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白酒等级的鉴别与评定更为客观化、数据化,从3类不同感官等级1年陈白酒基酒GC图谱中筛选了15个特征指纹峰用于构建指纹图谱。采用系统聚类分析对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指纹图谱进行鉴别,所得结果与实际感官评定结果大致相同。说明系统聚类分析可以用来鉴别不同感官等级白酒基酒。  相似文献   

2.
不同年份黄酒基酒HS-SPME-GCMS指纹图谱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鉴别不同年份的黄酒基酒以及使基酒生产标准化,建立1~10年陈基酒的GC-MS指纹图谱。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质谱法分析黄酒的挥发性和半挥发性成分,利用平均值法构建不同年份基酒的标准指纹图谱。通过与标准图谱的相似度比较,不同生产批次的黄酒基酒具有较好的相似性,其相似度值都大于0.9900,表明该方法可用于黄酒基酒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3.
采用GC-MS对同一档次不同批次酒样进行分析,建立该档次酒的标准指纹图谱库,运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建立待测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比对实验评价了该数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GC-MS建立的白酒指纹图谱能全面、稳定测定白酒香味物质的组成情况,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典型性和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白酒的质量及其风格特点.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对GC-MS技术获取白酒指纹图谱进行处理的数学模型能快速、准确表达出白酒的质量及其风格特点,既能鉴定白酒的真伪,又能评价样品质量的相似性或稳定性,适合应用于白酒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金沙窖酒中的风味物质进行提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以26个共有峰作为金沙窖酒特征指纹峰,建立了金沙窖酒指纹图谱的研究方法,并采用夹角余弦法评价了包括金沙窖酒在内的20种白酒与对照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结果表明,金沙窖酒与对照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均>99%,其他品牌白酒与对照指纹图谱间的相似度均<92%,表明所建立的指纹图谱能够用于鉴别金沙窖酒,指纹图谱相似度>99%可以鉴定为金沙窖酒。  相似文献   

5.
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法快速鉴别红葡萄酒真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采集10个常见葡萄酒产地中85份真红葡萄酒样品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利用中药色谱图分析和数据管理系统软件进行识别分析,建立了红葡萄酒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鉴别葡萄酒真假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过程仪器的精密度和方法的重现性很好,真红葡萄酒标准指纹图谱包括12个特征色谱峰,其气相色谱指纹图谱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峰面积夹角余弦法、全图谱相关系数法和全图谱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阈值为≥0.9700。3种方式勾兑的假葡萄酒的试验表明,掺水稀释葡萄酒峰面积的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相似度值都在0.1700以下;葡萄汁勾兑葡萄酒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相似度值在0.6128以下;人工色素勾兑假葡萄酒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值在0.1001以下。通过市售2种可疑葡萄酒的验证试验表明,该2种可疑葡萄酒的峰面积相关系数法和夹角余弦法的相似度值在0.1500以下,低于真红葡萄酒的相似度阈值;且缺少红葡萄酒具有的特征色谱峰,可确定为假葡萄酒。本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客观、准确,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葡萄酒真假的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采用GC-MS对同一档次不同批次酒样进行分析,建立该档次酒的标准指纹图谱库,运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建立待测GC-MS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比对实验评价了该数学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利用GC-MS建立的白酒指纹图谱能全面、稳定测定白酒香味物质的组成情况,具有较强的特征性、典型性和唯一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白酒的质量及其风格特点。利用向量夹角余弦法对GC-MS技术获取白酒指纹图谱进行处理的数学模型能快速、准确表达出白酒的质量及其风格特点,既能鉴定白酒的真伪,又能评价样品质量的相似性或稳定性,适合应用于白酒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7.
孙细珍  熊亚青  杜佳炜 《酿酒》2022,(1):111-117
通过分析白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建立指纹图谱并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对不同等级的白酒进行分类和鉴别.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小曲清香型白酒的风味物质,建立指纹图谱并进行相似度评价,进一步通过层次聚类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从对不同等级的白酒进行分类和鉴别.结果:小曲清香型白酒挥发性化合...  相似文献   

