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的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 回顾7例临床诊断SARS的患发病后一系列的胸片和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7例SARS胸部X线片和CT检查均有异常发现。影像学表现可为两肺不同程度的片状或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阴影(7/7),其中小片状影1例(1/7),大片状影2例(2/7),兼有大片、小片状4例(4/7)。胸腔积液3例(3/7),继发空洞2例(2/7)。结论 SARS以肺实质和间质渗出性病变为主,常伴有胸腔积液,病变发展迅速,恢复期胸部的病灶吸收较慢。  相似文献   

2.
胸部CT对SARS诊断价值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胸部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 临床疑似SARS并同时行常规胸片和CT检查的患者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21~77岁(平均43岁)。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均行X线胸片和CT扫描,时间间隔1~6h。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16例胸片异常的病例中,11例符合SARS表现,4例肺部阴影为伪影假象(3例肺部CT正常)或其他疾病。5例胸片正常的病例中,有3例CT显示SARS病灶。SARS典型的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磨玻璃影(100%)和伴有不规则实变或肉芽肿样病变的混合影。结论 X线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胸部高分辨率CT诊断结缔组织病所致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associated with 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CTD-ILD)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临床确诊CTD-ILD患者的X线胸片、常规CT及高分辨率CT影像资料.结果 高分辨率CT检出CTD-ILD 17例(65.4%),常规CT检出9例(34.6%),X线胸片检出4例(15.4%),高分辨率CT检出率高于常规CT(x2=6.125,P=0.013)和X线胸片(x2=10.286,P=0.001); CTD-ILD患者X线胸片主要表现为网状影、蜂窝状影、胸膜增厚及胸腔积液;早期CTD-ILD患者高分辨率CT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或片状浸润影,随病情进展出现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线、网格状影,病变晚期呈蜂窝状改变;常规CT显示磨玻璃影、小叶间隔增厚不如高分辨率CT.结论 高分辨率CT可发现肺部、胸膜的细微病变,是早期发现CTD-IL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林富华  周凤娟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110-1111
目的探讨纵隔气肿影像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4例纵隔气肿的X线正侧位胸片及CT影像表现。结果24例纵隔气肿X线胸片表现为纵隔旁线条样透亮影,纵隔内多发不规则条片状影。确诊率达91.67%,CT表现环绕纵隔的低密度气体影,确诊率达100%。结论高度怀疑纵隔气肿的患者首选X线正侧片检查,如X线胸片不能确诊或需明确其他并发症时应进一步行CT检查,两者结合,可以防止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通型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普通型SARS病人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36例重型病例作对比分析。结果:224例普通型SARS胸部X线表现显示:斑片状影156例(69.64%)、大片状影80例(35.71%)、间质改变182例(81.25%)、磨砂玻璃样改变85例(37.95%)、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178例(79.46%)、大范围肺实变21例(9.38%)、单肺受累80例(35.71%)、双肺受累144例(64.29%)。结论:普通型SARS的X线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影、间质性改变、片状影内见支气管气像及双肺受累,且病变吸收、消散相对较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结果 260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胸部X线表现可见:斑片状影183例(70.38%);大片状影102例(39.23%);间质改变208例(80%);磨玻璃样改变113~J(43.46%);大范围肺实变31例(11.92%);索条状影108例(41.54%);弥漫性病变42例(16.15%);单肺受累96例(36.92%);双肺受累176例(67.69%)。结论 不同程度的肺组织实变是SARS的共同特征,胸片能够显示和诊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应作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表现,并与249例治愈病例做对比分析。结果 11例SARS死亡病例的胸部主要x线表现为:斑片状影10例(90.90%),大片状影8例(72.73%),大范围肺实变8例(72.73%),间质改变10例(90.90%),磨玻璃样改变9例(81.82%),弥漫性病变11例(100%),双肺受累9例(81.82%)。对比分析显示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这4种x线表现在死亡病例与治愈病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大片状影、大范围肺实变、磨玻璃样改变、弥漫性病变、双肺受累,尤其是大范围肺实变和弥漫性病变是SARS死亡病例的主要x线表现。绝大多数SARS死亡病例死亡前最后一次胸片显示双侧肺野广泛的内有支气管气像的磨玻璃样改变。  相似文献   

8.
卡氏肺囊虫肺炎的X线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诊断。方法:搜集了8例经病理证实的上述病例资料,均行X线胸部摄影检查。结果:胸片可以观察到:病变呈双侧,有网状结节影,浓密的斑片状影和云团状影以及全肺实变影。结论:卡氏肺囊虫肺炎的影像表现是多变的,X线胸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9.
