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使用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分析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关联性及关联强度。 方法将调查的3 724例患者和社区居民的临床情况作为数据集,使用IBM SPSS Statistic19.0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数据集进行分析。 结果在3 724名调查人群中,高尿酸血症占样本的13.32%,三酰甘油、肌酐、尿素氮和总胆红素异常分别占25.76%、7.90%、13.91%和13.56%,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分别为20.24%、43.70%、22.28%和20.72%。关联规则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χ2=34.01,P<0.001)、糖尿病(χ2=9.07,P=0.003)、三酰甘油(χ2=20.38,P<0.001)、总胆红素(χ2=57.03,P<0.001)、谷丙转氨酶(χ2=6.156,P=0.017)、肌酐(χ2=102.71,P<0.001)和尿素氮(χ2=72.82,P<0.001)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而血糖(χ2=0.369,P=0.584)、总胆固醇(χ2=1.081,P=0.326)和谷草转氨酶转氨酶(χ2=3.656,P=0.074)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高血压、肌酐、三酰甘油和总胆红素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密切相关,是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非哺乳期乳腺炎中常见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CM)及肉芽肿性乳腺炎(GM)的超声和MRI表现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7年8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5例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个病灶。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超声、MRI检查。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MRI表现特征。 结果本组75个病灶,17个为PCM,20个为GM,38个为其他类型乳腺炎,包括化脓性炎、小管炎及结核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超声表现的形态、回声水平、血供程度、血供模式及向脂肪组织蔓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747,P=0.021;χ2=10.923,P=0.027;χ2=29.609,P<0.001;χ2=10.806,P=0.029;χ2=7.939,P=0.019)。其中PCM病灶血供多丰富,且以边缘型为主,同时更易向脂肪组织蔓延;GM病灶血供则以混合型为主。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位置及其边缘光整差异,以及超声探及的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MRI表现的腺体致密、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类型、腋窝淋巴结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724,P=0.035;χ2=15.576,P=0.016;χ2=12.457,P=0.014;χ2=6.394,P=0.041)。PCM病灶多为肿块样强化;GM则以非肿块样强化及环形强化者较多,强化后腋窝淋巴结显示者较多。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病灶平扫信号、位置、形态、边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本组75个病灶,超声诊断准确率为52.0%(39/75),误诊率为48.0%(36/75);MRI诊断准确率为26.7%(20/75),误诊率为73.3%(55/75);超声联合MRI诊断准确率为57.3%(43/75),误诊率为42.7%(32/75)。 结论不同类型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检查方法联合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标准切面培训的教学法在住院医师产前超声病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1人,采用问卷星制作产科超声病例考题并进行测评。问卷1和问卷2分别包含4个胼胝体发育不良(ACC)病例和4个先天性膈疝(CDH)病例的标志性结构识别题目和病例诊断题目。经过标准切面培训后,再次完成病例测评,统计答题正解率。应用χ2检验比较培训前后答题正确率的差异,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2种病例的答题正确率增长百分比的差异。 结果21名住院医师完成问卷1和问卷2的标志性结构识别题目14个,共答题294人次,正确率为61.2%(180/294),完成病例诊断题目8个,共答题168人次,正确率为38.7%(65/168)。培训后标志性结构识别、病例诊断题目的正确率分别上升为80.3%(236/294)、66.7%(112/168)和89.5%(94/105)、67.9%(57/84),与培训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2.585、27.262和69.048、12.429,P<0.001、<0.001、<0.001、=0.006)。培训后,ACC病例的答题正确率提升36.5%±11.4%,CDH病例的答题正确率平均提升18.3%±13.3%,2种疾病答题正确率提升百分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332,P=0.003)。 结论基于标准切面培训的教学法可提升住院医师产前超声病例诊断质量,并且对于单一部位结构畸形病例诊断的培训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弹性成像对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的TI-RADS 4类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对140例患者共151个细胞学不能明确诊断的甲状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TI-RADS 4)类结节,按结节最大径分成A组(≤1.0 cm)和B组(>1.0 cm),行超声造影(CEUS)及弹性成像评估,最后与手术结果对比,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通过四格表分别计算超声弹性、CEUS及两者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CEUS、弹性成像以及联合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采用多组间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采用两两比较,A组与B组间三种诊断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比较采用两两比较的χ2检验。 