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4):181-184
在中性介质中,锰?对氧氟沙星的荧光强度具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基于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锰?含量的荧光光谱分析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测定了少量锰?加入反应体系前后的荧光强度,发现其荧光猝灭强度与锰?的浓度在2.5×10-71.0×10-5mol/L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8.4×10-8mol/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法应用于3种蔬菜样品中锰?含量的测定,结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
崔璐  姜莉  田雨  刘程  胡亚云 《食品工业科技》2020,41(7):203-207,219
本文基于巯基乙酸修饰的核壳型CdTe/CdS量子点建立了Hg2+的检测方法。对检测条件进行优化并利用荧光光谱仪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对量子点荧光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Tris-HCl缓冲溶液浓度为0.05 mol/L,pH8.0,室温反应15 min的条件下,不同浓度Hg2+(10-6~10-4 mol/L)对量子点具有较好的荧光猝灭效果,且随着Hg2+溶液浓度增加,其对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效果逐渐增强。该方法对Hg2+的理论检出限为2.667 nmol/L,低于自来水检测标准;对果汁样品中Hg2+的检测灵敏度为2.0×10-5 mol/L。因此,本研究为果汁体系中重金属的检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市售辣条中糖精钠的含量,结果所测13种样品中有8种辣条糖精钠含量超过国家标准。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研究模拟生理条件下糖精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荧光猝灭试验结果表明:糖精钠和BSA复合物的形成导致BSA内源荧光的猝灭;根据Stern-Volmer方程,糖精钠对BSA的动态猝灭常数在温度298,303 K和310 K条件下分别为3.31×1012,2.99×1012和2.60×1012L/(mol·s);298 K时,其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2.74×108 L/mol和1.92;热力学参数熵变(ΔH)与焓变(ΔS)分别为-51.35 k J/mol和-10.76 J/mol,表明糖精钠与B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觟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糖精钠与BSA间的结合距离为6.10 nm,两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导致荧光猝灭。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结果表明:糖精钠引起BSA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在乙醇介质中,λex/λem=280/495 nm由于强荧光染料吖啶黄的荧光与苏丹红I的吸收光的等色性,苏丹红I能够有效吸收吖啶黄发出的荧光,使其荧光猝灭,依此建立荧光测定苏丹红I的新方法,该方法快速简便其线性范围为:1.5×10-6mol/L~3.510-5mol/L.用于辣椒、辣椒酱食品中痕量苏丹红I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0.8%~2.7%.回收率为:89.5%~109.0%,方法检出限为:6.4×10-7mol/L.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荧光猝灭测定过氧化氢酶(CAT)活度的新方法,并完成测试条件优化。过氧化氢酶分解过氧化氢具有专一性,酶分解反应后剩余的过氧化氢与罗丹明6G发生荧光猝灭反应,Fe2+能够加速猝灭反应进程,荧光猝灭程度与酶活度有关联,根据酶分解反应前后荧光强度变化值(ΔF)确定过氧化氢酶活度(E)。结果表明,酶分解反应在15 min内完成,E在5×10-5~3×10-2 U/mL范围内与ΔF呈良好的线性关系:ΔF=2.64 2+6 155E,r=0.998 2,检测限为4.87×10-6 U/mL。荧光猝灭法的各项指标均优于甲基红褪色光度法,在大米过氧化氢酶活度检测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6.
酸性条件下,少量铅(Ⅱ)对氧氟沙星的荧光强度有猝灭作用,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铅(Ⅱ)含量的荧光光谱分析法。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其荧光猝灭强度与铅(Ⅱ)浓度在3.0×10-7~1.0×10-5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8.4×10-8mol·L-1,相对标准偏差为3.2%(c=1.0×10-6mol·L-1,n=11)。利用该法对三种蔬菜样品中铅(Ⅱ)含量的测定,回收率在94.46%~101.5%之间。  相似文献   

7.
