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以从自然腐败的樱桃上分离的链格孢霉(Alternaria sp.)LD3.0086为指示菌,研究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抑制作用靶位。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最小抑菌浓度,通过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染液(calcofluor white,CFW)染色观察苯乳酸对菌丝顶端生长的破坏作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链格孢霉的超微结构变化,通过测定苯乳酸作用前后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变化研究苯乳酸对菌丝细胞壁的破坏作用,应用荧光双染色法观察苯乳酸对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的损伤作用。结果表明,12.5 mmol/L的苯乳酸能有效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与对照组(无菌水处理)相比,苯乳酸处理后链格孢霉顶端生长细胞无明显形变,经12.5 mmol/L苯乳酸处理的链格孢霉上清液中N-乙酰葡萄糖胺质量浓度基本不变;苯乳酸处理24 h,链格孢霉菌丝细胞壁表面无明显损伤,细胞内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苯乳酸短时间(4 h)处理链格孢霉,菌丝细胞膜仍较为完整,加入苯乳酸较长时间(8 h)后细胞膜发生破裂。综合分析可知,苯乳酸对链格孢霉的主要作用靶位应不是菌丝体的细胞壁和细胞膜,而是在菌丝体内部,通过破坏菌丝内部细胞器结构或引起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从而抑制链格孢霉的生长和繁殖,发挥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银杏外种皮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ocarp extract,GBEE)对苹果链格孢霉的抑制作用,采用乙醇提取法和水提取法提取银杏外种皮活性成分,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银杏外种皮提取物对苹果链格孢霉的抑制效果,研究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对苹果链格孢霉孢子萌发和芽管伸长的影响。通过测定电导率,蛋白质、核酸的渗漏量,细胞膜损伤程度以及抗性相关酶活性来进一步研究抑制行为。GBEE的抑菌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水溶性提取物于1 200 mg/L抑菌率达到16.94%,乙醇提取物于1 200 mg/L抑菌率达到61.39%,约为水溶性提取物的3.6倍。银杏外种皮乙醇提取物使苹果链格孢霉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膜脂过氧化程度加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和H2O2含量升高,胞内核酸、蛋白质外泄,抑制抗性相关酶活性,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乙醇提取物处理组的链格孢霉菌无细胞壁间隔。乙醇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比水提物好,通过破坏苹果链格孢霉菌的细胞膜完整性和抑制抗性相关酶活性来达到抑菌目的。  相似文献   

3.
HSN2是分离自海带的具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细菌,其蛋白具有抑菌活性。为确定该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效果,采用体外拮抗法检测其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研究在苹果伤口中注入的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的抑制作用和预防效果。结果表明:HSN2胞外蛋白对粉红单端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效果;苹果体内研究表明,HSN2胞外蛋白浓度越大,伤口腐烂直径越小,浓度达1 000μg/m L时,对粉红单端孢霉引起的腐烂抑制效果最佳;越早接入胞外蛋白的苹果,其腐烂程度越小。该试验结果为将HSN2胞外蛋白开发为新型抗菌剂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柠檬皮中的柠檬苦素对青霉的抑菌活性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生长抑制率确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青霉的抑菌活性;结合总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AKP)活力等的变化,以及扫描电镜观察对抑菌机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青霉有很强的抑菌活性,对青霉的MIC和MFC分别为625和2 500μg/mL,对青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抑制的EC_(50)值分别为85.618和246.755μg/mL。柠檬苦素能在短时间内对青霉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造成破坏,使胞内物质大量渗出;且柠檬苦素浓度越高,胞内物质渗出越多。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经柠檬苦素处理的青霉外附着渗出物;产孢数量变少,孢子变形;小梗破损、凹裂;菌丝变细,变形。