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发酵度茶叶的主要理化及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比较不同发酵度茶叶的理化及香气成分。测定绿茶、乌龙茶、红茶和藏茶的常规成分、活性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香气成分。4种茶样水分、灰分质量分数差异较小,绿茶水浸出物和蛋白质质量分数高于乌龙茶、红茶和藏茶,而粗纤维质量分数最低;红茶和藏茶中茶多酚和儿茶素的质量分数明显低于绿茶和乌龙茶,咖啡碱的质量分数稍高于绿茶和乌龙茶;绿茶中主要香气是醇类和烯烃类,红茶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醇类、酯类、醛类,藏茶中主要香气成分是酮类和酯类,乌龙茶中各香气成分检出量不多,分布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2.
以浓缩苹果汁和茶叶(红茶和绿茶)为原料,生产苹果-茶澄清复合饮料,分析茶水比、浸提温度和浸提时间对茶汁浸提效果的影响,使茶叶中的各种营养成分最大限度溶出同时要有适应广大消费者的风味和色泽。试验显示,当茶水比1∶100、浸提温度85℃、浸提时间5min、茶汁︰苹果汁=1∶2(V/V)时,红茶饮料呈黄褐色,透明度较好,较清亮,果香和茶香都较浓郁;绿茶饮料呈淡黄色,透明度较好,较清亮,果香和茶香都较适中。同时添加适量苹果汁以形成苹果香气和茶香共有的独特风味,在此基础上添加各种配料(蔗糖、柠檬酸、麦芽糖醇和食盐)进行调配以形成色香味俱佳的新型饮料。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不同卤蛋的加工特性,以新鲜鸡蛋为原料,采用卤煮的方法,在卤制料液中分别添加红茶、黑茶、乌龙茶、绿茶。实验结果表明,茶叶的添加对茶卤蛋亮度都有减小作用(P0.05),红茶组与黑茶组样品色泽以红色调为主,绿茶组与乌龙茶组样品色泽以黄色调为主。添加4种茶叶均对茶卤蛋pH有降低作用(P0.05),且红茶的添加使pH降低的幅度最大。茶叶的添加可以明显改善茶卤蛋凝胶强度、弹性、咀嚼性等质构特性(P0.05),各组样品品质排序为:红茶组黑茶组乌龙茶组绿茶组空白对照组。红茶卤蛋和黑茶卤蛋样品的蛋黄指数偏小,且与其空白对照样品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种类茶叶的添加对茶卤蛋品质有显著影响,其中添加红茶制得的茶卤蛋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4.
类胡萝卜素是茶叶中重要的脂溶性色素成分,也是多种关键香气物质形成的前体。利用靶标代谢组学分析方法,对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其总含量为(859.98±60.20)μg/g,其中叶黄素含量最高为(405.06±17.71)μg/g。制作的成品红茶中类胡萝卜素总量为(406.17±32.21)μg/g,成品绿茶中为(433.95±36.21)μg/g,与鲜叶中的含量相比,下降幅度超过50%。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茶树鲜叶后,鲜叶中的类胡萝卜素含量发生显著变化。利用诱导12 h后的茶鲜叶加工得到的成品红茶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为(439.70±31.35)μg/g,而绿茶中类胡萝卜素总量达到(682.69±46.12)μg/g。诱导24 h后鲜叶加工制得的红茶与绿茶中14种类胡萝卜素衍生香气成分显著增加,尤其是β-大马酮,β-紫罗兰酮、香叶基丙酮以及二氢猕猴桃内酯相对含量增加>2倍。结论:利用外源茉莉酸甲酯诱导提高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研究采后茶树鲜叶中类胡萝卜素在红茶和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明确诱导12 h和24 h的鲜叶制作的成品茶香气品质显著提升,类胡萝卜素含量...  相似文献   

