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酸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酸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酸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酸分析表明:酸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酸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酸胁迫抗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微生物为应对不利于其生长的环境变化,细胞膜脂肪酸组分和含量等细胞内部成分均会发生改变。为了探究干酪乳杆菌Zhang在模拟人工胃液下细胞膜脂肪酸变化,将干酪乳杆菌Zhang对数生长末期的菌体分别置于pH为2.5、3、3.5的人工胃液中处理,不同时间点取样,提取脂肪酸后通过气相色谱法测定其组分和含量。结果显示,在模拟人工胃液下,干酪乳杆菌Zhang有主要的7种脂肪酸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百分含量上看,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减少。推测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调节脂肪酸的种类和含量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来维持其生存能力,这为初步解析干酪乳杆菌Zhang逆境生存机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探究了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下细胞膜脂肪酸变化。将干酪乳杆菌Zhang在MRS培养基中培养的对数生长末期菌体分别置于37、45、60、70℃4种温度水浴锅中进行热处理,不同时间点取样,采用Bligh&Dyer法提取脂肪酸后通过气相色谱仪测定其组分,并分析含量变化。结果显示,干酪乳杆菌Zhang在不同温度处理下,主要有5种脂肪酸发生了变化;从相对百分含量上看,细胞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饱和脂肪酸减少。推测干酪乳杆菌Zhang通过调节脂肪酸的组分和含量改变细胞膜流动性来维持其生存能力,这为初步解析干酪乳杆菌Zhang逆境生存机理提供了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实验室从腐败啤酒中分离得到的酒花抗性菌株短乳杆菌49为出发菌株,考察酒花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探究相关酒花胁迫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酒花对短乳杆菌49有显著的抑制作用,60 mg/L为短乳杆菌49最高耐受酒花异α酸浓度;酒花会使短乳杆菌49胞外pH值呈下降趋势,且高浓度的酒花导致胞外pH值升高;酒花胁迫下的短乳杆菌49比无酒花胁迫胞内ATP低1个数量级。随着酒花质量浓度的升高,短乳杆菌49细胞膜脂肪酸碳链长度增加,尤其是C_(20)增长较为明显,平均链长也随酒花质量浓度的提高而提高;环状脂肪酸C_(19)相较于对照组显著增加;在高酒花质量浓度下细胞膜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以及支链脂肪酸所占比例随之增加,饱和直链脂肪酸减少;同时细胞膜脂肪酸流动指数(U/S)值也随酒花质量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本文为啤酒污染菌的抗酒花胁迫机制以及对啤酒腐败菌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植物乳杆菌在乙醇胁迫下黏附性变化及其抗乙醇胁迫的生理响应机制。方法:用不同体积分数的乙醇胁迫植物乳杆菌,测定菌体存活率、细胞膜完整性及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人体结肠癌细胞HT-29作为体外黏附模型,测定乙醇胁迫后菌体对HT-29细胞的黏附率;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菌体细胞膜脂肪酸的变化。结果:随着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植物乳杆菌的存活率逐渐下降,菌体细胞膜完整性及其表面结构遭到破坏,对HT-29细胞黏附率降低,同时,细胞膜中脂肪酸的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升高。结论:乙醇胁迫可降低菌体黏附HT-29细胞的能力,植物乳杆菌细胞膜中脂肪酸的组成及其完整性在抗乙醇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益生菌干酪乳杆菌Zhang在低温、低pH值胁迫下转录水平上的基因表达差异。本文选取干酪乳杆菌Zhang中与糖代谢、氨基酸代谢、细胞膜脂肪酸以及应激蛋白等相关的12个主要基因为研究对象,将干酪乳杆菌Zhang用MRS液体培养基活化3代后置于4℃条件下进行逆境胁迫,间断性取样,采用反转录PCR对选定基因的表达水平进行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Zhang在低温、低pH值胁迫下,3个糖代谢相关基因(苹果酸乳酸酶基因、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基因、UTP-葡萄糖-1-磷酸尿苷酰转移酶)、1个细胞膜脂肪酸相关基因(环丙烷脂肪酸合成酶基因)、1个应激蛋白相关基因(分子伴侣Gro EL基因)共5个基因表达上调;而DNA引发复制酶基因、3个氨基酸代谢相关基因(阳离子转运酶基因、D-谷氨酸代谢基因、ABC转运体ATP结合蛋白基因)、2个细胞膜脂肪酸基因(磷脂合成基因、短链醇脱氢酶基因)、磷酸转移酶系统丝氨酸特异性转运蛋白基因等7个基因表达下降。