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在整车开发与底盘调校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主观评价工程师水平相对落后,重要表现为对单项指标平分相对容易、整体性能打分比较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已有主观评价体系建立层次结构模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系数.通过对传统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与FAHP所得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FAHP方法应用的有效性和必要性.对8款车型进行主观评价试验,评车师对各车型底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并将其与已确定的权重系数相结合,得到了操纵稳定性的总体性能评价结果.通过对各车型各指标得分及其对应权重系数的对比分析,提出车辆改进的方向,为整车开发过程中的定标、对标与底盘调校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2.
将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理论应用于汽车操纵稳定性主观评价,用于研究各评价指标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以及将各项指标的打分转化为最终的整车打分。以蛇形实验为研究基础,5名评价人员对甲乙样车进行主观评分,并结合模糊层次综合评判理论,将评价人员对各项指标的打分数据转化为最终的整车评分结果,即主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汽车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通过对座椅静态舒适性、动态舒适性的逐一分析,且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座椅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最后阐述了汽车座椅舒适性研究存在问题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汽车座椅乘员姿态舒适性问题,针对影响乘员舒适性的矢状面姿态角度指标,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中国人群覆盖范围和博弈组合赋权的评价分级方法。首先,采用动作捕捉技术获取乘员各舒适姿态角度,得到角度覆盖的人群范围,从而计算各姿态角度指标得分;采用G1法和熵权法分别计算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基于博弈组合赋权得到各指标的综合最优权重;最终,根据各指标得分及最优权重,按照加权平均方式得到汽车座椅整体姿态舒适性评分;制订5级分级标准获取汽车座椅乘坐姿态舒适性等级。通过被试乘坐汽车座椅的主观体验评分验证建立的分级模型的可行性,为国内智能座舱的座椅姿态调节模式优化设计提供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Fuzzy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AHP),构建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层次分析结构模型,重点分析驾驶性评价的5个主要方面:全负荷响应、部分负荷响应、加速踏板感觉、换挡平顺性以及发动机"启/停"与"急踩/松加速踏板"两种工况下的瞬态响应,并据此建立评价准则层和指标层.采用成对比较法获得模糊一致判断矩阵,计算出准则层和指标层的各评价指标权重系数.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主观评价道路试验,驾评人员对各车型底层指标进行主观评分,结合已确定的准则层和指标层权重系数,得到整车驾驶性模糊综合评分.研究结果表明: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层次分析模型可以客观准确地反映驾驶性多指标评价特征;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及重要性标度排序识别了驾驶性关键影响因素;通过对某三款C级别乘用车型进行道路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提出了各车型的设计特征、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实例分析表明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应用于汽车驾驶性综合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汽车转向性能进行评价,采用技术经济学中的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的方法,构造了操纵性与稳定性、转向操纵轻便性、最小转弯直径、转向车轮的稳定效应、转向轮振动5个准则层,以及车轮定位角等9个方案层。同时企业工程师对车辆进行测评,对底层评价指标依据十分制打分法进行评分,利用各指标分值计算权重,进而得到总分。从而对车辆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得出车型A优于车型B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目前通过主观感受评价舒适性的方法不够精确,且针对修井机操纵作业舒适性的研究比较少等问题,以XJ70修井机为例,在生物力学分析软件AMS中建立了典型百分位的中国成年男子人体坐姿数字模型,导入了刹把及座椅模型,对刹把操纵作业进行了逆向动力学仿真;以相关肌群的肌肉活动度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座椅高度以及靠背倾角对刹把操纵作业过程中各肌群的影响规律及其映射关系。建立了基于肌肉负荷的操纵舒适性评价模型,为操纵舒适性的量化评价提供了一种新途径,对选择舒适的作业姿势以及座椅可调范围的优化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汽车座椅振动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ISO 2631对坐姿人体振动舒适性评价为基础,对于特定的座椅振动响应,运用Matiab进行仿真研究,对人体振动舒适性进行定量评价,为不同环境下的座椅设计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9.
