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卵巢癌患者45例纳入研究组,取同期行子宫肌瘤切除手术的患者45例纳入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卵巢组织中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CD44及CD90的表达与患者1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CD44及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44%、68.89%,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00%、0.00%。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G2+G3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6%、88.46%、88.24%,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G1期及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的43.48%、31.58%、50.00%。临床分期Ⅲ~Ⅳ期、组织学分级G2+G3期及有淋巴结转移的卵巢癌组织中CD90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91%、92.31%、88.24%,明显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组织学分级G1期及无淋巴结转移卵巢癌组织的47.83%、36.84%、5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45例卵巢癌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预后随访,其中CD44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62.07%,低于CD44表达阴性患者的87.50%,而CD90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为64.52%,低于CD90表达阴性患者的85.71%,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CD90的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过程,且两者的表达水平可作为临床上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的表达特征及其与预后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选取原发性肝癌根治切除术的石蜡包埋标本100例,用CD105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进行CD105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CD105)定量计数,并与相应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和无病生存期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内CD105染色阳性率为100%(100/100);癌旁肝硬化组织内染色阳性率为40.6%(28/69):癌旁正常组织染色阳性率为4%(4/100);非肝癌患者正常肝组织无阳性染色.肿瘤内MVD-CD105数值与TNM分期、有无静脉侵犯呈正相关(P<0.05).将肿瘤组织内MVD值的均数作为分界,高MVD-CD105组较低MVD-CD105组的无病生存期明显降低(P<0.01);癌旁肝硬化组织内CD105阳性组的无病生存期较阴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在肝癌患者肝组织中CD105主要表达在肝癌组织及癌旁肝硬化组织中:肿瘤内MVD-CD105能准确地评价肿瘤新生血管,预测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的复发、转移;癌旁肝硬化组织中CD105的阳性表达可能与癌变相关,CD105可以作为原发性肝癌血管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3.
背景:在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联系。目的:分析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和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肝癌细胞HCC97H、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三维培养体系,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分别利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CD133和CD34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HCC97H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HCC97H中CD133、CD34在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均高于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L02(P<0.05)。表明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过程中与表达肝癌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8种人肝癌干细胞标志物在化学药物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应用二乙基亚硝胺及N-亚硝基吗啉建立化学药物诱导的大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种人肝癌干细胞标志物CD133、CD90、CD44、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2(ABCG2)、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OV6和乙醛脱氢酶(aldehyde dehydrogenases,ALDH)在大鼠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13点评分法及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ABCG2、CD133、CD44和AFP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其余4个标志物无显著差异。结论:化学药物诱导的大鼠肝癌细胞中含有肿瘤干细胞标志物阳性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和在肿瘤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 收集36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对应的癌旁组织,用RT-PCR检测CD133的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CD133蛋白质的表达,分析CD133 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 结果 CD133 mRNA表达阳性率为胃癌组织66.7%(24/36),癌旁组织为1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组织中CD133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状态相关,低、未分化组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但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 结论 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分化状态相关,可作为胃癌诊断的一个新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背景:目前尚未找到结直肠癌干细胞理想的标志物,结合周期蛋白能更精确的找到GO/G1期癌干细胞.目的:了解结直肠癌组织中CD44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CD44+肿瘤细胞与S期标志物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检测、免疫组织化学和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61例结直肠癌组织、10例正常肠黏膜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D44表达情况.结果与结论:在结直肠癌组织中,PCNA+细胞数远多于CD44+细胞数,CD44+癌细胞形态有两种,一种核较大,染色质边集,呈空泡状,核膜核仁清晰,这些细胞大多数呈PCNA阳性;另一种核较小,染色质致密,呈小圆形,部分表达PCNA.在大多数病例中,CD44+细胞中90%以上的瘤细胞同时为PCNA阳性,只有(3.38±2.08)%细胞为单纯PCNA阳性.说明结直肠癌组织中大多数CD44+细胞呈现S期标志物PCNA阳性,处于S期;只有极少数CD44+/PCNA-处于G0/G1期的细胞可能为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D133、CD44和PSCA在肝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的特异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33、CD44和PSCA在70例肝细胞癌(HCC)、50例肝内胆管细胞癌(ICC)组织及培养的HepG2细胞的表达.