CR与普通X线摄影在诊断中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R在诊断中较普通X线摄影的优势。方法 50例(胸片10例:其中床旁胸片3例、小孩胸片2例,鼻骨8例,腹部平片7例:其中小孩3例,脊柱15例:其中床旁1例,四肢关节10例:其中床旁1例、小孩1例)行CR检查.所有病例同时行普通X线检查。结果 ①50例病人行CR检查时的诊断准确率高于普通X线检查。CR检查时的诊断准确率为92%.而普通X线检查时的诊断准确率为80%。CR检查时的阳性率为52%,普通X线检查时的阳性率为44%。②)CR检查的漏诊与不确定诊断率低于普通X线检查。全部病人行CR检查时无漏诊、不确定诊断病例2例.全部病人行普通X线检查时有1份漏诊.不确定诊断病例5例。③CR检查的重拍率低于普通X线检查.其中以床旁拍片与小孩拍片为甚。全部病例行CR检查时重拍1例.普通X线检查重拍5例。④2例病人做胸片检查在行CR处理时发现有肾结石,而普通X线检查显示不出来。结论 CR检查在诊断中的效果优于普通X线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病程中胸部影像动态改变特征。方法收集北京胸科医院2003年3月27日-5月27日确诊的资料较完整的SARS患者病例86例。回顾性分析这些影像资料,观察其在病程不同时期的影像动态改变特征。结果86例临床确诊病例胸部X线出现异常的时间多在发病的4—7天(73.3%),初期最常见的胸部X线异常表现为斑片状模糊影,单侧53例(61.6%),双侧33例(38.4%)。病程极期的时间多在8-14天(74.4%),病变的主要特点是进展速度较快的单发或多发大片状模糊影(81.4%),部分患者病变呈游走性改变。病变大多分布于中、下肺野为73例(84.9%)。多数病变吸收的时间为15—21天(48.8%)。CT对病变的观察更为敏感。结论SARS患者胸部X线表现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有一定的特点,影像的动态改变对指导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ARS患者并发肺纤维化的程度和发生率.方法对确诊的44例SARS患者进行影像学随访观察,包括摄胸部X线及CT扫描检查.结果44例SARS患者中,24例在住院时期有不同程度的肺部纤维化改变,其中19例重症病例中15例出现肺纤维化,25例普通型中9例并发肺纤维化(P<0.05).出院时,12例(27%)存在肺纤维化.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分别有5例(11%)、3例(6%)、2例(4%)及2例(4%)两肺见纤维条索状影.结论肺纤维化是SARS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重症较普通型者易发生肺纤维化,而且程度较重,吸收慢.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早期X线和CT的特征表现及诊断意义。方法 对82例临床确诊的1周内SARS病例的数字式正侧位x线胸片对比CT所见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X线胸片分为7种类型:正常或局限性肺纹理粗重型4例(4.9%);棉絮样渗出型48例(58.5%);假性空洞型5例(6.1%);叶段实变型12例(4.6%);多灶肉芽肿型3例(3.7%);弥漫渗出型3例(3.7%);混合型7例(8.5%)。累及一侧肺57例(70%),两侧同时受累25例(30%)。单发病变52例(63.4%),单肺、双肺双发或多发30例(36.6%)。有局灶性病变的患者中,位于肺门周围或呈中央分布者22例;位于外围或胸膜下者32例。病变在3cm者以上者62例。累及肺上叶者32例(右侧19个、左侧13个)、右肺中叶12例和肺下叶38例(右侧20个、左侧18个),其中30例呈多肺叶的双发或多发病变。14例患者行HRCT检查,均有阳性表现,其中4例在X线胸片上未见异常。结论 肺部浸润病灶是SARS的重要影像表现,具有复杂多样性,其中多灶肉芽肿及假性空洞征象可能是较特异的X线征象。HRCT能够显著提高SARS早期病变的检出率。追踪观察胸部X线的变化是观察疗效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SARS恢复期胸部CT表现。方法 36例确诊为SARS的患者在出院后进行胸部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发病后152~225d(平均187d)进行,分为重型组(19例)及普通型组(17例),并回顾性分析36例患者影像高峰期胸部X线表现。结果 58.33%(21/36例)无阳性CT胸部表现,其中重型组42.11%(8/19例),普通型组76.47%(13/17例);重型组31.58%(6/19例)可见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21.05%(4/19例)双肺散在磨玻璃样改变,5.26%(1/19例)单肺叶局段性磨玻璃样改变,31.58%(6/19例)见小叶内间隔和/或小叶间隔增厚,5.26%(1/19例)见胸膜下弧线影,5.26%(1/19例)见蜂窝影,5.26%(1/19例)见小支气管牵拉扩张,5.26%(1/19例)可见机化性肺炎,5.26%(1/19例)见肺大泡形成;普通型组11.76%(2/17例)见局段性磨玻璃样改变,11.76%(2/17例)见纤维索条影和/或小叶间隔增厚,5.88%(1/17例)可见机化性肺炎;重型组影像高峰期73.68%(14/19例)可见大面积肺实变及弥漫磨玻璃样改变,其中64.29%(9/14例)CT复查均可见双肺弥漫磨玻璃样改变或双肺散在磨玻璃样改变。结论 SARS恢复期大部分病例胸部CT表现恢复正常,小部分可遗留轻度磨玻璃样改变、小叶内间隔和/或小叶间隔增厚、胸膜下弧线影、蜂窝影、机化性肺炎及肺大泡,发生率与SARS轻重分型及影像高峰期病灶轻重程度有关,并且这些表现可持续较长时间及有发展为纤维化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胸部DR和CT检查对SARS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3年4~5月137例SARS患者中同时行DR和CT检查的70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对照研究。结果:70例中65例胸片表现异常,5例表现正常,而CT扫描均表现异常。SARS典型的胸部DR和CT表现为演变迅速的片状阴影、斑片状浸润或云絮状阴影和伴有不规则实变影、磨玻璃影或结节状阴影。病变部位以单侧单叶最多,其次为单侧多叶和双侧多叶。结论:SARS的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无特异性。