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为从油料组分层面探究同为高油酸油料制取的油脂风味差异,以油莎豆和高油酸花生仁为原料制备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对原料的氨基酸组成和糖类组成进行测定,分析两种油料烘烤前后氨基酸和还原糖含量变化,考察其对两种浓香型油脂风味的影响。采用同时蒸馏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DE-GC-MS)对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进行挥发性成分测定,结合气味活度值(OAV)、气相色谱-嗅闻-质谱(GC-O-MS)和感官评价对两种浓香型油脂的特征香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油莎豆中的氨基酸总含量(4.27 g/100 g)显著低于高油酸花生仁(38.34 g/100 g),但葡萄糖含量和果糖含量(分别为1.80、1.24 g/100 g)均显著高于高油酸花生仁(分别为0.52、0.46 g/100 g);烘烤后,油莎豆中赖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谷氨酸含量降低,高油酸花生仁中谷氨酸、天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含量明显降低。浓香油莎豆油和浓香花生油中分别检测到14类122种挥发性成分和12类89种挥发性成分,挥发性成分总量分别为25.69 mg/kg和21.94 mg/kg。浓香油莎豆油中挥发性成分含量由高到...  相似文献   

2.
膨化技术在制油新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倪培德 《中国油脂》1990,(3):8-14,22
新兴的膨化技术目前已在食品、粮食饲料等工业部门取得了成功。本文着意研究该技术对更新油脂制取工艺的影响。从原理分析着手,简要介绍粉末状油料(如米糠)、高蛋白质油料(如大豆)制油以及蓖麻浸出粕膨化脱毒工艺中应用膨化技术的实例。初步证明:应用膨化技术能提高出油效率,改善油脂与饼粕质量以及简化工艺及设备,有着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同时也指出:膨化设备与工艺之配套尚须结合不同的工艺目标进一步完善。尤其在完善结构,降低能耗和适应多品种油料实现选择性膨化、生产低变性油料蛋白等方面尚须作深入的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3.
在世界油料油脂的生产、消费、加工和贸易中,中国不仅是油料油脂的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油料油脂的进出口大国和加工大国。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油脂工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对近年来我国油料油脂生产、加工、进出口等情况进行了综述,指出未来我国食用植物油加工业的发展趋势,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料资源一直处于较为短缺的状态,急需开发出经济有效的制油技术。酶技术在满足油脂行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对油料中的营养成分进行回收。文章简述了目前制取植物油脂的主要技术及其特点,详细分析了酶技术制取植物油脂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从油料作物生产,油料预处理、油脂制取、储藏运输和实际使用等环节,阐释了食用油脂中苯并芘的产生来源,并提出了食用油脂在生产、加工和使用过程中苯并芘的防控措施及减控方法。  相似文献   

6.
田田 《粮油加工》2006,(11):20-21
尽管螺旋榨油机用于制油工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是油脂加工行业中最主要的机械之一,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大油脂生产企业。然而,随着油脂工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螺旋榨油机凸现越来越多的缺陷,特别是对于一些易挥发的特种油料。为了防止油料中营养物质的损耗,要求采用低温压榨工艺,即冷榨工艺,也就是入榨料不经轧坯和蒸炒等工序,直接进入螺旋榨油机中压榨制油。由于没有轧坯和蒸炒,油料细胞破坏不完全,细胞中的脂类体和蛋白结合紧密。同时低温压榨蛋白变性小,油脂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因此,采用普通的螺旋榨油机(如ZX10或18型等)或螺旋预榨机(ZX24型)难以建立适宜的压力和有效的疏通油路。无法满足工艺要求。为此,许多国家的油脂科技工作者都在致力于一种高效新型螺旋榨油机的研究。于是,低温螺旋冷榨机便应运而生,其具有榨取的毛油色泽浅,饼粕蛋白变性小,以及能耗低等优点.特别适合于易挥发的特种油的制取。  相似文献   

7.
国际油脂工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世界油料、油瞻生产的概况.油脂生产的规模.油厂生产的自动化及油脂副产品的综合利用等诸方面.阐述了国际油脂工业的现状;并预测油脂工业的发展趋势.对浸出溶剂、加工规模、开发营养保健油脂、削油方法与特种油料制取、油料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和植物蛋白的利用等作了系统的论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油脂科技发展动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从油脂制取及加工、油料植物蛋白的开发、油厂副产品综合利用等三个方面展望我国油脂工业发展前景。并着重评述:油料挤压膨化预处理及饼粕挤压膨化脱毒;几种保健营养油脂的开发;以蛋白产品的应用来促进大豆蛋白产品的生产;水剂法与膜分离相结合的油料蛋白工艺;膜技术在油脂工业中应用;短键醇类对棉籽的浸出及棉籽饲用蛋白。  相似文献   

