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比较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切除一期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肛肠科2007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22例接受两种不同术式治疗的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其中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58例(皮瓣组),藏毛窦切除一期缝合术64例(缝合组)。随访12~89个月(平均43.6个月),比较两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皮瓣组的术后疼痛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缝合组(P0.05);皮瓣组手术时间大于缝合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除了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以外,操作并不复杂,术后疼痛轻、切口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骶尾部藏毛窦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4年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骶尾部藏毛窦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结果18例行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经一次手术治愈。15例行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其中5例出现切口部分裂开或坏死延迟愈合,均经常规换药引流后愈合。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愈合时间较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短[(19±7)d比(37±12)d,t=6.556,P<0.01].袋形缝合术组术后复发1例,复发率5.6%,Limberg皮瓣转移术组术后无1例复发,2组复发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与藏毛窦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有效治疗藏毛窦,对于复杂性和复发病例尽可能选择皮瓣转移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与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治疗(切口开放搔刮组)20例,行切除袋形缝合术治疗(切除袋形缝合组)23例。结果:切口开放搔刮组、切除袋形缝合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0.40±5.22)min、(43.49±7.45)min,住院时间分别为(7.70±1.42)d、(8.17±1.47)d,愈合时间分别为(34.45±7.72)d、(24.48±5.96)d,术后疼痛NRS评分分别为(4.15±1.09)、(4.74±0.96)。两组手术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6年,两组均无复发。结论:彻底切除病变组织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的关键,急性感染期选择切开引流囊壁搔刮术、慢性窦道期选择切除袋形缝合术均可治愈骶尾部藏毛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骶尾部入路手术结合VSD引流术治疗骶尾部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骶尾部感染性疾病患者28例,其中骶尾部囊肿合并感染12例,骶尾部藏毛窦感染16例,感染病灶最大直径约4.5~14.2 cm,平均(7.4±2.2)cm。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例,行Kraske术并VSD引流术;对照组14例,行Kraske术并常规负压引流。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组间比较,实验组负压引流时间短,术后3 d和7 d的疼痛评分低(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满意度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1年后随访两组均未出现感染灶复发、伤口未愈及异常神经体征。结论改良Kraske术并VSD引流治疗骶尾部感染性疾病,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愈合,值得临床选择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在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10月至2015年5月期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收治的100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分为双改良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双改良皮瓣组",n=30)、经典Limberg转移皮瓣组(简称"经典皮瓣组",n=30)及直接间断缝合组(简称"间断缝合组",n=40)3组。对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返回工作时间、复发情况及术后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 3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及术前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长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返回工作时间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短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切口血清肿和切口部分裂开的发生率在3组患者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切口浸渍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均明显低于经典皮瓣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间断缝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完全裂开率在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明显低于间断缝合组(P0.05),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术后均无切口完全裂开者。双改良皮瓣组和经典皮瓣组均无皮瓣坏死发生。结论无论采用哪种转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均有效,其较传统直接间断缝合有更低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更短的返回工作时间,更低的复发率,而经典Limberg皮瓣较双改良Limberg皮瓣有较高的切口浸渍发生率。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比较少,双改良Limberg皮瓣技术长期临床疗效尚需要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VSD)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5例,观察组行菱形皮瓣成形术(Limberg)并VSD治疗,对照组15例行Limberg手术并常规负压引流球引流.