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从南极磷虾中提取的功能性油脂,富含磷脂、虾青素、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和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等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促进大脑发育、抗氧化、缓解痛风和类风湿关节炎等。南极磷虾油提取工艺目前主要有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酶解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及压榨法等。本文综述了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以期为企业生产南极磷虾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从南极磷虾中提取出来的功能性油脂,富含磷脂、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以及虾青素等活性物质,对人体有多种生理功能,包括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抗癌、提升脑部机能以及促进运动健康等。目前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有机溶剂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亚临界萃取法、酶解结合有机溶剂提取法及压榨法等。该文综述南极磷虾油的提取工艺及南极磷虾油的生理功能,为南极磷虾油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南极磷虾油的新制备方法。方法:以南极磷虾粉为原料,采用亚临界丁烷分离制备南极磷虾油,并优化其制备工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对新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结果:南极磷虾油的最佳亚临界制备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40 ℃,提取压力1.0 MPa,提取时间120 min,该条件下脂质提取率为(81.2±0.4)%,该南极磷虾油挥发性物质中几乎不含不饱和环烃类和萜类,主要含有2-癸烯醛、11-烯醛、癸酸等27种挥发性成分。结论:南极磷虾油中挥发性成分可作为南极磷虾油真伪鉴定的一个特征性指标。  相似文献   

4.
选用乙醇为有机溶剂,对南极磷虾油进行了提取、精炼、富集的工艺一体化研究。研究了乙醇含水量、提取时间、料液比和搅拌速率对磷虾油提取率的影响。较优的提取条件为乙醇含水量5%、提取时间120 min、料液比1∶7(g/mL)、搅拌速率1 000 r/min、磷虾油提取率为14.4 g/100g。以粗虾油为原料,利用无水乙醇进行磷虾油精炼,去除粉末杂质10.81%。以乙醇-水混合溶剂进行虾油富集,最终得到磷脂含量706.1 mg/g,EPA23.9%,DHA 14.2%的高品质南极磷虾油。  相似文献   

5.
采用高压溶剂萃取法提取南极磷虾油,建立基于蒸汽光散射检测器(ELSD)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南极磷虾油中的磷脂组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中主要含有卵磷脂和脑磷脂两种磷脂组分。采用Schaal烘箱法研究了南极磷虾油、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以及两种磷脂组分与赖氨酸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对核桃油具有抗氧化能力,0.25%的南极磷虾油添加量就能较好地抑制核桃油过氧化值和酸价增加,而且随着浓度增加抗氧化能力增强。纯化出来的南极磷虾卵磷脂和脑磷脂都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尤其是脑磷脂及脑磷脂与赖氨酸的复配对核桃油氧化稳定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HP-88型石英毛细管柱,对10批不同月份采集的南极磷虾所提取的南极磷虾油进行测定,建立了南极磷虾油的气相色谱指纹图谱。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推荐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的程度相似度计算法结合聚类分析对10批南极磷虾油所共有的13个特征峰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对其质量和品质进行评价,判定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通过实验方法学考察,表明该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法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重现性。该方法准确、可行,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品质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南极磷虾样品的甘油三酯含量、胆固醇含量、磷脂含量、游离脂肪酸含量、过氧化值、茴香胺值、虾青素含量和总脂肪酸组成等为衡量指标,结合雷达图分析法综合评价了不同解冻方式(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解冻、低温解冻、静水解冻、微波解冻的解冻时间分别为210、450、90、5 min。不同解冻方式对南极磷虾脂质品质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经不同解冻方式处理后,南极磷虾游离脂肪酸含量和虾青素含量差异显著(p0.05),游离脂肪酸含量在20.8%~23.0%之间,虾青素含量在391.7~429.9μg/g之间。雷达图分析结果显示,从脂质的开发利用角度考虑,南极磷虾的解冻方式优先顺序为:静水解冻低温解冻微波解冻自然解冻。综合考虑产品脂质品质、解冻时间和能源消耗等因素,南极磷虾陆基生产加工过程中,以冻虾为原料开发制备南极磷虾油时,应优先选用静水解冻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测定鱼油和南极磷虾油中氧化三甲胺(trimethylamine-N-oxide,TMAO)含量的定量分析方法,并对5种不同类型的鱼油和6种南极磷虾油中TMAO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用乙醚作为鱼油和南极磷虾油的溶剂,以生理盐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萃取鱼油和南极磷虾油中的TMAO,超滤离心后通过HPLC-MS/MS的多反应监测模式(MRM)检测TMAO;利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的鱼油和不同加工工艺的南极磷虾油中TMAO的含量。结果 TMAO在5~25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鱼油及南极磷虾油中TMAO回收率在83.5%~111.8%之间。市售鱼油中未检测到TMAO的存在。不同加工工艺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TMAO含量存在差异。结论所建立的HPLC-MS/MS测定TMAO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度高,可用于鱼油及南极磷虾油中TMAO含量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9.