结果A组中CEUS与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8.0%、特异度为89.0%、准确性为93.7%。B组中CEUS、弹性成像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为96.8%、特异度为88.0%、准确性为92.9%。A组中敏感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4、16.315,P均<0.001)。两两比较,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7.344、16.173,P均<0.001),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均高于弹性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11、5.141,P均<0.05)。B组中敏感度及准确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123、15.485,P均<0.01)。两两比较,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CEU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167、3.903,P均<0.05),联合诊断的敏感度及准确性也高于弹性成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4.862、14.882,P均<0.001)。CEUS的准确性高于弹性成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75,P=0.036)。弹性成像在A组的敏感度及准确性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943、8.127,P均<0.01)。 结论CEUS与弹性成像联合应用可以更准确评估细胞学未定性的甲状腺结节的性质,为该类结节的诊疗提供一定依据。且弹性成像在结节最大径≤1.0 cm中的诊断价值高于>1.0 cm。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超声在评估甲状腺乳头状癌不同分区颈部转移性淋巴结中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就诊的21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共316枚颈部可疑淋巴结进行了术前超声诊断,以石蜡病理为"金标准",将淋巴结分为良性和恶性,根据淋巴结的位置将淋巴结分为中央区和颈侧区,分析了超声对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诊断效能和不同分区淋巴结的超声特征。采用四格表计算转移性淋巴结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准确性。采用χ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等方法比较不同分区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特点。中央区与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大小采用秩和检验比较。 结果213例患者均进行了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或中央区联合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在纳入的161枚中央区淋巴结和155枚颈侧区淋巴结中,分别有102例(63.35%)和112例(72.26%)最终诊断为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中央区和颈侧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各超声征象:大小(Z=7.596)、形态趋圆(χ2=36.43)、钙化(χ2=10.59)、液化(χ2=8.89)、团状高回声(χ2=41.85)、淋巴门消失(χ2=11.13)及边缘或混合型血流信号(χ2 =51.5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纳入的可疑超声征象中,淋巴门消失和团状高回声能较好的提示颈侧区淋巴结转移(χ2=18.559,P<0.05),然而,这些可疑超声征象对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都不具备足够的诊断效能。 结论传统的可疑超声征象在中央区转移性淋巴结中诊断效能不足,超声评估中央区乳头状癌转移性淋巴结的准确性低于颈侧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与S-Detect技术在乳腺病灶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效能比较。 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67例乳腺病灶患者,共468个病灶。所有病灶分别由3名不同年资(1、4、7年)乳腺超声医师进行二维超声成像(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的两次乳腺超声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以及计算机S-Detect分类,通过绘制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以进行各组BI-RADS分类的良恶性统计,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应用诊断试验四格表分别计算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及S-Detect分类组对乳腺病灶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采用χ2检验分别将各BI-RADS分类组诊断效能与S-Detect分类组进行比较。绘制各组的ROC曲线,应用Z检验分别将各BI-RADS分类组ROC曲线下面积与S-Detect分类组进行比较。 结果468个乳腺病灶术后病理诊断良性313个,恶性155个。通过绘制不同BI-RADS分类诊断组的ROC曲线,确定最佳诊断界值为BI-RADS 4a类。S-Detect分类诊断敏感度93.5%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静态图像BI-RADS分类诊断69.0%及低年资医师动态录像BI-RADS分类诊断7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627、24.785,P均<0.001),S-Detect分类诊断特异度83.7%,明显低于中年资医师动态图像BI-RADS分类诊断9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24,P=0.001),其余各诊断效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0.917高于低年资医师两次(静态图像及动态图像)BI-RADS分类0.790、0.8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271、4.693,P均<0.0001);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与中年资医师静态BI-RADS分类0.9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于中年资医师动态BI-RADS分类0.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327,P<0.0001);S-Detect分类诊断曲线下面积均低于高年资医师两次BI-RADS分类0.946、0.9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25、5.477,P均<0.0001)。 