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不同部位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术后软组织重建方法及临床疗效,探讨合理的软组织重建策略。方法 2003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因骨或软组织肿瘤进行外科切除并接受皮瓣、肌瓣或肌皮瓣修复重建患者90例。其中男59例,女31例;年龄9~85岁,中位年龄37.2岁。骨原发或转移性肿瘤52例,软组织原发肿瘤38例。75例为肿瘤切除后一期软组织重建;7例因伤口不愈合行清创后软组织重建;8例因伤口感染行清创、负压封闭引流,二期软组织重建。皮瓣类型:腓肠肌肌瓣40例,背阔肌肌(皮)瓣6例,腹直肌肌(皮)瓣4例,臀大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瓣、交腹皮瓣各1例,局部转移皮瓣27例,带血管蒂皮瓣5例,单纯游离植皮5例。皮瓣范围为6.5 cm×4.5 cm~21.0 cm×9.0 cm。结果术后87例皮瓣成活;Ⅰ期愈合81例;Ⅱ期愈合6例,其中2例皮瓣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成活,3例皮瓣延迟愈合,1例伤口轻度感染,经保守治疗后愈合。软组织重建失败3例,均为皮瓣坏死合并感染,经清创二次皮瓣转移后愈合。供区创面均Ⅰ期愈合,移植皮片完全成活。7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0~102个月,平均36.1个月。6例患者于术后2~27个月,平均8.2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并接受二次手术切除。13例于术后6~34个月,平均19.2个月死于原发病。结论骨与软组织肿瘤切除后常造成较大的软组织缺损,选择适当的肌(皮)瓣进行软组织重建可以达到理想的伤口闭合,减少术后伤口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骶骨肿瘤术后伤口相关并发症类型及相应危险因素,探讨骶骨肿瘤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为降低骶骨肿瘤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8月~2008年6月进行手术切除的302例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骶骨肿瘤术后常见并发症的类型、相关危险因素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骶骨肿瘤患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切口不愈合、切口感染、脑脊液漏及内脏损伤及术后大出血.切口局部发生延迟愈合的46例,占15.2%.深部感染31例,占10.3%,内脏损伤12例,占0.4%.术后伤口不愈合、术后伤口感染及内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二次手术及放疗.术后11例患者出现大出血,其中7例患者经介入治疗病情稳定,2例患者伤口加压包扎,加快输血,病情稳定,2例患者术后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患者术后出现多发内脏转移及骨转移死亡.术后大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肿瘤直径大于10 cm、进行肿瘤切刮术及肿瘤累及S_2及以上.脑脊液漏患者18例,占0.6%,放疗及二次手术是出现脑脊液漏的主要原因.[结论]充分了解骶骨肿瘤患者的手术风险因素有助于判断术后的情况,术前积极的防范及术后有效的预防及处理可以降低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及软组织的方法及其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回顾性分析12例接受肩关节及髋关节周围非病理性骨折的骨恶性肿瘤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男7例,女5例;年龄5~74岁,平均42岁。肩关节置换4例,髋关节置换8例。骨转移癌7例,骨原发性恶性肿瘤5例。所有患者均行广泛切除+假体置换术,并用聚丙烯人工补片修复关节囊。患者术前、术后的关节功能用美国骨与软组织肿瘤协会(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功能评价系统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0.5个月。术后平均5d拔除术区引流管,伤口均I期愈合,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均无术后并发症,伤口渗液无明显增多。术前MSTS关节功能评定,良4例,可8例;术后MSTS关节功能评定,良10例,可2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对诊疗效果满意。结论聚丙烯人工补片对骨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及关节假体置换后关节的稳定性和动力重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骶骨肿瘤切除和骶骨重建方式. 方法 对13例原发性骶骨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及骶骨重建,骶骨部分切除12例,全骶骨切除1例.全骶骨切除术后给予腰椎与髂骨中华长城内固定器加腓骨植骨术重建后骨盆环,并给予相应的放疗与化疗. 