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槲皮素是一个含有邻二酚羟基和间二酚羟基的黄酮醇类化合物。为了探析槲皮素体外抗肺癌现状,本文通过国内知网、万方,输入“槲皮素”、“肺癌”、“槲皮素衍生物”等,国外SpringerLink、PubMed数据库查阅了“lung cancer”、“ quercetin”、“quercetin derivative”等主题词,检索了近年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抗肺癌方面研究的相关数据,综述了其新制剂、衍生物和作用机制。槲皮素抗肺癌新制剂有纳米粒、纳米乳、纳米胶束、脂质体和其他制剂。从已合成的120余个槲皮素衍生物中发现了11个对肺癌作用强于槲皮素的化学成分。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酶的活性、阻滞细胞周期、逆转肿瘤耐药性等作用发挥抗肺癌作用,以期为槲皮素及其衍生物在肺癌方面研究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对氨基苯磺酸-盐酸萘乙二胺法测定了槲皮素、槲皮素-Al及槲皮素-B三种物质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结果表明,槲皮素及其配合物对亚硝酸钠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槲皮素-Al及槲皮素-B配合物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明显高于槲皮素。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即质量浓度为0.4 mg/mL的清除剂用量1.2 mL,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30 min,槲皮素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为25.8%,而槲皮素-Al和槲皮素-B对亚硝酸钠的清除率分别达到了80.2%和84.1%,且槲皮素-B的清除率稍高于槲皮素-Al。  相似文献   

3.
槲皮素在油脂中抗氧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尚猛  陈健 《中国油脂》1990,(6):25-26,28
本文报告槲皮素在油脂中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槲皮素在油脂中浓度大于0.005%时,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槲皮素与BHA、PG在油脂中的浓度相同时,有相似的抗氧化作用,当浓度大于0.2%时亦可作脂溶性色素用。  相似文献   

4.
槲皮素功能特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槲皮素是许多中草药中所含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高生物活性;该文综述槲皮素提取方法、功能价值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槲皮素(Qu)的化学改性,合成了槲皮素的第一过渡系生命元素的配合物,对槲皮素配合物的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槲皮素配合物对4种菌种的抑菌活性大小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啤酒酵母;槲皮素配合物的抑菌活性强弱为:Qu-Cu>Qu-Zn>Qu-Co>Qu-Ni>Qu-Mn>Qu-Cr>Qu-Fe>Qu,且槲皮素配合物抑菌活性的稳定性明显优于槲皮素.  相似文献   

6.
本文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高丛蓝莓品种埃利奥特(Elliott)中槲皮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采用SinoChrom ODS—BP(250mm×4.6mm,Sum)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0.4%磷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560nm。试验结果表明,槲皮素在0.01~0.3m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60%,平均加标回收率为105.12%。该方法可用于测定蓝莓中槲皮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8.
探讨槲皮素与锗的反应条件,合成有机锗-槲皮素配合物.槲皮素乙醇溶解后加入锗(Ⅳ)标准溶液,调节pH值,水浴搅拌回流后抽滤、洗涤、干燥,对其进行紫外、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槲皮素和锗(Ⅳ)在乙醇溶液中,以物质的量比1.5:3.0(槲皮素:锗),在pH值为5的反应液中于35℃反应5 h,形成配合物的产率最大.经紫外、红外光谱测定推测其结构,槲皮素的B环和A、C环形成有机锗配合物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9.
槲皮素是最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之一,广泛存在于水果、蔬菜之中,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年来的体内外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槲皮素对脂质代谢有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抑制胆固醇生物合成、降低甘油三酯、游离脂肪酸、低密度脂蛋白与极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防止脂质过氧化和脂质蓄积。  相似文献   