9.
高桂林 《中国油脂》2004,29(10):23-25
讨论了三、四级大豆油脂在煎炸、烹饪和强力机械搅拌下形成泡沫的原因及其特征和稳定性,指出存在于油脂泡沫中的主要成分大多是表面活性剂:蛋白质、磷脂、非水化磷脂和甘一酯、甘二酯.并就油脂中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指出油料成熟度、大豆中未熟粒、冻伤粒、生霉粒及大豆油脂生产加工工艺、油脂储存条件、烹饪、煎炸等,是油脂产生表面活性剂的主要因素.提出在实际生产中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低泡沫的油脂产品.  相似文献   

10.
油料成分对油脂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玉堂 《中国油脂》2004,29(2):17-18
毛油中所含的饼(粕)屑、蛋白、磷脂,加热后对油脂产生不利影响.通过采用单组分与纯净的油脂混合加热,探讨油料中的主要成分对油脂色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油脂的色泽越深.影响最大的成分为磷脂,其次为蛋白,淀粉影响较小.低温下制取油脂及油脂加热前除去饼(粕)屑、磷脂,油脂色泽更好.  相似文献   

11.
以30 t/d浓香亚麻籽油加工生产线为例,介绍了亚麻籽经高温烘炒、机械压榨、低温过滤的纯物理方法制取浓香亚麻籽油的工艺过程。概述了主要工序的操作要点及设备选型,分析了影响浓香亚麻籽油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调试中工艺设备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其独特的生产工艺能够使制取的亚麻籽油产生浓郁的香味,最大限度地保留了亚麻籽中天然的活性营养成分和特有的风味。  相似文献   

12.
谭传波 《中国油脂》2020,45(7):93-96
以不同工艺山茶油为研究对象,比较其对SD大鼠胃肠炎、胃溃疡的预防作用。结果表明:鲜榨山茶油、原香山茶油、精炼山茶油对大鼠胃肠炎、胃溃疡均有一定的预防作用,整体效应是原香山茶油、鲜榨山茶油优于精炼山茶油;在大鼠胃液白细胞数、胃和十二指肠病理变化的调节作用中,鲜榨山茶油又优于原香山茶油。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四川、安徽、湖北、湖南、江苏和内蒙7省油菜籽为原料,经烘炒热榨制取浓香菜籽油,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浓香菜籽油中风味物质进行萃取和分离鉴定,在此基础上引入相对活度值法(ROAV)对鉴定出的风味物质进行活度分析,提取其中的特征风味物质。结果显示:甲烯丙基氰、4-异硫氰酸酯-1-丁烯、壬醛、2,3,5,6-四氟苯甲醚、2,5-二甲基吡嗪是不同产地浓香菜籽油的共同特征风味物质。同时因产地不同浓香菜籽油又表现出风味差异,贵州、四川菜籽油中硫甙降解产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辛辣味;湖北菜籽油中吡嗪类化合物含量较高,表现出浓郁的焙烤香味。  相似文献   

14.
旨在从不同芝麻油成品中找出共有的挥发性成分,为芝麻油掺伪鉴别提供数据支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市售的压榨与水代法两种加工工艺生产的共10个品牌一级芝麻油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分析鉴别两种工艺芝麻油中共有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7个品牌压榨芝麻油中共检出49种风味物质,其中16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醇类、酮类、吡咯类、吡啶类等化合物;3个品牌水代法芝麻油中共检出61种风味物质,其中30种为共有成分,主要为酚类、吡嗪类、酮类、吡啶类、吡咯类、醇类、醛类等化合物;两种工艺生产的芝麻油中存在13种共有挥发性成分,分别为愈创木酚、芝麻酚、2-甲基吡嗪、3-乙基-2,5-二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2-羟基-5-甲基苯乙酮、1-(5-甲基吡嗪-2-基)-乙酮、5-甲基呋喃醛、2-吡咯甲醛、3-糠醛、(1S,2S)-1,2-二(吡啶-4-基)乙烷-1,2-二醇、2-乙酰基吡咯、3-呋喃甲醇。综上,不同工艺、品牌芝麻油中存在共有挥发性成分,可作为芝麻油的特征标志物,用于芝麻油掺伪鉴别分析。  相似文献   

