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ang  R  Gown  AM  Farinola  M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7,23(3):303-303
原发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与转移性腺癌的鉴别有时比较困难,特别是肿瘤显示黏液样、子宫内膜样或混合性子宫内膜样/黏液性分化时。伴有这些类型分化的转移性腺癌可来自于多个部位,如胃肠道和子宫(子宫内膜和宫颈)。大多数宫颈内膜腺癌显示黏液性和(或)宫内膜样分化,它们转移至卵巢比较少见,而且常表现为转移性癌的一些特征,如双侧卵巢累及,结节行生长。  相似文献   

2.
子宫内膜中肾样癌是一类罕见的子宫内膜癌亚型,其组织形态和分子标记与中肾管腺癌相似,存在KRAS基因突变和缺乏微卫星不稳定性。该亚型还具有独特的免疫表型特征,即GATA-3、CD10和TTF-1阳性,ER和PR阴性。该文通过形态学和分子学相结合方法对子宫内膜中肾样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作者从经大规模测序的570例子宫内膜癌数据库中选择KRAS突变的微卫星稳定(MSS)子宫内膜癌病例,并对典型KRAS突变且缺乏诊断子宫内膜样癌特征(包括鳞状或黏液分化)的MSS肿瘤进行中肾样腺癌的形态学特征复查。  相似文献   

3.
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40岁以下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诊断。方法对20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18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子宫内膜样腺癌多数仅累及浅肌层,皆无转移。1例子宫内膜腺鳞癌呈双侧卵巢转移;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40岁以下妇女的子宫内膜癌多数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肉状腺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是一种由非典型子宫内膜腺体和纤维肌样间质构成的息肉样病变,常与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混淆。作者拟通过分析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间质成分的免疫组化染色和分子组织学特征,以寻求独特标志物鉴别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和伴肌层浸润的子宫内膜样癌。作者选取既往在子宫和乳腺纤维上皮病变中分析的12例非典型息肉样腺肌瘤,对其间质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和分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SP法对细胞角蛋白AE1/AE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c-erbB-2和05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化学为AB和PAS法染色。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3岁(平均34岁),乳腺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切面呈多囊性胶冻样。镜下可见多发性、充满黏液的囊肿,囊腔衬覆扁平-立方-柱状上皮,其中3例上皮有乳头状增生,1例有不典型增生。间质内可见黏液湖,其内无漂浮细胞。囊内及间质黏液呈AB及PAS染色阳性。囊肿衬覆上皮细胞及2例黏液湖内漂浮的上皮细胞团AE1/AE3阳性。囊肿上皮细胞外侧扁平肌上皮呈SMA、p63阳性。c-erbB-2和p53染色均阴性。结论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病变,容易误诊,需与黏液癌等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6.
正子宫内膜样癌(I型)的发生与雌激素长期刺激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病变有关~([1,2])。因此,子宫内膜增生症一直备受关注。长期以来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分类与命名较为混乱,WHO(2003)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以下简称老版)中有关子宫内膜增生症的分类方案提出后,获得广泛认可。老版分类将子宫内膜增生症分为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复杂性增生伴或不伴不典型增生~([3])。老  相似文献   

7.
范中山 《医学信息》2008,21(7):1153-1154
目的 探讨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刮宫活检的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6例40岁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14例,腺鳞癌(腺癌伴鳞状上皮分化)1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并透明细胞癌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组织学特点是子宫内膜腺体失去极性:细胞核变大、变圆、核仁突出,染色质粗或呈空泡状,同时子宫内膜间质消失,代之为肉芽组织或纤维组织,常有炎性反应.多累及浅肌层、无转移.结论 青年妇女子宫内膜癌多为高分化子宫内膜样腺癌.应注意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不典型息内状肌瘤鉴别.  相似文献   

8.
浅谈妇产科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8.1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与宫内膜样囊腺癌前者囊壁常分布大小不等乳头、簇状结节,光镜下除衬覆1~3层不等异型浆液性上皮外,及1~3级乳头状分枝或筛状结构,常伴砂砾体沉着,后者往往呈钝、粗、宽乳头状结构,及大小不等腺腔为主,衬覆异型子宫内膜型上皮,高分化者常伴有鳞状分化,或伴发透明细胞癌,若同时伴发子宫体子宫内膜样腺癌,  相似文献   

