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r,ELST)又称来源内淋巴囊的低度恶性腺癌或Heffner肿瘤,是发生于内淋巴囊的少见肿瘤,可单独发生,亦可伴发于von Hippel Lindau综合征(VHL病,又称希林病)~([1])。由于该肿瘤比较少见,本文报道2例本院诊断的ELST,并结合文献对该病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进行初步探讨,以提高对ELST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e sac tumor,ELST)是来自内淋巴囊和内淋巴管上皮的肿瘤,又称内淋巴囊低度恶性腺癌。因其发病率低、发展慢、症状缺乏特异性,且肿瘤位于患侧颅底、位置深在,周围解剖复杂,瘤体血供丰富,故该病术前诊断困难、术中切除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多且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合文献就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临床、病理、影象和治疗及预后进行综合回顾.方法 分析2例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资料,以反复右耳听力下降和右面神经麻痹为临床表现.MRI和CT显示右颞骨占位和弥漫性骨质破坏.结果 组织学改变提示肿瘤源自内耳内淋巴囊,属于罕见低级别肿瘤.结论 内耳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是位于后或中颅凹、伴有颞骨破坏、双侧听力下降及面神经麻痹的一种罕见肿瘤,这种肿瘤需要和发生在临近的中耳腺瘤、颈静脉副节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膜瘤以及转移性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要点及肿瘤的预后情况。方法对7例内淋巴囊肿瘤进行临床、影像及病理分析,并进行随访,观察肿瘤预后及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内淋巴囊肿瘤的临床症状包括进行性加重的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眩晕、颅神经受累等症状。镜下瘤组织主要呈乳头状结构,局部可见腺样及囊性结构,部分腺腔及囊腔内可见粉染胶样物质,肿瘤细胞为圆形或立方形,部分瘤细胞的胞质透明,核形态及大小比较一致,异型性不明显。肿瘤间质血管较丰富,且胶原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可见出血、噬含铁血黄素细胞、异物巨细胞及胆固醇结晶,部分病例出现骨质破坏及坏死。免疫表型:CK和NSE(+),部分病例CD56和S-100(+),GFAP、TTF-1、CgA、TG和Syn均(-)。7例患者中,1例肿瘤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另1例术后2年复发,其余患者均未见复发、转移。结论内淋巴囊肿瘤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的预后情况较好。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肿瘤分类(200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5,12(1):78-78,66
上皮肿瘤鳞状肿瘤和前体 鳞状细胞癌 ,非特异型  角化  非角化  基底样  疣状  湿疣性(下转 6 6页上接 78页 )  乳头状  淋巴上皮瘤样  鳞状移行性早期侵袭性 (微浸润 )鳞状细胞癌鳞状上皮内肿瘤 宫颈上皮内肿瘤 (CIN) 3  鳞状细胞原位癌良性鳞状细胞病变 尖锐湿疣 鳞状乳头状瘤 纤维上皮性息肉腺性肿瘤和前体 腺癌  黏液性腺癌   宫颈管内膜   肠型   印戒细胞   微偏离性   绒毛腺性  子宫内膜样腺癌  透明细胞腺癌  浆液性腺癌  中肾腺癌 早期浸润性腺癌 原位腺癌 腺性结构不良 …  相似文献   

6.
1 表面上皮—间质肿瘤1.1 浆液性肿瘤1.1.1 良性1.1.1.1 囊腺瘤 ;乳头状囊腺瘤1.1.1.2 表面乳头状瘤1.1.1.3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1.2 交界恶性 (低度恶性潜能 )1.1.2 .1 囊性肿瘤 ;乳头状囊性肿瘤1.1.2 .2 表面乳头状肿瘤1.1.2 .3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1.3 恶性1.1.3.1 腺癌  (1)乳头状腺癌 ;(2 )乳头状囊腺癌1.1.3.2 表面乳头状腺癌1.1.3.3 腺癌纤维瘤 ;囊腺癌纤维瘤 (恶性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 )1.2 黏液性肿瘤 (包括子宫颈管内膜样和肠型 )1.2 .1 良性1.2 .1.1 囊腺瘤1.2 .1.2 腺纤维瘤 ;囊腺纤维瘤1.2 .2 交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在外周神经鞘瘤与神经纤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特点及临床表现。结果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诊断符合率为79.2%(19/24),对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0%(6/15)、40%(2/5),其中对神经纤维瘤病诊断符合率100%(4/4)。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具有形态规则、边界清晰、低回声等共同表现;靶征、脂肪帽及囊性变等征象对于诊断神经鞘瘤有一定价值;结合临床资料,超声诊断1型神经纤维瘤病有较高特异度。结论超声对外周神经源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中靶征、脂肪帽和囊性变等特征有助于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囊性水瘤(cystic hydroma)是淋巴管瘤(lymphangioma)的一种,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颈部囊性水瘤为颈部淋巴组织异常发育所致,是接近原始淋巴囊的颈淋巴结发生的一种错构瘤,而非真性肿瘤.临床表现为颈部囊性病变,可为孤立性大囊、多囊或多腔囊性包块,婴幼儿患者以颈侧多囊浸润型为主,且内含大量液体(淋巴液),并具有肿瘤特性,如向组织间隙浸润生长,术后易复发等[1].  相似文献   