这为解析干酪乳杆菌Zhang在胁迫条件下的生理、生化特性的改变及其抗性机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润肠通便和调节肠道菌群的作用,招募便秘受试者61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饮用普通常温酸奶和含L9的常温酸奶28 d,饮用结束后分析受试者便秘相关症状、粪便短链脂肪酸含量和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与常温酸奶组相比,灭活型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组受试者排便次数显著增加(P0.05),排便状况和粪便性状评分极显著降低(P0.01);粪便中丁酸含量极显著增加(P0.01),丙酸和总酸含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增加产短链脂肪酸的菌属,如Blautia、Ruminococcus_2和[Eubacterium]_hallii_group。研究结果表明,与普通常温酸奶相比,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常温酸奶具有更好的调节肠道菌群缓解便秘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为开发含有灭活副干酪乳杆菌L9的相关功能食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诗宇 《中国油脂》2021,46(4):128-132
采用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混合发酵稀奶油,以模糊数学感官评分和酸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同时分析稀奶油发酵前后常规理化指标和乳酸菌数,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稀奶油发酵前后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稀奶油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5 ℃、发酵时间10 h、接种量3%、菌种比例为乳酸乳球菌乳脂亚种与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植物亚种菌液体积比1∶ 1.5∶ 0.5,所制备的发酵稀奶油感官品质较好,蛋白质含量1.36%、脂肪含量36.54%、pH 4.57、酸度67.05 °T、乳酸菌数2.7×108 CFU/mL;稀奶油发酵前后脂肪酸组成种类不变,共检测出18种脂肪酸,主要以肉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为主,发酵后己酸、辛酸、癸酸含量增加,从而使发酵稀奶油香气更浓郁。  相似文献   

9.
为了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本文以萝卜干为原料,分别接种肠膜明串珠菌、玉米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和乳酸乳球菌,以自然发酵为对照,研究不同乳酸菌对萝卜干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p H随发酵时间先降低后保持稳定;亚硝酸盐含量随发酵时间先增加后减小,55 d时接种发酵亚硝酸盐含量明显小于自然发酵(p0.05),肠膜明串珠菌和玉米乳杆菌发酵亚硝酸盐峰值出现的时间比副干酪乳杆菌、乳酸乳球菌和自然发酵早22 d左右;接种发酵和自然发酵的总酸度、挥发酸、挥发酯和游离氨基酸随发酵时间呈上升趋势。乳酸菌纯种发酵萝卜干,可以加快发酵速度,降低亚硝酸盐含量,改善产品品质,其中肠膜明串菌表现最佳。  相似文献   

10.
刘丽波  陈婧  腾飞  刘宁  李春  刘景圣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2):132-135,139
目的:研究NaCl刺激对保加利亚乳杆菌ATCC11842生长的影响,分析NaCl刺激下此菌细胞膜流动性和质膜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方法:经不同浓度NaCl处理后,用荧光探针1,6-二苯基-1,3,5,-己三烯(DPH)研究细胞膜流动性的改变;用气相色谱法测定NaCl刺激下细胞膜脂肪酸组成的改变。结果:保加利亚乳杆菌能耐受的最高NaCl浓度为1.0mol/L。确定了在保加利亚乳杆菌中DPH孵育时间(60min)和温度(35℃)条件。当NaCl浓度为0.4mol/L时,此菌株中主要的脂肪酸为C16:0和C18:1;随着NaCl浓度增加,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比率(SFA/UFA)从原来的0.57增加到0.78;同时,保加利亚乳杆菌存活率逐渐降低。结论:当NaCl浓度从0.2mol/L增加到0.8mol/L时,随着荧光偏振值和微黏度的增加,细胞质膜流动性减小,并且膜中饱和脂肪酸比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从纯生啤酒中富集分离得到11株啤酒污染菌。对这11株菌进行16S rRNA同源性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表明:11株菌均属于乳酸杆菌,分属于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类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buchneri)和乳酸短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3个种。进一步对11株菌的膜脂肪酸组成进行分析,其脂肪酸组成变化规律与16S rRNA进化分布高度一致。将BN01、BN02和BN03号菌接种到不同程度啤酒环境胁迫的培养基中,发现随着啤酒成分增加,菌的膜不饱和直链脂肪酸和链长18和20碳的脂肪酸含量增加。该研究结果不仅对啤酒污染菌进行了分类鉴定,而且阐述了基于膜脂肪酸调控的污染菌膜对啤酒环境胁迫的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12.