比较2组临床指标及疗效.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4种手术方法治疗藏毛窦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期间江苏省中医院肛肠科收治的43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藏毛窦切除+切口开放术4例(切口开放组)、藏毛窦切除+切口直接缝合术7例(直接缝合组)、藏毛窦切除+切口袋形缝合术19例(袋形缝合组)、藏毛窦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术13例(皮瓣转移组)。结果①4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切口开放组、直接缝合组、袋形缝合组和皮瓣转移组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6.70±8.69)d、(16.43±10.68)d、(15.84±11.29)d和(14.69±4.01)d,术后平均愈合时间分别为(64.75±6.50)d、(34.57±19.15)d、(35.16±15.49)d和(17.92±4.29)d。4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口愈合时间皮瓣转移组明显短于其他3组(P〈0.05),直接缝合组和袋形缝合组均明显短于切口开放组(P〈0.05),直接缝合组与袋形缝合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4组的并发症:直接缝合组有2例患者切口部分裂开,2例患者因切口感染行部分拆开;皮瓣转移组1例患者术后切口渗血行部分拆开引流,1例患者出现张力性水泡;其余2组没有发生并发症。切口愈合后随访半年均无复发。结论从本组有限的数据初步得出,藏毛窦术后的闭合方式根据切口张力大小而定,张力小者可行直接缝合,张力大者可行袋形缝合;病变范围广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可行菱形切除+Limberg皮瓣转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3例。结果13例患者全部治愈,随访1年,未见明显复发及并发症。结论袋形缝合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手术操作简单,治疗彻底,缩小了手术创面,愈合时间相对缩短,复发少,患者痛苦少,长期效果优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骶尾部藏毛疾病是原发于臀沟并向上蔓延的骶尾部慢性皮下感染,常反复破溃形成窦道即藏毛窦.藏毛窦的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苯酚注射、冷冻、切开引流搔刮、病灶整块切除等[1].北京市肛肠医院近年收治的藏毛窦患者多为外院手术治疗失败或复发者,通常窦道分支复杂,病变范围广泛,如果术后创口开放,二期愈合时间很长;另一方面,也会增加患者伤口疼痛和换药次数.2010年1月至6月我们采用改良Limberg、Dufourmentel菱形转移皮瓣成形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16例,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负压封闭引流(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价值,回顾采用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或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的37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资料,就换药次数、材料消耗、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的患者在换药次数、住院时间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3种术式,P〈O.05;在材料消耗方面,与一期缝合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优于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者,P〈O.05。结果表明,改良Limberg皮瓣转移结合VAC治疗骶尾部藏毛窦优于一期缝合、减张缝合、敞开引流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藏毛窦切除术后切口开放、缝合或皮瓣转移的疗效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藏毛窦手术3种不同切口处理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5月~2009年10月施行藏毛窦手术62例,随访43例,其中单纯切除术12例(切口开放组),切除后缝合18例(切口缝合组),切除后行各种皮瓣转移术13例(皮瓣转移组,包括菱形皮瓣转移6例,椭圆形皮瓣转移5例,三角形皮瓣转移2例)。结果单纯切除组切口愈合时间(70.1±11.6)d,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3.7±0.9)分,愈合后切口不适、针刺样疼痛7例,其中2例瘢痕处反复脱皮,无复发。切口缝合组切口愈合时间(34.3±7.6)d,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3.7±1.1)分,术后切口渗出10例,裂开5例,皮肤及皮下组织坏死1例,切口不适、针刺样疼痛3例,无复发。皮瓣转移组切口愈合时间(21.2±6.1)d,术后第1天疼痛VAS评分(2.3±0.9)分,切口裂开2例,前8例中2例皮肤表皮层坏死,改善缝合方法后5例无皮肤坏死,切口不适1例,1例复发。结论藏毛窦手术后切口闭合愈合时间较短,不影响手术效果,择期行切口闭合手术应是较好选择。闭合方法的选择根据切口张力的大小而定,张力小时可直接缝合切口,张力大时采用皮瓣转移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工补片在骶骨肿瘤切除后重建骶尾部软组织附着点对伤口愈合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6年2月骶骨肿瘤手术患者51例,肿瘤病变行整块切除或扩大切除手术治疗,根据肿瘤切除后有无采用人工补片重建骶尾部软组织附着点分为补片组(采用人工补片)25例和非补片组(不用人工补片)2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及伤口愈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伤口一期愈合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补片组80%,非补片组53.84%),P0.05,补片组20例获得一期愈合,5例未一期愈合的患者1例延期愈合,4例清创术后愈合;非补片组14例获得一期愈合,未一期愈合的12例患者中4例延期愈合,8例清创术后愈合。术后补片组平均住院日(21.48±4.94)d,非补片组(24.96±6.98)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拔除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补片可以作为骶骨肿瘤切除后的软组织重建方法并能够提高一期愈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V-Y皮瓣成型术在骶尾部藏毛窦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4年期间我院采用切除窦道、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的12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无皮瓣坏死、皮下血肿及切口裂开,随访1~4年,均无复发。