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运用福林酚比色法(GB/T8313-2008)和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分别对四种茶叶中茶多酚总量进行了测定。并探讨了提取试剂、提取方式及检测方式对茶多酚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提取试剂、提取方式、检测方式的不同,茶多酚含量的测定结果不同。本实验中设置相同的提取条件,福林酚比色法和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方法测定的茶多酚含量不同。福林酚比色法测定结果为:信阳毛尖281.64 mg·g~(-1)、铁观音209.85mg·g~(-1)、大红袍176.38 mg·g~(-1)、普洱饼茶108.40mg·g~(-1);重铬酸钾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为:信阳毛尖266.29 mg·g~(-1)、铁观音192.96mg·g~(-1)、大红袍166.49 mg·g~(-1)、普洱饼茶100.60mg·g~(-1);前者比后者检测值高出5.76%~8.85%。  相似文献   

2.
对福林酚比色法和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定茶多酚制品中多酚含量的适用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在测定茶多酚制品的多酚含量时都有良好的稳定性(RSD<5.1);两者的测定原理不同,测得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差距,纯度越高的茶多酚制品,两种方法测定值之间差距越大;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测得的多酚含量有超出100%的现象,福林酚-标准曲线法测得的多酚含量在30.08%~88.76%之间。茶多酚制品中多酚含量宜采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即福林酚-标准曲线法和福林酚-换算系数法,且换算系数为88.13μg/mL。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品种绿茶中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以及其酚氨值与茶滋味的相关性关系,本文以四种不同品种的绿茶为原料,采用福林酚比色法和茚三酮比色法分别测定不同品种绿茶的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利用滋味化学实验评价绿茶滋味品质,对其酚氨值与茶滋味进行Pe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绿茶的氨基酸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茶多酚含量仅揉捻绿茶与不揉捻绿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绿茶的品种与茶滋味综合分都具有极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55。其中,酚氨值与茶滋味浓度、茶滋味鲜度和茶滋味醇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25、-0.719和-0.928,呈极显著负相关性。因此,与茶多酚含量和氨基酸含量的单一指标相比,酚氨值可以更好的反应茶滋味。  相似文献   

4.
周晓晴  胡立文  罗琦  曾林晖  李晴  兰伟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14):291-295,301
目的:探讨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茶叶籽油中儿茶素总含量的合理性。方法:采用福林酚法和HPLC测定茶叶籽、茶叶籽油和茶叶籽油粕中茶多酚含量和儿茶素总含量,对比分析茶叶籽油中维生素E等含酚羟基的脂溶性物质对福林酚法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含量的干扰。结果:福林酚法测得茶多酚含量按60%~80%计算所含儿茶素,远超HPLC法测得儿茶素的量。重现性实验中,福林酚法测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含量,RSD值为7.21%;HPLC法测茶叶籽毛油中儿茶素总含量,RSD值为1.99%;福林酚法测茶多酚精炼油胶体中茶多酚含量,三组实验样品的RSD值分别为0.70%、1.13%和0.63%。以茶多酚精炼油胶体做福林酚法回收率实验,回收率为90.87%~109.00%。结论:本实验提取和测定茶叶籽油中茶多酚的方法可靠;福林酚法不适用于测定油脂中茶多酚含量;茶叶籽毛油中茶多酚分布不均匀。  相似文献   

5.
橄榄多酚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倩  王威  陈清西 《食品科学》2014,35(8):204-207
采用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3 种方法测定橄榄多酚类物质含量。结果表明: 3 种方法检出限及定量限的顺序为:紫外分光光度法<福林酚试剂法<酒石酸铁法,且3 者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 0 5)。3 种方法回收率顺序为:酒石酸铁法>福林酚试剂法>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 (P>0.05),这3 种方法都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福林酚试剂法与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多酚含量显著高于酒 石酸铁法(P<0.01),其中福林酚试剂法测得的多酚含量略高于紫外分光光度法,但差异不显著(P>0.05)。同 时,各方法测得的多酚含量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紫外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且操作简单、快 速、经济,是一种较理想的测定橄榄多酚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茶多酚传统检测方法中存在操作复杂、自动化程度低、试剂消耗量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的茶多酚电化学检测方法。以3D打印微流控芯片为检测通道,丝网印刷碳电极为电化学传感器,建立了微流控检测平台,以没食子酸为检测标准品,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缓冲液种类、缓冲液pH、扫描速度、进料流量4个因素对氧化峰电流的影响,并运用该方法对普洱茶样品中的茶多酚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最优实验条件下,该方法在没食子酸浓度为5~1 250μmol/L范围内具有线性响应,检出限为6.9×10~(-7)mol/L,样品回收率在97.6%~104.6%,本检测结果与标准福林酚法的结果一致,检测时间为40 s,试剂用量70μL。该方法具有试剂样品用量少、测试时间短等特点,可用于茶多酚含量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7.
