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紧密纺纱技术在麻纺细纱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传统麻纺细纱机纺纱过程中因纺纱三角区的存在,苎麻纱毛羽多且长,影响织物质量.分析了传统麻纺细纱机的纺纱特点以及利用紧密纺技术进行改造的方法,对紧密纺纺纱原理进行了论述,介绍了麻纺细纱机紧密纺装置的构成.纺纱结果表明,紧密纺苎麻纱与传统环锭纺苎麻纱相比在毛羽、强力、条干及生产效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综合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2.
紧密纺纱技术与毛羽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1,他引:19  
针对传统纺纱前钳口处加捻三角区形成毛羽的基本规律,在该钳口出口处采取消除加捻三角区的纺纱方法即紧密纺纱方法,将纱线表面长毛羽在须条离开握持钳口时就贴向纱干,有效降低了纱线毛羽。采用自行研制的紧密纺装置对棉和毛进行纺纱试验,结果表明紧密纺对降低纱线毛羽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的影响,采用以传统环锭纺为基础的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紧密赛络纺、全聚纺及低扭矩纺四种集聚纺纱方式纺制了28.1、18.5、14.7 tex的纯棉纱。通过对纯棉纱线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毛羽和条干均匀度等性能进行测试分析,探究了四种集聚纺纱方式对纱线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集聚纺纱方式的成纱结构特点不同,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紧密赛络纺的成纱强力最高,全聚纺的成纱有益毛羽最多,低扭矩纱在假捻器的作用下纱线品质得到了提高其纱线条干最好,紧密赛络纺的纱线总毛羽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毛羽的成因,对比了山羊绒与蚕丝混纺传统环锭纱线与紧密纺赛络纱线的毛羽状况;对于纳米处理前后细羊毛分别纺成的羊毛纱线毛羽也进行了对比实验和分析,对消除毛羽的方法进行了小结.实验表明,赛络纺纱线的毛羽数量明显少于环锭纺纱线;细羊毛纤维纺纱前经过纳米处理,纺成纱线后,毛羽情况能得到明显改善.结果表明:通过改善纤维性质和改进纺纱方法可有效消除纱线毛羽.  相似文献   

5.
探讨传统环锭纺、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喷气涡流纺的成纱机理以及纱线耐磨性能。用这5种方法纺100%新疆长绒棉精梳11.6tex纱。对比测试了纱线的条干、毛羽、强力和耐磨性。结果表明:集聚赛络纱的各项质量指标和耐磨性均优于其他纺纱。虽然喷气涡流纱的强力和条干不如传统环锭纱,但是耐磨性和毛羽比传统环锭纱好。认为:在集聚纺、赛络纺、集聚赛络纺这样一些环锭纺纱新技术的纺纱过程中,集聚和并合作用都能提高纱线的耐磨性,集聚程度对纱线的耐磨性影响较大,并合作用相对较小。两种同时采用时,改善耐磨性的效果最好。同原料同号棉纱,其耐磨性与条干、强力、毛羽等性能呈现一定的相关关系,条干好、强力高、毛羽少的纱线耐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文章简要介绍了紧密纺的技术特点,对莫代尔纤维紧密纱的强伸性能,弹性及毛羽与传统环锭纱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相同号数下紧密纺比环锭纺断裂强度大,紧密纺纱技术减少了细纱产生的毛羽。在纺纱工艺相同的情况下纱线号数越大,断裂强度越大,弹性恢复率越大。  相似文献   

7.
采用CTT纱线性能测试仪.模拟针织纱线在织造过程中的运行状态,对纱线表面绒毛的脱落量进行测定.从纱线线密度和纺纱方法两方面来定量分析毛羽脱落量与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得出精梳纱毛羽脱落量远小于普梳纱,涡流纺纺出的纱线毛羽脱落量小于转杯纺和环锭纺纺出的纱线毛羽脱落量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几种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嵌入式复合纺是一种新型纺纱技术,研究了普通环锭纺、赛络纺、赛络菲尔纺和嵌入式复合纺4种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的影响.在选用5.56 tex涤纶长丝和毛粗纱为原料,成纱细度和捻度不变的情况下,在细纱小样机上采用不同纺纱方式纺纱.对所纺成纱的各项性能进行了测试,探究了纺纱方式对成纱性能产生影响的原因.结果表明:纺纱方式的原理不同带来的外在的成纱结构特点影响了纱线的内在性能;4种纺纱方式中,嵌入式复合纺成纱的强伸性能、毛羽指数和条干水平最优.  相似文献   