马佳歌  姜瞻梅  姜瑞  侯俊财  于微 《食品科学》2021,42(22):155-161
为探究冷冻干燥植物乳杆菌KLDS 1.0328的贮存稳定性受初始营养条件调控的差异性,分析葡萄糖胁迫、吐温80胁迫以及葡萄糖和吐温80复合胁迫对该菌株生长、产酸、细菌素抑菌活性、形态、细胞膜脂肪酸和菌粉贮藏过程中存活率的影响。研究发现,葡萄糖和吐温80胁迫对菌体的生长、产酸和细菌素的产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吐温80胁迫或葡萄糖和吐温80复合营养胁迫环境下,菌体由短杆状转变为长棒状或卵圆形,尺寸也随之增大或减小。经多种营养胁迫处理后,各处理组中菌体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与饱和脂肪酸含量比值均有所提高。此外,葡萄糖胁迫可显著提高冷冻干燥植物乳杆菌KLDS 1.0328在-18 ℃贮存42 d期间的稳定性和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复配对草莓中大肠杆菌O157:H7抑菌活性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及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分析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对大肠杆菌O157:H7细胞膜的影响。结果:质量分数1.0%壳聚糖溶液与副干酪乳杆菌Z17复配处理能有效去除草莓上的大肠杆菌O157:H7,减菌率达99%;壳聚糖溶液与副干酪乳杆菌Z17共同作用3 h使大肠杆菌O157:H7 DNA胞外释放量达(381.00±3.53)ng/μL,细胞膜破损率为58.3%;细胞壁膜中脂肪酸、蛋白、肽聚糖、糖苷环、多糖结构成分被破坏;细胞膜局部位移变薄,大分子物质黏附于菌体细胞表面,细胞表面出现孔洞,胞内物质泄漏,最终导致菌体死亡。结论:副干酪乳杆菌Z17-壳聚糖能够有效地抑制草莓中大肠杆菌O157:H7,其抑菌作用靶点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细胞膜,研究可为大肠杆菌O157:H7的生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巨峰葡萄为原料,选用4种不同的乳酸菌进行发酵,对发酵过程中的代谢产物和抗氧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试验选择的4种乳酸菌均能在发酵过程中较好的生长且均能产酸,产酸能力大小依次为干酪乳杆菌﹥植物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发酵15 d后,干酪乳杆菌总酸含量最大,达8.40 g/L;不同乳酸菌在发酵过程中总酚含量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酶活变化一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干酪乳杆菌、副干酪乳杆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时总酚含量最大,分别为3.53、3.49、3.59mg/mL,植物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时总酚含量最大,为3.62mg/mL;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6天时SOD酶活最大,为284.57 U/mL,副干酪乳杆菌在发酵第7天最大,为274.26 U/mL,植物乳杆菌和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第9天最大,分别为262.22 U/mL和272.33 U/mL;抗氧化性测定指标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发酵过程中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FRAP)变化趋势与总酚含量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综合比较,这4种乳酸菌均能提高葡萄发酵液的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基于盐酸咯哌丁胺建模制造小鼠便秘模型,考察副干酪乳杆菌 N1115发酵乳对治疗小鼠便秘的 作用。低、中、高剂量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活菌含量分别为1×107、1×108、1×109 CFU/mL)连续灌胃 15 d后,与对照组相比小鼠的排便量及粪便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肠道推进率分别为57.3%、67.3%和 71.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气相色谱仪分析小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 发酵乳后,小鼠粪便中的乙酸、丙酸、丁酸、戊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且短链脂肪酸种类较模型组更为丰 富。对小鼠远端结肠的组织形态观察发现,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的小鼠结肠黏膜完整,细胞排列整齐, 而对照组的肠黏膜厚度降低,凹窝变浅。通过c-kit抗体对小鼠结肠中的肠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进 行免疫组化分析,结果显示,灌胃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后小鼠的ICC含量显著增加,表明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 酵乳通过提高ICC活性,促进肠道蠕动。综上,副干酪乳杆菌N1115发酵乳能够有效缓解小鼠的便秘症状。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酸-冷交互胁迫对冷冻干燥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ATm的影响,考察酸-冷交互胁迫的处理方式对细胞存活率、滞后时间以及酸化速率的影响,同时测定交互胁迫对乳酸脱氢酶、ATP酶活性以及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H 4.5、4℃酸-冷交互胁迫能够显著提高细胞冷冻干燥存活率及酸化速率,其中冷冻干燥存活率能够达到87.19%,优于单因素胁迫;pH 4.5、4℃酸-冷交互胁迫能够提高发酵乳杆菌ATm的冷冻干燥存活率保护其活性,提高酶活性,维持细胞膜完整性。  相似文献   

17.
