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髁突骨折的开放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研究下颌骨髁突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及开放性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方法、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40例 (共 5 6侧 )髁突骨折患者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后行开放性手术治疗 ,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随访 ,随访期 4~ 45月 (平均 17月 )。结果 :根据术后疗效判断标准进行评价 ,优 3 4例 ( 85 % ) ,良 6例 ( 15 % ) ,差 0例。结论 :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 ,应尽可能给予开放性手术治疗 ,临床上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与并发症发生的关系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146侧)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功能、面神经损伤和术后瘢痕等作为术后评价标准;对患者的术前、术后、以及随访的影像片进行数字化分析.随访时间3个月~20年。结果:116例髁突骨折病人中,采取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术86例和髁突摘除术30例。手术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ORIF)的研究组中,手术进路及固定方式与并发症的发生关系密切,这些并发症包括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下颌偏斜,面神经损伤,术后瘢痕,以及咬合关系紊乱,张口受限甚至关节强直等。结论:根据髁突骨折的分型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髁突骨折手术切开复位坚强内固定效果较好,但不同类型的髁突骨折应选用不同的手术进路及合适的复位固定方法,以最大限度地预防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急诊手术的适应证.方法:对8例单侧髁突骨折和3例双侧髁突骨折患者进行急诊手术,治疗后追踪随访.通过X线片和临床检查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开口度正常,咬合关系亦基本正常,髁突恢复解剖形态.结论:对开放性髁突骨折患者,急诊手术更有利于骨折愈合及咬合关系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下颌骨髁突骨折坚强内固定术的手术适应证与技术要点。方法:对开放复位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的92例髁突骨折患者手术前后仔细记录面形、张口受限、面神经损伤及殆关系紊乱情况,手术前后X线曲面断层片对照骨折复位与愈合殆状况。结果:髁突骨折X线复查骨折解剖复位率达94.9%,张口受限3例,错殆1例,钛板断裂1例,面神经暂时性损伤8例。结论:成人髁突骨折明显移位者应用微型钛板内固定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内固定治疗髁突骨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髁突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的手术适应证、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以髁头脱位骨折、髁颈和髁颈下骨折移位角度大于30°~45°、下颌支垂直高度降低超过4~5mm为适应证,对收治的23例28侧髁突骨折患者采用改良耳颞部"拐杖"型切口或颌后进路,行翼外肌-髁突解剖复位及张力带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后3~6个月复诊,检查面型、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并以此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面型对称,开口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开口型显著改变。2例术后错牙合患者经1周颌间牵引,恢复正常。影象学检查示髁突无移位,骨折无错位。钛板无移位,髁突表面无明显吸收现象。患者咀嚼有力。2例面瘫患者经治疗后3个月恢复。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进行翼外肌-髁突开放性解剖复位固定,是一种既能恢复解剖形态又能恢复咀嚼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手术和非手术方法治疗单侧下颌骨髁突高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19例髁突高位骨折患者,其中10例行下颌升支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手术组),其余9例单纯行颌间牵引术(非手术组),随访0.5~1年。结果:手术组和非手术组之间比较,开口度及前伸运动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侧方运动度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下颌骨平面不对称,X线片显示髁突的解剖位置欠佳。手术患者,下颌下区存在线形疤痕,但下颌骨平面对称,X线片显示患侧髁突与健侧形态相似。19例中无1例出现明显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结论:采用下颌升支垂直截骨内固定术+颌间牵引术治疗下颌骨髁突高位复杂骨折,兼顾美观和功能,手术简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髁突骨折的适应证、技术要点和并发症的发生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年来采用手术治疗的116例髁突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分别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和髁突摘除术,随访3个月至3年,复查内容包括患者咬合关系、开口度、开口型、神经损伤、颞下颌关节症状、面型和X线检查。结果:外形和功能均显著恢复,113例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占97.4%;115例张口度恢复正常,占99.1%;X线复查髁突骨折解剖复位率94.8%;15例儿童患者恢复良好,无下颌骨发育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髁突骨折的较好方法,严重移位或脱位的儿童髁颈和髁颈下骨折应采用可吸收接骨板进行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30例(38侧)髁突骨折临床资料分析,探讨髁突骨折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大连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04-05─2007-10收治的资料完整的30例(38侧)髁突骨折病例,对髁突骨折的发生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全身损伤、治疗方案及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并以开口度、开口型、咬合关系、咀嚼力、面型等5个方面作为术后评价标准,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髁突骨折男性多于女性,交通事故伤为最主要致伤原因;髁突骨折42.11%发生在髁突基部,36.84%发生在髁突颈部。主要治疗方法是坚固内固定,正颌手术方法(下颌升支垂直截骨术)等。并发症主要为开口型偏斜(4例),开口度30mm以下(1例),术后髁突吸收(1例)。结论:髁突骨折好发于髁突颈部及基部,坚固内固定是最常用手术方法,牵引成骨技术也应用到陈旧性髁突骨折中。  相似文献   

9.
髁状突骨折坚固内固定治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就我科近十年收治的髁状突骨折患者中接受了坚固内固定手术治疗 ,经 2年~ 8年随访 ,有完整术前术后影像学资料和临床资料的 19例患者进行分析。一、材料和方法1.1992年至 1998年底共对 42例髁状突脱位骨折作了开放复位内固定术。收集其中 19例经两年以上随访、有完整术前术后临床与影像学资料的患者 ,男性 15例 ,女性 4例。随访时间 2年~ 8年 ,平均 4年。平均年龄 31岁 ( 15岁~ 48岁 ) ,2例伤后 1周至 2周内手术 ,8例在伤后 48小时内手术 ,其它在伤后 3天至 6天手术。合并颏部或下颌体骨折11例 ( 5 7.89% )。2 .放射学分析 :升支高度…  相似文献   

10.