研究碘离子对色氨酸的荧光猝灭效应,旨在建立色氨酸荧光猝灭法测定海带中碘离子。在p H=6.0的磷酸缓冲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碘离子,测定色氨酸溶液的荧光光谱及强度的变化。试验表明,色氨酸具有释放荧光的特性,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223 nm和352 nm。碘离子对色氨酸的荧光具有猝灭作用。色氨酸浓度为10μmol/L时,碘离子对色氨酸的荧光猝灭呈线性关系,根据猝灭程度可计算出碘离子的浓度,该方法的检测限为1.64μmol/L。根据该方法检测了两种海带样品中的碘离子,其浓度为637μg/g干重(Laminaria japonica Aresch)和621μg/g干重(Saccharina japonica)。  相似文献   

8.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猝灭、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研究高良姜素与人血清白蛋白(HSA)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高良姜素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为静态猝灭,结合过程中氢键和范德华力起主要作用。不同温度下二者的结合常数(K_a)与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1.26×10~6L/mol、1.17(290.15 K),4.34×10~5L/mol、1.09(296.15 K),1.23×10~5L/mol、1.00(303.15 K),9.87×10~4L/mol、0.99(310.15 K)。同步荧光、三维荧光和圆二色谱显示高良姜素与HSA作用时更靠近色氨酸残基,使其周围的疏水性减弱,而对蛋白构象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利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和圆二色谱,从分子水平研究单宁酸与大豆分离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单宁酸对大豆分离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当单宁酸浓度小于6×10~(-6)mol/L(相对于大豆分离蛋白质量分数5. 1%)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当单宁酸浓度大于6×10~(-6)mol/L时,同时存在静态猝灭和动态猝灭;单宁酸通过疏水作用与大豆分离蛋白结合,导致大豆分离蛋白的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微环境亲水性增强,但对大豆分离蛋白的二级结构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荧光桃红作为荧光探针,设计合成了荧光桃红-十二烷基硫酸钠荧光探针体系(荧光桃红-SDS体系),构建一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butyl phthalate,DBP)含量测定的荧光探针检测方法。荧光桃红荧光探针在该体系中结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后发生荧光猝灭,且荧光强度的降低与DBP的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结果表明,波长为468 nm,10μmol/L荧光桃红-2400μmol/L SDS体系,相互作用时间15 min,电压为800 V,搅拌时间为0 min,PBS缓冲溶液pH7,体系不人为加入乙醇,是荧光探针检测的最优条件。该方法对DBP测定的线性范围为3~30μmol/L,线性方程为:△F=4.845C+71.587,线性相关系数r=0.9983,检出限为0.214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38%(n=6)。本方法成本低、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操作简便,适用于白酒中塑化剂DBP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光谱法与紫外光谱法研究胭脂红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猝灭结果表明:在模拟生理条件(p H=7.4)下,胭脂红对蛋白质的动态猝灭常数为4.54×10~(13)L/(mol·s),属于静态猝灭;298K时其结合常数与结合位点数分别为5.33×10~7L/mol和1.35;热力学参数熵变(ΔH)与焓变(ΔS)均为负数,表明胭脂红与BSA之间的作用力为范德华力和氢键;依据F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得胭脂红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为3.75 nm,两者之间极有可能发生非辐射能量转移现象,导致荧光猝灭。同步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试验表明:胭脂红引起BSA分子构象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法研究牛血清白蛋白与柠檬黄和日落黄之间的相互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的动态猝灭速率常数(KQ)分别为2.51×105 L/mol和1.42×105 L/mol;用Lineweaver-Burk双倒数函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得到310 K时静态猝灭常数(KLB)依次为5.79×105 L/mol和5.56×105 L/mol;用lg((F0-F)/F)=lgK0+nlgρ处理实验数据,得到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556 95、0.640 56。并且两种色素在质量浓度为0~3 μg/mL范围内其含量与荧光猝灭强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一种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含量测定的荧光探针检测方法。方法 基于芘分子满足激基缔合物的要求,本文选择以芘为荧光探针,设计合成了芘-聚氧乙烯蓖麻油体系(芘-EL体系)。结果 芘荧光探针在该体系中结合DEHP后収生荧光猝灭,且荧光强度的降低与DEHP的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兲系。荧光探针检测的最优条件为波长为374 nm, 400μmol/L芘-EL体系,相互作用时间30min。该方法对DEHP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30μmol/L,线性方程为△F=-23.153+24.179C,线性相兲系数r=0.9929,检出限为0.063μ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4.43%(n=6)。结论 本方法具有可视化、成本低、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操作简便等优点,适用于白酒中DEHP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通过建立荧光猝灭法来检测皮革中痕量Cr(VI)的方法,为皮革中Cr(VI)的检测提供另一种选择。首先通过分析得到检测的最佳条件:测试温度为20℃;缓冲溶液pH为7.0,用量为2 mL;荧光素用量为1.0 mL;KI用量为2.0 mL;KI与Cr(VI)反应时间为15 min;静置时间为15 min。同时得到了测定Cr(VI)的回归方程为△F=6.0571C(μg/L)-5.2,线性相关系数r=0.9939,线性范围为4~60μg/L,检出限为8.4μg/L,精密度为2.01%,加标回收率大于91%。利用所建立的荧光猝灭法分析了6个不同Cr(VI)含量的皮革样品,并与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比,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方法适用于皮革中Cr(VI)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采用荧光光度法测定沙棘叶中总黄酮的含量,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荧光性质,以芦丁为标样,研究了溶剂、pH值、表面活性剂及放置时间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5%的乙醇中加入pH7的缓冲液,芦丁荧光强度最大,检测限为3.2×10~(-6)mol/L,线性回归方程y=0.6513x 55.166,相关系数为0.9968,荧光强度与浓度的线性范围在1.2×10~(-6)mol/L~4.8×10~(-6)mol/L,相对标准偏差为1.96%。  相似文献   

16.