5.
红茶、绿茶、乌龙茶活性成分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与方法:通过醇提得到各种茶多酚提取液,酒石酸亚铁法测定了多酚的含量;水提得到各种茶多糖提取液,用硫酸- 苯酚法测定其中多糖的含量。通过DPPH·法、水杨酸法及邻苯三酚法测定不同茶叶中多酚、多糖含量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的影响,对比研究八种茶叶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不同茶叶中多糖的含量从2.19%增大到2.89% (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绿茶),抗氧化能力:红茶>绿茶>乌龙茶(DPPH·法);红茶>绿茶>乌龙茶(水杨酸法);红茶>乌龙茶>绿茶(邻苯三酚法);不同茶叶中多酚的含量从1.71% 增大到9.75% (绿茶>半发酵乌龙茶>红茶);结论:茶多糖和多酚是茶叶的主要抗氧化成分。绿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酚,红茶的抗氧化作用主要来自茶多糖。除乌龙茶多糖提取液外,两种抗氧化成分的抗氧化能力与其含量成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萎凋处理对金观音红茶香气组分的影响,确定在萎凋过程中采用不同的光质处理与红茶香气组分的关系。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金观音红茶的香气成分,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探讨在萎凋过程中通过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后金观音红茶香气成分的变化。结果实验中的4组茶叶样品共鉴别出48种香气物质,共包含9种醇类物质、11种烯烃类物质、16种烷烃类物质、9种酮酯类物质以及3种其他类物质。红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6.62%;黄光处理检测出28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7.71%;橙光处理检测出24种挥发性物质,香气组分占提取物总量的64.81%。结论红光、黄光以及橙光处理能促进长叶烯、橙花叔醇及其异构体的生成。不同光质处理能影响毛茶香气组分的含量,对于β-紫罗酮的含量会有明显的提升。选用橙光处理,能提高毛茶的香气组分以及茶叶的感官品质。  相似文献   

7.
日本制茶新技术及新产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和涛 《食品科学》1993,14(4):33-36
日本制茶新技术主要是:(1)利用冷冻→减压→高频干燥新工艺制作速溶茶。(2)利用远红外加温萎凋及调整pH值和充氮技术提高乌龙茶与乌龙茶罐装茶水质量。(3)添加天然植物芳香物质提高茶叶香气。(4)应用“半透膜”浸透技术加工冰茶以及冷冻真空干燥新工艺制作绿茶。目前开发的茶叶新产品有:(1)茶藻保健茶及其液态饮料。(2)粉末红茶与速溶红茶。(3)富钙高维茶等。  相似文献   

8.
绿茶和红茶浸提液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绿茶和红茶浸提液对猪胰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对绿茶和红茶进行浸泡提取得到茶浸提液,采用非连续测定和Dixon作图法研究其对猪胰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和抑制机理。发现绿茶和红茶对猪胰α-淀粉酶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8.99mg/mL和10.01mg/mL(以干茶叶含量计),二者的抑制类型都为可逆非竞争型抑制,绿茶和红茶的抑制常数分别为9.42mg/mL和11.51mg/mL(以干茶叶含量计)。茶浸提液与猪胰α-淀粉酶相互作用后的紫外差谱显示茶浸提物导致了猪胰α-淀粉酶紫外吸收的增强和峰的移动。