下颌骨髁突骨折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49例下颌骨髁突骨折患者,22例采用手术治疗, 27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治疗后6周和1年复诊(6周失访率为1413%,1年失访率为3016%),通过临床和X线片检查来测定两组患者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张口度,分析开口偏斜和咀嚼功能情况。结果:治疗前手术治疗组的髁突平均移位角度显著大于非手术治疗组,但治疗后6周和1年,手术组的髁突移位角度和开口偏斜率显著小于非手术组,手术组的咀嚼功能优于非手术组;6周时手术组的张口度明显大于非手术组,1年后两者相近。结论:对伴有移位或错位的髁突骨折,手术治疗后的髁突解剖复位和功能恢复均优于非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坚强内固定以后对髁突应力分布的影响,探讨下颌角骨折引起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采用螺旋CT技术、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有限元处理分析软件Ansys建立下颌骨正常有限元模型及下颌角骨折有限元模型并模拟坚强内固定,定量对比分析髁突应力分布状况。结果:患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明显改变,尤以髁突前斜面和嵴顶部最为显著;健侧髁突表面应力分布未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下颌角稳定型骨折在外斜线行坚强内固定后髁突表面应力分布发生了异常改变,破坏了颞下颌关节的生物力学环境,可能是下颌骨损伤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致病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颧上颌复合体(ZMC)骨折的致伤原因、三维CT检查及坚强内固定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25例患者均经三维CT检查、图像重建并行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中,交通事故伤13例(52%),工业事故伤5例(20%)。局部塌陷畸形21例,咬合紊乱19例,张口受限15例,复视伴眼并发症17例,眶下神经支配区麻木11例,5例伴有上颌矢状骨折。25例患者三维CT重建图像均清晰显示主体解剖图像及周围关系,图像直接显示了颌骨骨折的部位及空间结构关系。所有患者选用微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手术治疗,22例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对于ZMC骨折患者,通过选择局部切口、冠状切口及前庭沟切口,用微型钛板行坚强内固定术,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下颌骨骨折136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998~2004年136例下颌骨骨折病例,行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分别在手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复查,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线对位愈合情况、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36例中134例一期愈合,2例延期愈合。X线片示骨折线对位良好,咬合关系及开口度均恢复良好。结论: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效果好,方法可靠,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总结颌骨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口腔科2005-01—2009-05收治的颌骨骨折患者共67例进行坚强内固定治疗,并利用颌间牵引钛钉行颌间固定及牵引,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复查,检查咬合关系及开口度等情况,拍摄X线片了解骨折线复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经1~6个月随访,67例中66例咬合关系及开口度恢复良好,有1例上、下颌骨多处骨折患者术后轻度咬合错乱。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颌间固定及牵引是颌骨骨折治疗的有效方法,坚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促进了颌骨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我院自2010-06—2013-06行下颌骨骨折坚固内固定术的72例临床资料;对感染病例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72例患者,经过术后观察及3个月的随访,11例出现术后感染,感染的发生率为15%。感染的发生部位以下颌角居多,骨折的形式以复杂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居多,其中6例经积极治疗及对症处理后痊愈,5例取出内固定物后痊愈。结论:下颌骨坚固内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原因较多,诸如骨折的原因和方式、骨折的部位和形式、手术方式的选择、术中操作不当、未达到解剖复位、接骨板使用不规范等。注重手术技巧,并针对继发感染的病因进行积极的预防与处理,能有效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颌骨骨折坚强内固定术97例应用体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评估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使用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97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97例中92例软组织创口Ⅰ期愈合,口内!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4.8%。术后6月X线片复查骨折愈合良好,均未见钛板或钛钉移位、断裂,周围骨质无疏松、吸收等现象。结论: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效果确切,是治疗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70岁以上老年人下颌骨骨折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997-2006年间我科共收治127例70岁以上下颌骨骨折老年患者,其中78例采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进行治疗,49例采用颏兜牵引或未经任何治疗,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复诊,X线检查骨折愈合情况。结果:钛板坚强内固定组治愈68例,有效7例,无效3例;对照组治愈24例,显效11例,无效14例。经PearsonX。检验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钛板对70岁以上老年人下颌骨骨折进行坚强内固定,可使其达到功能复位与重建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应用小型钛板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使用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治疗的157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经术后6个月、1年、2年随访,评价颌面部形态、咬合关系、骨折对位及愈合情况。结果:本组中151例咬合关系恢复良好,颌面部外形和咀嚼功能得以恢复,张口度正常,治愈率达96.18%。2例术后感染,4例发生钛板折断行二次手术取出,失败率3.82%。结论: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技术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良好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术后复位及固定效果的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坚固内固定技术在髁部骨折手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单侧髁部骨折小夹板内固定治疗术后病人不同时期拍摄的X线片,观察术后6个月内复位准确性及固位稳定性情况。结果:大多数病人获得了良好的复位及稳定的固位。结论:髁突骨折解剖复位是可能的,坚固内固定治疗方法较少发生术后骨折片段的移位,且只有较小程度的位置改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应用坚固内固定治疗面骨骨折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因面骨骨折行切开复位、坚固内固定治疗的1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应用经验。结果 115例面骨骨折行坚固内固定治疗,109例术后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占94.8%。结论 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面骨骨折效果确切,是治疗面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