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28侧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患者,分别进行保守治疗10例(后牙垫+前牙区颌间弹性牵引,或不处理骨折仅张口训练和观察)和手术治疗14例(髁突复位内固定+颌间牵引,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颌间牵引),随访观察0.5~6年,对患者的自我感觉(疼痛)、开口度、咬合关系、下颌骨前伸和侧方运动、面神经功能及影像学检查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4例随访患者中,经过评估后保守治疗的10例各项观察指标恢复良好,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前应进行综合评估,骨折移位不显著且无严重功能障碍的采用保守治疗效果较好,下颌升支后缘离断髁突复位固定的方法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 CBCT)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成年髁突骨折患者30例(33侧),30例患者均行CBCT检查,通过CBCT影像评估髁突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治疗后7天、4周、3个月的追踪随访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在30例患者中,根据CBCT影像诊断及分型,14例(15侧)有手术适应证,其中12例(12侧)选择了手术治疗,术中情况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2例(3侧)放弃手术治疗;16例(18侧)非手术适应证,均选择了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均在治疗后7天、4周、3个月进行随访并观察治疗效果。结论 CBCT在髁突骨折的诊治中简便可靠,对髁突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口腔医学》2013,(9):584-586
目的探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对比1990—2010年179例髁状突骨折患者致伤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等临床资料。结果交通事故致伤92例(占51.4%),髁状突颈部骨折76例(占42.3%)。1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56例患者经不同进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在治疗方法的选择上,青少年组保守治疗比率较成年患者高(P<0.01),不同骨折部位治疗方法有差异(P<0.01),其中髁状突头部骨折保守治疗率最高(92.06%),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手术治疗比率较不合并其他部位骨折高(P<0.01)。治疗后大多获得良好的咬合关系,双侧髁状突骨折初期张口受限率显著增高(P<0.01),通过功能锻炼1年后张口度均恢复达3.0 cm以上。结论交通事故是首要的致伤原因,颈部为髁状突骨折最好发部位。青少年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合并其他部位骨折多选择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对骨折端移位角度大于30°,下颌升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5 mm,保守治疗后张口受限小于2 cm的患者很重要。  相似文献   

4.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 2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后6周和1年复诊(6周失访率为1413%,1年失访率为3016%),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来测定两组患者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张口度,分析开口偏斜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手术治疗组的髁突平均移位角度显著大于非手术治疗组,但治疗后6周和1年,手术组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开口偏斜率显著小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咀嚼功能优于非手术组;6周时手术组的张口度明显大于非手术组,1年后两者相近。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后的髁突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前, 根据髁突骨折的临床分类可将髁突骨折的治疗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笔者就1996~2007 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52 例共60 侧髁突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类型、程度及合并伤等情况分别采取不同治疗方法,对其临床疗效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158 例髁突骨折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收集1999~2003年入院的158例髁突骨折患者的病历资料并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8例骨折中,交通事故伤71例,跌伤41例,其他原因46例。手术治疗133例(177侧关节),保守治疗25例(32侧关节)。135侧采用固定的关节中,71侧采用夹板,41侧采用钢丝,其他材料23侧。41侧关节仅行骨折片摘除。59例患者病历中有明确的保留翼外肌或复位关节盘记录。结论:交通事故是髁突骨折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仍是主要手段,手术中生理解剖复位的观点正逐渐被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下颌骨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法选择的因素,并对手术和保守疗法的临床效果及影像学表现进行对比。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2008年1月~2013年10月经曲面断层片、冠状CT等确诊为囊内骨折的住院及门诊患者78例103侧进行分类,并对所有患者均行MRI检查确定关节盘的损伤及移位情况。对治疗后的患者行临床及影像学随访1~3年,评价其愈后疗效。结果:影像学检查:手术组髁突完全重建率为78.9%;保守组为7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下颌骨对称率为93.1%;保守组为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检查:手术组并发症少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治疗方式对于髁突囊内骨折愈后髁突改建及功能恢复均具有较高治愈率。结论:经临床验证,1)下颌支高度有无明显缩短;2)关节盘有无损伤及移位;3)有无明显张口受限及咬合紊乱;4)是否伴翼外肌附着丧失;以上几方面对于儿童髁突囊内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手术适应证与临床处理技术要点。