结果 CD133、CD44和PSCA在HCC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58.6% (41/70)、61.4% (43/70)和40% (28/70);在ICC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 (28/50)、52%(26/50)和44%(22/50);统计学分析显示三者在HCC和ICC的阳性率差异不显著(x2=0.824,P>0.05);但PSCA在ICC的阳性表达强度明显高于HCC(P<0.05).CD133、CD44、PSCA阳性细胞在HCC、ICC和HepG2培养细胞中的分布均存在散在和成簇/片状两种形式,其中CD133以散在分布为主,而CD44和PSCA则多呈成簇/片状分布.在HCC和ICC癌的旁组织中,CD133、CD44和PSC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1.4%(36/70)、47.1%(33/70)和32.9%(23/70)以及46%(23/50)、32%(16/50)和36%(18/50),比较3种蛋白在HCC和ICC的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CD133、CD44、PSCA在HCC、ICC及其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有明显的一致性.结论 CD133、CD44和PSCA可能均是肝癌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其中CD133的特异性最强;而PSCA可能是ICC较为特异的癌干细胞表面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背景:在恶性肿瘤中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过程与肿瘤干细胞有密切联系. 目的:分析肝癌干细胞标志物 CD133和 CD34在肝细胞癌血管生成拟态形成中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建立肝癌细胞 HCC97H、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 L02三维培养体系,结合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离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分别利用 RT-PCR 和 Western blot 技术检测 CD133和 CD34表达水平. 结果与结论:三维培养条件下,肝癌细胞 HCC97H 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 SMMC7721以及正常肝细胞L02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 HCC97H 中 CD133、CD34在 mRNA 及蛋白表达水平上均高于未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肝癌细胞 SMMC7721和正常肝细胞 L02(P <0.05).表明高侵袭性肝癌细胞在三维培养下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而低侵袭性肝癌细胞及正常肝细胞不能形成血管生成拟态;肝癌细胞形成血管生成拟态的过程中与表达肝癌干细胞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磷脂酰肌醇蛋白多糖-3(GPC-3)、白细胞分化抗原147(CD147)、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多配体蛋白聚糖-1(又名CD138)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该院行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HCC患者肝癌组织标本120例及癌旁组织(距癌灶边缘2 cm)标本120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比较GPC-3、CD147、CD10、CD138在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GPC-3、CD147、CD10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D138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组GPC-3、CD147、CD10阳性率显著低于中低分化组,高分化组CD138阳性率显著高于中低分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C-3、CD147、CD10、CD138表达水平可能与HCC的发生发展相关,或可将其作为肿瘤标志物,进一步指导HCC的临床诊断及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解毒消癥饮对人肝癌细胞株Hep G2的增殖及肝癌干细胞标记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用解毒消癥饮乙酸乙酯提取物(EE-JXY)体外干预人Hep G2细胞,采用MTT检测细胞存活率,荧光定量PCR实验和Western-blotting实验分别检测肝癌细胞中干细胞标记分子CD90和CD13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EE-JXY组体外可抑制Hep G2细胞的生长,且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同时,EE-JXY组可显著抑制Hep G2细胞中CD90和CD133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EE-JXY体外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及肝癌干细胞标记分子的表达,这可能是解毒消癥饮治疗肿瘤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88在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56例肝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中CD88的表达,比较CD88表达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别,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D88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056±0.014比0.003±0.0004,P〈0.001);癌组织中CD88mRNA表达在肿瘤直径大于5cm、有肉眼癌栓和TNM分期为Ⅲ~Ⅳ期的肝癌患者中明显上调,分别为0.1119±0.0339比0.0256±0.0094、0.0907±0.0271比0.0245±0.009、0.0876±0.02630比0.0253±0.0096(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显示肝癌CD88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5.3%比37.5%,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肝癌组织中CD88表达高于癌旁组织(3.71±0.92比0.91±0.34,P〈0.01)。结论:CD88高表达与肿瘤的恶性表型密切相关,它可能在肝癌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ar carcinoma,HCC)中c-Met、Fascin及CD44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186例HCC患者中HCC组织及癌旁组织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 分析三者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c-Me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2%(112/186)和32.8%(61/186),Fasc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5%(105/186)和24.7%(46/186),CD44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1%(136/186)和50.5%(94/186),三种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分别χ2=28.1050,χ2=38.8041,χ2=20.0921,均P<0.01)。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与脉管侵犯、低分化及术后复发有关(c-Met分别χ2= 5.4762,χ2=14.6101 ,χ2= 8.6439,Fascin分别χ2= 7.4015,χ2=28.3361,χ2=13.8529,CD44分别χ2=11.3806,χ2=21.2081,χ2= 15.5342,均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Met与Fascin 、c-Met与CD44的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分别为r=0.3495,0.2009,P均<0. 01) 。Fascin与CD44表达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0.0679,P>0. 05)。