研究并建立一种开关型荧光传感器模型快速检测Hg2+和生物硫醇。以柠檬酸和尿素为前驱体,通过一锅水热法制备了氮掺杂碳点(N-CDs),并对其进行了表面形貌、紫外和荧光光谱以及表面基团表征的检测,以检测体系pH、Hg2+浓度、孵育时间(荧光猝灭和恢复时间)为单因素,优化检测生物硫醇的最佳条件,并在最优检测条件下建立相应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N-CDs的最佳激发和发射峰分别是340和432 nm,量子产率(FLQY)为32.72%。优化得到谷胱甘肽(GSH)的最佳检测条件为pH=5.0,Hg2+浓度为200 μmol/L,460 s荧光猝灭和380 s荧光恢复,最佳检测半胱氨酸(Cys)条件为pH=5.6,Hg2+浓度为300 μmol/L,440 s荧光猝灭和400 s荧光恢复,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0~300 μmol/L的GSH和100~400 μmol/L的Cys具有线性响应,检测限(LOD)分别为2.56和3.46 μmol/L,加标回收率为80%~120%。以上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检测蔬菜中生物硫醇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准确度,能为食品基质中生物硫醇的荧光快速检测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作用方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表明: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发生了相互作用并生成新的复合物,改变了蛋白质芳香族残基在空间结构中所处的微环境,诱导乳清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荧光光谱表明:红松种鳞多酚对乳清蛋白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且猝灭类型为生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作用。通过计算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其二者相互作用的表观结合常数(KA)分别为:1.111×104 L/mol(25℃),2.201×104 L/mol(30℃),6.206×104L/mol(35℃),对应的结合位点数(n)分别为:0.885、0.937、1.043。由热力学参数分析确定红松种鳞多酚与乳清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反应是吸热过程,反应的主要作用力是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8.
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相互作用特性,测定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反应前后胰蛋白酶催化活力、荧光光谱的变化和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的变化。二氢杨梅素与胰蛋白酶在37℃下反应10min后,酶催化活力及二氢杨梅素清除ABTS+.能力都有明显减弱。同时,二氢杨梅素可使胰蛋白酶发生荧光猝灭,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猝灭常数Kq是2.3180×1012(mol/L)-1S-1,结合位点数n为0.6819。  相似文献   

19.
制备一种新型量子点CdTe,建立一种以CdTe为荧光探针测定罗汉参中混合氨基酸的方法。向荧光量子点CdTe溶液中加入Co2+后其荧光强度降低,降低的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与Co2+浓度成线性关系;加入氨基酸后,荧光强度又得到恢复,而量子点荧光的恢复强度与加入氨基酸的浓度呈线性关系。在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2.0×10-8~5.5×10-7mol/L线性范围内,量子点荧光的恢复强度与混合氨基酸浓度的线性方程为y=1.04×106x+1.013,相关系数R2=0.9995。考察了不同缓冲溶液、pH、Co2+浓度等因素对体系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9.5的硼砂缓冲溶液中,2.0×10-5mol/L的Co2+能很好的猝灭CdTe荧光。应用于实际样品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n=5)为3.0%,加标回收率在98.3%~104.4%范围内,检出限为1.1×10-8mol/L。该方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水环境中微量汞离子的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层层自组装法将表面带有负电荷的Cd Te量子点与聚电解质PDDA交替沉积在石英板上,成功制备出双色量子点多层膜。在该方法中Hg2+对Cd Te量子点有荧光猝灭作用,据此发展了一种直接检测Hg2+的新型双色Cd Te量子点多层膜传感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当Hg2+浓度在1.0×10-9~1.0×10-5mol/L范围时,量子点多层膜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5×10-10mol/L。结论 与传统Hg2+检测方法相比,双色Cd Te荧光量子点多层膜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具有快速、简单、选择性高和灵敏度高等优点,有望应用于水环境中痕量Hg2+的定量检测与早期预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