结论从本组有限的病例资料结果来看,改良V-Y皮瓣成型术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效果较好,操作简单,术后美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安全性和美学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1月-2019年2月于笔者医院拟行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修复的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修复皮瓣分为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和前额皮瓣组,每组43例。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行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缺损,前额皮瓣组行额部皮瓣修复。术后比较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住院费用、美学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脂肪筋膜旋转皮瓣组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前额皮瓣组,美学效果优于前额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筋膜旋转皮瓣修复鼻部肿瘤切除术后缺损仅一期手术即可完成,在皮瓣愈合优良率、皮瓣愈合时间与前额皮瓣修复无显著差异,但能有效缩减手术费用,提高美学效果,且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骶尾部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方法并总结其疗效。方法在2008年6月至2015年9月间,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骶尾部藏毛窦病人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术,记录手术时间,术后观察病人并发症情况、住院及愈合时间,并对病人进行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25.8min;术后当晚仅有1例病人因疼痛肌注曲马多止痛,无病人出现切口感染;病人住院时间为13~16 d,平均完全愈合时间为术后15.4 d;术后随访时间为3~14个月,无病人出现疾病复发。结论病灶切除敞开创面联合邮票植皮术治疗藏毛窦疗效满意,相比其他治疗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具有手术简单、疼痛程度轻、住院时间短、复发率低、复发后不增加再次手术难度等显著优点,值得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与游离皮瓣移植术治疗烧伤后挛缩瘢痕的效果。方法随机将2017-01—2018-02间安阳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烧伤后挛缩瘢痕患者分为2组,各36例。游离皮瓣组行游离皮瓣移植术,菱形皮瓣组行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比较2组皮瓣成活率、挛缩瘢痕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前后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 2组皮瓣成活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菱形皮瓣组挛缩瘢痕复发率低于游离皮瓣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SF-36评分高于游离皮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下组织蒂菱形皮瓣成形术治疗烧伤后挛缩瘢痕,较游离皮瓣移植术挛缩瘢痕复发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尾部藏毛窦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方法:对56例骶尾部藏毛窦患者采用窦道切开、蜂蜜庆大霉素纱布换药、二期自体网状推移皮瓣的方法治疗。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4年,56例一次治愈48例,二次治愈7例,复发1例。结论:窦道切开、蜂蜜庆大霉素纱布换药、自体网状推移皮瓣治疗骶尾部藏毛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带蒂皮瓣结合术后阶段性康复措施对手外伤患者效果,为手外伤患者的修复及康复提供临床指导。方法选取本院80例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手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带蒂皮瓣修复,对照组术后结合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进行阶段性康复措施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皮瓣成活率、治疗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愈合时间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结果术后观察组皮瓣成活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85%)明显优于对照组(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愈合时间(9.1±1.1)天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6.1±1.1)天明显短于对照组(14.1±1.2)天、(11.2±1.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采用带蒂皮瓣手术结合术后阶段性康复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皮瓣成活率,治疗效果显著,降低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愈合时间,增强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骶尾部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和一期缝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至2012年我院收治藏毛窦患者并分别进行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术或一期缝合手术21例,其中12例采用袋形缝合,9例采用一期缝合.结果 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平均创面愈合时间(33.50±19.45)d,袋形组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无复发;一期缝合平均创面愈合时间(27.33±17,16)d,2例术后感染,切开引流,二期愈合,1例出现术后感染后创面未愈,再次手术治愈,1例创面轻微裂开,复发1例(11.1%).结论 藏毛窦切除后袋形缝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及复发率低,一期缝合的优点是创面愈合快,但是应当考虑到患者感染率较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祝斌  龙浩成  戴洛 《腹部外科》2013,(5):323-324
目的 探讨骶尾部藏毛窦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 2010年10月至2013年1月收治骶尾部藏毛窦5例,5例均骶尾部感染反复发作,待炎症消退后均行藏毛窦一期切除缝合术.结果 5例病理检查结果诊断为藏毛窦,3例术后I期愈合,2例术后切口轻度裂开,经换药后治愈.随访6~1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窦疾病容易误诊,术前应仔细检查,明确手术范围,彻底手术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