9.
胰腺囊腺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进一步探索胰腺囊腺肿瘤超声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运用二维超声对12例胰腺囊腺肿瘤(男、女各6例,其中浆液性囊腺瘤2例,粘液性囊腺瘤6例,粘液性囊腺癌4例)的声像图表现进行分析,并进行病理对照。结果:浆液性囊腺瘤的瘤体内以多发小囊为主要影像表现,粘液性囊腺瘤内的囊肿少而大。粘液性囊腺瘤与囊腺癌的声像图鉴别是困难的,瘤体壁上的乳头样肿块及肿瘤的远处转移提示为恶变,同时提出囊腺瘤与假性囊肿的鉴别点。结论:超声在胰腺囊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上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胰腺囊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结果 17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55岁。多数为无症状偶然发现,以胰体尾部居多。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5例(29. 4%)(伴相关浸润性癌1例,伴高级别异型增生1例,伴低级别异型增生3例),实性-假乳头瘤4例(23. 5%),黏液性囊性肿瘤伴轻度异型增生2例(11. 8%),浆液性囊腺瘤2例(11. 8%),假性囊肿2例(11. 8%),伴囊性变的导管腺癌及淋巴上皮囊肿各1例(5. 9%)。结论胰腺囊性病变多数为良性,掌握临床病理特征有助于准确的病理诊断,对于判断预后及推动胰腺囊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淋巴囊肿瘤(ELST)的病理形态特点、组织发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提高对该罕见肿瘤的认识。方法对1例ELST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并行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结果肿瘤大多数区域呈乳头状囊状结构,乳头状结构被覆无纤毛的单层立方-柱状上皮;部分区域呈腺样并呈囊性扩张,其内可见粉染的胶样物质,类似甲状腺滤泡内胶质。免疫组化示瘤细胞EMA、NSE、vimentin、VEGF、CK5/6和CK8/18(+)。结论 ELST较为罕见,临床及病理均易与其他肿瘤混淆,需要常规病理结合免疫组化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睾丸卵黄囊瘤、畸胎瘤及精原细胞瘤的超声诊断标准并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30例睾丸肿瘤的声像图特征.如实记录各种睾丸肿瘤的术前超声诊断结果,评估术前高频超声定性诊断睾丸卵黄囊瘤、畸胎瘤及精原细胞瘤的能力.总结它们的临床和超声特征、拟定新的诊断标准并将之用作诊断性试验.结果 睾丸卵黄囊瘤主要见于小儿,血清甲胎蛋白阳性,超声表现为睾丸内混合性包块,内部可见多个不规则小片状液性暗区.畸胎瘤多见于小儿,甲胎蛋白阴性,超声表现内部回声混杂不均,粗大钙化和囊性区多见.精原细胞瘤见于成人,甲胎蛋白阴性,超声上以肿瘤内散在条索状高回声为其特征表现.术前及采用拟定的诊断标准后诊断准确性分别为:卵黄囊瘤,46.7%(14/30) vs 90.0%(27/30)(P<0.001);畸胎瘤,63.3%(19/30) vs 96.7%(29/30)(P=0.001);精原细胞瘤,40.0%(12/30) vs 80.0%(24/30) (P=0.001).结论 睾丸卵黄囊瘤、畸胎瘤、精原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总结的临床和超声特征能明显提高高频超声定性诊断这3种睾丸肿瘤的能力,拟定的诊断标准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探讨MSCT对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胰腺囊性肿瘤的MSCT表现。结果:35例胰腺囊性肿瘤中,8例浆液性囊腺瘤:2例中央可见星芒状钙化,增强后分隔强化;6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增强后病变无强化。黏液性囊腺瘤5例,2例表现为单房囊性病灶。4例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增强后壁有强化。囊腺癌5例,肿瘤呈多房分隔囊性病灶,其中4例伴肝脏转移及1例伴邻近血管受侵征象。实性假乳头状瘤10例,3例为囊实混合性,4例以实性为主,3例以囊性为主。其中2例肿瘤有钙化。增强后实性部分静脉期延时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2例,囊性病变与扩张胰管相通,病灶内可见壁结节。胰腺癌伴囊变4例及胰腺囊性转移瘤1例。结论:MSCT及后处理技术能很好显示胰腺囊性肿瘤内部结构及邻近脏器、血管受累改变情况,对其诊断及确定手术方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多层螺旋CT(MSCT)表现和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胰腺囊性肿瘤MSCT表现,其中浆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肿瘤10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3例,实性假乳头状瘤3例。男5例,女16例,年龄14—78岁,平均52岁。使用4层和16层螺旋CT,平扫21例,同时增强20例。结果:①浆液性囊腺瘤多表现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均匀,无壁结节。②黏液性囊腺肿瘤表现为多房或单房、边界清楚、无壁结节或壁结节小;而黏液性囊腺癌浸润周围组织、边界不清、壁结节较大。③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为多房或葡萄串样囊性肿块,与扩张的胰管相通。④实性假乳头状瘤边界清,可有较厚包膜,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构成比例不一,实性部分逐步强化。结论:MSCT可以展示胰腺囊性肿瘤的病理特征,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及肾癌类肿瘤CT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巨大多房囊性肾瘤的CT特征与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和13例巨大肾癌类肿瘤的CT资料。结果:巨大多房囊性肾瘤CT表现是肿瘤壁完整,内为多房样囊肿和分隔组成。巨大肾癌类肿瘤主要CT表现以破坏肾实质为主。结论:巨大多房囊性肾瘤呈多房样囊性改变排列有序,囊壁清晰光滑无结节,与正常肾组织边界清楚。而巨大肾癌类肿瘤,因肿瘤巨大瘤内多发大的坏死囊变区,与残存正常肾组织分界不清,是与巨大多房囊性肾瘤的鉴别要点。  相似文献   