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外源添加茶汁或梨汁对梅占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本文以梅占茶树鲜叶为主要加工原料,在加工过程中按茶叶:茶汁或梨汁比例为2:1(kg:L)的比例添加茶汁或梨汁,以不添加为对照,对所得工夫红茶进行整体感官品质、主要滋味以及香气物质分析。结果表明,外源茶汁或梨汁可显著(P<0.05)降低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gallocatechin-3-gallate,EG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picatechin-3-gallate,ECG)、表没食子儿茶素(Epigallocatechin,EGC)、表儿茶素(Epicatechin,EC)的含量,增加茶黄素的含量,外源梨汁所制工夫红茶可溶性糖含量分别较对照和外源添加茶汁处理高92.53%和95.31%,增强了成茶茶汤的甜味,而外源添加茶汁可有效增加茶叶中氨基酸、咖啡碱、没食子酸、茶色素及挥发性化合物的含量,其中挥发性化合物总量分别较对照与加梨汁处理的高6.36%和74.99%,且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总量均最高,具有典型花香且含量最高的香叶醇在加茶汁处理中分别较对照和加梨汁处理高15.73%和79.64%,其成茶香气呈...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代谢组学方法系统解析冬桑复合茶(mulberry-leaf teas, MTs)关键化学成分,并通过与感官结果结合阐明其中潜在风味成分。方法 本研究采集了市售冬桑、绿茶、乌龙茶和红茶原料, 冬桑绿茶复合茶、冬桑乌龙茶复合茶和冬桑红茶复合茶样本。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stir bars orptive extraction, SBSE)富集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热解析附后,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进行分析, 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UPLC-QToF/MS)的代谢组学技术全面解析冬桑复合茶的关键香气成分及非挥发性品质成分。结果 冬桑绿茶中β-环柠檬醛、橙花醇和2-甲基丁酸顺式-3-己烯酯, 冬桑乌龙茶中2-壬烯醛、苯甲醛、香叶醛和芳樟醇, 冬桑红茶中芳樟醇、脱氢芳樟醇、4-萜品醇、α-松油醇、橙花醇和香叶醇等香气成分是构成复合茶的香气关键成分。此外, 共鉴定出73个黄酮类、36个有机酸类、21个脂类、18个萜类和苯丙烷类、15个糖类、8个生物碱类、7个氨基酸类以及5个脂溶性色素类成分, 筛选出15个变量投影重要性指标大于1的特征性成分, 包括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原花青素C1、表儿茶素-(4β-6)-表儿茶素3,3’-二没食子酸酯、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奎尼酸等茶特征性成分, 以及尿石素-3-O-糖苷、单岩藻糖、1-脱氧野基霉素、D-半乳糖酸、D-岩藻糖、四氢醛固酮-3-葡萄糖醛酸等桑叶特征性成分, 这些非挥发性成分是构成复合茶滋味的关键成分。结论 本研究系统解析了传统茶与冬桑叶拼配的复合茶关键风味物质基础及其对特征风味品质的潜在贡献, 为优化茶与冬桑复合配方提供科学依据, 拓展茶跨界组合应用提供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以初制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为原料,在速溶茶加工过程的浸提工序阶段添加没食子酸(GA),研究其对速溶茶中酯型儿茶素和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添加没食子酸可显著提高速溶乌龙茶中酯型儿茶素和EGCG的含量,但降低了速溶红茶、速溶绿茶中儿茶素类组分含量。  相似文献   