体压分布的指标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提出表征体压分布的8个指标,它们是:最大压力、平均压力、最大压力梯度、平均压力梯度、不对称系数、纵向压力分布曲线、纵向力矩分布曲线、侧倾稳定性系数,结合座椅的舒适性对其物理意义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试验了座椅舒适性主客观评价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车辆座椅是直接关系到乘员驾乘安全、舒适和工作效率的关键部件。座椅舒适性的研究已成为车辆座椅研究的热点之一。通过对国内外研究车辆座椅文献的分析,运用人机工程学原理,对座椅的静态、动态舒适性评价方法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深入思考,并论述了车辆座椅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座椅舒适性客观评价方法的不足,选择某款商用车座椅,利用H点测量装置作为假人,以座椅设计角度为参考,建立体压仿真模型。参考理想体压分布规律,通过仿真结果对座椅舒适性进行初步评价,并从压力最大值、压力平均值、接触面积以及不同区域占重比4个客观评价指标进行实验验证。对于该座椅的主要接触区域,实验、仿真体压分布与理想体压分布规律接近,另外对于肩部、腰部及大腿区域的体压分布评价指标,实验数值与仿真结果接近,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可准确反映HPM-座椅界面关键部位的体压分布特性。该建模方法可以为企业确定座椅舒适性客观评价指标的范围,对座椅的设计开发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提高座椅舒适性可缓解驾乘疲惫、避免腰椎疾病、满足人们对汽车性能日益增高的需求。人员在驾乘过程中的舒适性是身体多个部位感受的综合指标,压力分布与加速度是影响舒适度的重要客观参数。从主观及客观两个方面对汽车座椅舒适性进行研究,并采用神经网络法建立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客观参数如总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坐垫及靠背压力与主观舒适度呈负相关关系,并验证了所建立的评价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工程车辆工作环境恶劣,为保证驾驶员能够高效迅速的对复杂行驶路况做出准确反映,需要设计具备良好的乘坐舒适性的驾驶室。根据工程车辆工作环境恶劣的现状,采用计算振动响应的方法研究车辆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建立八自由度二分之一车动力学模型,运用拉格朗日方程求解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获得驾驶室在随机路面激励下的振动响应。在驾驶室的竖直方向建立"驾驶员—座椅"分析子系统,驾驶室受到的竖直方向的激励作为子系统的输入,根据驾驶员受到的振动加速度的加权值,对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可知:评价驾驶员的主观感受为:没有不舒适;减小座椅刚度,能有效的提高驾驶员的舒适性;为同类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某出口型电力机车司机座椅舒适性,结合人机工程仿真软件JACK、主观感知舒适度量表及压力坐垫对司机座椅人机系统进行分析,进而基于人体工程学的座椅靠背设计方法对座椅靠背形态进行优化,对优化后座椅靠背的人机匹配度进行了仿真分析和主客观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靠背设计方案比靠背原型的人机交互匹配度更高,且能对司机背部形成良好的支撑。最后利用MatlabLIBSVM工具箱建立舒适度预测模型对座椅舒适度进行预测分析,得到均方误差MSE=0.003 753 4、相关系数R=93.063 1%,该模型预测精度高,可大幅简化主观评价流程。该座椅靠背设计方法可为轨道交通装备司机座椅的舒适性设计提供理论参考和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分析和提高轿车的乘坐舒适性,将某款轿车简化为十一自由度动力学模型,由达朗贝尔原理导出系统的振动微分方程。在考虑左右轮迹相关性及前后轮迹迟滞性的基础上,利用滤波白噪声法及传递函数法,建立路面随机激励的时域模型。随后在Simulink中建立人—车—路系统仿真模型,对轿车在不同车速下不同位置的人体振动响应进行了仿真分析,通过求解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评价出各乘员的乘坐舒适性。最后进行实车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在原车速下,所有乘员没有不舒适感。随着车速的增加,前排乘客和驾驶员的主观感受越来越强,而后排乘客的主观感受由没有不舒适增加到稍有不舒适。  相似文献   

16.
孟爱华  王兴德 《机电工程》2011,28(5):553-555
针对汽车离合器舒适性检测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测试方法和产品的问题,在测试平台上提出并采用了"一对比较法",该方法将被测的两个相同型号的离合器安装在测试台上,由专业驾驶员踩踏离合器踏板进行对比.传感器测试离合器的各工作参数,并与驾驶员的主观评价打分进行了对比,采用曲线拟合的方式建立了离合器客观工作参数与操纵舒适性之间的对应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广大用户和销售者对路灯造型设计评价的大量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模型的路灯造型设计评价方法。首先对路灯的美学特征、功能特征、人机属性、技术需求和环境需求等因素进行分析,建立由指标层、因子层、属性层和目标层构成的路灯造型设计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相应的权重系数。其次评价小组对路灯造型设计方案的各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利用云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基于云模型的路灯造型设计评价方法。通过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拖拉机座椅舒适性及减振悬架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拖拉机座椅舒适性及减振悬架设计与人体健康及驾驶安全息息相关。为提升现代农业装备工业设计水平,梳理了拖拉机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和不同减振结构的座椅悬架研究现状,发现当前的座椅舒适性评价方法及体系陈旧,评价的客观性和精确性不足,座椅减振悬架存在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不匹配的问题。为此,提出在舒适性评价方面,应构建更系统、精准的基于人体生理特征指标的综合评价体系的思路;在座椅减振悬架方面,应充分结合当前的新材料与新技术,不断提升其性价比和稳定性,并针对大小不同机型的拖拉机采用不同的悬架系统,以满足多元化的减振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分别从稳态回转性、转向回正性、转向轻便性、抗侧倾能力、抗干扰能力和瞬态响应性6个方面筛选15个评价指标。根据各指标对乘用车操纵稳定性的实际影响程度,确定了各指标的权重。以实车试验获得的指标参数为实例,采用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试验汽车进行操纵稳定性评价。对比国标法评价结果,并参考驾驶员主观评价,证明了运用灰色关联法进行乘用车操纵稳定性评价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机械科学与技术》2017,(6):903-908
针对多元稳健设计中如何确定权重和建立优化模型的问题,提出了考虑主客观权重和质量损失函数的多元稳健设计模型。在利用质量损失度量多质量特性稳健性的基础上,利用Kendall协同系数检验的方法对专家打分的分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其次根据通过检验的分数计算各质量特性的主观权重;同时,利用熵权理论确定不同质量特性的客观权重;然后将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线性加权得到综合权重。另外,在拟合回归模型时充分考虑了拟合模型的有效性及回归系数的显著程度。通过实例说明该方法可以突破试验范围的限制,寻找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