结果 术后近期疗效均较满意,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本组13例中,1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1例术后出现脑脊液瘘,1例术后切口感染延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10年,有5例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 结论 肿瘤的切除方式和骶骨重建及术后综合治疗对预后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减少术中出血、保留马尾神经功能以及重建高位骶骨肿瘤术后骨盆负重功能则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缺损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5年10月至2019年1月,对6例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胫前软组织缺损患者分别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内侧腓肠肌肌瓣转移联合人工网状补片重建伸膝功能,并于术后3个月对切口的愈合情况、肢体功能以及肿瘤控制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本组共6例患者,术后获随访11~34个月,平均(13.3±3.2)个月。5例切口一期愈合(占83.3%);1例皮瓣边缘发生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1例于术后12个月因肿瘤肺转移而死亡;1例于术后3个月时肿瘤局部复发接受了二次手术治疗;其余4例肿瘤无复发,效果较满意。患者术后3个月MSTS评分为17~29分,平均(26.2±4.8)分;评定下肢功能的优良率为83.3%(5/6)。结论采用内侧腓肠肌肌(皮)瓣转移修复小腿近端恶性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缺损,以及联合人工网状补片行伸膝功能重建,其方法简单易行,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肿瘤切除后巨大腹壁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7年8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55例腹壁肿瘤切除术后巨大腹壁缺损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植入补片的不同分为试验组(35例)和对照组(20例),2组患者均行腹壁肿瘤切除术,试验组植入Proceed补片,对照组植入Composix Kugel补片。比较2组手术相关临床参数、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疼痛程度、切口愈合情况、并发症、肿瘤复发及转移情况。 结果2组铺置补片时间及术后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h至7 d,2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但2组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拆线后伤口均达到一期愈合,2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试验组肿瘤原位复发1例,对照组肿瘤远处转移1例,2组患者腹壁修复材料腹腔面光滑,且均未见腹壁修复材料与肠管黏连。 结论采用Proceed补片和Composix Kugel补片对腹壁肿瘤切除后巨大腹壁缺损进行修复和重建,效果均较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在韧带样纤维瘤病术后腹壁重建中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至2016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11例腹壁韧带样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根治性手术,术后腹壁缺损使用人工补片行腹壁重建,分析其临床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使用人工补片行腹壁重建,平均手术时间(97±33)min,平均住院时间(19.2±3.1)d,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伤口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及局部异物感,无死亡患者,出现皮下积液者1例,经穿刺抽吸后治愈。随访时间7~6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1.8±18.5)个月,肿瘤复发1例,无死亡患者,无补片感染、慢性疼痛及局部异物感等补片相关并发症,无肠梗阻及切口疝发生。 结论人工补片用于腹壁重建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外科处理方法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朝阳医院疝和腹壁外科2011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收治的67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发生补片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加以分析。结果67例患者均行清除感染补片及周围感染组织,未再重新放置补片,均行一期全层缝合伤口,同时放置伤口引流管。均成功清除了感染的补片;术后住院时间10~25d,平均16d;术后伤口一期愈合51例,拆线后伤口存在浅部感染、经局部换药后延期愈合16例。