16.
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道1例罕见的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腺癌,并结合WHO(2000)胰腺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分类对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介绍.方法 对1例胰腺浆液性微囊性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肿瘤位于胰尾,与脾分界不清,侵及胃壁、脾并与脾动、静脉粘连.肿瘤由大量微小的囊组成,呈海绵状,囊腔内充满蛋白性质的液体,囊内壁衬以单层排列的扁平-立方上皮细胞,胞质透明,核小、圆形,无异型,脾内、脉管周围及胃壁平滑肌间均可见肿瘤浸润.结论 浆液性囊腺癌组织学特征与浆液性微囊性腺瘤极其相似,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是其诊断恶性的要点,但其生长缓慢,切除肿瘤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特点,提高超声定性诊断水平。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周围神经源性肿瘤26例。结果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多位于脊柱旁、肾周;形态规则,边缘清晰,有包膜回声;内部以低回声为主,可有囊变,后方回声增高;实质回声欠均匀。超声提示良性神经源性肿瘤19例,诊断总符合率90.5%(19/21),其中神经鞘瘤100%(14/14),神经纤维瘤71.4%(5/7)。腹膜后MPNST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无包膜;瘤体巨大,内部回声不均匀,以低回声多见,后方回声增高,可有囊变,超声诊断恶性肿瘤5例,均未提示其来源,结论 腹膜后良性周围神经源性肿瘤超声诊断有一定特异性,定性准确率高,腹膜后MPNST,超声检查仅可判断良恶性,而不能进一步提示其来源。  相似文献   

18.
多囊性肾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景  丁华野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0,7(3):214-216,I056
肾脏是囊性病变好发器官 (包括先天性和肿瘤性病变 )(表 1)。多囊性肾细胞癌、多囊性肾瘤、部分分化性囊性肾母细胞瘤和肾盂囊性错构瘤是肾脏少见的以弥漫囊性改变为特点的肿瘤性病变。这 4种肿瘤临床都表现为良性过程或只有局部恶性潜能。影像学检查非常类似 ,容易误诊。本文主要对上述 4种肿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论述。表 1 肾囊性病变先天性发育异常先天性肾盂积水先天梗阻性微小囊性肾发育不良囊性发育不良多囊肾 (成人型 ,婴儿型 )髓质海绵肾幼年肾单位肾结核芬兰型先天性肾病综合征良性肿瘤多囊性肾瘤肾盂囊性错构瘤低度恶性或…  相似文献   

19.
泪囊肿瘤(lacrimal sac tumor,LST)少见,多为恶性,早期一般不会引起泪道堵塞,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肿瘤増大、阻塞鼻泪管,可导致溢泪,溢出脓性分泌物,易误诊为慢性泪囊炎而延误治疗。本文报道2  相似文献   

20.
卵巢上皮性肿瘤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在卵巢良、恶性上皮肿瘤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端粒酶活性原位检测法 (ISLT法 )和核仁组成区相关蛋白 (AgNORs)技术检测 88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 ,其中囊腺癌 2 6例 ,交界性囊腺瘤 2 1例 ,囊腺瘤 15例 ,囊腺癌癌旁组织 2 6例。结果 卵巢囊腺癌 ,交界性囊腺癌 ,囊腺瘤 ,囊腺癌癌旁组织端粒酶检出率分别为 92 .3% ,4 2 .8% ,0。囊腺癌组端粒酶阳性率与交界性囊腺瘤 ,囊腺瘤 ,囊腺癌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其端粒酶阳性检出率与患者年龄 ,肿瘤大小 ,病理类型 ,有无腹水、淋巴结转移 ,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 (P >0 .0 5 )。卵巢囊腺癌AgNORs总面积为 0 .92 6 9± 0 .2 0 39μm2 ,与其他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并端粒酶活性强度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 (rs=0 .910 ,P <0 .0 1)。交界性囊腺瘤组 9例端粒酶阳性的AgNORs总面积为0 .74 83± 0 .0 36 3μm2 ,12例端粒性酶阴性的AgNORs总面积为 0 .5 870± 0 .1381μm2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LSLT法和AgNORs在卵巢囊腺癌的确诊和交界性囊腺瘤与囊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