结论S-Detect分类技术可以达到中年资医师静态图像BI-RADS分类的诊断水平,但低于其动态图像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病例随访在超声科质量控制中的作用。 方法对南方医科大学附属东莞医院2018年至2019年有病理报告的超声检查病例进行随访,将超声诊断结论和病理报告相匹配,根据其符合情况分为如下3种:完全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统计不同季度和年度、不同亚专业、不同职称医师的超声诊断符合率并采用Pearson χ2检验比较2018年和2019年超声诊断符合率的差异。在超声诊断符合率数据基础上引入乳腺病例的PDCA循环管理,提高诊断质量。 结果病例随访结果显示,2019年度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完全+基本符合率)较2018年度有明显提升(95.1% vs 91.4%,χ2=71.3,P<0.001)。与2018年相比,2019年度浅表小器官亚专业组的超声诊断总符合率有明显提升(95.4% vs 93.3%,χ2=6.3,P=0.013),妇产科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有显著提高(94.4% vs 89.7%,χ2=44.5,P<0.001),腹部亚专业组的诊断质量也有改善(90.0% vs 87.3%,χ2=3.0,P=0.089)。2019年与2018年相比,高级职称医师的诊断质量保持稳定,完全符合率、基本符合率、不符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比较(69.2% vs 6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P=0.447),基本符合率有明显提升(25.6% vs 2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8,P<0.001);初级职称的完全符合率则有明显提升(69.0% vs 6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P=0.002)。病例随访指导乳腺肿块PDCA循环管理,乳腺4b类肿块的恶性比例从2018年第一季度的72.7%逐渐降低至50%以下。 结论定期进行病例随访可以直接获得超声诊断质量数据,通过分析和总结,不断改进并提升超声诊断水平,是做好超声质量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仪(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44例GIST患者18F-FDG PET/CT术前显像及手术病理结果等临床病理资料。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和阴性患者,应用χ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核分裂象、Ki-67指数、CD117和CD34表达、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以及世界卫生组织(WHO)肿瘤预后分组等临床病理参数。对于18F-FDG PET/CT显像阳性患者,应用非参数秩和检验分析不同临床特征(性别、年龄、病变部位、肿瘤直径、病变密度、淋巴结或脏器转移情况)和不同病理特征(核分裂象、CD34表达情况、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以及WHO肿瘤预后分组)患者3种PET/CT代谢指标,即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TV)、病灶糖酵解总量(TLG)。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SUVmax、MTV、TLG与GIST恶性危险度的相关性。 结果44例GIST患者中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31例,阴性者13例,显像阳性率为70.5%。显像阳性和显像阴性患者在肿瘤直径、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3.926,P=0.003;χ2=7.738,P=0.021;χ2=4.233,P=0.040;χ2=24.670,P<0.001;χ2=24.670,P<0.001),而在性别、年龄、病变部位、淋巴结转移、脏器转移、CD117和CD34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1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中,肿瘤直径≤5 cm患者与>5 cm患者比较,MTV(P=0.003)和TLG(P=0.004)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SUV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分裂象≤5/50HPF和>5/50HPF的患者,Ki-67指数≤5%和>5%的患者,以及不同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的患者,其SUVmax(P=0.022,0.023,0.016,0.016)、MTV(P=0.038,0.028,0.004,0.004)和TLG(P=0.025,0.014,0.004,0.004)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患者,年龄≤60岁和>60岁患者,不同病变部位患者,不同病变密度患者,淋巴结或脏器有无转移的患者,以及不同CD34表达情况的患者,其SUVmax、MTV和TLG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UVmax(P=0.020,0.020,0.014,0.014)、MTV(P=0.037,0.026,0.003,0.003)和TLG(P=0.024,0.012,0.003,0.003)与核分裂象、Ki-67指数、NIH危险度分级、WHO肿瘤预后分组等病理学特征均具有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UVmax、MTV、TLG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4、0.801和0.801。 结论18F-FDG PET/CT代谢指标SUVmax、MTV、TLG对GIST恶性危险度的分级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虚拟超声模型评价超声住院医师操作技能培训效果的价值。 方法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超声医学科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2019级住院医师11人,应用虚拟超声模型考核腹部器官的7个正常超声切面和3个病例切面的显示,完成病灶最大切面的长径与短径共6个测量值的测量,并与高年资医师的测量值进行比较。经过2个月门诊实践练习后,再次应用虚拟超声模型进行考核。练习前后分别记为G0M组和G2M组(G,Group;M,Month)。应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2组检查用时的差异,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住院医师测量值与高年资医师测量值的差异,应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比较切面合格率和完成率的组间差异。 结果G0M组获取7个正常超声切面的合格率为59.46%(44/74),检查用时为(8.18±2.96)min。G2M组71.43%的切面合格率均提高,合格率达到88.31%(68/77),检查用时下降为(5.45±1.57)min,与G0M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101,P<0.001;t=-2.698,P=0.014)。