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3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口内入路小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练 《贵州医药》2001,25(3):221-221
下颌骨骨折在颌面诸骨中发生率较高 ,临床治疗方法有多种[1] ,目前小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在临床上应用较为普遍。大多采用口外颌下切口入路小型钛板或不锈钢板内固定术 ,颌下切口有缺点 ,在面部留下疤痕。 1996~ 1999年我科应用口内入路小型钛夹板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 10例 ,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男性 7例 ,女性 3例 ,年龄 15~ 33岁 ,平均年龄2 3岁。下颌骨骨折的原因 :车祸伤 6例 ,摔伤 2例 ,拳击伤 2例。下颌骨骨折的类型 :颏部骨折 5例 ,颏孔区骨折 3例 ,颏部和颏孔区联合骨折 2例。手术方法 :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口内外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下颌角区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下颌角、下颌骨升支骨折患者7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先做口内切口,暴露并复位骨折,再在骨折线对应的口外颊部皮肤处做0.3 cm切口,将穿颊器经皮肤切口穿通至骨面,经穿颊器行骨折内固定术。对照组采用传统颌下入路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骨折。结果观察组术后开口度正常,咬关系良好,无颌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无面神经损伤及涎瘘,面颈皮肤无明显手术瘢痕。对照组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6例,下颌下区均可见明显瘢痕。结论口内外联合小切口手术治疗下颌骨角区骨折疗效优于传统的下颌下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锥形束CT( CBCT)在下颌骨髁突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13年8月~2014年8月诊治的成年髁突骨折患者30例(33侧),30例患者均行CBCT检查,通过CBCT影像评估髁突骨折类型及骨折移位情况,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治疗后7天、4周、3个月的追踪随访并评估临床效果。结果在30例患者中,根据CBCT影像诊断及分型,14例(15侧)有手术适应证,其中12例(12侧)选择了手术治疗,术中情况与术前评估基本一致,2例(3侧)放弃手术治疗;16例(18侧)非手术适应证,均选择了保守治疗。两种方法均在治疗后7天、4周、3个月进行随访并观察治疗效果。结论 CBCT在髁突骨折的诊治中简便可靠,对髁突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选择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的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对降低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的作用.方法 18例腮腺良性肿瘤患者行肿瘤切除术时保留腮腺咬肌筋膜, 23例腮腺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同时切除腮腺咬肌筋膜,随访0.5~2.5年,比较2组患者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保留腮腺咬肌筋膜组中有3例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13.3%;切除腮腺咬肌筋膜组有13例出现味觉性出汗综合征,发生率为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92,P<0.01).结论 腮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保留腮腺咬肌筋膜,可有效减少术后味觉性出汗综合征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穿颊器联合口内入路复位内固定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方法,评价该手术方法的的疗效.方法:对2006年12月~2009年5月间50例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患者,使用穿颊器经过颊部小切口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内固定.采用口腔内切口达骨面,在骨折线对应皮肤处作约0.3cm切口,将穿颊器经皮肤切口穿通至骨面,经穿颊器行坚强内固定术.同时期的另外21例同类型骨折患者,仍按照传统下颌下入路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两组患者进行组间对比.结果:用穿颊器口内入路全部患者的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良好,无主诉关节疼痛与弹响症状.全部患者无面神经损伤、无涎瘘、面颈皮肤无明显手术瘢痕.传统口外入路6例患者内固定术后出现暂时性面瘫,下颌下区均可见明显术后瘢痕.结论:口内入路微创治疗下颌骨角部及升支骨折优于传统的下颌下切口法,是下颌骨升支及下颌角骨折的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需获得分化增殖良好、数量充足的种子细胞,但正常下颌下腺中很难分离出成体干细胞.目的:利用腺体组织损伤动物模型体外分离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并进行克隆化培养.设计、时间和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3/2007-01在遵义医学院贵州省细胞工程实验室完成.材料:8周龄雄性SD大鼠10只,由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动物中心提供.方法:10只大鼠采用结扎下颌下腺主导管、抑制腺体分泌来建立组织损伤模型,1周后切取腺体组织,酶消化法体外分离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原代培养10-14 d后,挑取培养皿中形成的小的类圆形、类上皮细胞集落予以纯化,传代后进行单克隆培养.主要观察指标: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结果,通过绘制生长曲线分析下颌下腺干,祖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结果:实验获得表达层粘蛋白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特征,CD29呈阳性表达表明其具有高黏附、高增殖等组织干细胞特性,角蛋白19的阳性表达提示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呈上皮源性.其生长曲线近似"S"形,体外培养增殖活跃.结论:实验结果显示,下颌下腺干,祖细胞具有组织干细胞的特征,有望成为组织工程化人工涎腺构建的一类种子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7.
微创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练  石兴莲  陈尚  向晓波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24):2263-2264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手术坚强内固定的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76例下颌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创手术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手术前后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总结护理要点。结果本组74例患者切口一期愈合,咬合关系良好,面型对称;2例口内钛板外露,延迟愈合,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满意。结论微创手术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良好,正确有效的护理及功能训练是患者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钟阳  满城  郑德鑫  罗祥友  蒋练 《重庆医学》2021,50(17):3056-3058
创伤性骨化肌炎(myositis ossificans traumatica, MOT)是一种少见的非肿瘤性疾病,多由创伤导致肌肉或软组织内出现异位成骨[1].颌面部 MOT 多表现为严重的功能障碍,如张口受限、肌肉麻木、疼痛等.国内近 20 年来仅报道 1 例累及咀嚼肌的MOT[2],目前尚无累及多个咀嚼肌的病例报道.本文总结 1 例同时累及左侧翼内肌、翼外肌 MOT 诊疗情况,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牙齿拔除后拔牙位点牙槽骨由于生理或病理性骨吸收,常导致种植时骨量不足,并且伴有软组织萎缩,严重影响种植修复的功能及美学效果。近年来学者们提出各种方案来预防拔牙位点软硬组织的吸收,其中“牙根盾技术”成为美学种植修复的新治疗方法。文章从“牙根盾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效果、技术改良及临床并发症等方面做一综述,进一步为口腔美学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检测母体血清,了解其营养状况,分析唇腭裂发生与母体营养状况的关系,为降低唇腭裂的发生开辟新途径。方法收集唇腭裂患者母亲血液(Ⅰ组)和正常婴儿母亲(Ⅱ组)血液样本各78例,采用原子吸收光谱分光光度法测量血清中营养物质(锌、钙、镁、铜、铁、总蛋白、甘油三酯、胆固醇及血糖)的含量,比较分析两组营养物质含量有无差异。结果Ⅰ组血清锌的含量明显低于Ⅱ组,两组间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而Ⅰ组血清铜、铁、镁、钙、总蛋白、胆固醇、血糖及甘油三酯的含量与Ⅱ组比较均见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Ⅰ组中,唇裂伴腭裂者与单纯唇裂者母体血清的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比较均见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唇腭裂的发生与孕期母体的营养状况有一定关系,其中锌含量的高低与后代唇腭裂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