术后66例患者获访,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20个月)。随访期间,均无切口下积液、伤口感染、肠瘘、术后疼痛等并发症发生,无腹股沟疝复发。结论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外科处理十分复杂,采用去除补片、彻底清创、一期缝合及放置伤口引流管的综合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生物补片重建盆底在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为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 回顾性收集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肛肠外科于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期间, 收治的局部晚期或局部复发直肠癌无盆腔外转移、或仅有寡转移而接受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 同时使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的56例患者围手术期资料, 手术范围分为主要局限在骨盆腔内(骨盆腔内切除组, 41例)及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合并骨盆壁主要组织切除组, 15例)两类。所有手术应用基底膜生物补片重建盆底、隔离腹盆腔, 具体包括经腹补片覆盖Treitz韧带至骶骨岬的后腹膜缺损和骨盆入口, 补片四周分别与侧腹膜和前盆留存脏器的腹膜缘缝合、或固定于耻骨弓及耻骨联合;或经骶尾入路, 补片重建盆底肌-骶骨平面缺损。观察指标包括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术前放化疗史、复发或原发、盆腔外转移等)和手术情况(脏器切除范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组织重建等);围手术期空盆脏综合征发生情况以及痊愈时间;术后恢复(肠功能恢复时间、空盆腔综合征痊愈时间)和并发症情况以及随访情况。术后并发症采用国际Cla...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选择性靶血管栓塞与球囊阻断2种方式对骶骨肿瘤术后患者伤口影响的比较。方法将104例骶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前行选择性靶血管栓塞(A组)53例,球囊导管腹主动脉阻断(B组)51例,其中20例患者术前已经行放、化疗。记录各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观察2组患者术后伤口愈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引流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皮肤红肿5例,愈合不佳8例,伤口窦道瘘口2例,皮肤坏死6例;皮肤大面积坏死2例;B组皮肤红肿1例,愈合不佳1例,伤口窦道瘘口1例;2组间比较,B组切口愈合不佳及皮肤坏死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组患者术后0.5、1、2年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1例死亡、1例发生骶神经损伤,3例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B组术后无死亡,1例发生一过性神经症状,1例发生排尿功能障碍,术后1年左右恢复。结论球囊腹主动脉阻断可有效地控制骶骨肿瘤切除术中出血,与选择性靶血管栓塞相比对伤口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盆环软骨肉瘤适当的切除及重建方式。方法1998年7月至2006年7月,56例骨盆环软骨肉瘤患者接受肿瘤切除重建手术。Enneking骨盆肿瘤分区Ⅰ区7例,Ⅰ、Ⅱ区9例,Ⅱ、Ⅲ区21例,Ⅰ、Ⅱ、Ⅲ区9例,Ⅲ区2例,Ⅳ区3例;骶骨软骨肉瘤5例。高分化软骨肉瘤7例,去分化软骨肉瘤5例,间叶型软骨肉瘤5例,39例为中等分化。髂骨翼局部切除+钉棒系统重建7例;髂骨翼局部切除+自体骨移植3例;耻、坐骨局部切除2例;半骨盆截肢8例;髋臼切除重建31例;5例骶骨软骨肉瘤中2例采用广泛切除术,3例采用分块切除术。结果行Ⅰ区肿瘤切除的7例患者,2例局部复发;行Ⅲ区肿瘤切除的2例患者未见局部复发;31例行Ⅱ区肿瘤切除、髋臼重建患者,4例局部复发;8例行半骨盆截肢术患者,2例局部复发;3例采用病灶内手术的骶骨软骨肉瘤患者均局部复发。9例行Ⅰ或Ⅲ区肿瘤切除的患者,术后行走功能基本正常。21例行髋臼周围肿瘤切除、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的患者,术后8周开始扶拐行走,半年后可弃拐行走,ISOLS评分平均20分;5例行马鞍式关节重建的患者术后均须扶双拐行走;5例行肿瘤骨灭活再植+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患者,术后3个月可扶双拐下地行走,1例术后伤口出现深部感染,经清创伤口仍不愈合,取出灭活骨、下肢旷置,术后2年复查仍有1例髂骨处接点不愈。结论髋臼周围软骨肉瘤切除后,以马鞍式假体重建的患者术后功能最差,肿瘤骨灭活再植重建患者次之,组合式人工半骨盆重建患者术后功能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关节周围恶性骨肿瘤切除后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中,应用补片修复关节囊及重建肌肉止点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7年4月应用补片重建关节囊及肌肉附着点21例,其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4~78岁。