9.
肿瘤的本质在于细胞周期调节机制失控,导致细胞异常增殖所致。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子宫内膜样腺癌及癌前病变组织中的PTEN和cyclin E蛋白,探讨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1材料与方法1.1病例来源选自本院1996年6月~2002年6月的子宫内膜病变标本,其中子宫内膜增生组30例(18例为单纯性、12例为复杂性)、子宫内膜不典型性增生组2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55例,另取30例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为对照组。5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随访45例,至2005年12月,其中11例(24·4%)肿瘤复发。1.2方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法…  相似文献   

10.
《中华病理学杂志》2022,(5):467-469
患者女, 36岁。乳腺癌术后6年,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术后5年, 发现盆腔占位。行全子宫双附件及盆腔病灶等切除术, 病理证实为子宫体高分化内膜样癌伴双侧卵巢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并子宫肌壁间、浆膜外、大网膜、乙状结肠系膜和右下腹膜转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子宫内膜样癌突触素阴性;卵巢小细胞癌上皮标志物、突触素、嗜铬粒素A均阳性, INI1、BRG1无缺失, p53突变型模式, 乳腺癌标志物均阴性, 微卫星稳定, BRCA1/2无突变。外周血基因检测发现患者TP53基因胚系突变。  相似文献   

11.
涎腺细针吸取细胞学分类诊断价值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Lü BJ  Zhu J  Gao L  Xie L  Xu JY  Lai MD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5,34(11):706-710
目的 分析涎腺疾病细针吸取细胞学(FNAC)形态学特点和准确分类,探讨涎腺FNAC的诊断价值和存在问题。方法 回顾113例涎腺FNAC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类诊断,并结合临床、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FNAC失败2例,诊断非肿瘤12例、肿瘤99例(良性肿瘤82例,恶性17例)。富于细胞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和基底细胞腺瘤相似,鉴别诊断困难。腮腺淋巴上皮癌与未分化型鼻咽型鳞状细胞癌转移完全一致,鉴别需结合临床分析。与组织学比较发现,FNAC误诊3例,分别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疑为非霍奇金淋巴瘤、黏液表皮样癌诊为“少量异型细胞”和淋巴上皮癌疑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FNAC区分良、恶性准确率97.4%(110/113),良性病变99.0%(95/96),恶性肿瘤88.2%(15/17)。总体分类准确率90.3%(102/113),特异性91.9%(102/111);良性病变准确率91.7%(88/96),特异性92.6%(88/95);恶性肿瘤准确率82.4%(14/17),特异性87.5%(14/16)。结论 FNAC诊断涎腺良、恶性病变敏感、可靠,可提供准确的分类诊断,但诊断某些肿瘤仍有局限性,需要活检证实。  相似文献   

12.
浆液-黏液性肿瘤是新版世界卫生组织女性生殖器官肿瘤分类中有关卵巢上皮性肿瘤增加的一个新肿瘤。目前,交界性肿瘤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描述,然而很少有浆液-黏液性癌的报道。该文报道19例卵巢浆液-黏液性癌,患者年龄16~79岁,平均47岁;其中16例单侧发生,3例双侧发生;瘤体直径1.8~18 cm,平均10.5 cm;肿瘤分期:Ⅰ期15例,Ⅱ期1例,Ⅲ期3例。12例以乳头状结构为主,含有少量腺管状、微管状和实性成分;6例以腺管状结构为主,1例以实性生长成分为主。典型的特征是两种细胞类型的混合。15例以子宫颈样黏液细胞为主,4例以子宫内膜样细胞为主;另外一些细胞类型,包括鞋钉样细胞、嗜酸性细胞、鳞状细胞、透明细胞及印戒样细胞,可以以不同的比例出现。多数病例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浸润为显著特征。大多数病例呈现伴透明胞质和腔内多形性改变的微管状结构区域,这一特征与子宫颈微腺性增生相似。少数病例可出现间质玻璃样变区、腺纤维瘤样结构和砂粒体。10例卵巢发现了子宫内膜异位症,并且同时有浆液-黏液性交界性肿瘤的成分。采用FIGO分级系统关于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级:1级13例,2级5例,3级1例。1例同时伴有子宫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免疫表型:CK7(17/17)、ER (16/16)、PR(6/7)、CA125(15/15)、Pax-8(8/8)、CEA (8/13)、CA19.9(8/9)、WT1(2/13)、野生型p53(4/4)阳性;p16局灶阳性(5/5);CK20和CDX2在所有检测的病例中均阴性。8例患者获得随访信息,7例无病生存(随访3~74个月),1例ⅡB期肿瘤患者术后192个月死亡。鉴于两型细胞混合的特性及其与低级别浆液性肿瘤、黏液性肿瘤及子宫内膜样肿瘤在形态学重叠的特性,对浆液-黏液性癌的最适合的分类仍然未明确。尽管形态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似,本文认为最好将其视作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不同的肿瘤,由于其与卵巢子宫内膜样癌生物学行为相似,推荐将该肿瘤重新分类。  相似文献   