DR胸片是SARS早期诊断的首选方法,但当胸片诊断或排除困难时,本院CT室条件具备时应及时行胸部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SARS患者2年康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通过对20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IgG阳性患者2年康复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探讨SARS发展规律。方法选择20例临床确诊SARS的患者,分别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3个月、半年和2年观察SARS-IgG、T细胞亚群、肺功能、胸部CT等的动态变化。结果20例患者出院后2年内,SARS-IgG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下降,但下降趋势较缓;至第2次复查时绝大部分患者的T细胞亚群恢复至正常水平;首次复查时,胸部CT异常率为65%,主要有磨玻璃样密度病灶、小叶内间质增厚或小叶间隔增厚、不规则的纤维索条影、胸膜下弧线影、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蜂窝状阴影等,至第4次复查时,胸部CT的异常率仍为30%;首次复查时,肺功能以弥散常数(Kco)异常发生率最高,伴有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D)的异常,至第3次复查时逐渐恢复。结论SARS患者SARS-IgG水平下降缓慢,可能持续较长时间;胸部CT恢复需较长时间;肺功能以弥散功能障碍为主,恢复较快。进一步进行SARS相关指标的研究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ARS患者远期胸部CT动态变化的特点.方法对50例SARS患者于发病3个月、6个月、9个月和14个月进行胸部CT随访.结果CT扫描显示3个月内病变基本吸收者24例,6个月内30例,14个月内35例.15例于14个月后仍见肺内异常病灶,其中磨玻璃样密度病灶11例,不规则索条影8例,细网状影4例,胸膜下弧形线影4例,合并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1例.结论30%SARS患者于14个月后仍可见肺内残留病灶,病灶以磨玻璃样密度为主(73.3%),并伴有肺间质增生及纤维化.  相似文献   

17.
SARS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分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影像特征与分型。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和部分病理对照的方法对105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X线片及CT片进行研究。结果 肺实质局部浸润占23.8%,肺实质广泛浸润占24.8%;肺间质局部浸润占11.4%;肺间质广泛浸润占18.1%;混合浸润占21.9%。结论 胸部X线片发现肺部浸润病灶是临床诊断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重要依据之一。根据肺部渗出病灶的类型可大致分为肺实质浸润、肺间质浸润、混合浸润三大类。结合流行病史或免疫学检查可与其他肺炎鉴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临床和细胞免疫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35例SARS病人的临床特征,并与普通肺炎病人进行比较。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13例SARS病人和10例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CD4^ 和CD8^ T淋巴细胞。【结果】SARS病人最常见的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淋巴细胞减少。13例SARS病人外周血CD4^ 和CD8^ 自发病第1周至第四周均明显降低,以发病第2周最明显。胸部X线表现为进行性发展的多发性肺浸润病灶。【结论】SARS是一个严重的呼吸系疾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头痛、全身肌肉酸痛。检查有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减少,CD4^ 和CD8^ 明显降低,肺内多发性浸润病灶。  相似文献   

19.
常志文  王云  刘谦  刘国梁 《临床荟萃》2003,18(14):797-800
目的 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 ,积累临床诊治经验。方法 收集我院及我院医务人员在酒仙桥医院收治的 4 0例SARS患者和 2 0例疑似后排除SARS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 0例确诊SARS中 30例 (75 .0 % )有明确接触史 ,其中 17例 (4 2 .5 % )为家庭内传染 ,12例 (30 .0 % )为医院内传染 ,而排除组 2 0例均无明确接触史。 4 0例确诊SARS患者均出现发热 ,部分伴咳嗽 ,咳痰 ,腹泻 ,肌肉酸痛 ,头痛 ,白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减低 ,转氨酶增高 ,白蛋白减低 ,球蛋白增高 ,血气分析提示血氧分压 (PaO2 ) <90mmHg(1mmHg =0 .133kPa)共 31例 (77.5 % ) ,血氧饱和度 (SaO2 ) <97%共 37例 (92 .5 % ) ,胸片提示单肺病变 2 0例 (5 0 .0 % ) ,双肺病变 2 0例 (5 0 .0 % ) ,14例 (35 .0 % )给予 1种抗生素治疗 ,而 2 6例 (6 5 .0 % )给予 2种抗生素治疗 ,33例 (82 .5 % )给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 ,2 3例 (5 7.5 % )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 ,3例 (7.5 % )需呼吸机辅助呼吸 ,确诊SARS病例 1例死亡 ,排除组 2 0例均好转。经两组间比较 ,流行病学史、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胸部X线片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其他如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沉、生化指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