10.
槲皮素-卵磷脂复合物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槲皮素和自制新疆胡麻卵磷脂溶于非质子溶剂中,制备槲皮素-卵磷脂复合物,并对其进行熔点测定,紫外、红外光谱分析和水、脂溶解性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反应得到了目标复合物,其溶解性优于反应物槲皮素及槲皮素与卵磷脂的物理混合物,槲皮素-卵磷脂复合物改善了槲皮素的水溶性和脂溶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槲皮素溶液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槲皮素溶液在pH=6.59~7.90条件下比较稳定;在还原剂Na2SO3,NaS2O3中不稳定,而在氧化剂H2O2中较为稳定;碳水化合物对槲皮素溶液的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金属离子K^+、Ca^2+、Na^+、Al^3+对槲皮素溶液具有稳定作用,Mg^2+、Zn^2+、Fe^3+对槲皮素溶液的稳定性有不利的影响;高温、自然光照射对槲皮素具有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2.
乌饭树树叶中槲皮素的提取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乌饭树是一种具有一定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的食品资源,其保健功能在许多资料中都有记载,但其主要功能性成分尚不清楚,作者对其树叶中色素的成分进行了初步分析,首次从中分离鉴定了槲皮素成分。  相似文献   

13.
以甘薯淀粉为原料,依次经过羧甲基化、槲皮素共价修饰两步改性,得到槲皮素-羧甲基甘薯淀粉酯,并采用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考察制备工艺条件对产物取代度的影响。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其取代度随反应底物配比(N槲皮素/AGU)(X1)的增加而增加,随活化试剂与羧甲基甘薯淀粉脱水葡萄糖基的物质的量比(NEDC/AGU)(X2)及反应体系pH值(X3)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NEDC/AGU及反应体系pH值对取代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N槲皮素/AGU以及二次项和交互项对取代度的影响不显著(P>0.05)。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羧甲基甘薯淀粉质量浓度51?g/L、N槲皮素/AGU?2∶1,NEDC/AGU?1.8∶1、反应体系pH?7.4,可制得最大取代度(0.114?9)的槲皮素-羧甲基甘薯淀粉酯。通过检测槲皮素从产物的水解释放确认产物的合成。  相似文献   

14.
以不同来源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刺梨槲皮素-3-O-芸香糖苷、槲皮素-3-O-鼠李糖苷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探讨提高刺梨黄酮苷元释放能力的生物转化途径。以槲皮素含量与糖苷转化率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来源于嗜酸乳杆菌、木霉和杏仁的β-葡萄糖苷酶水解3种槲皮素糖苷的转化率及槲皮素含量进行动态监测,以酶解时间、酶解pH值、酶解温度和酶用量(酶与底物质量比)为单因素,考察各因素参数独立变化对指标的影响,再以Box-Behnken 方法研究各因素及其交互作用对转化率的影响,优化工艺条件。杏仁β-葡萄糖苷酶水解3种糖苷转化所得槲皮素含量最高,对不同底物的转化率由高到低依次为槲皮素-3-O-葡萄糖苷(74.10%)、槲皮素-3-O-芸香糖苷(64.30%)、槲皮素-3-O-鼠李糖苷(31.80%)。杏仁β-葡萄糖苷酶优化水解工艺条件为酶解时间28.90min,酶解pH值4.9,酶解温度52℃,酶用量0.08%。此条件下得到槲皮素-3-O-芸香糖苷转化率71.48%,槲皮素-3-O-鼠李糖苷转化率36.32%,槲皮素-3-O-葡萄糖苷转化率77.86%。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用改良的Stöber法制备了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并用3-氨丙基乙氧基硅对其进行氨基功能化,成功将其与槲皮素复合,制备了多孔硅/槲皮素复合纳米材料。研究表明,多孔二氧化硅微球的比表面积、比孔容和平均孔径分别为1530.63 m2/g、0.92 cm3/g和2.40 nm。对比实验证明每毫克氨基功能化的二氧化硅微球能够负载0.09 mg槲皮素,是功能化之前的2.25倍。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氨基是亲水性基团,氨基化的二氧化硅微球具有更好的水分散性;另一方面,氨基可与槲皮素分子中的羟基形成氢键,使得氨基化的二氧化硅微球更容易与槲皮素复合。用DPPH法表征了该复合纳米材料的自由基清除率。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多孔硅/槲皮素复合纳米材料和纯槲皮素的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48.44%和32.81%,这说明与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复合可以提高槲皮素的抗氧化活性,可能与多孔二氧化硅微球对槲皮素的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槲皮素是一种重要的柑橘类黄酮,具有抗菌、抗炎和抗氧化等生物学活性,但水溶性和脂溶性较差,研究表明可通过甲基化提高其代谢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目前微生物转化法是获得甲基化槲皮素的良好方法。作者筛选了11种不同来源的类黄酮O-甲基转移酶(FOMT),并根据甲基化位点进行分类构建相应的大肠杆菌工程菌,以槲皮素为底物进行发酵分别合成了4种单O-甲基槲皮素(柽柳黄素、鼠李素、异鼠李素和3-O-甲基槲皮素),最高产量分别为31.17、11.17、8.90、52.95 mg/L。随后构建了大肠杆菌共培养体系,分步添加含有MpOMT4和OsNOMT的重组大肠杆菌全细胞催化剂,并通过调整体系中两种菌体的比例和生物量,最终确定菌体细胞质量浓度为24 g/L(以细胞干质量计)、两种菌体质量比为1∶2时,4′,7-二甲氧基槲皮素的最高产量为21.56 mg/L。  相似文献   