响应面分析优化福林酚法测定樱桃酒中总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樱桃酒中总酚的含量,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以福林酚试剂用量、碳酸钠浓度、显色温度、显色时间和碳酸钠用量为影响因素,樱桃酒总酚含量为指标,响应面法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优化后得到最佳条件为:福林酚试剂2.1 mL、碳酸钠浓度63 g/L、碳酸钠用量8.32 mL,在25℃件下反应1.4 h,总酚含量为1085.2±0.16 mg/L。此回归模型拟合性良好,可用于预测总酚含量。根据此线性回归方程测定12个品种樱桃酒中总酚含量最高的为俄罗斯酸樱桃(1495.0 mg/L),雷尼含量最低(442.8 mg/L)。福林酚法操作简单,可用于不同品种樱桃酒总酚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通过正交试验对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植物鞣剂的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测定最佳条件为福林酚试剂浓度为1∶1,碳酸钠的质量分数7.5%,50℃下反应30min,经分析,该法的稳定性、重现性好,精密度高。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所得数据的线性拟合结果表明,4种植物鞣剂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因此,可以利用福林酚比色法测定植物鞣剂的浓度。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优化福林酚法测定冬枣中总酚含量的工艺条件,以福林酚试剂浓度,20%碳酸钠用量以及显色温度作为单因素,以总酚含量作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测定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总酚测定最佳工艺条件为:福林酚试剂浓度0.8 mol/L、20%碳酸钠浓度的用量为0.6 mL、反应温度设40℃。在此条件下测得的冬枣总酚平均值为501±3.58μg/mL,与预估值509.498μg/mL的吻合度高达98.4%。经验证该工艺条件准确且稳定,确定了福林酚法测定冬枣中的总酚含量所用试剂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不同种蛋白酶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建立了用紫外光谱法定量测定蛋白酶活力的新方法:采用不同pH值的磷酸氢二钠和柠檬酸溶液作为缓冲溶液,使用紫外光谱法测定不同种蛋白酶的活力。该方法与福林-酚法比较,相对偏差≤1%,在允许误差范围内,操作便捷、快速,试剂易得,广泛适用于市售蛋白酶的活力测定。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水提醇沉法从塔宾曲霉液态发酵普洱茶粉和传统固态发酵工艺所产普洱熟茶中提取茶褐素。应用居里点热裂解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比色法研究液态发酵茶褐素样品和固态发酵茶褐素样品的化学组分。结果显示,液态发酵样品中的茶褐素、总多酚、总黄酮、总儿茶素和氨基酸显著高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中的总糖、多糖、茶黄素显著低于固态发酵样品(P<0.05);液态发酵样品与固态发酵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在不同居里点热裂解温度下,固态发酵样品与液态发酵样品的裂解产物分别有12?种(380?℃)和9?种共同成分(600?℃),两者在不同温度下的裂解产物中,酚类种类最多,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咖啡因。  相似文献   

12.