12.
绿茶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胡萝卜素是维持人体正常代谢的诸多成分之一。茶叶的胡萝卜素含量仅次于辣椒和苜蓿。茶叶的胡萝素含量随茶叶种类、采摘期及新消的老嫩程度而异。据分析,绿茶与包种茶的含量高于红茶和乌龙茶,原因是发酵会导致胡萝卜素发生分解。另据分析,新梢成...  相似文献   

13.
不同季节翠玉品种3大茶类生化成分及 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不同季节(春、夏、秋)翠玉品种3大茶类(绿茶、乌龙茶和红茶)的生化成分含量及抗氧化能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季节翠玉绿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总量较春茶低,但酯型儿茶素的含量为最高;不同季节翠玉乌龙茶中,夏茶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其茶多酚、儿茶素和酯型儿茶素的含量均为最高,其茶多糖的含量也较绿茶和红茶夏茶高;不同季节翠玉红茶的抗氧化能力差异不大。从不同茶类来看,翠玉品种的茶叶的抗氧化能力表现为绿茶乌龙茶红茶。  相似文献   

14.
经常喝茶的人都知道,茶有红茶、绿茶、乌龙茶及花茶之分,每一种茶都具有与众不同的色泽、香气和滋味.有些人喜欢红茶“红汤红叶”的色泽特征;有些人爱喝绿茶的微苦微涩、回味无穷的滋味;还有的人唯独欣赏花茶,因为它香气浓,入鼻久而不散,令人心快神爽…….可是,你知道茶叶这种令人喜爱的色香味是怎样来的吗?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弄清是什么化学成分影响茶的色香味,以及这些成分在制茶中所发生的变化.茶叶的“化妆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子鼻AIRSENSE PEN 3测定不同产地、加工工艺及生产时间的13个名优绿茶和6个红茶的香气组分,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和线性判别分析法(LDA)对香气主成分进行分类判别。电子鼻10个传感器对绿茶和红茶香气组分均有较好的响应,结合PCA分析,从红茶中提取出氮氧化合物、甲烷类、硫化物和有机硫化物4类香气主成分,绿茶还包括醇类和醛酮类,有5类香气主成分;PCA和LDA对绿茶和红茶香气判别率有明显差别,绿茶干茶和茶汤的PCA判别率分别为96.86%和94.71%,高于红茶的87.29%和89.63%,而红茶干茶和茶汤的LDA判别率为92.92%和94.92%,高于绿茶的70.95%和73.75%;绿茶和红茶香气判别分类效果LDA优于PCA,两者基本将茶叶香气按产地、茶树品种、加工工艺、等级及贮存时间区分开。电子鼻应用于茶叶香气检测和判别要与茶叶感官审评、影响茶叶香气因素及其他茶叶香气检测方法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对茶叶香气的整体特征进行科学评价与合理鉴别。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制茶味酸奶,增加酸奶产品的多样性。方法采用6大茶类为原料,利用响应面优化方法确定茶叶酸奶的最佳配方。结果普洱茶、红茶、白茶、黄茶、绿茶、乌龙茶制作的茶叶酸奶最佳配方为:浸提茶汤茶水比为1:10,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长为20min;牛奶中茶汤添加量5%,白砂糖添加量8%,菌种接种量2%,发酵时间6 h,发酵温度为42℃时制作的茶叶酸奶品质具佳。结论鲜牛奶中添加5%茶汤,在42℃下发酵6 h制作的茶叶酸奶奶香浓郁,与牛奶融合较好,具有独特口感与茶香,比普通酸奶滋味醇厚。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江华苦茶鲜叶为原料,研究了不同纤维素酶浓度对江华苦茶红茶加工品质的影响,实验添加20 mL浓度分别为0.5、1、1.5 g/L的外源纤维素酶进行江华苦茶红茶的加工,经过茶叶感官审评、常规理化分析和茶叶挥发性物质分析等发现,添加20 mL浓度为1.5 g/L的纤维素酶与2.5 kg茶鲜叶发酵生产的红茶品质最佳,红茶中水浸出物总量、游离氨基酸、茶黄素和茶红素等物质含量增加,EGCG、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含量降低,滋味愈发醇厚,茶汤浓度和苦涩度明显降低,红茶口感得到良好改善。同时,外源纤维素酶能够促进红茶挥发性物质种类的增加,推动茶叶香气前体物质向芳香类化合物转化,使得苦茶红茶花香馥郁,高扬悠长,从而改善江华苦茶红茶的品质,以期为江华苦茶资源开发及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食品科学》1999,20(10):46-47
近年来,各种风味的液态茶饮料大量在市场上出现,并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但绝大多数厂家茶饮料的生产工艺中仍采用茶浸提或直接使用速溶茶进行调配的方式。现以膜浓缩茶计为原料,研究其制备的茶饮料在风味、澄清性、过滤等方面的优缺点。1材料及方法1.1材料1.1.1茶叶:市售绿碎茶、红碎茶、乌龙茶。1.1.2浓缩汁:潮阳华城食品有限公司采用低温膜浓缩技术生产的绿茶、乌龙茶、红茶膜浓缩茶汁,浓度20%.1.1.3速溶茶粉:绿茶、乌龙茶、红茶喷干速溶茶粉。1.1.4添加剂:异维生素C钠,食用级。1.2方法1.2.1工艺流程(1)干茶制备茶饮料工艺流程绿碎、乌龙茶、红碎茶→浸提→冷却→粗滤→调配→过滤→灌装封口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类茶叶多酚及生物碱含量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市售29种不同类别茶叶,分别测定其总多酚、儿茶素及组分,茶黄素总量、没食子酸、总黄酮等多酚成分,以及咖啡碱、茶碱、可可碱等生物碱成分,并总结各类茶叶成分特点。研究发现,绿茶和普洱生茶具有较高的茶多酚和儿茶素含量,但绿茶的儿茶素单体以EGCG为主,而普洱生茶EGC、ECG、EGCG 3种单体含量相近;乌龙茶咖啡碱含量明显低于其他种类茶叶;红茶、普洱熟茶的儿茶素总量占茶多酚比例显著低于其他茶类,但红茶的茶黄素含量较高,普洱熟茶具有较高的没食子酸含量。  相似文献   

20.
对不同绿茶、红茶、乌龙茶和黑茶4种茶类茶汤的pH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茶叶的酸碱性有所不同。绿茶酸性最弱,红茶酸性最强,青茶和普洱茶酸性介于中间,但都为弱酸性,说明茶汤酸碱度与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