南极磷虾油的微胶囊化及其包埋率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建立一种快速、无损的微胶囊包埋率检测方法。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对南极磷虾油进行包埋,通过乳化液的稳定性、黏度和粒径判定指标,确定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的最佳乳化工艺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低场核磁共振CPMG序列获得微胶囊产品的弛豫信号,采用主成分回归(PCR)和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建立微胶囊产品包埋率的预测模型。结果: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最佳乳化条件为:明胶与麦芽糊精壁材质量比1∶3,芯壁质量比2∶3,固形物含量20%,乳化剂吐温-80含量为3.5%。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在扫描电镜下呈球形,表面较光滑、无褶皱,粒径2~10μm,包埋率为74.15%。基于低场核磁技术建立的PCR和PLSR预测模型校正集和交互验证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43和0.8671,具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将南极磷虾油微胶囊化是可行的。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PLSR分析,可快速、准确地检测南极磷虾油微胶囊产品的包埋率。  相似文献   

10.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分析法对南极磷虾油的醇提工艺进行优化研究,系统考察了提取溶剂、液料比、提取时间对南极磷虾油得率、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的影响。利用HPLC、GC/MS等方法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进行主要功效成分分析,并经热处理实验,探究不同抗氧化剂对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南极磷虾油最佳醇提工艺条件为:提取溶剂为95%的乙醇、液料比为10 mL/g、提取时间为137.3 min。该工艺条件制备的南极磷虾油得率为13.6%±1.2%,磷脂和总虾青素含量分别为33.62%±2.48%、210.46±5.95 mg/kg,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占总脂肪酸的41.58%,且富含维生素E和维生素A。通过添加抗氧化剂可显著提高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耐热稳定性,其作用效果由大到小依次为迷迭香提取物(0.02%,w/v)+生育酚(0.02%,w/v)、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0.02%,w/v)、迷迭香提取物(0.02%,w/v)和生育酚(0.02%,w/v)。本研究结果可为南极磷虾油的工业化生产及其贮藏稳定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热加工温度及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的影响,确定最佳热风干燥加工工艺。将南极磷虾肉在不同温度和时间下进行热风干燥,冷冻干燥得到南极磷虾粉,用正己烷和无水乙醇混合溶液提取其中的油脂成分,并测定其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和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热风干燥温度和时间对南极磷虾肉脂质品质有显著影响,加工温度升高,脂质过氧化值、酸值和TBA值升高;加工时间延长,TBA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而酸值和过氧化值受时间影响不大;加工温度和时间对脂肪酸组成均无显著性影响。南极磷虾肉最佳热风干燥加工条件为65℃、1 h,在此条件下,磷虾肉脂质过氧化值1.02 meq/kg,酸值30.950 mg/g,TBA值0.440,多不饱和脂肪酸占比47.766%。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南极磷虾为原料制备的虾肉、虾糜、普通虾粉、脱脂虾粉和脱氟虾粉这5种产品为原料,对其基本成分及产品中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布状态、氨基酸组成促进行测定。用SDS-PAGE、显微观察、红外光谱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种南极磷虾产品中普通虾粉的蛋白含量最低(65.12%),但仍超过特级品的鱼粉(GB/T 19164-2003,蛋白含量>65%),对照FAO/WHO提出的氨基酸模式,分析产品中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种南极磷虾产品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均≥47.835%,高于酪蛋白(47.548%),必需氨基酸(EAA)/非必需氨基酸(NEAA)≥91.571%,营养指数(NI)≥56.432%,南极磷虾各产品蛋白的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适宜,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也优于酪蛋白的75.627。