G2M组对3个病例切面的完成率较G0M组提高,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G2M组对病例1和病例2的检查用时较G0M组减少[1.00(2.00,1.00)min vs 3.00(4.00,2.00)min;2.00(2.00,1.00)min vs 2.50(3.00,2.00)min],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089、-2.061,P=0.002、0.039)。G2M组对病例3长径的测量准确性较G0M组下降,与高年资医师比较[(8.42±0.88)cm vs 9.45 c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097,P=0.021)。 结论虚拟超声模型可用于评价超声住院医师初学阶段和练习期间的操作技能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失败率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入住福建省立医院ICU气管插管拔管后行序贯HFNC的145例患者。根据HFNC成功与否将其分为HFNC成功组(113例)和HFNC失败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FNC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HFNC成功组和HFNC失败组患者插管原因(χ2 = 11.224,P = 0.024)、慢性心力衰竭(χ2 = 4.863,P = 0.027)、心脏瓣膜病(χ2 = 6.435,P = 0.011)、呼吸道病原学阳性(χ2 = 8.909,P = 0.003),拔管当天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Z = 2.138,P = 0.032)、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Ⅱ评分(t = 2.307,P = 0.023),插管期间使用血管活性药物(χ2 = 4.153,P = 0.042)和雾化N-乙酰半胱氨酸(χ2 = 4.531,P = 0.033),拔管前2 d内中性粒细胞计数(t = 2.170,P = 0.032)、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χ2 = 5.941,P = 0.024)、降钙素原(Z = 2.656,P = 0.0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0.8 × 109/L[比值比(OR)= 2.898,95%置信区间(CI)(1.059,7.935),P = 0.038]和呼吸道病原学阳性[OR = 4.617,95%CI(1.463,14.568),P = 0.009]为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拔管前2 d内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0.8 × 109/L和呼吸道病原体阳性为气管插管拔管后仍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序贯HFNC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技术分析肺癌相关基因突变及位点分布状况,探讨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唐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7年12月至2018年6月行支气管镜活检和手术切除的肺癌组织样本53例,采用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分别检测22个基因共103个突变热点区域,描述检测结果,统计分析高频突变基因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22个肺癌相关基因中共检测到19个基因突变;103个肺癌相关突变位点中共检测到71个突变,其中肿瘤蛋白P53(TP53)基因的突变率为45.07%(32/7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率为9.86%(7/7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2A(CDKN2A)基因的突变率为8.45%(6/71),大肠癌K-鼠肉瘤病毒癌基因(KRAS)突变率为5.63%(4/71),肿瘤组织腺瘤样息肉病基因(APC)的突变率为4.23%(3/71),磷酸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PIK3CA)、ERBB4、神经营养性酪氨酸激酶受体1(NTRK1)、SMO、KIT基因的突变率均为2.82%(2/71),GNAQ、CTNNB1、MAP2K1、ATM、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3)、NOTCH1、上皮钙黏蛋白编码基因(CDH1)、成视网膜细胞瘤1(RB1)、HRAS基因的突变率均为1.41%(1/71)。TP53突变者共有29例,其中3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32个突变位点。EGFR突变者共有6例,其中1例患者具有双位点突变,共有7个突变位点。CDKN2A突变均为单位点突变。TP53的5号外显子Val173Glu错义突变、8号外显子Arg273Leu错义突变、9号外显子Lys320Ter无义突变的突变率均为6.25%(2/32),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3.13%(1/32)。EGFR的19号外显子Glu746Ala750del缺失突变、21号外显子Arg868Leu错义突变的突变率分别为42.86%(3/7)、28.57%(2/7),其他位点突变率均为14.29%(1/7)。CDKN2A所有突变位点的突变率均为16.67%(1/6)。TP53突变频率在低、中分化肺癌患者中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58,P=0.023)。EGFR突变在病理类型(χ2=7.45,P=0.024)和分化程度(χ2=14.51,P=0.001)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临床各分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37,P=0.081)。 结论Illumina二代测序平台可作为分析肺癌多基因突变的检测手段,TP53、EGFR和CDKN2A突变频率较高,对肺癌的临床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肺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西部战区总医院全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CT引导下行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的298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统计其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病理诊断结果,分析与并发症发生率相关的影响因素。 结果295例患者穿刺成功,穿刺成功率达98.99% (295/298);其中,252例通过穿刺病理结果确诊,确诊率达84.56%(252/298);术后71例出现并发症,其发生率为23.83%(71/298),主要表现为气胸及咯血,其中气胸33例,发生率为11.07%(33/298),咯血31例,发生率为10.40%(31/298);术后1例因大咯血抢救无效死亡,死亡率为0.34%(1/298)。