方法:开放性手术治疗髁突骨折患者25例。其中19例骨折片复位后采用坚强内固定;6例髁突粉碎性骨折者,行髁突摘除,且其中4例行带血管蒂的颞筋膜瓣关节成形术。对比患者手术前后临床症状及X线结果,评价骨折愈合情况。结果:优19例(76%),良6例(24%)。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开放性手术及坚强内固定术,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儿童髁突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保守治疗16例儿童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儿术前、术后张口受限程度、咬合紊乱情况,利用术前、术后曲面断层片评估骨折复位与愈合状况.结果:16例中1例患侧出现关节强直,15例患儿髁突改建良好,开口度恢复正常.结论:保守方法治疗单侧儿童髁突骨折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髁突骨折5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髁突骨折患者的资料,其中非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0人,手术治疗15人,经随访1~5年,观察髁突骨折后成角和恢复情况与远期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行保守和手术治疗者的平均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分别为27°和56°,平均年龄分别为23岁和36岁。结论:根据髁突骨折移位角度和年龄来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其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与保守治疗方法在髁突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收集采用开放内固定技术与采用保守治疗技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2年1月。按照纳入标准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资料,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研究,共859例患者,其中手术治疗409例,保守治疗45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最大开口度优于保守治疗组OR=0.35,95%CI(0.21,0.50),P〈0.00001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诊1年,手术组错殆发生率小于保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OR=0.29,95%CI(0.13,0.66),P=0.0033;随诊1年,手术组与保守治疗组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Eoa=0.76,95%C1(O.25,2.29),P=0.63。两组治疗方法中面部不对称的发生率EOR=I.27,95%CI(0.34,4.79),P=0.733、下颌活动受限发生率EOR=O.94,95%CI(0.43,2.07),P=0.881均无显著差异。结论:采用开放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与采用保守治疗相比在治疗后咬合关系恢复及术后开口度改善方面具有优势。两种治疗方法出现关节区症状的情况无显著差异。对面部发育及下颌功能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成人髁突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成人髁突骨折的疗效。方法:运用循证医学方法,选用开口度、咬合关系2个结局变量,利用SPSS11.0软件包中R×C列联表的妒检验对不同骨折部位治疗方法的选择是否相同进行假设检验。综合评价国内外已公开发表的关于成人髁突骨折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的疗效研究。总样本361例,手术例数共246例,非手术例数115例。其中,高位骨折手术例数49例,非手术例数71例;中位骨折手术例数70例,非手术例数19例;低位骨折手术例数127例;非手术例数25例。结果:(1)高位骨折,手术组开口度恢复情况好于非手术组;中位骨折,手术组开口度恢复情况与非手术组相同;对于低位骨折,手术组开口度恢复情况与非手术组亦相同。(2)高位骨折,手术组咬合关系恢复率高于非手术组:中位骨折,手术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与非手术组相同:低位骨折.手术组咬合关系恢复情况与非手术组相同。结论:髁突高位骨折经手术治疗后,开15度及咬合关系均优于非手术治疗:中位骨折及低位骨折经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后,开口度及咬合关系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髁突颈部骨折时进行髁突-翼外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的适应证、手术方法 及术后效果。方法 对髁突颈部骨折出现髁头脱位突破关节囊、髁突和髁突颈下骨折移位成角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 mm的骨折患者,采用耳屏前绕耳轮脚向上后耳颅沟切口,行翼外肌-髁突肌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方法 治疗。术后1、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牙合关系、咀嚼力、面神经功能,三维CT重建上下颌骨,根据临床和影像学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1月,所有患者面型对称、牙合关系好、开口度均较术前增大;无骨折移位、患侧咀嚼力减弱、8例额纹变浅。3月后,所有病例面型对称、开口度≥3.5 cm、开口型无偏斜、骨折一期愈合、髁突表面未见骨质吸收、面神经瘫痪症状恢复、双侧咬合力对称。6月后观察所有项目同术后3月。结论 髁突骨折经耳屏前后上绕耳轮脚切口,能较好的保护颞下颌关节区相关血管神经;对髁突颈部骨折行翼外肌-髁突解剖结构开放性复位内固定,是一种恢复解剖形态和关节功能的有效方法 ,在术后3月内可判定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髁突囊内矢状骨折动物模型,观察髁突骨折后不同时间的病理形态改变。方法:对10只绵羊进行实验,右侧关节为手术侧,从耳前区切开皮肤,到达颞下颌关节,切断关节盘前后附着,从髁突外侧嵴到内侧髁颈锯开髁突,建立斜形矢状骨折。髁突碎片和关节盘推向前下内侧,左侧关节为对照侧。分别于术后1周、4周和12周处死2只、4只和4只动物。记录术前和术后每组动物的体质量、最大开口度、侧方活动度,进行X线、CT和组织病理学观察。采用SPSS1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手术组体质量、左侧向活动度未发现显著差异,但是在4周和12周组中,最大开口度和右侧向活动度明显减小。在这2组中,X线检查发现髁突残端外侧有新骨生成,并向外侧生长,同时关节间隙变狭窄和模糊。三维CT检查发现,髁突残端、髁突碎片和关节结节均发生改建。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在4周和12周组动物,关节腔充满纤维组织、软骨和骨组织。结论:该研究表明,此类骨折可以导致髁突骨关节病理改变,颞下颌关节有发展为关节强直的可能。  相似文献   

15.