由于受到热加工、乙醇脱脂、酸处理脱酰胺等的影响,磷虾产品中高分子量的蛋白发生降解,低分子量的蛋白增加,此外,产品蛋白中a-螺旋/β-折叠的比值由1.222降至0.835,β-转角的含量也从31.39%降至26.37%。通过对不同南极磷虾产品中蛋白的营养价值的研究,论证了该南极磷虾产品可作为良好的蛋白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热处理及抗氧化剂添加对南极磷虾肉油脂消化特性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体外胃肠消化模型,分别检测未经处理的空白组、85 ℃热处理组和85 ℃热处理过程中添加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组的南极磷虾油脂经消化后的过氧化值、酸值、丙二醛含量、虾青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空白组油脂的过氧化值、酸值、丙二醛含量经胃肠消化后显著提高(P<0.05),虾青素含量显著下降(P<0.05),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变化,说明胃肠消化过程可以加速油脂初级氧化、次级氧化进程;85 ℃热处理组油脂经胃肠消化后的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酸值、虾青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趋势与空白组基本保持一致。但与空白组相比,85 ℃热处理组经胃肠消化后丙二醛含量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说明85 ℃热处理加速了油脂消化的次级氧化进程;85 ℃热处理过程添加TBHQ组经胃肠消化后的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酸值、虾青素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变化趋势与85 ℃热处理组基本保持一致。但经胃肠消化后过氧化值、丙二醛含量有一定程度降低,说明TBHQ在此过程中发挥了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胃肠消化过程促进了南极磷虾油脂的氧化,热处理加剧了南极磷虾油脂在胃肠消化的次级氧化反应进程,添加TBHQ可以有效减缓热处理导致的油脂在胃肠消化的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水煮加工是生产南极磷虾粉的一个常见工序,但其加工条件往往会对南极磷虾粉的理化指标产生影响。为了深入研究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脂质品质的影响,本实验通过测定不同温度和时间处理组磷虾粉脂质的过氧化值、酸值、硫代巴比妥酸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揭示水煮加工对南极磷虾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经水煮处理组相比,40、60、80、100 ℃处理的样品其过氧化值、酸值、TBARS均显著上升(P<0.05),60 ℃水煮对过氧化值、酸值、TBARS影响最小,不同水煮温度处理的南极磷虾粉脂肪酸组成没有发生显著变化(P>0.05)。水煮15、30、45、60 min时均提高磷虾粉脂质过氧化值(P<0.05),但不影响磷虾粉脂质TBARS(P>0.05),水煮时间超过30 min显著提高脂质酸值(P<0.05),水煮时间30 min,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水煮60 min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由47.186%降低至43.342%。综合各指标考虑,南极磷虾在加工时,水煮温度应尽量控制在60 ℃、水煮时间不超过30 min,此时所得到的南极磷虾粉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防止南极磷虾油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发生氧化,减少过程中氧化反应的发生,采用Schaal加速试验方法,以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为考察指标,研究在不同加工阶段添加维生素E、迷迭香提取物和茶多酚3种天然抗氧化剂对磷虾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添加抗氧化剂的最佳阶段、种类和最佳添加浓度。结果表明,在虾油萃取阶段添加抗氧化剂的效果优于在成品油阶段添加抗氧化剂的效果,在虾油萃取阶段添加0.2%的天然VE抗氧化剂的抗氧化效果最好。所得结果将为虾油在生产和贮藏过程中的品质提升提供技术参考依据,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极磷虾油是一种富含n-3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功能性油脂。为提升南极磷虾油的氧化稳定性,首先简要介绍了影响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脂质组成要素,概括了不同加工方式对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详述以传统脂质氧化指标、微量成分含量变化、挥发性成分、脂质组学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现状。