15.
左青 《中国油脂》2021,46(9):137-140
对浓香花生油生产技术实践进行了介绍,包括炒籽压榨制油、蒸炒压榨制油工艺及低温水化脱胶、低温无水脱胶工艺,并对浓香花生油调香、黄曲霉毒素的脱除、劣质花生及花生油的处理及花生油中矿物油含量的控制等问题进行讨论,为工业化生产安全优质的浓香花生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浓香菜籽毛油为原料,分别采用Purifine?PLA1、Purifine? PLC及Purifine?3G 3种磷脂酶和传统水化法进行脱胶,并对油脂得率、脱胶浓香菜籽油质量和风味等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在油脂得率方面,上述3种磷脂酶脱胶较传统水化脱胶均有显著性提升,采用离心法分别可以提升0.47%、0.31%、0.52%,采用自然沉降法分别可以提升4.32%、2.95%、5.77%。在质量方面,3种磷脂酶脱胶和传统水化脱胶均可将浓香菜籽油的含磷量降至20 mg/kg以内,且对脱胶浓香菜籽油的过氧化值、色值、加热试验和冷冻试验等均无显著影响;Purifine?PLC和Purifine? 3G对脱胶浓香菜籽油酸价无显著影响,Purifine? PLA1可导致酸价的显著上升;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在储藏期间变化趋势一致。在风味方面,3种酶法脱胶浓香菜籽油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在储藏14 d后呈现出差异。消费者喜好度分析结果表明,3种磷脂酶脱胶浓香菜籽油的风味均优于传统水化脱胶浓香菜籽油。  相似文献   

17.
以花生仁、芝麻、油菜籽为原料,采用不同工艺分别制取毛油,并对毛油中多环芳烃(PAHs)含量进行检测分析,探究制油工艺对毛油中PAHs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个浸出毛油样品中Ba P、PAH4、PAH16平均含量分别是6个压榨毛油样品的1.53、1.45、1.08倍,说明PAHs在浸出溶剂正己烷中有很好的溶解度,因此油籽无论脱皮与否所制取浸出毛油中PAHs含量均高于压榨毛油;6个脱皮油籽所制取毛油中Ba P、PAH4、PAH16平均含量分别是未脱皮油籽毛油的1.51、1.61、1.53倍,即无论是压榨法还是浸出法,脱皮油籽所制取毛油中PAHs含量均高于未脱皮油籽毛油。这可能是因为种皮主要成分为粗纤维,而PAHs的亲脂性使其更容易富集在种仁中。  相似文献   

18.
植物油料中塑料杂质对油脂塑化剂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塑料杂质(聚丙烯编织袋和聚乙烯塑料袋)含量不同的花生仁和油菜籽进行浸出取油和压榨取油,并检测浸出毛油和压榨毛油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phthalatic acid esters,PAEs)含量,研究油料中塑料杂质对毛油中PAEs含量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花生仁和油菜籽中塑料杂质含量的增加,所制取毛油中塑化剂含量也随之增加。油料中不含塑料杂质时,2种方式提取的花生油和菜籽油样中PAEs平均含量分别为1.130、0.503 mg/kg;聚丙烯编织袋质量分数0.5%时,花生油和菜籽油样品中PAEs平均含量分别为1.538、0.684 mg/kg,分别为不含杂质时的1.36倍和1.36倍;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分数为0.5%时,花生油和菜籽油样中PAEs平均含量分别为2.810、1.556 mg/kg,分别为不含杂质时的2.49倍和3.09倍;聚丙烯编织袋质量分数增大至1.0%时,花生油和菜籽油中PAEs含量分别为2.245、0.851 mg/kg,分别为不含杂质时的1.99倍和1.69倍;聚乙烯塑料袋质量分数为1.0%时,2种油脂中PAEs含量分别为3.391、2.121 mg/kg,分别为不含杂质时的3.00倍和4.22倍。含有聚乙烯塑料袋的油料比含有聚丙烯编织袋的油料受塑化剂污染的风险程度更大,浸出毛油比压榨毛油受塑化剂污染的风险也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2019年5月以来中美贸易冲突再度重启,世界油料、植物油生产和贸易格局也随之迎来新的变局。在总结分析世界油料、植物油生产和贸易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中美贸易争端对世界油料、植物油生产和贸易格局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相对垄断的世界油料、植物油生产和出口格局在中长时期内不会改变;相对分散的世界油料、植物油进口市场存在较多变数;短期内会出现美国与巴西、阿根廷等国的国别替代以及大豆、大豆油与棕榈油的品种替代;中国仍将保持大量进口油料,以进口油料为主、进口植物油为辅的基本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