肿瘤部位:髋臼肿瘤3例,股骨近端11例,胫骨近端3例,肱骨近端4例;其中骨肉瘤7例,软骨肉瘤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尤文肉瘤1例,转移癌5例(肾癌3例,乳腺癌1例,宫颈癌1例)。将恶性骨肿瘤广泛切除后进行肿瘤型人工假体重建,应用补片修复关节囊及重建肌肉止点。结果全部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54个月,平均32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感染,无关节脱位,无假体松动断裂。肩关节功能外展40°~60°,内旋30°,外旋20°;髋关节屈曲90°,伸直180°,外展10°~20°;膝关节屈曲80°~100°,伸直160°~180°。结论恶性骨肿瘤切除假体重建后应用补片修复关节囊及肌肉附着点,能够预防肿瘤型人工关节脱位,改善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侵袭性纤维瘤病(AF)是一种临床较为罕见的交界性肿瘤,一般不具备远处转移能力,具有局部侵袭特性,复发率较高。对于腹壁型AF而言,根治性切除意味着腹壁完整性的破坏,切除肿瘤后的腹壁重建处理较为棘手。本研究探讨根治切除联合人工材料桥接治疗腹壁型AF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0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外老年外科收治的16例腹壁型AF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壁病灶一期根治性切除,并同期采用人工材料桥接的方式修复腹壁缺损。结果 16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98(70~235)min,肿瘤平均长径8.6(4~14)cm,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6 cm×8 cm~14 cm×19 cm。腹壁缺损采用人工材料修复重建,6例采用sublay桥接,9例采用腹膜内补片桥接,1例紧贴耻骨病例采用立体桥接。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病理报告均为AF,其中唯一男性患者检测到CMNNB1基因外显子3(T41A)突变。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清肿,开放伤口后行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技术(VAC)治疗,行二期缝合后治愈。余15例患者无伤口感染、补片感染、肠梗阻等严重术后并发症,伤口甲级愈合出院。中位随访46(12~110)个月,随访率100%,未见肿瘤复发,无慢性疼痛、补片感染、补片膨出及切口疝发生。结论 腹壁型AF可发生于腹壁肌层的不同部位,以局部包块为主要表现,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完整切除肿瘤和保证阴性切缘可以有效避免肿瘤的复发,根治切除手术前应充分评估肿瘤大小、侵犯层面、缺损部位及范围,设计个体化手术方式,可有效达到腹壁形态和功能的重建。根治切除联合人工材料桥接修复切除后腹壁缺损治疗腹壁型AF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重建技术治疗高位骶骨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8例骶骨肿瘤患者采用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记录术中出血量,休克死亡、骶神经损伤、切口愈合情况及肿瘤术后1年复发等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430~72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 400±1 656)ml,手术过程中无休克死亡。38例均获随访,时间6~33个月。患者腰骶部疼痛及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7例术后出现排尿困难,6个月后恢复;6例术后切口感染延迟愈合;4例术后出现脑脊液漏。2例脊索瘤患者于术后6个月复发,1例转移癌患者3个月复发;1例尤因肉瘤患者13个月复发。2例转移癌患者分别于术后14和20个月因全身衰竭死亡。结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骨水泥填充+改良Gaveston内固定技术重建虽然手术时间延长,出血量增加,但腰椎骨盆稳定性重建有利于骨盆和脊柱的稳定性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术后可早期活动,近期疗效均较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06—2014-01诊治的23例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所有患者入院后急诊行一期清创术,待创面条件较好时,择期行二期改良外踝上皮瓣修复术。结果本组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0 ml。14例皮瓣一期愈合;5例皮瓣出现皮下积血,皮瓣颜色发紫,拆除部分缝线后症状缓解,皮瓣愈合;3例皮瓣术后3 d部分边缘颜色变黑坏死,切除坏死皮瓣边缘,加强伤口换药处理后伤口愈合;1例皮瓣出现大面积缺血,表面颜色由暗红色逐渐变为黑色,切除坏死组织后发现皮瓣深部组织成活好,加强伤口换药后,择期给予全厚皮植皮后愈合。23例获随访6~24个月,平均11.4个月。部分患者皮瓣外形略显臃肿,但不影响日常穿鞋,皮瓣质地、色泽与受区周围皮肤软组织相近。