13.
卵巢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潜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Guo L  Liu T  Lang J 《中华病理学杂志》2001,30(3):169-172
目的:探讨卵巢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恶变潜能。方法:观察12例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子宫内膜样卵巢癌手术标本的形态学特点,并对各例癌组织和癌变子宫内膜异位症组织分别采用微卫星标记检测10q23.3部位的杂合子缺失,结果:12例癌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8例合并嗜酸性上皮化生,5例同时有明显的细胞异型性,符合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可见与周围癌组织有移行现象,从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普组织中,有2例检测出与周围癌组织相同位点的基因改变。结论:卵巢的不典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可能是具有恶变潜能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子宫内膜鳞状细胞癌(primary endometri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 PESCC)是一种罕见的子宫内膜癌。本文报道1例55岁患者, 刮宫标本及经腹腔镜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标本组织学形态均显示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状上皮呈浸润性生长, 并见短梭形细胞, 胞质丰富、透亮。刮宫标本中未见正常子宫内膜腺体及异常腺性结构;全子宫切除标本中短梭形与鳞状上皮穿插生长, 侵犯浅肌层, 周围子宫内膜可见慢性子宫内膜炎, 局灶符合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免疫表型:明确的鳞状上皮成分及短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细胞角蛋白(CK)5/6、p63、β-catenin、CD10均阳性, CK7、CDX2阴性。患者随访8个月, 身体状况良好。PESCC需要严格掌握诊断标准, 除外子宫颈来源的鳞状细胞癌及子宫内膜样癌伴广泛鳞化。该文描述PESCC组织学特点、刮宫及全子宫标本诊断难点、阐述其诊断要点, 并复习和总结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乳腺黏液性病变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伴有黏液形成的乳腺病变包括含囊腔内黏液的乳腺纤维囊性变、黏液囊肿样病变(mucocele-like lesion ,MLL)、良性病变和(或)伴有不典型导管上皮增生(atypical ductal hyperplasia,ADH)、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黏液性乳头状病变、黏液癌和其他伴间质黏液样物质的病变.除了这些与细胞外黏液相关的病变外,小叶肿瘤、DCIS和浸润性癌,尤其是浸润性小叶癌含有胞质内黏液,还有间质的黏液样变在许多病变如纤维腺瘤和叶状肿瘤,多形性腺瘤和结节性黏蛋白沉积症均可见,恶性类似病变包括产生基质的癌和鳞癌伴黏液间质.本文重点讨论伴有细胞外黏液形成的黏液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该组病变在良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原位癌及浸润性癌的鉴别上有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乳头状黏液性化生是一种相对少见的子宫内膜黏液性化生性病变,被认为可能是低级别子宫内膜腺癌的癌前病变。由于细胞学异型性和结构变化的差异性较大,尤其是在小的、破碎的活检标本中,可能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我们收集2例绝经后女性发生的子宫内膜乳头状黏液性化生,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KRAS突变的情况,探讨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018年9月至2019年1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例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表型分析。结果镜下见2例肿瘤均可见2种成分。其中一种成分为神经内分泌癌,另一种成分为卵巢恶性上皮性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2例肿瘤中的神经内分泌癌成分均表达嗜铬素粒A、突触素和CD56,例1中子宫内膜样癌细胞角蛋白(CK)7、ER、PR、波形蛋白阳性。例2中黏液性癌CK7阳性。最终诊断为1例卵巢复合性小细胞癌(肺型)伴子宫内膜样癌,1例为卵巢复合性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伴黏液性癌。