单因素和Cox模型多因素结果显示c-Met、Fascin及CD44表达是HCC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在HCC组织中,c-Met、Fascin及CD44蛋白的表达均增高,同时c-Met与Fascin、c-Met与CD44蛋白表达均呈正相关,且三者的高表达分别与癌组织分化、脉管癌栓及复发有关,通过IHC检测三者的表达具有判断HCC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D44v6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探讨其与星形细胞瘤分级及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星形细胞瘤中CD44v6的表达情况,以正常脑组织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为阴性对照。【结果】CD44v6在正常脑组织和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中不表达,在星形细胞瘤中高表达,且在高级别的星形细胞瘤和术后复发星形细胞瘤中表达显著。【结论】CD44v6表达与星形细胞瘤的分级、术后复发密切相关,可作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术后复发判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CD44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方法检测36例NSCLC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中CD44mRNA的表达,并对36例NSCLC患者进行5年以上随访。结果①36例NSCLC组织有21例CD44mRNA的过量表达,过量表达率为58.3%。②CD44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与病人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TNM分期、肿瘤大小无关,只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P=0.007)。③经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表明,36例NSCLC组织中CD44过量表达组生存率低于一般表达组(P=0.001)。结论CD44mRNA过量表达的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SD44RNA的表达对患者的预后和术后放疗及化疗具有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VEGF-C)和CD44v6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简称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常规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3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中VEGF-C和CD44v6的表达,并以21例肝硬化组织、16例肝外伤或肝囊肿组织作为对照,分析其表达水平与肝癌部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VEGF-C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8.8%,CD44v6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膜及胞质,阳性表达率为72.7%。二者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12.157、10.280,P〈0.05);在发生转移的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的肝癌组织(χ^2=4.930、8.088,P〈0.05);在正常肝脏组织及肝硬化组织中几乎不表达。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是否并发肝硬化、AFP表达、有无HBV感染无关。VEGF-C和CD44v6在肝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0.681,P〈0.01)。结论VEGF-C和CD44v6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发生有关,可作为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背景:细胞生存的微环境与蛋白的表达密切相关,在不同的环境中癌干细胞标志的表达可能存在差异。目的:探讨癌干细胞标志CD44、ESA、CXCR4的表达是否会在不同的细胞生存环境中发生改变。方法:选取舌癌TCA8113细胞系,分别建立干细胞培养基、常规标准培养基以及在标准培养基中添加阿霉素的3种体外培养微环境,采用免疫组化及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培养环境中3种标志在舌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在所有培养环境中CD44、ESA强阳性表达,CXCR4在干细胞培养基环境中弱阳性表达,其余为阳性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D44与ESA在所有培养环境中均高水平表达;与常规标准培养基环境比较,在干细胞培养基的微环境中CXCR4极低水平表达,将舌癌细胞从干细胞培养基转回常规标准培养基后,CXCR4的表达回升;在阿霉素干预的培养环境中,CXCR4表达水平升高。结果表明舌癌干细胞标志在不同体外微环境下的表达存在差异,需结合体内环境与肿瘤组织的表达情况来寻找癌干细胞标志。并且不同微环境模式可能富集不同性质的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D44和CD44v6在胚胎各脏器中的表达,了解这两种表面标志物在不同器官中的表达情况。方法用免疫组化PV-9000二步法(非生物素)检测CD44和CD44v6在6例胚胎各器官的表达情况。CD44用已知阳性的淋巴结作阳性对照;CD44v6用已知阳性的扁桃体作阳性对照。两者均用PBS代替一抗作阴性对照。结果 CD44主要表达于间叶组织中,如食管、胃及肠管的深肌层,心脏中的部分小血管、神经束以及各器官中的纤维组织,肝和脾内的造血细胞也有表达,但不表达于骨、肾、睾丸、心肌和肝细胞。另外,在少数上皮组织中也见有表达,如食管黏膜和气管黏膜上皮的基底层细胞及气管腺上皮。CD44v6的表达仅见于食管上皮基底层细胞中,其它各器官均未见表达。结论通过免疫组化法观察CD44和CD44v6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为成体干细胞特性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直观的依据和有用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肿瘤干细胞标记物CD44和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相关性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4月在北京大学深圳医院行乳腺癌切除术的46例女性患者,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检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及其配对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CD44及EPCR的mRNA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 结果(1)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CD44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486,P=0.017),在ER阳性乳腺癌明显低于ER阴性组、在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乳腺癌明显高于非正常乳腺样型的三阴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332,P=0.024;t=-4.209,P<0.01),但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0.05);(2)EPCR 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028,P<0.01),与乳腺癌的肿瘤大小(t=2.998,P<0.01)、组织学分级(t=4.082,P<0.01)、淋巴结转移(t=2.152,P=0.037)、临床分期(t=-2.378,P=0.022)、ER(t=-5.585,P<0.01),PR(t=-3.896,P<0.01)及增殖指数Ki67(t=2.197,P=0.033)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与患者的年龄及HER2无关(P>0.05),在三阴型(尤其是基底样型)乳腺癌及Luminal B型乳腺癌中的相对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非三阴型组及非Luminal B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163,P<0.01;t=3.653,P=0.003);(3)在乳腺癌中,CD44及EPCR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s=0.540,P<0.01)。 结论乳腺癌干细胞标志物CD44及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均明显表达上调,2者具有正相关,但EPCR与更多的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提示EPCR可更好地预测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及较高临床分期等不良预后,并推测CD44及EPCR可能所标记为2种不同表型的乳腺癌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