南极磷虾油的脂质劣变机制复杂,氧化状况评估困难,未来应筛选出合理化评估南极磷虾油氧化稳定性的方法,并系统研究其脂质组成与氧化稳定性之间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研究索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对杜仲籽油得率、主要理化指标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提取法、亚临界萃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杜仲籽油的油得率分别为34.47%、28.42%、18.68%。索氏提取法得到的杜仲籽油过氧化值((0.087±0.002) g/100 g)和酸价((1.64±0.02) mg/g)最高,相对密度(0.87±0.01)和碘值((190.4±0.8) g/100 g)最低,提取的杜仲籽油品质最差;与索氏提取法相比,超临界CO2萃取法和亚临界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表现出较好的产品特性。不同方法提取的杜仲籽油的颜色有显著性差异(P<0.05),超临界CO2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亮度最高,颜色最好。气相色谱分析三种方法提取的杜仲籽油的主要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以油酸、亚油酸、α-亚麻酸为主,但各种脂肪酸的含量有所差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超临界CO2萃取法 > 索氏提取法 > 亚临界萃取法。经综合评价得出,超临界CO2法萃取法提取的杜仲籽油品质较高,如果综合考虑成本因素和工业化操作方便程度,亚临界萃取法也是杜仲籽油提取的一种新型绿色工艺。本研究为杜仲籽油的开发和利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南极磷虾油中总虾青素含量、磷脂含量和得率为考察指标,研究不同正己烷-乙醇溶剂体系对南极磷虾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对优选工艺条件下提取的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分子种组成进行检测分析;以ICR小鼠为模型动物,采用单次灌胃不同剂量南极磷虾油的方法,考察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在小鼠体内的消化过程和生物可接受率,并对比研究了南极磷虾油源和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生物可接受率的差异性。结果表明:60%正己烷-乙醇溶液是提取富虾青素南极磷虾油的最佳溶剂组成,经分析得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南极磷虾油中含虾青素双酯占73.5%、虾青素单酯占24.8%、游离态虾青素占1.62%;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双酯在小鼠体内被分解为虾青素单酯和游离态虾青素;灌胃24 h后,低、中、高剂量组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差异不显著,其生物可接受率约为74%;南极磷虾油源虾青素的生物可接受率约为雨生红球藻源虾青素的1.25倍。本研究结果为南极磷虾油定向化生产和膳食营养特性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Antarctic krill is the biggest fishery resource in the world with high content of phosphatidylcholine (PC) as a valuable natural product. A new method was developed to extract and separate Antarctic krill PC. The PC was extracted only by acetone from Antarctic krill oil and separated by silica gel column chromatography mixtures of chloroform and methanol as eluting solvents. Thin-layer chromatography, 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es were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acetone-soluble Antarctic krill PC. The purity of the purified PC was able to reach 97.77 ± 0.65 %, which provided a reference basis for the preparation of standard Antarctic krill PC. Moreover, it was found in the fatty acid analysis that the purified PC contained mainly five fatty acids, including palmitic acid (41.25 %), oleic acid (8.62 %), 7-hexadecenoic acid (4.60 %), EPA (31.34 %), and DHA (14.52 %). The result is helpful for the analysis of Antarctic krill PC’s molecular structures and the evaluation of its nutritional valu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