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各类别患者在人口学特征和疾病特征上的差异。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8月16日—2020年1月16日、2020年6月8日—2020年10月30日选取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综合ICU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患者转出ICU 1个月时,采用PICS相关症状评估量表对其进行电话随访。对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和多项分类Logistic回归识别其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纳入299例ICU患者,其中165例(55.18%)出现PICS症状。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为“疲劳-睡眠障碍组”(44.24%)、“焦虑组”(16.97%)、“症状高发组”(38.79%)。“症状高发组”与“疲劳-睡眠障碍组”比较,PICS患者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越高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越小(OR=0.882,P=0.001),无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无气管切开归于“疲劳-睡眠障碍组”的概率较大(OR=5.443,P=0.048;OR=4.015,P=0.006);“症状高发组”与“焦虑组”比较,PICS患者的APACHE Ⅱ越高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越小(OR=0.903,P=0.027),年龄<50岁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3.392,P=0.025);“疲劳-睡眠障碍组”与“焦虑组”比较,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于“焦虑组”的概率较大(OR=4.422,P=0.005)。结论 PICS患者的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高APACHE Ⅱ、有呼吸系统疾病史和气管切开的PICS患者归为“症状高发组”的概率较大,年龄<50岁的PICS患者归为“焦虑组”的概率较大。临床医护人员应关注PICS患者症状特征的异质性,对不同类别的患者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心理弹性潜在类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心理弹性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影响不同潜在类别的因素。 方法 2020年12月—2021年8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昆明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237例原发性脑肿瘤住院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心理弹性量表简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及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心理弹性特征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方差分析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心理弹性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回收率为95.4%。经潜在类别分析,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心理弹性分为3个潜在类别,分别是低水平心理弹性组(27.4%)、中水平-高波动心理弹性组(30.1%)、高水平心理弹性组(42.5%);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得分(OR=1.045,P<0.001)、医学应对方式问卷的面对维度得分(OR=1.102,P=0.016)和屈服维度得分(OR=0.865,P=0.013)、农村居住地(OR=0.437,P=0.049)是心理弹性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 结论 原发性脑肿瘤患者心理弹性有明显的类别特征,临床工作者应识别不同类别患者的特征及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干预策略,促进患者心理弹性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3.
尚子妺  吴静  周洁 《中华护理杂志》2019,54(10):1456-1462
目的 构建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并以该平台为依托,探究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状况与相关症状的变化轨迹及关联度。方法 开发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以该平台为研究工具,采用自我监控法和便利取样法对60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周的睡眠状况,以及疲乏、焦虑抑郁、恶心呕吐、疼痛症状进行持续监测,分析睡眠与症状变化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1周内,睡眠状况与疲乏、焦虑抑郁、恶心呕吐、疼痛症状在第2天急剧加重,在第2~4天达到高峰,随后逐渐缓解;睡眠状况与症状、症状与症状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其中醒来次数与疲乏在化疗第1天和第7天(r=0.613,P<0.01;r=0.780,P<0.01)呈显著相关,睡眠质量(r=-0.439,P<0.05)和睡眠效率(r=-0.471,P<0.05)与化疗第2天的焦虑抑郁呈低度相关。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期间睡眠与相关症状均呈现先恶化后缓解的趋势,并且在不同时间存在不同程度的关联,也说明基于生态瞬时评估法的症状评估平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症状的精准化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发生现状及其潜在类别,并比较各类别患者在社会、疾病、生理和行为4个方面的差异,分析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11月在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短卷、锻炼自我效能量表、简明疼痛量表、简明疲乏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筛查量表收集资料。采用Mplus 8.3软件进行潜在类别分析,并应用SPSS 25.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29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1.88%,其中84.4%的肺癌患者存在化疗相关症状群。潜在类别分析结果显示,存在高症状组(53.6%)和低症状组(46.4%)2个类别。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工作状况、BMI、体力活动水平、锻炼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确诊时间和白蛋白浓度是肺癌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结论 肺癌患者化疗相关症状群的发生率较高,症状特征存在异质性,可分为2个潜在类别。无业、BMI<18.5以及每周体力活动水平、锻炼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从诊断期到过渡期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分析气质类型等因素对轨迹类别的预测作用。 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于2018年11月—2019年12月收集符合标准的乳腺癌患者一般资料和人格特征,并分别在手术前(T1)、化疗前(T2)、首次化疗后(T3)、化疗中期(T4)、化疗结束(T5)及化疗结束后2个月(T6)调查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轨迹类别,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识别轨迹类别的预测因素。 结果 本研究识别出3条不同特点的心理痛苦轨迹,命名为“持续高心理痛苦组”(5.3%)、“心理痛苦下降组”(57.2%)和“无心理痛苦组”(37.5%)。