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几种维生素和碳源对红曲色素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实验了几种不同浓度的维生素和碳源对红曲色素生成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7mg/100ml的VB6和5%的玉米芯水解液最有利于红曲色素的产生。  相似文献   

2.
浅谈红曲在大米和麸皮上染色的差异杜鑫贵州省轻工科研所(550002)培养基不同,红曲对其染色情况亦不同。红曲在大米和麸皮培养基上的染色情况是:在大米培养基上能大量染色(红色),而在麸皮培养基上根本不染色。培养基的成分一般包括碳源、氮源、无机元素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采用固态培养发酵方式,分别研究了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金属盐、碳源、氮源及前体物质对红曲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洛伐他汀及活性物质总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选取最适宜的红曲霉固态发酵培养基配方。结合响应面模型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为:甘油浓度1.00%,蛋白胨浓度3.10%,柠檬酸三钠浓度0.13%,在此培养基条件下验证模型的预测产量,得到Monacolin K产量为2.87mg/g,洛伐他汀产量为5.48mg/g,活性物质总产量为8.35mg/g。二次回归方程能够较好的预测实验结果,响应面优化得到的培养基配方参数可靠。  相似文献   

4.
以红色红曲菌(Monascus ruber)M-7为实验菌株,以色价和色调为评价指标,对液态发酵生产水溶性红色红曲黄色素的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培养基pH值为3~4时,红色红曲菌M-7能合成大量的水溶性红曲黄色素,发酵液呈鲜艳的黄色色调;培养基最优碳源为2%蔗糖,最优氮源为0.2%硫酸铵;水溶性红色红曲黄色素的色价和色调值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先升后降,在第8天时达到最高,色价为5.56 U/mL,OD400 nm/OD510 nm为10.29,OD400 nm/OD470 nm为3.93。  相似文献   

5.
液态发酵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选用了5种不同pH、碳源、氮源、接种量进行单因素实验,以红曲霉菌菌丝体的生长和产红曲色素来确定各因素中最佳的三种水平,以pH、碳源、氮源、接种量为四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结果显示,优化摇瓶培养基组成:碳源为麦芽糖、氮源为硝酸钠、pH为3.8、接种量为6%、摇瓶发酵的装液量为100mL/250mL、发酵温度为30℃时,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色价最高.  相似文献   

6.
不同碳源对红曲霉发酵色价及色调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曲霉在不同种类碳源组成的培养基中均能产生红曲色素,但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色价、色调都有很大区别。红曲霉深层发酵大米粉作为主要碳源,发酵液色价、色调都明显优于采用玉米淀粉,木薯淀粉以及葡萄糖作为主要碳源的发酵液。  相似文献   

7.
葛根淀粉除含淀粉外,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和黄酮类物质,具有良好的保健功能。红曲色素是红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诸多生理活性。若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发酵生产红曲色素,可将两者的保健功效有机结合。本文探索以葛根淀粉为基质,复配不同碳源、氮源、金属离子,采用红曲霉菌株FZU-MP1501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结果显示:以葛根淀粉或籼米粉为基质,两者的红曲色素产量无显著差异。单因素试验表明,以葛根淀粉为碳源时,添加麦芽糖、谷氨酸钠及硫酸亚铁有利于其产色。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表明,麦芽糖、谷氨酸钠、硫酸亚铁的最佳添加质量浓度为麦芽糖32.50 g/L、谷氨酸钠22.33 g/L、硫酸亚铁0.70 g/L。在此基础上得到最优醇溶性色价为3 591.43 U/g,比优化前提高66.42%,其中黄色价、橙色价、红色价分别提高了104.90%,44.31%和45.19%。葛根淀粉可作为基质,通过液态发酵红曲霉生产红曲色素,且经培养基优化可大幅提高色素产量。  相似文献   