结论卵巢复合性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混合性肿瘤,预后较差,术前及术中诊断困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可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肾盂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2000年~2006年间收集的8例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肾盂癌作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行随访。结果肾盂尿路上皮癌特殊的组织学表现为:肉瘤样癌(3例),鳞癌和伴鳞癌(2例),微乳头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伴有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特征(1例)。其中2例肉瘤样癌肉眼观呈弥漫浸润型,组织形态最具多样性,瘤细胞呈短梭形束状或假血管肉瘤样或弥漫多角形排列,间质伴假肉瘤样反应或黏液变性等。病理分期:1例高分化鳞癌为PT2,余7例均为PT2-PT4。8例均见尿路上皮乳头状癌或原位癌。免疫组化:微乳头癌、透明细胞癌表达CK7、CK20、CD15、CEA,肉瘤样细胞表达AE1/AE3、CK7、vimentin。横纹肌样及印戒样细胞表达AE1/AE3、CK7、3413E12、vimentin。随访3—6I)个月(平均29.3个月),1例高分化鳞癌至今存活,1例伴有鳞癌的低分化尿路上皮癌术后至今8个月存活,但伴广泛转移,余6例于术后2—28个月死于肿瘤转移。结论肾盂尿路上皮癌多为低分化、高分期,类似于膀胱尿路上皮癌,具有多种细胞形态特征,易发生广泛浸润及转移,预后较差。其特殊的形态学变异和免疫组化特点,为其鉴别诊断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宫颈不典型鳞状上皮,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ASCUS/LSIL)的临床意义及处理方法。方法对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2004~2006年妇科门诊用TCT(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方法检出的254例ASCUS/LSIL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6例进行了阴道镜检查。结果在140例ASCUS中,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变占51.5%,其中高度病变占22.9%,114例LSIL中CIN病变占59.6%,其中高度病变占30.7%,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36例中阴道镜诊断炎症47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53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36例及病理检查结果炎症55例,低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1例,高度宫颈上皮内病变40例,阴道镜与病理对照进行了~致性检验,Kappa=0.314,U=0.064,P〈0.05,一致性好。病理证实人乳头状瘤病毒(HPV)阳性的妇女中CIN发生率79%(67/84),而HPV阴性者中CIN发生率43.5%%(74/170),结果显示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88,P〈0.05。本组资料中年龄在35~55岁的妇女占83.5%与HPV阳性的妇女年龄高峰一致。结论对ASCUS的患者应与LSIL同样重视,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以避免22.9%的高度病变的患者漏诊或失访,对35~55岁的HPV感染的妇女应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原发性胃(胃肠)型黏液腺体病变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4—2022年诊治的8例子宫内膜原发性胃(胃肠)型黏液腺体病变病例的临床病史和病理资料, 复习所有病理切片, 并随访。结果 8例患者年龄35~67岁, 平均年龄55.5岁。7例患者术前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其中1例患者高危型HPV 52型阳性。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宫颈黏液性病变。2例为浸润性胃(胃肠)型黏液腺癌, 2例为良性胃(胃肠)型黏液化生, 余4例为不典型胃(胃肠)型黏液腺体增生。镜下肿瘤细胞具有胃(胃肠)型分化的黏液上皮特征。免疫表型显示5例MUC6弥漫或局灶阳性, 3例细胞角蛋白20和CDX2阳性。5例p16阴性或斑驳阳性, 1例弥漫强阳性表达。雌激素受体在良性病变及不典型病变中表达, 在浸润性腺癌中局灶弱阳性或阴性。p53在1例中呈突变型表达, 余均呈野生型表达。HPV原位杂交阴性。结论子宫内膜原发性胃(胃肠)型黏液腺体病变可以出现胃肠型分化的各种形态, 与高危型HPV感染无关, 形态学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子宫内膜原发性胃(胃肠)型黏液腺体病变需排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