术后气胸及咯血的发生率在不同性别(χ2=2.18,1.86;均P>0.05)、年龄(χ2=0.53,2.36;均P>0.05)、体重指数(BMI)(χ2=0.02,0.00;均P>0.05)、吸烟史(χ2=0.05,2.98;均P>0.05)及基础疾病史(χ2=0.26,0.01;均P>0.05)患者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肺部病灶直径越小(χ2=10.61,7.63;均P<0.05)、病灶至胸壁间距离越大(χ2=25.58,7.20;均P<0.05),其术后气胸及咯血的发生率越高。 结论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穿刺成功率及确诊率高,其术后并发症主要为气胸及咯血,且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病灶直径及病灶至胸壁间距离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不同年资以及是否有专业背景的超声医师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报告质量。 方法从超声医学影像工作站导出并选择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北京协和医院经会阴与经阴道超声孕期检查宫颈的超声报告624份。检查医师分为第1年住院医师(G1组)、第2~3年住院医师(G2组)和专业医师(G3组)。参考加拿大妇产科医师协会母胎医学专业委员会指南,由2位工作经验>10年的超声医师对上述图文报告进行评估,分为符合、不符合,通过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组间比较。 结果满足入选标准与排除标准的624份宫颈超声检查报告中,经会阴超声检查507份(81.2%,507/624),经阴道超声检查117份(18.8%,117/624)。G1组、G2组、G3组检查医师人数分别为:16名、33名、13名。经会阴超声检查,G1组、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90份、326份、91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4.4%(67/90)、85.9%(280/326)、86.8%(79/91),G1与G2组、G1与G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78,P=0.010;χ2=4.438,P=0.035),G2与G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超声检查,G1+G2组、G3组的总报告数分别为44份、73份,其符合率分别为75.0%(33/44)、91.8%(67/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25,P=0.013)。相同年资医师经会阴与经阴道宫颈超声检查的符合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阴道超声宫颈检查专业组医师符合率较高,经会阴超声检查符合率随着年资增高而增高。病例积累和标准化专业培训是提高孕期宫颈超声检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调查上海市松江区老年农村人口心房颤动(房颤)患病率情况。 方法横断面调查2015年上海市松江区7个乡镇的60岁以上农村居民36 734名,分为60岁~、70岁~、80岁~、≥90岁4个年龄组,依据病史及体检心电图筛查房颤患者。对36 734名60岁以上农村居民中男性和女性房颤患者整体患病率的比较,对同年龄组男性和女性房颤患病率的比较,对同性别各年龄组间房颤患病率的比较,以及对辽宁省≥65岁农村居民房颤患病率和松江区≥65岁农村居民的房颤患病率比较均采用精确四格表χ2检验。 结果上海市松江区7个乡镇60岁以上36 734名农村人口中整体房颤患病率为2.25%(828/36 734),其中男性的房颤患病率为2.66%(422/15 877),女性的房颤患病率为1.95%(406/20 857),男性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0.704,P<0.001)。按年龄组分类的房颤患病率:在男性,60岁~年龄组为1.42%,70岁~年龄组为3.42%,80岁~年龄组为5.81%,≥90岁年龄组为6.49%(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5.586,P<0.001);在女性,60岁~年龄组为0.86%,70岁~年龄组为2.24%,80岁~年龄组为5.02%,≥90岁年龄组为6.20%(各年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3.249,P<0.001)。各年龄组的男性与女性房颤患病率比较,60岁~和70岁~年龄组男性房颤患病率高于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42% vs 0.86%,χ2=14.050,P<0.05;3.42% vs 2.24%,χ2=18.406,P<0.05)。辽宁省≥65岁农村老年女性的房颤患病率高于上海松江地区≥65岁女性的房颤患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1% vs 2.04%,χ2=4.132,P=0.042),两个地区≥65岁农村老年男性间的房颤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 vs 2.89%,χ2=0.392,P=0.531)。 结论上海市松江区60岁以上农村人口的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房颤患病率在我国老年农村人口中可能存在性别差异和地域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 方法选择2019年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学习诊断学心电图实验课的2016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63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组(n=30)和教学改革组(n=33),比较两组的心电图考核成绩及学生对教学的反馈评价情况。 结果教学改革组学生的心电图阅读成绩以及总成绩分别为[(82.93±4.71)分]和[(82.74±4.40)分],均较传统教学组成绩[(78.24±6.28)分,(80.23±4.72)分]高,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2.52;均P<0.05)。教学改革组在激发学习兴趣(90.91%,30/33)、提高心电图分析能力(87.88%,29/33)、提高临床操作能力(84.85%,28/33)、提高自主学习能力(84.85%,28/33)、对教学内容满意度(87.88%,29/33)、对教学形式满意度(87.88%,29/33)的反馈评价均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66.67%(20/30),60.00%(18/30),56.67%(17/30),60.00%(18/30),60.00%(18/30),56.67%(17/3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6.45,6.12,4.93,6.45,6.90;均P<0.05)。 