羊髁突囊内骨折坚强内固定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创建羊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同期行坚强内固定术的实验动物模型,观察髁突囊内骨折固定术后的愈合情况。方法:12只6个月龄山羊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8只,一侧关节手术造成髁突囊内B型骨折并用两孔钛板+钢丝固定,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3、6个月各处死6只,术后即刻及3、6个月行螺旋CT扫描,手术前和处死前测量实验动物的体重和最大开口度,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自身术后3、6个月体重和术前体重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术前及术后3、6个月体重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最大开口度自身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螺旋CT显示骨折固定良好,固位钉稳固,骨折愈合良好。结论:髁突囊内B型骨折后施行恰当的坚强内固定术,可以促进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长螺钉在下颌骨髁突骨折内固定中的应用,对其疗效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对29例髁突高位斜形骨折患者经耳前途径行髁突解剖复位长螺钉内固定。测量术前、术后高度正常侧与降低侧下颌升支长度差值的变化(双侧髁突骨折时至少一侧为矢状骨折,该侧升支高度正常者才纳入研究),骨折段前后向及内外侧向的夹角,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及随访观察。结果:患者术后愈合良好,X线测量显示:术前患侧升支缩短高度平均6.6mm,术后为2.3mm,升支高度有显著性恢复;术前前后向平均夹角为47.7°,术后为9.8°,术前内外向平均夹角为60°,术后为16.9°,两组均有显著性改善。13例随访患者主观满意(随访时间为3~23个月,平均9个月),平均开口度为39mm,开口型正常,前伸、侧向运动幅度均大于5mm,无功能障碍。除2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的髁突中度吸收外,其余均恢复良好。结论:长螺钉可用于髁突斜形骨折开放复位的内固定,特别是累及囊内的高位骨折,但其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T、MRI及手术探查观察无髁突骨折颞下颌关节急性创伤后的变化,为该疾患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关节组2009—2010年收治的无髁突骨折颞下颌关节急性创伤患者7例11侧关节纳入研究。所有患者伤前均无关节症状,但在伤后出现长时间的关节区疼痛和开口受限,其中6例合并面部骨折,曾在其他医院或由其他医师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关节区的MRI检查,对受伤后即刻和再次就诊的CT进行比较。所有病例进行了手术探查,术中所见进一步证实影像学的变化。结果:CT显示,87.5%(7/8)的髁突在受伤即刻表面骨质"完好",而伤后1个月至1a出现骨质破坏。伤后1个月至1a的MRI检查显示,所有11侧关节均出现盘前移位,90.9%(10/11)的髁突伴骨质破坏。手术探查显示,2侧关节出现骨性黏连,3侧关节髁突表面骨质破坏与关节窝纤维性黏连,5侧关节髁突表面软骨变性伴黏连,1侧关节髁突表面软骨无明显破坏,关节盘前移位但形态尚可。结论:无髁突骨折的颞下颌关节急性创伤如伴关节盘前移位,可导致骨关节病和(或)关节强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分析人工关节头在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治疗中进行关节重建的方法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7年8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6例(10侧)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患者进行人工关节头关节重建。对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6例均采用人工关节头置换恢复颞下颌关节,术后患者张口度恢复理想。结论:人工关节头置换用于治疗颞下颌关节骨性强直具有可行性,并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单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髁突高位骨折患者,其中10例行下颌升支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手术组),其余9例单纯行颌间牵引术(非手术组),随访0.5~1年。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之间比较,开口度及前伸运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方运动度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下颌骨平面不对称,X线片显示髁突的解剖位置欠佳。手术患者,下颌下区存在线形疤痕,但下颌骨平面对称,X线片显示患侧髁突与健侧形态相似。19例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结论:采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高位复杂骨折,兼顾美观和功能,手术简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