8.
传统酿造白酒通常依赖感官评定基酒的等级,然而基于仪器分析的客观分级方法将有助于推进白酒行业现代化升级。本研究以专业的传统感官评定方式为分类定级参照,通过气相色谱法采集六类新收储浓香型白酒基酒的色谱数据,按保留时间一致的原则进行共有峰匹配后利用中位数法构建了六类不同等级浓香型白酒基酒的标准指纹图谱。分析了酸类、酯类、醇类物质在各级白酒中的含量差异,再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判别法(PLS-DA)建模,分析影响基础酒分类定级的因素。筛选出38个与基础酒等级相关性较高的成分。本研究建立的白酒等级分类方法以及关键化合物对其他白酒产品等级分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酿酒》2018,(6)
对于白酒的品评,目前主要根据评酒员的感官作为判别依据,并结合酒体的色谱、理化等指标分析。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借助于现代仪器分析判别白酒的质量等级正成为一种趋势。本实验利用紫外可见分析光谱,结合紫外光谱相似度等来鉴别金种子白酒。实验中基于紫外光谱对金种子白酒的不同质量等级、不同酒度等级以及不同香型的酒体进行了测定,得到紫外光谱对比图与谱图曲线相似度表等。结果表明,紫外光谱可以较好的分析鉴别白酒的某些特性,采用紫外光谱及曲线相似度分析有助于辨别白酒的质量等级、酒度、香型等。紫外光谱等方法的运用有助于补充白酒指纹图谱的完整性,有助于进行白酒原产地分析鉴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研究建立基于高效液相的食醋有机酸指纹图谱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食醋中的有机酸。建立食醋有机酸的液相指纹图谱,并采用夹角余弦法对建立的食醋特征指纹图谱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标准酿造食醋与建立的食醋特征指纹图谱之间的相似度大于0.9。该方法可以用于食醋质量控制和掺伪判定。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究更加高效科学的原酒质量等级评价方法,本文以浓香型白酒原酒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原酒进行感官定级以及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GC-QTOF MS)定性和定量分析样品中的4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然后对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考察,并对测定的结果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三个质量等级等体积混合酒样中4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的相对保留时间和含量的RSD均≤2.98%,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精密度、重复性和60 h以内的稳定性;10个浓香型白酒原酒通过感官品评可以分为3个等级,通过因子分析剔除掉特征值小于1的主成分中最大特征向量对应的变量,结果保留的23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也能够将该批次3个等级原酒进行有效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建立了浓香型原酒等级数学评判模型Y(感官品评综合得分)=8.2329F(主成分综合得分)+86.4,R2=0.9801,准确率验证为85.71%,可以对此类浓香型原酒样品的3个等级进行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2.
研究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定的相关性。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浓香型白酒风味物质中的24种色谱骨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得到不同等级白酒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通过建立科学、准确的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定标准,得到不同等级基础酒的感官评分;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基础酒中24种色谱骨架成分与感官评分之间相关性,得到浓香型基础酒中风味物质与感官评分回归方程;对该模型进行检验,得到的感官评定预测值与感官评定实际值的标准偏差为0.415,基础酒等级正确率为100%,可见该模型在感官评分预测上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该模型的建立为浓香型基础酒感官评价提供了较为科学的检验方法,同时也对浓香型成品酒感官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浓香型白酒风味轮的建立及其对感官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国外啤酒、葡萄酒、威士忌、白兰地等风味轮建立方法的学习,结合中国白酒的特色及国内对白酒风味成分的鉴定成果,构建浓香型白酒风味轮术语体系。并提供了其中50个感官描述语参比样的配制方法,定义了19个风味描述语,统一了白酒感官描述标准。同时利用多元统计技术对浓香型白酒的感官评价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浓香型白酒占有中国白酒最为庞大的市场,基酒是用于勾调白酒的原酒,因此基酒在白酒业的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简单介绍了中国白酒业在中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简述了浓香型基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了基酒交易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浓香型基酒质量标准体系中基酒的检测进行了介绍,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对中国白酒业以及浓香型白酒基酒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王华 《酿酒科技》2006,(1):107-109
江西的浓香型酒大多是在特型基酒的基础上,通过外购典型浓香型基酒进行勾调而成的。以特型基酒为基础勾调浓香型酒必须熟悉特型酒和浓香型酒各自的工艺和风格特点;设计所勾调的成品酒的酒体风格,确定其市场定位;确定成品酒的酒体,确定基酒和调味酒相互间的勾调比例;再按勾调比例放大,进行勾兑组合和调香调味;最后还要对成品酒进行爆破性试验和冷冻试验等后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建立的酿造用水数学模型生产浓香型白酒,应用模糊数学感官评判法,对出窖母糟以及黄水感官质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模糊数学进行综合评判,得出母糟与黄水发酵质量都比较好,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宋瑞滨  邵泽良  宋军  周艳 《酿酒》2020,47(1):105-112
以多粮浓香型白酒连续超长发酵期窖池为研究对象,通过微生态平衡理论,先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和3年时间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再利用3年时间324口窖池做实践应用,并结合窖池窖泥、糟醅不同层次、不同轮次理化指标变化,综合产酒、酒质对比分析,经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研究表明:通过延长发酵期,突破产酒与酒质的矛盾,为进一步满足公司酒体设计要求,稳步提高基酒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初步探讨连续超长发酵周期生产浓香型酒的发酵机理,及开展更大规模应用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以库房贮存为对照,将同一种浓香型基酒用陶缸分装好后,分别置于室内库房和露天平坝上贮存,贮存过程中跟踪分析两种环境下基酒的主要酸、醛、醇、酯的含量变化情况,以考察贮存过程中(6个季度)露天贮存对浓香型基酒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库房贮存相比,露天环境对基酒中主要醇类物质和大部分酯类物质的含量影响很小。相反,露天环境对主要酸类物质和醛类物质的含量影响却是显著的。另外,从变化趋势上来看,浓香型基酒在两种环境下贮存时的酸、醛、醇、酯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感官品尝结果表明,库房贮存对基酒的去杂速度不及露天贮存。  相似文献   

19.
对浓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方向等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酒科技的进步,新思维和新观点不断产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方向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有的企业为生产工艺方向思索探讨;有的企业跟风效仿;有的企业坚持走自己的路线。必须全面、准确、客观地认识中国白酒的发展方向;努力实现浓香型纯粮白酒不添加外加香的目标;解决基酒中的怪杂味;坚持走以增加己酸乙酯的自然生成量为主的质量之路:正确对待白酒的酿造与勾调工作,才能把握和发展浓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全面推进白酒业的进步。(孙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