单因素分析显示,职业状态(χ2=6.508,P=0.089)、家庭人均月收入(χ2=5.237,P=0.073)和气质类型(χ2=40.382,P<0.001)与心理痛苦轨迹类别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气质类型是心理痛苦轨迹的独立预测因子,抑郁质的患者更可能存在心理痛苦,多血质的患者更可能无心理痛苦。 结论 乳腺癌患者从诊断期到过渡期心理痛苦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大部分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适应状态。气质类型能够预测患者的心理痛苦轨迹,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气质特点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症状群及前哨症状,分析前哨症状严重程度与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为护理人员开展AECOPD患者症状群干预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10月—2022年3月,便利选取南宁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165例AECOPD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修订版记忆症状评估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并收集患者入院后首次检测的炎症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症状群,基于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结果,判定症状群的前哨症状,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患者前哨症状与炎症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OPD患者存在3个症状群,包括呼吸道症状群、情感症状群和疲乏症状群。Apriori算法关联分析显示,精力缺乏是呼吸道症状群的前哨症状,感到悲伤是情感症状群的前哨症状,注意力不集中是疲乏症状群的前哨症状。相关性分析显示,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与精力缺乏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179,P=0.022;r=0.246,P=0.001),前白蛋白水平与精力缺乏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167,P=0.032);单核细胞计数与感到悲伤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236,P=0.002);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与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程度呈负相关(r=-0.197,P=0.011)。结论 AECOPD患者症状群存在前哨症状,其严重程度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水平、前白蛋白水平、单核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关,建议护理人员将前哨症状作为症状群管理的切入点,为患者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构建肠造口周围潮湿相关性皮肤损伤(peristomal moisture-associated skin damage,PMASD)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设计,便利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9月在上海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接受肠造口术的329例患者作为建模组,根据患者术后3个月内是否发生PMASD分为并发症组(141例)和非并发症组(188例),基于单因素分析、Lasso变量筛选结果构建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判断模型的拟合度,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区分度,Bootstrap重抽样法进行内部验证。于2020年10月—11月选取109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 建模组术后3个月内PMASD发生率为42.9%(141/329),验证组为37.6%(41/109)。最终纳入模型的预测变量为性别(OR=0.497)、造口部位(OR=4.338)、造口开口高度(OR=0.304)、底盘区域手术切口(OR=3.479)、底盘贴合情况(OR=2.399)、软食(OR=3.155)、半流质饮食(OR=3.325)。Hosmer-Lemeshow检验P=0.274,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2,约登指数为0.500,灵敏度为0.688,特异度为0.798。外部验证Hosmer-Lemeshow检验P=0.51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0,灵敏度为0.610,特异度为0.882。结论 该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为临床护理人员筛选PMASD高风险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我国首次确诊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的内部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间人口学变量的分布差异。 方法 2021年6-12月,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上海市某三甲医院收治的首次确诊为乳腺癌患者1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人口学问卷、疼痛数字评分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FACIT疲劳量表进行调查,对该症状群的结果进行潜在剖面分析,检验不同类别间的人口学变量分布差异。 结果 乳腺癌患者术前疼痛-焦虑-疲乏-睡眠障碍症状群可分为高症状组、中症状组和低症状组3个类别。3组患者分别有80例(40.40%)、91例(45.96%)、27例(13.64%)。相比于低症状组,高症状组、中症状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别的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在年龄(F=3.310,P=0.039)、职业分布上(χ2=15.041,P=0.020)存在差异(P<0.05)。结论 首次确诊乳腺癌患者术前症状群存在异质性,年龄和职业是影响首次确诊乳腺癌术前症状群潜类别的重要影响因素。医护人员应关注年轻在职的首次确诊的乳腺癌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疏离的潜在类别,并分析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疏离的预测指标。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5—11月西安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女性乳腺癌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交焦虑量表、社交回避量表、孤独感量表调查患者的社会疏离状况,同时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调查。基于潜在剖面分析对社会疏离进行类别分析,并采用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不同类别间的区分指标。结果 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疏离特征可分为3种类别,分别命名为“高症状组”、“中等症状组”和“低症状组”,占比依次为11.6%、46.4%、42.0%。睡眠质量(OR=1.121,P=0.016)、手术(OR=8.063,P=0.010)、放疗(OR=8.385,P=0.017)是高症状组的预测指标。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OR=2.101,P=0.034)、手术(OR=4.072,P<0.001)、化疗(OR=3.059,P=0.005)是中等症状组的预测指标。结论 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疏离水平可分为3个类别。“高症状组”的睡眠质量较差,手术、放疗是其重要预测因素;“中等症状组”的家庭人均月收入较低,手术、化疗是其独立预测因素。医护人员应根据女性乳腺癌患者社会疏离的不同分类特征,给予针对性的靶向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相关焦虑的潜在类别,分析不同类别孕妇的特征差异。