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抑郁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抑郁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抑郁症护理常规和支持性心理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认知干预。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对认知干预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3周末及第6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分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干预能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2.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自杀态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态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1年10月入住我院的60岁以上首次发病的原发性抑郁障碍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精神科护理干预方法;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化的认知行为干预。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uestionnaire of suicide attitude,QSA)对干预效果进行评定。结果入院第6周末,干预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3.2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8.84,P<0.0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6.06,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t=-13.13,P<0.01)4个维度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认知行为综合干预对改善老年抑郁障碍患者的自杀态度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0月,在我院精神科选取148例有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抗抑郁药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干预前后的抑郁程度及自杀意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明显降低,自杀态度问卷量表(QSA)评分明显上升,与对照组相比,临床优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抗抑郁药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再加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抑郁程度,对其自杀意念的减轻有着积极的影响,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疗效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本院门诊12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一般心理护理,干预组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同时给予强化心理行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6w后抑郁状况及治疗依从性情况。结果干预6w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17)评分及HAMD减分率、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干预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杀意念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抑郁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CBT,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大体评定量表(GAS)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对存在自杀意念的抑郁症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干预前后HAMD、HAMA、GAS、SIOS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第4周,干预组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GAS总分高于对照组(P 0. 05),SIOSS各项分值和总分值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抗抑郁药治疗及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CBT干预,可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程度及社会功能,对减轻其自杀意念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疗法对康复期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的效果。 方法 将58例脑卒中后焦虑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2组均接受系统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和认知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2组焦虑症状改善情况,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2组抑郁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 干预组干预2周末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AMD减分率高于对照组。 结论 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康复期脑卒中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可以显著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观察4周。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自杀态度问卷、应对方式问卷、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抑郁自评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应对方式问卷各分量表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自杀态度问卷各维度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简表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干预联合康复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应对方式,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团队工作模式对开放精神科病房住院的抑郁症患者自杀干预效果。方法将400例在开放病房住院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抗抑郁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运用团队工作模式进行自杀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自杀态度问卷评定干预效果。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自杀态度问卷各维度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P<0.01),干预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干预组自杀行为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1)。结论在精神科开放式管理病房运用团队工作模式对抑郁症患者实施自杀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患者的自杀态度,减少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干预治疗对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老年抑郁症患者按住院所在病区的不同分为2组,B病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观察组(32例),A病区的老年抑郁症患者为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热情接待患者入院、行入院宣教、按病情给予常规医疗措施和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护理干预(提供优雅舒适的环境、心理支持、认知行为干预、放松训练、团体活动、生活及饮食护理等)。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及汉密斯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入院时及护理干预6个月后(包括出院随访)进行测评,对2组护理干预前后GDS、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2组患者入院时GDS、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6个月后2组GDS、HAMD评分均低于入院时,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地改善老年抑郁症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的抑郁症患者共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行为期8周的疗效观察。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评价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在干预后的第4、8周末比较,HAMD、HAMA评分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疗效评定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有明显的改善作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29例,对照组31例,两组均口服舍曲林治疗并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观察8周。于干预前及干预第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对两组进行测评分析。结果干预8周末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及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错误数、持续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下降(P〈0.01),分类数评分较干预前有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干预前除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非持续错误数评分外,两组其他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干预8周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分类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能更有效地改善其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女性首发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首次住院的女性抑郁症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抗抑郁药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为期6周。干预前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价两组疗效,并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组内干预前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组间干预前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周末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干预6周末干预组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女性抑郁症患者的认知障碍及负性情绪,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抑郁剂联合心理干预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以及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应用抗抑郁剂治疗及护理干预,实验组联合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观察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评定生活质量.结果 ...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对抑郁症患者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将46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使用抗焦虑、抑郁的药物并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认知行为护理疗法。干预前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应对方式问卷(CSQ)对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和应对方式进行评估,并进行对比性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CSQ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认知行为护理疗法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2,3.98,P〈0.01);应对方式问卷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P〈0.05;t=5.38,P〈0.01),“自责、回避”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P〈0.01;t=3.58,P〈0.05),而“幻想、合理化”因子分则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8,2.39,P〉0.05)。结论认知行为护理疗法能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其应对技巧,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72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研究组采取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心理干预治疗,观察12周.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患者疼痛症状及其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抑郁情绪状态及其疗效,艾森克人格问卷评定人格特征.结果 研究组治疗4周末起,对照组治疗8周末起视觉模拟评分法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5或0.01);同期两组比较,治疗4周末起研究组视觉模拟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或0.01);治疗12周末两组疼痛和抑郁症状显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χ2=9.76、5.53,P<0.05或0.01).两组疼痛伴发人格障碍男女患者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内外倾、神经质维度评分与常模比较差异均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 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与情绪、个性密切相关,心理干预联合帕罗西汀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可以显著控制患者疼痛症状,改善不良情绪,显著优于单用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健康教育对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系统健康教育。观察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8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对抑郁症患者实施系统健康教育能有效控制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康复效果,显著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焦虑症患者情绪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焦虑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音乐干预。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音乐干预后第1周、第2周、第4周不同时间段,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观察组患者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两组患者得分具有逐渐降低的趋势。音乐干预第4周两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焦虑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干预能明显降低焦虑症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有效改善自身症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惊恐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 对惊恐障碍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进行为期4周的对照研究,分别实施医院常规治疗护理(对照组)和医院常规治疗护理联合心理干预(研究组);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在4周心理干预后HAMA评分(7.83±3.12)分,对照组(11.42±4.02)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HAMD评分(19.45±3.92)分,对照组(18.67±4.33)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SCL-90评分中焦虑、抑郁,躯体化以及人际关系因子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在改善惊恐障碍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改善认知及应对方式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收治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脑卒中抑郁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及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r指数(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FMA、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HAMD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BI评分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