8.
用于制醋的红曲生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曲 ,也叫红米或红曲米 ,古代称丹曲 ,是我国福建、浙江、四川等地的特产 ,尤其是福建古田的红曲最闻名。红曲是红曲霉在蒸米上繁殖的曲。红曲霉不仅能分泌红曲霉红素、红曲霉黄素等色素 ,还能产生淀粉酶、糖化酶、酒化酶、蛋白酶、麦芽糖酶、果胶酶等多种活性酶类 ,以及抗菌活性物质、麦角固醇、某些药理活性物质等[1] 。作为着色剂 ,红曲或从红曲中提取的红色素主要用于红腐乳、红肠衣、糖果、糕点和药品等 ;作为糖化发酵剂 ,红曲主要用于酿酒和制醋 ;利用红曲中某些药理活性成分 ,红曲可以用作中药。红曲因用途不同 ,生产时选择红曲霉菌…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培养红曲霉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红曲大规模培养产生生理活性物质的方法及定性、定量测定该活性物质的方法,其中以Monascus,ruber为菌种,用新鲜的粳米及添加一定的敖皮为固体发酵培养基,采用二级放大培养,用大三角瓶及大盘作发酵容器,获得纯红曲制品,在大规模固态发酵培养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同时采用建立无菌净化间进行大规模红曲培养的可行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曲代谢产物研究的现状和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充分利用红曲,对红曲的多种代谢产物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红曲色素、抑菌性物质、降胆固醇和血糖血压类物质、预防冠心病物质、治疗骨质疏松类物质、酶类活性物质、其它代谢物质及真菌毒素等生理活性成分的性质和功能,同时展望了红曲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1.
霉菌液态培养产酯化酶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霉和红曲霉为实验菌种,采用液态发酵方法研究了不同菌种、碳氮比、碳源、氮源、发酵培养基浓度对产酯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霉比红曲霉更适合作为液态发酵菌种生产酯化酶,根霉液态培养的最适碳氮源比为5,最佳氮源为黄豆粉与蛋白胨的混合物,培养基浓度以5%较好,发酵周期72h,培养至36h时产酶活性最高,适当添加底物如橄榄油可提高产酶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红曲菌液态发酵产monacolin K的能力,本文对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M1进行培养基成分优化从而提高monacolin K产量。在实验室原培养基成分中添加山药粉、桔皮粉、酵母菌液、酵母上清液、酵母破壁液、破壁后的酵母菌液、亮氨酸、谷氨酸、乙醇等物质,对不同培养基中红曲菌的次级代谢产物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添加谷氨酸可以极显著(p<0.01)提高monacolin K产量,提高了5.60倍;添加山药粉、酵母菌液、酵母上清液、酵母破壁液、破壁后的酵母菌液能提高红曲红和红曲黄色素的色价,其中添加酵母菌液对红曲红色素提高效果极显著(p<0.01),提高51.4%;通过扫描电镜检测谷氨酸培养基和普通培养基中红曲菌菌丝体的差异发现添加了谷氨酸的菌丝体更膨大,其细胞壁与原生质体之间缝隙增大,推测其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导致细胞内积累的monacolin K能转移到胞外,使发酵液中monacolin K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改良微孔板培养,结晶紫染色、平板计数以及电镜扫描方法研究不同初始菌浓度、培养环境(温度、气体环境)、培养基成分(pH、氯化钠浓度、碳源种类和浓度),培养基用量及接触材料对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 mirabilis)生物膜生长的影响。经过24 h培养,初始菌浓度10 CFU/cm2时,生物膜形成量较低,初始菌浓度102~108 CFU/cm2时,生物膜形成量明显;37 ℃有氧条件适宜P. mirabilis生物膜形成;培养基组成(2.0% NaCl,1.0%麦芽糖,pH8.0)和加倍用量对P. mirabilis生物膜形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粗糙的木制表面最易使P. mirabilis粘附并形成生物膜,硅胶次之,聚丙烯塑料和盖玻片表面比较光滑,菌体不易粘附,生物膜难以形成;不同接触材料形成的P. mirabilis生物膜结构和形态不同,硅胶上生物膜为蘑菇状,盖玻片上生物膜成扁平状。本文研究结果可为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P. mirabilis污染防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松茸T_2菌株培养基碳氮源的选择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碳氮源对松茸T2菌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25种碳源中,淀粉、玉米粉和葡萄糖的利用效果较好;26种氮源中,酵母浸膏和牛肉浸膏的利用效果较好。选取不同水平的玉米粉、葡萄糖和酵母浸膏作为碳源和氮源,采用三因素二次回归正交旋转设计试验建立了回归模型,确定了最佳培养基成分配比为:玉米粉2·00%、葡萄糖2·00%、酵母浸膏0·55%。用该培养基,在选定培养条件下菌落直径达到了3·18cm,比对照的2·50cm提高了30·0%。  相似文献   