17.
以槲皮素为起始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制备两种新型硝酸酯类槲皮素衍生物,其结构经1H-NMR及ESI-MS确证,初步考察产物对DPPH.和.OH自由基的清除性能。结果表明,两种槲皮素衍生物对DPPH.清除率分别为88.7%和90.1%,对.OH清除率分别为78.6%和80.6%,其IC50分别为4.2、4.5mg/L和19.2、22.3mg/L。  相似文献   

18.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荷叶中槲皮素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操得群  刘芳  邓芳玉  刘贝 《中国酿造》2012,31(6):175-177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荷叶中槲皮素的含量.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柱(150×4.6mm,5μm),以甲醇:0.05%H3PO4水(60∶40)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360nim,柱温25℃,用外标法定量,测定荷叶中槲皮素的含量.结果与结论:槲皮素的线性范围25μg~200μg,相关系数r=0.9995,回收率99.6%,RSD 1.61%,该方法简便,快速,线性关系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槲皮素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利用光电比浊法动态观察槲皮素在体外对肠道优势菌肠球菌、肠杆菌、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的影响;利用盐酸林可霉素灌胃构造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动物模型,通过小鼠体内实验评价槲皮素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的效果。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0.01、0.05、0.1μmol/mL)槲皮素对乳杆菌增殖有明显扶植作用,超过这一范围时(0.5、1μmol/mL)对乳杆菌增殖强烈抑制,各浓度槲皮素均对肠球菌的体外增殖表现为强烈的抑制作用,对肠杆菌和双歧杆菌无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也不表现出扶植作用;体内实验表明,200、400 mg/kg BW槲皮素可增加小鼠肠道双歧杆菌数量。槲皮素可调节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20.
以感官评价得分及酸度为评价指标,利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槲皮素酸奶的最佳发酵条件和最优配方。通过检测酸奶乳酸菌总数,探究槲皮素对酸奶菌群的影响。动态观察槲皮素酸奶对小鼠肠道菌群乳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和肠球菌体外增殖的影响。实验证明,槲皮素酸奶最佳发酵条件和工艺配方为:发酵时间为8 h,发酵温度为42 ℃,发酵剂接种量为0.1%,乳粉添加量为12%,蔗糖添加量为4%,槲皮素添加量为0.1%,所制得的槲皮素酸奶色泽均匀,呈黄绿色,酸甜适口,带有愉悦的轻微苦味(可能来自添加的槲皮素和某些蛋白水解产生的肽)。槲皮素酸奶中乳酸菌总数为(1.475±0.005)×108 cfu/mL,高于原味酸奶乳酸菌总数(p<0.05)。观察动态微生物变化,发现小鼠肠道菌群体外增殖的变化,槲皮素酸奶处理组的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的生长曲线高于原味酸奶处理组,而肠杆菌和肠球菌的生长曲线低于原味酸奶处理组。结果表明最优工艺条件下制得的槲皮素酸奶能促进小鼠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体外增殖、抑制肠杆菌和肠球菌体外增殖,且口感优于市售酸奶。本研究结果为槲皮素功能酸奶的后续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