结论应用改良外踝上皮瓣修复足背远端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满意,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疝补片在修补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腹壁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收治30例腹壁穿刺孔癌种植灶患者采用手术切除及巴德补片修补腹壁缺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术后伤口均获得一期愈合。随访时间一年,无局部肿瘤复发,亦无切口疝发生。结论利用巴德补片修复腹壁穿刺孔癌种植转移灶切除术后的腹壁缺损,是减少肿瘤局部复发和预防腹壁切口疝的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中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行骶骨肿瘤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骶骨肿瘤患者切除过程中应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复习既往32例骶骨肿瘤应用传统的术前血管栓塞技术切除肿瘤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组手术时间为(149.19±73.81)min,术中出血量为(826.67±509.11)ml,有2例骶神经损伤,平均住院时间(26.05±7.08)d,术后恢复时间(34.61±8,22)d,半年复发率5.5%,1年复发率11%,2年复发率16%;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21.33±45.19)min,出血量为(1652±706.99)ml,有3例骶神经损伤,4例出现局部皮肤缺血性疼痛,1例出现性功能障碍。平均住院时间(37.93±7.63)d,术后恢复时间(46.03±9.67)d,半年复发率18%,1年复发率31%,2年复发率40.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骶骨肿瘤过程中,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术后恢复快,降低了复发率。是一项具有实用价值的临床技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累及S_2水平原发恶性骶骨肿瘤的手术入路、切口选择、手术方法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治疗9例累及S_2水平的原发恶性骶骨肿瘤患者,均未行腰骶部重建,其中脊索瘤6例,Ewing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用VAS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疼痛程度,用改良Biagini评分评价手术前后神经功能。结果 9例患者瘤体均顺利切除,截骨水平位于S_26例,S33例。手术时间150~320(221.7±35.6)min,术中出血800~1 800(1 144±332.5)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5~61个月。4例出现皮肤坏死后伤口感染,二次手术后伤口愈合。术前9例神经功能基本正常;术后2例括约肌功能基本正常,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排尿排便刺激感存在,1例括约肌功能丧失、不能感觉排便刺激。6例术后存在神经性疼痛,治疗4个月后VAS评分为0.5~3分。1例Ewing肉瘤与1例软骨肉瘤复发;1例脊索瘤患者术后32个月死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结论单纯后路骶骨整块切除、纱布填塞技术能顺利完成S_2水平骶骨整块切除手术,方法可靠,可达到彻底的肿瘤切除边缘;但其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对患者大小便功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采用脊柱ISOLA钉棒系统重建高位骶骨肿瘤切除后腰椎-骨盆连续性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可行性.[方法]对2001年7月~2007年1月间收治的43例侵犯S1、2的高位骶骨肿瘤患者进行同顾性研究,所有患者行肿瘤切除术后双侧或单侧ISOLA系统腰椎-骨盆的连续性重建.其中单侧重建者11例(25.6%),双侧重建者32例(74.4%).[结果]43例中,脊索瘤、骨巨细胞瘤、神经源性肿瘤共33例(77.1%).术后34例(79.1%)经12~62个月随访,5例脊索瘤患者复发,29例得到良好局部控制.术后腰骶部疼痛及下肢根性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恢复正常负重及行走.无1例出现断钉、断棒或螺钉松动.X线片检查未发现钉孔扩大、骨盆内聚及腰椎下移(L5下沉).国际保肢学会(ISOLS)评分功能优良率26例(76.5%).[结论]对于高位骶骨肿瘤,采用ISOLA钉棒系统重建其切除后腰椎-骨盆连续性的手术方法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且固定确实,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的整形治疗方法.方法 对18例患者手术切除巨大神经纤维瘤后,采用肿瘤皮肤反鼓切取回植术,自体全厚皮片移植或扩张后皮瓣转移修复术,或部分切除缝合术,使外观和功能得以重建.结果 Ⅰ期切除修复后,16例伤口均Ⅰ期愈合,2例伤口延期愈合.18例全部恢复生活自理及工作能力.结论 体表巨大神经纤维瘤病经过手术切除及重建整形治疗,可以使患者恢复身心康复和日常生活、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