠依据,指导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19):1735-1739
[目的]探讨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症术后的价值以及手术前后神经根沉降征的改变与手术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4年2月因腰腿痛或间歇性跛行于本院就诊住院并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362例进行电话等形式的回访。共收集到来院进行术后MRI复查的患者37例。平均年龄46.3岁:其中男16例,女21例。86.5%的患者病变节段位于L_(4、5)椎间盘,8.1%位于L_(3、4)椎间盘,5.4%位于L_(2、3)椎间盘。记录患者术前术后JOA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复查患者术前神经根沉降征阳性35例,假阴性2例,术后神经根沉降征阴性37例。神经根沉降征阳性者术后JOA评分、VAS评分、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沉降征在腰椎管狭窄术后诊断依然适用;术前神经根沉降征阳性诊断的腰椎管狭窄节段行手术治疗后复查MRI见神经根沉降征阴性且患者症状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4.
<正>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canal stenosis,LSS)是老年人最常见的脊柱疾病之一[1]。虽然各种临床症状、电生理和影像学表现可用来协助诊断LSS,但目前尚缺乏公认的诊断"金标准"[2、3],也没有一致性的手术指征和治疗方案来指导临床[4~9]。2010年,Barz等[10]首次报道了神经根沉降征,指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可能对严重的中央型LSS(椎管横截面积80mm2[2、11])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是神经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功能定位检查对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非完全随机法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对81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进行临床功能定位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对比分析。结果:术前腰椎管造影和CTM检查,显示受累共181个间隙及315条神经根。经物理检查和步行负荷试验,部分患者经神经根造影,诱痛和阻滞试验,精确定位诊断并经手术证实,腰椎管狭窄病实际累及123个间隙和178条神经根。结论:对于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可以精确定位受压间隙和神经根。对无临床症状而仅有腰椎管狭窄影像学征象的间隙和侧间隙无需进行“预防性手术”。  相似文献   

6.
腰椎管侧隐窝(Lumbar spinal Lateral relers)狭窄症,既往亦称为上关节突综合症;隐蔽性腰椎管狭窄症,腰神经根侧方受压等。早在1955年,Shlessinger 已有个例报道,但未引起普遍重视。由于该综会症的临床症状较模糊,普通 X 线片及脊髓造影又无特异性表现,所以临床医师确诊此病颇难。实际上有很多腰椎管侧隐窝狭窄的病人被误诊为腰肌劳损等而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近年来,随CT 扫描的应用,对此综合症的认识日渐加深,在既往诊断为坐骨神经痛、腰椎骨关节病的患者中,发现有相当比例的病人系腰椎管侧隐窝狭窄。对该病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外科手术治疗效果的因素。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01年6月至2008年3月间对45例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病人的手术治疗效果并总结。结果侧隐窝及椎间孔部位的减压不充分是神经根压迫症状不能解除的重要原因。结论老年性腰椎管狭窄症在手术治疗时宜采取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的彻底减压,部分或全部切除1/3~1/2椎小关节,对神经根进行彻底松解,对可能引起的医源性不稳要施以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对完全解除腰椎管狭窄症状有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揭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8例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微创Wiltse入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融合术治疗。根据神经根是否沉降,分为沉降征阴性组(n=46)和沉降征阳性组(n=72)。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和功能状况,根据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随访时间(6.8±2.5)个月。两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和ODI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沉降征阳性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改善值、ODI改善值及Macnab疗效优良率分别为(5.0±1.0)分、(27.5±0.7)%、96%,显著高于阴性组的(4.6±0.9)分、(26.1±0.9)%、83%(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微创Wiltse入路手术治疗双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安全有效,尤其是对伴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患者疗效更佳,神经根沉降可能对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Yeerbiest〔1〕系统阐述不合并畸形的腰椎管狭窄症以来,各国对其研究日趋深入,目前已成为腰腿痛发病学研究中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个重要因素〔2〕。1975年Arholai〔3〕等对此症作出了定义和分类。他们认为:腰椎管、神经根通道(在L4-5形成明显的侧隐窝)、椎间孔这三部分的任何一部或全部由于骨性和软组织性的原因而显示狭窄改变引起的一组特定综合症状即为腰椎管狭窄症。在部分病人可以和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发。我们根据这一定义,运用中医药辨证施治的原则,治疗了一组患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资料;又在那须正义〔4〕的实验基础上完成了腰椎管狭窄症的近似动物模型,进行治疗获效机理的探讨。分析临床和实验资料后得出了一些认识,谨提出报告。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定位诊断及手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0例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的方法明确责任节段,制定手术方案并手术治疗。结果术后随访8~26个月,JOA评分由术前的(12.16±4.09)分提高到术后的(19.73±3.28)分,显效13例,有效7例,平均改善率63%。结论在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简单、准确有效,据其进行手术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被确诊为中央型或混合型LSS,MRI明确显示L3/4或L4/5节段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80mm~2。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500m。单节段狭窄61例,其中L3/4狭窄19例,L4/5狭窄42例;双节段(L3/4、L4/5)狭窄26例,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狭窄节段113个,分析其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沉降征阳性组与沉降征阴性组。L3/4、L4/5节段各扫描3层,在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上测量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正中矢状径(PAD)、最大硬膜囊横截面积差(CSA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curve)即ROC曲线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与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PAD、最大硬膜囊CS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3个重度腰椎管狭窄节段中,28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阴性,85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阳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为75.22%。