结论整合式教学策略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电图考试成绩,提升学生的心电图阅读分析能力,激发学习兴趣,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济南市槐荫人民医院胃肠外科收治并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31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术后肿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标本的脉管侵犯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脉管侵犯与临床病理资料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脉管侵犯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预后(随访截至2018年12月)的影响,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319例患者,脉管侵犯率为28.84%(92/319),低分化者脉管侵犯率为37.08%(33/89),高于高-中分化者25.65%(59/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43);T3和T4分期患者脉管侵犯率分别为31.33%(26/83)和34.09%(60/176),高于T1和T2期患者的11.11%(1/9)和9.80%(5/51)(χ2=12.99,P=0.005);肿瘤位于升结肠52例,横结肠27例,降结肠19例,乙状结肠53例,直肠168例,其脉管侵犯率分别是28.85%(15/52)、7.41%(2/27)、10.53%(2/19)、20.75%(11/53)、36.90%(62/1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6,P=0.003)。有淋巴结转移者脉管侵犯率为41.53%(49/118),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21.39%(43/2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4.68,P=0.000)。多因素分析显示T分期为T3、T4期(RR=6.563,95%CI=0.302~0.992,P=0.047)和淋巴结转移(RR=5.618,95%CI=1.142~2.293,P=0.007)是结直肠癌患者脉管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全组319例患者中有297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3.10%(297/319),中位随访时间38(8~71)个月。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55.56%(165/297),其中脉管侵犯患者5年生存率为45.12%(37/82),低于无脉管侵犯的59.53%(128/215)(χ2=4.99,P=0.025)。 结论T分期为T3、T4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有较高的脉管侵犯风险,脉管侵犯可能提示结直肠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7个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感染情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及云南其他6个地区共7624例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的女性为研究对象。用PCR-反向点杂交法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分析云南7个地区女性HPV亚型感染情况。结果7624例受检者中,检出HPV阳性1225例,阳性率为16.07%,其中高危型HPV阳性967例,所占比例最高,为78.94%;单一亚型阳性970例,所占比例最高,为79.18%。HPV阳性率最高的3种HPV亚型依次为HPV52(17.90%)、HPV16(13.48%)、HPV58(11.59%)。<20岁女性的HPV阳性率最高,为36.62%(26/71),不同年龄段女性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557,P<0.05)。7个地区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959,P<0.05)。各月份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19,P>0.05)。春季HPV阳性率最高,为17.90%;其次是冬季,为16.15%;秋季最低,为14.98%,各季节HPV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757,P>0.05)。结论云南7个地区女性有较高的H PV阳性率,HPV52、HPV16、HPV58型是主要的感染亚型,HPV感染以高危型、单一亚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改良固定法在留置PICC导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在我科留置PICC导管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199例和实验组20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固定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导管固定方法,比较2组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导管移位或脱出、穿刺口渗血、穿刺口局部感染或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χ2=40.178,P<0.001;χ2= 49.414,P<0.001;χ2=29.456,P<0.001)。结论 改良导管固定法能有效减少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Vimentin和Ki-67在肾癌(R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Vimentin和Ki-67在RC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33例RCC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不同组织中Vimentin和Ki-67的表达情况,并与肿瘤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及肿瘤大小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Vimentin及Ki-67在RCC组织中均异常高表达,在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不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86,P<0.05;χ2=26.67,P<0.05);Vimentin和Ki-67的表达在不同RCC患者性别(χ2=4.07,1.16;P>0.05)、年龄(χ2=0.03,0.87;P>0.05)、肿瘤位置(χ2=0.00,0.00;P>0.05)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RCC的临床分期(χ2=10.66,P<0.01;χ2=19.88,P<0.01)、组织学分级(χ2=13.79,P<0.01;χ2=21.03,P<0.01)、肿瘤的大小(χ2=19.52,P<0.01;χ2=16.10,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P<0.05)。 结论Vimentin和Ki-67参与了RCC的发生发展,其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有关,组织学分级越高、临床分期越晚、肿瘤体积越大,两者的表达水平越高,两者在肿瘤的进展中可能起到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