15.
红曲酯化菌21-3选育及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本所分离保藏的9株红曲霉为出发菌株,经紫外线诱变,选育出性能稳定、酯化力强的红曲酯化菌21-3(Monascus pilosus),酯化力约为低温曲和次高温曲的2.1倍,约为高温曲的12.5倍。试验表明:能促进己酸、丁酸及混合酸与乙醇的酯化作用,生成的酯类物质均为己酸乙酯,且酯化能力极强。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乙醇,有利于21-3的生长,加入适量乳酸或与乳酸菌共生,有利于酯化酶的合成。  相似文献   

16.
以分离自贵州某浓香型酒厂中温大曲的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FBKL3.0018为研究对象,以发酵液中红曲色素色价为考察指标,对紫色红曲霉FBKL3.0018产红曲色素的发酵培养基配方进行优化。考察了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及初始pH值对红曲色素生产的影响,选取对红曲色素生产影响较显著的蛋白胨、FeSO4和初始pH进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葡萄糖60 g/L、蛋白胨26 g/L、FeSO4 0.9 g/L、L-谷氨酸 2 g/L和初始pH 4.5。在此优化条件下,红曲色素色价为105.22 U/mL,比优化之前(33.62 U/mL)提高了3.13倍。同时,通过验证试验,实际值105.22 U/mL与预测值108.82 U/mL相对误差为0.97%,说明所建立的回归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7.
试验研究了桑黄在液体培养条件下碳源、氮源及无机盐对菌丝生物量的影响,并利用正交试验优化了桑黄液体培养的培养基。结果显示:最佳的碳源是玉米粉,最佳的氮源是黄豆粉,优化培养基配方为:玉米粉4%、黄豆粉1.5%、磷酸二氢钾0.1%、硫酸镁0.1%。最适合桑黄菌丝体生长的液体发酵条件是:培养温度26℃,pH值6.5,摇瓶装液量为250ml三角瓶装100ml,摇瓶转速130r/min,接种量15%,发酵时间7天。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白灵菇(Pleurotus nebrodensis)、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榆黄菇(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3 种食用菌以氯化钙为钙源进行平板固体富钙培养,发现不同菌种、不同碳源、不同钙浓度对其富钙均有较大影响。在相同的培养基上,白灵菇富钙量高于榆黄菇,杏鲍菇富钙量最低;在不同碳源的培养基上,3 种食用菌菌丝富钙量为乳糖培养基高于麦芽糖培养基,蔗糖培养基最低;白灵菇在乳糖培养基中培养,钙浓度(以Ca2+ 计)为0.6% 时富钙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干酪乳杆菌LZ183E在发酵培养液中的菌体密度,首先通过在不同温度下培养菌株,测定48 h内菌液的OD600 nm值并作出生长曲线,得到菌株最适培养温度为37 ℃、接种时间为16 h及收获时间30 h。随后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探究不同碳源、氮源、生长因子、初始pH值以及接种量对菌株LZ183E活菌数和OD600 nm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株LZ183E的最佳培养条件为葡萄糖25 g/L、酵母膏20 g/L、南瓜汁24 g/L、初始pH 6.5以及接种量2%。此优化条件下,干酪乳杆菌LZ183E的活菌数对数值达到了9.20±0.04,满足高密度培养要求,并且比原始MRS培养基活菌数对数值(8.12±0.06)高出一个数量级,为干酪乳杆菌LZ183E的冻干保护提供了足够的活菌数。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大菱鲆分离的荧光假单胞菌作为研究对象,紫色杆菌CVO26平行划线法检测信号分子。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果糖、木糖、乳糖、麦芽糖)的AB培养基培养并检测其生物被膜、嗜铁素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量,同时添加外源的信号分子标准品,研究AHLs与腐败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大菱鲆分离的荧光假单胞菌能够发生群体感应现象,经不同碳源培养,其腐败因子产生情况有明显差异,碳源的添加对生物被膜的产生有促进作用,对胞外蛋白酶的产生没有显著影响;以葡萄糖、麦芽糖为碳源,生物被膜的产生量较高;以蔗糖和乳糖为碳源,嗜铁素的产量较高。添加外源信号分子标准品,生物被膜、嗜铁素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量有显著提高。因此,生物被膜、嗜铁素和胞外蛋白酶的产生与AHLs有关,群体感应现象可调控腐败特性的表达,并在水产品腐败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