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最小椎管PAD为12.00±2.10mm,阴性组为11.47±2.0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最大硬膜囊CSAD为36.94±13.97mm~2,阴性组为18.60±7.70mm~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组最小硬膜囊CSA为47.34±12.55mm~2,阴性组为45.16±15.35mm~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椎管P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64(P0.05);最大硬膜囊C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9(P0.01);最小硬膜囊CS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557(P0.05)。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发生与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有关,硬膜囊最大CSAD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李学文 《中国骨伤》1993,6(6):27-28
腰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引起一系列神经压迫刺激症状为腰椎管狭窄症。本病并不少见。作者在临床治疗中主要采用腰椎牵引颤摩手法治疗数例腰椎管狭窄症,效果显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术前评估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意义。方法:总结了46例典型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术前资料,分析其产生症状的原因,结果:全部病人术前判断的脊髓,神经根受压因素均得到了术中减压,术后症状消除彻底,疗效满意,结论:合理的术前评估对提高手术疗效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腰椎管狭窄症病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腰椎管狭窄症病理学研究进展尚培中,张振海综述吴琦审校腰椎管狭窄症是由先天或后天原因造成的中央椎管及神经根管口径缩小,导致马尾及神经根受压而产生的临床综合征。椎间盘突出和其它软组织占位通常不列入椎管狭窄症而独立诊断。[1]近年来,随着研究的不断进展,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0):1887-1891
腰椎管狭窄症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会引起神经肌肉系统的改变并导致步态紊乱和异常,其诊断多依靠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史与影像学检查。随着步态分析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下肢神经骨骼肌肉类疾病中,其在腰椎管狭窄症诊疗中的应用却并未受到足够关注。本文系统性地回顾了相关文献,简述步态分析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及进展,旨在提供全面的腰椎管狭窄患者步态认识和分析方法,针对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步态分析在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及未来应用的展望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的长期性并发症包括周围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前者是糖尿病患者间歇性跛行的高发原因,后者可导致几种明显的综合征,其特征是腿部疼痛、感觉或运动缺陷。这些症状与腰椎管狭窄症引起的症状极为相似。此外,高血糖可影响疼痛阈限,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可破坏神经根周循环,造成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间  相似文献   

17.
急性马尾综合征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马尾综合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手术预后不良.诊治过程中首先需了解发病前基础疾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管内占位病人是马尾神经急性受压易患人群.早期病理诊断如膀胱、下肢神经电生理检查对治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一些血管活性物质和免疫化学介质也参与其复杂的病理过程,其中5-羟色胺作用所致持续性微血管血流减少引起的疼痛,比神经机械压迫引起的疼痛更严重.针对病因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早期手术能打破神经根水肿恶性循环.越早手术,神经恢复的可能性越大,且术前症状持续时间、恶化程度与预后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步行负荷试验在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中与腰椎MRI检查及下肢肌电图检查的相符情况,评估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10月我院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住院患者35例,临床表现均为症状重但查体定位体征不明显。所有入选病例均对其影像学(腰椎正侧位、腰椎动力位、腰椎MRI、下肢血管多普勒)检查、下肢肌电图及步行负荷试验结果进行双盲检测及评估。观察比较步行负荷试验后出现特定阳性体征(感觉、肌力、反射等变化)所对应的神经受累节段,与腰椎MRI及肌电图检查所反应的腰椎管狭窄部位的相符情况。结果:步行负荷试验后有29例患者主诉出现下肢麻木、酸痛,其中体格检查显示L1/2、L2/3、L3/4、L4/5、L5/S1节段神经根受累节段数分别为1个、1个、12个、23个、16个,其中单节段神经根受累10例(34.5%),双节段神经根受累14例(48.3%),三节段神经根受累5例(17.2%);影像学检查显示的L1/2、L2/3、L3/4、L4/5、L5/S1节段神经受累节段数分别为2个、2个、15个、25个、18个,其中单节段神经根受累14例(40%),双节段神经根受累15例(42.9%),三节段神经根受累6例(17.1%)。31例(88.6%)患者肌电图检查有阳性发现,4例(11.4%)无异常发现,步行负荷试验阳性发现的患者肌电图均有不同程度的异常(100%)。步行负荷试验在L3/4、L4/5、L5/S1节段诊断椎管狭窄与腰椎MRI检查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步行负荷试验诊断低位节段(L3~S1)的腰椎管狭窄症与腰椎MRI检查及肌电图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临床上对腰椎管狭窄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系统(MED)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方法 对40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行MED下椎管减压术.结果 责任间隙神经根及硬膜囊充分减压松解,疗效按Macnab标准,优良率92.15%,无并发症.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采用MED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腰维管狭窄症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椎管狭窄导致马尾神经或/和神经根受压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脊椎随年龄增大而发生退行性变化,从而引起一系列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改变。除狭窄外,异常的脊椎可进一步增加神经压迫的程度。随着退行性改变和神经压迫程度的发展,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出现或加重,但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影像学上神经压迫的程度并不完全呈正相关关系。1 腰椎管狭窄症的分类腰椎管狭窄症分为先天性椎管狭窄(发育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获得性椎管狭窄)和混合性椎管狭窄[1]。先天性狭窄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或其他身材矮小综合征(short-s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