9.
紧密纺纱技术在提升纱线品质、档次与开发新型纱线上均显示强盛的生命力,并为企业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近几年来紧密纺技术在国内得到较快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国家扬言:再过10年环锭纺将是紧密纺的天下。充分说明了紧密纺纱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1紧密纺纱在环锭纺中的定位紧密纺纱技术是在传统环锭纺基础上发展的。目前全国拥有紧密纺机尚未超过1000万锭,占环锭纺比例不到10%。关于紧密纺纱今后的发展趋势,目前有3种不同观点:(1)未来环锭纺的天下属于紧密纺;(2)紧密纺适用一定范围的纺纱品种,在环锭纺中应占有一定比重;(3)目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
卡摩纺纱的机理与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纱线毛羽在许多方面影响产品的质量、已成为比纱线条干、棉结杂质更为突出的质量问题。阻碍了产品档次的升级。新型纺纱技术即集聚纺纱、也称紧密纺、卡摩纺,可以消除纱线毛羽、它纺出的纱被称为光洁纱。光洁纱具有低毛羽、高强力、高仲长、高质量、利于后道加工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探讨将FA506型细纱机改造成多功能快速纺纱小样机的方法和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安装了JC-SF型竹节纱装置以纺制竹节纱;采用齿轮传动导丝辊的包芯纱纺纱装置,实现了包芯纱的纺制;采用四罗拉加集聚网格圈的集聚纺装置对细纱机进行改造,满足了加工集聚纱的要求;进行了粗纱架和喂入喇叭口的改造,实现了赛络纱的纺制;安装了专用纱管支架,实现了捻线功能。实践结果表明:应用改造后的纺纱小样机纺制OE汉麻/棉55/45 59tex×2股线、JC 18.5tex赛络集聚纱,成纱质量稳定,可满足打样要求。认为:改造后的纺纱小样机品种适应性强,品种翻改迅速,占地面积小,且降低了能耗,能够适应纺纱企业打样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型纺纱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对转杯纺、喷气纺设备风纱线产品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进行评述,并对赛络纺、集聚纺等新技术做了介绍。提出应不断完善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加强纱线产品开发,才能真正使新型纺纱技术推广应用,促进了纺织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环锭纺尽管早已是一种非常成熟的纺纱技术,但是加捻三角区的存在仍然对成纱的质量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该文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环锭纺纱技术-EliTe Spinning,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探讨细纱机配王恒张力纺纱装置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效果.介绍了恒张力纺纱装置的基本原理,并将该装置的调速方式与细纱机两种传统调速控制方式进行了对比,恒张力纺纱装置应用于FA504型细纱机的实践证明,该装置具有较好的纺纱效果.指出:恒张力纺纱装置较传统调速控制方法更具技术优势,应重视实际纺纱数据的搜集、整理与利用,使张力控制的数学模型更加逼近实际,细化恒张力纺纱参变数的设定,充分考虑如气圈环、新型钢领、钢丝圈等新型纺纱工艺部件对张力曲线的影响,进一步改进控制效能,获得更好的纺纱效果.  相似文献   

15.
错位纺纱对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探讨错位纺纱对国产改造紧密纺成纱质量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错位纺纱改变了加捻三角形的形状和尺寸,因而改变了成纱结构和性质,错位纺纱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程度与错位方向和捻向的匹配有关,Z捻左斜与S捻右斜对成纱质量改善较显著;纺纱断面尺寸的变化也对成纱质量有着复杂的影响,一些因素对成纱质量是不利的,在实际生产中,应注意通过专件和工艺的配合加以改善;错位量的精确控制是错位纺纱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探讨对集体落纱细纱长车进行紧密赛络纺改造的途径与效果.针对集体落纱装置细纱长车的结构与技术特点,通过正确选择负压电机、采用变径器控制负压差,优选负压值,合理配置钢丝圈和锭速,采用陶瓷集聚导纱钩控制纺纱段及导纱角等措施,结果成功地进行了紧密赛络纺改造,与普通赛络纺相比,纺纱质量提高,断头率降低,满足了使用要求,达到了技术改造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7.
赛络纺纱技术及纺纱实践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介绍了赛络纺纱技术的原理,在棉纺细纱机上的实现方法,赛络纺纯棉精梳纱、混纺纱和涤粘复合纱的纺纱工艺,对比分析了赛络纺成纱质量与环锭纺成纱质量.认为赛络纱的成纱毛羽、条干、强力优于环锭纱,但细节差于环锭纱.  相似文献   

18.
细纱前区加装压力棒的纺纱实践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探讨压力棒隔距块的纺纱效果及工艺的合理配置问题.对压力棒隔距块的结构、前区压力棒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在C 18.2 tex纱品种上对使用压力棒隔距块后细纱工艺的调整和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结果表明:细纱前区加装压力棒后,加强了对前区纤维的控制,有利于成纱质量的改善;同时牵伸力加强,生产中要注意工艺参数的调整,适当加大罗拉隔距,中铁辊后移,选用压力棒隔距块时要比普通隔距块偏大0.2mm~0.5 mm,防止细纱牵伸不开,保证纺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环锭细纱机加装旋流器后成纱毛羽的变化情况.针对环锭纺纱毛羽产生的原因,在靠近细纱前钳口处加装旋流器装置,利用旋转气流加强对成纱的控制.介绍了旋流器的结构,对加装旋流器前后环锭纺纱的毛羽、强力及条干CV情况进行了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旋流器能较大幅度地减少环锭纺成纱毛羽,成纱强力和条干有改善.认为旋流器与其他减少毛羽的纺纱技术相比结构简单,改造费用低,但在结构设计上还需进一步改进,以方便接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