以分离自青贮燕麦中的植物乳杆菌L-Z1为研究对象,以黄曲霉为指示菌,通过测定L-Z1对黄曲霉生物被膜、细胞膜通透性、磷代谢和呼吸系统酶活性的影响,从而初步阐明L-Z1对黄曲霉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加入植物乳杆菌L-Z1后,黄曲霉抑菌圈直径为(17.15±0.23)mm(7.8 mm被含),生物被膜抑制率高达56.6%,黄曲霉的可溶性总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磷代谢和呼吸系统酶的活性均降低,证明植物乳杆菌L-Z1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抑菌性,抑菌机制是减弱黄曲霉的细胞呼吸作用及破坏细胞膜。  相似文献   

18.
烤烟叶片成熟过程中膜脂过氧化及脂肪酸含量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烤烟叶片在不同发育阶段,其内源SOD及CAT,活性和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表现出不同的变化速度,从未熟经欠熟到适熟阶段,SOD和CAT活性下降缓慢,膜脂过氧化作用及细胞膜透性提高幅度较小;在适熟期之后,SOD和CAT活性急剧下降,膜脂过氧化水平和细胞膜透性急剧提高。表明烟叶的成熟衰老与体内活性氧代谢密切相关,适熟期是叶片由功能期转向衰老的关键时期。在烟叶成熟过程中,脂肪酸含量发生明显变化。随着成熟度的提高,月桂酸含量增加,棕榈油酸、油酸和二十碳烯酸含量下降,而十三烷酸、十四烷酸、棕榈酸、硬脂酸和亚油酸的含量在适熟期最高。  相似文献   

19.
乳酸菌对发酵牛肉干品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发酵肉制品中常见的4株乳酸菌,将其应用于发酵牛肉干中,研究菌株对于产品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清酒乳杆菌的产酸能力最强,能在发酵初期迅速降低产品的pH值,并使pH值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有效抑制致病菌的生长,降低产品的水分活度,但最终产品酸味较重;发酵乳杆菌产酸能力弱,不利于产品的安全性;植物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适合发酵牛肉干的生产,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组颜色好于干酪乳杆菌,而干酪乳杆菌在风味上得分高于植物乳杆菌。  相似文献   

20.
从15株乳杆菌中筛选出一株冷敏感性较高的菌株(植物乳杆菌KLDS1.0703),研究冷适应对该株菌细胞膜脂肪酸组成和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根据生长速率与温度(开氏温度)相关性的Arrhenius曲线及冷适应时间对存活率的影响,确定该菌株的冷适应条件为:培养至对数中期,10℃冷适应处理4 h。应用GC/MS分析冷适应前后菌体的膜脂肪酸组成发现,脂肪酸18:1△9c的结构中不饱和键由反式转变为顺式;应用双向电泳分析冷适应前后菌体的膜蛋白质组成,分析找到23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其中3个为特异表达蛋白质点。结果表明,冷适应处理诱导植物乳杆菌KLDS1.0703膜脂肪酸结构向熔点降低方向转变,而且膜蛋白质出现特异性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