几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大豆油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迷迭香、茶多酚和维生素E作为大豆油脂抗氧化剂,采用Schall烘箱法研究了三种天然抗氧化剂在大豆油脂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表明当抗氧化剂的添加浓度均为0.01%时,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优于迷迭香和维生素E,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与其浓度呈剂量效应关系,但抗氧化效应的增加幅度在浓度为0.01%-0.04%范围内没有显著差异(P<0.05)。添加维生素E、维生素C或柠檬酸作为抗氧化助剂均能提高茶多酚的抗氧化效果,然而在添加浓度为0.01%时,其增加幅度之间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名优绿茶理化品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不同品种名优绿茶各理化成分、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通过各组分与绿茶品种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不同绿茶品种的代表性成分,本文以安吉白茶、碧螺春、龙井三种不同品种绿茶为研究对象,采用福林酚比色法、茚三酮比色法和GC-MS联用测定其茶多酚、游离氨基酸以及挥发性香气成分,并通过相对含量对三种名优绿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绿茶理化成分具有一定差异,其中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 gallate,EGCG)、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均有显著差异性(P<0.05),且对三种绿茶感官品质均有显著相关性,其中酚氨比(r=-0.942)、抗坏血酸的相关性最为显著(r=0.955)。茶叶中的香气物质成分繁多复杂,且不同成分对茶叶的香气有不同的香气贡献。实验提取了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酮类和醛类化合物大部分具有花香和清香等香型特征,在绿茶成分中含量较高。因此,确定茶多酚、酚氨比、抗坏血酸、酯型儿茶素与非酯型儿茶素的比值和20种共同挥发性成分种物质作为与绿茶品质密切相关的"标识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为制备速溶藏茶,本研究以速溶藏茶得率、藏茶多糖提取量和藏茶茶多酚提取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试验优化了速溶藏茶浸提工艺,并进一步研究了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对速溶藏茶中功能性成分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藏茶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液比1:53 (g/mL),温度98.5 ℃,浸提时间1.5 h,浸提次数3次,此时速溶藏茶得率为29.72%±0.13%,藏茶多糖提取量为6.06±0.03(g/100g),藏茶茶多酚提取量为6.27±0.05(g/100g)利用UHPLC-QqQ-MS/MS检测出冷冻干燥和喷雾干燥的速溶藏茶中均有10种功能性成分,EGCG、GA、GCG、ECG为速溶藏茶主要功能性成分,且冷冻干燥的速溶藏茶中EGC、EGCG和槲皮素含量更高(P<0.05)。冷冻干燥速溶藏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247、0.417 mg/mL;喷雾干燥速溶藏茶对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的IC50分别为0.339、0.443 mg/mL,可见,速溶藏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茶多酚及没食子酸为标准品,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中茶多酚含量。方法通过对市场上部分宣称含茶多酚的保健食品进行测定,探讨不同仪器检测方法、不同标准物质对保健食品中茶多酚含量的影响。结果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的结果均低于紫外分光光度法,其中紫外分光度法测定中,以茶多酚为标准品测定结果低于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的结果。结论测定保健食品样品中茶多酚含量时,应根据产品的原辅料及目的进行仪器方法及标准品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该实验建立了茶叶中21种农药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GC-MS)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定性、定量分析检测方法,探讨不同 提取方法、提取溶剂、浓缩方式等试验因素对茶叶农药多残留测定结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以正己烷-丙酮(1∶1,V/V)混合溶剂超声提 取、氮吹浓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茶叶样品中21种农药进行定性定量检测,21种农药在0.05~1.00 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 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8 0~0.999 9。 在茶叶样品中分别添加质量浓度0.05 mg/kg、0.20 mg/kg、0.40 mg/kg的农药组分,平均回收率 为83.46%~92.1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88%~8.51%,检出限为0.002 7~0.021 9 mg/kg,该方法具有前处理简便快捷、灵敏度 高、成本低等优点,在实际茶叶农药残留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能满足日常的茶叶农药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苦丁茶多酚对分离自卵形鲳鲹的腐败菌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的抑制作用,本文以报告菌株紫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CV026 为检测模型,测定了苦丁茶多酚对细菌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以胞外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量及形态、群集与泳动性为指标,测定了苦丁茶多酚对荧光假单胞菌腐败特性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苦丁茶多酚对CV026、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2.1、3.0 mg/mL;在亚抑菌浓度下,苦丁茶多酚可以显著降低紫色杆菌CV026 紫色菌素的产生量(P<0.05);当浓度为2.0 mg/mL 时,对紫色菌素的抑制率达68.89%,且不影响CV026 菌株的生长;苦丁茶多酚能有效抑制荧光假单胞菌胞外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群集与泳动能力等相关腐败特性,其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苦丁茶多酚浓度为2.0 mg/mL时,对蛋白酶、脂肪酶活性、生物被膜形成、群集和泳动能力的抑制率分别达到80.68%、53.50%、44.90%、79.56%和90.12%;苦丁茶多酚具有较好的群体感应抑制活性,可以为新型天然群体感应抑制剂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温度和质量浓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电位和儿茶素含量变化探讨质量浓度和温度对茶多酚水溶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贮存的茶多酚溶液稳定性差异都较大,其变化趋势主要表现为灭菌、贮存过程中,茶多酚溶液的亮度、透光率逐渐下降,溶液色泽和吸光度逐渐加深和增大,儿茶素含量和pH值呈现显著下降,且茶多酚质量浓度越高变化趋势越明显;25 ℃贮存时,色差、透光率、吸光度、pH值和儿茶素含量的变化程度均明显高于4 ℃贮存时;茶多酚溶液的电位绝对值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说明质量浓度低的茶多酚溶液较稳定。从变化趋势可判断出茶多酚质量浓度为400~800 mg/L,4 ℃贮存时,茶多酚稳定性相对较好,更适合保存和开发利用茶多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