方法 于2018年12月—2019年5月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门诊的17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妊娠相关焦虑量表、易感性人格类型问卷和心理弹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相关焦虑分为2个潜在类别:焦虑高发组(59.0%)和低焦虑-担心胎儿组(4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大专及以上学历(OR=6.799)、既往有不良妊娠史(OR=4.276)、易感性人格(OR=5.999)是妊娠相关焦虑高发的危险因素(均P<0.05),心理弹性得分是妊娠相关焦虑高发的保护因素(OR=0.940,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妊娠相关焦虑有明显的分类特征,高学历、不良妊娠史及易感性人格的孕妇焦虑高发,应多关注该类别孕妇;高心理弹性是妊娠相关焦虑的保护因素,应注重挖掘孕妇的心理弹性,减轻其心理应激,缓解孕妇妊娠相关焦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复发恐惧的潜在类别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别癌症患者的特征差异。方法 采用按比例分配连续性抽样的方法,选取2021年2月—10月在沈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治疗的肺癌、胃肠道癌、乳腺癌及妇科肿瘤的癌症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及癌症复发恐惧量表简版进行调查。结果 最终共调查390例癌症患者,其中76.7%存在癌症复发恐惧;癌症复发恐惧表现为3种不同潜在类别,分别命名为“低复发恐惧-外向型”“中复发恐惧-常规型”和“高复发恐惧-神经质型”,占比依次为19.5%、59.7%、20.8%。相较于“低复发恐惧-外向型”,焦虑水平越高的癌症患者归属于“中复发恐惧-常规型”和“高复发恐惧-神经质型”的概率越大(OR=1.282,P=0.016;OR=1.378,P=0.010);而社会支持水平越低的癌症患者归属于“中复发恐惧-常规型”和“高复发恐惧-神经质型”的概率越大(OR=0.948,P=0.010;OR=0.900,P<0.001);疾病不确定感水平越高的癌症患者归属于“高复发恐惧-神经质型”的概率越大(OR=1...  相似文献   

12.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0月—2021年7月在扬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60例,以应激作用过程理论为框架,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心脏病运动恐惧量表、心力衰竭症状状态问卷、运动自我效能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分析肿瘤患者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s,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有关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1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2项研究,包括4项病例对照研究和18项队列研究,共10 52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临床分期Ⅲ~Ⅳ期[OR=3.06,95%CI(2.16,4.35),P<0.001]、胸壁静脉植入[OR=0.69,95%CI(0.53,0.89),P=0.005]、体重指数≥25[OR=1.95,95%CI(1.21,3.13),P=0.006]、肿瘤发生转移[OR=2.72,95%CI(1.38,5.38),P=0.004]、硅胶材质导管[OR=0.73,95%CI(0.56,0.95),P=0.020]、高凝状态[OR=2.69,95%CI(1.94,3.73),P<0.001]及糖尿病史[OR=0.50,95%CI(0.33,0.76),P=0.001]是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输液港植入位置及其材质、肿瘤临床分期、肿瘤发生转移、体重指数、伴随高凝状态、糖尿病史为肿瘤患者TIVAP导管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高危患者应加强临床护理,以降低导管相关性血栓发生率,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用心陪伴干预对治疗期乳腺癌患者配偶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4月—5月北京市某医科大学4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的32名女性乳腺癌患者配偶为研究对象,实施用心陪伴干预,包括勇于担当(多干活)、相伴左右(多陪伴)和心灵沟通(多谈心)。采取个体化面对面干预,时长45 min,并分别在干预前、干预后2周采用癌症自我效能量表-配偶版、焦虑自评量表进行测量。结果 干预前,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44.25±30.76)分、焦虑得分为(34.14±6.94)分;干预后2周,乳腺癌患者配偶的癌症自我效能得分为(163.91±26.74)分、焦虑得分为(29.26±4.56)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940,P<0.001; t=4.248, P<0.001)。结论 用心陪伴干预能提高配偶照顾乳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并降低其焦虑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高原地区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5月—10月以连续入组的方式,选取青海省某三级甲等医院ICU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ICU患者实施双下肢静脉血栓超声诊断,分析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ICU患者192例,ICU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0.4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民族、年龄、居住地海拔高度、疾病类型、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素氮、C反应蛋白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9.094,95%CI为2.035~40.639,P=0.004)、少数民族(OR=5.510,95%CI为1.082~28.052,P=0.040)、居住地海拔2 000~2 500 m(OR=4.395,95%CI为1.433~44.572,P=0.02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05 s(OR=6.727,95%CI为1.117~40.496,P=0.037)、C反应蛋白>3.07 mg/L(OR=9.545,95%CI为1.403~64.945,P=0.021)是ICU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对于入住ICU的患者应进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早期筛查,女性、少数民族、居住地海拔2 000~2 500 m、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7.05 s、C反应蛋白>3.07 mg/L的ICU患者应作为深静脉血栓的重点筛查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风险预测模型并应用于临床,验证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上海市某三级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264例患者作为建模组,将术后低体温组116例和非低体温组148例的各项危险因子进行对比,利用Logistic回归构建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判断模型的拟合优度,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于2018年1月—12月纳入132例患者作为验证组对模型进行应用研究。结果 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建模组为43.93%(116/264),验证组为41.66%(55/132);最终进入预测模型的因子分别为:基础体温(OR=0.296)、手术类型(OR=1.457)、室温(OR=0.521)和麻醉时间(OR=1.009)。H-L检验P=0.123,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91,约登指数为0.867,灵敏度为0.600,特异度为0.867,实际应用的正确率为79.54%。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为临床筛选腹腔镜手术术中低体温高危患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