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定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BC)、孢子萌发抑制率、菌丝萌发抑制率确定其抑菌活性,根据测定各因素对抑菌活性的影响确定抑菌活性的稳定性;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测定根霉细胞外碱性磷酸酶(AKP)含量和蛋白质含量,菌丝体的总糖含量,分析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皮中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250、5000 μg/mL;对根霉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更强,对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抑制的EC50值分别为918.34和1707.31 μg/mL。柠檬苦素对根霉的抑菌活性不受温度和明胶的影响;pH为4时,抑菌活性最强;Fe3+、Fe2+均能显著(p<0.05)提高柠檬苦素的抑菌活性。柠檬苦素能使根霉的糖、蛋白质、AKP等胞内物质渗出;扫描电镜观察也发现经柠檬苦素处理的根霉孢子凹陷和皱缩严重,且溶出物明显;菌丝出现断裂扭曲、变形、变细。因此,柠檬苦素能破坏根霉的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使胞内物质渗出,菌丝体和孢子变形,从而使根霉生长代谢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p-茴香醛对柑橘酸腐病菌的抑制作用和机制,本实验结合体外实验和活体实验测定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制能力,以菌丝体细胞壁、细胞膜和菌丝形态为研究对象,分析了p-茴香醛对病原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p-茴香醛能显著抑制柑橘酸腐病菌菌丝体生长,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um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均为4.48 g/L;果蜡中添加10 MFC p-茴香醛能有效降低柑橘果实酸腐病发病率,接种13 d后发病率仅为30%,显著低于对照的100%(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p-茴香醛诱导胞外碱性磷酸酶活力上升,破坏酸腐病菌菌丝体细胞壁完整性,添加保护剂山梨醇也无法缓解其对病原菌的抑制;碘化丙啶染色实验表明p-茴香醛对病原菌细胞膜造成损伤;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到,p-茴香醛处理的酸腐病菌菌丝呈现褶皱、干瘪、不规则扭曲状。以上结果说明:p-茴香醛能有效抑制柑橘酸腐病菌的生长,并能有效延缓柑橘酸腐病的发病进程,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茴香醛诱导病原菌菌丝体细胞壁和细胞膜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唐鑫 《中国油脂》2021,46(4):123-127
为了促进高山被孢霉产孢,研究分析了8种常用于促进丝状真菌产孢的培养基对高山被孢霉菌丝生长和孢子产量的影响,并对产孢培养基进行了改良。结果表明,在40 g/L的玉米粉培养基中补加10 g/L葡萄糖和无机盐(硝酸盐(2 g/L KNO3)、磷酸盐(1 g/L NaH2PO4)与镁离子(0.3 g/L MgSO4·7H2O)),接种高山被孢霉后于28 ℃培养10 d,再在4 ℃培养14 d,孢子平均产量达到 8.57×106个/mL,是目前用于高山被孢霉菌株保藏的葡萄糖酵母培养基(GY)(孢子平均产量 3.85×106个/mL)的2.23倍。因此,在有少量葡萄糖和无机盐促进菌丝生长的前提下,40 g/L的玉米粉最适合高山被孢霉产孢。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研究3种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对绿芦笋病原菌镰孢菌的抑菌活性及抑菌机理。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最小杀菌浓度(MFC)、菌丝生长抑制和孢子萌发抑制实验测定羧甲基壳聚糖(CMC)、水溶性壳聚糖(WSC)和酸溶性壳聚糖(ASC)对镰孢菌的抑菌效果。选取抑菌效果最好的WSC进行抑菌机理研究。通过测定电导率、几丁质酶活性和超微型态分析抑菌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对镰孢菌生长的抑菌能力由强到弱依次是WSCASCCMC。抑制机理是:WSC通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诱导镰孢菌细胞壁中几丁质的酶活,改变细胞内部结构,使细胞内物质渗漏出胞外,从而达到抑菌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茶树精油(TTO)对果蔬采后病原真菌灰葡萄孢霉的抑菌作用,以TTO处理的灰葡萄孢霉孢子或菌丝为研究对象,测定真菌活性氧(ROS)积累及相关抗氧化酶类的活性变化,并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观察精油处理对菌丝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TTO诱导孢子内ROS和菌丝内过氧化氢(H2O2)的大量积累,导致抗坏血酸(ascorbate, AsA)含量下降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的提高。同时,TTO处理导致灰葡萄孢霉菌丝发生严重的皱缩、干瘪,胞内有空泡状结构,细胞质大量减少,少量存在的细胞质聚缩成块状。结果表明TTO处理导致灰葡萄孢霉ROS的爆发,并严重破坏菌体结构。  相似文献   

10.
酿酒根霉孢子与菌丝制曲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了酿酒根霉孢与子与霉菌丝在米饭基料上的生长糖化情况,结果表明,根霉菌丝优于根霉孢子;根霉产孢子的特性,随培养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对于纯根霉菌丝的培养与制曲,也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ε-聚赖氨酸(ε-polylysine,ε-PL)对樱桃果实采后病原菌橘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和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的抑菌作用和抑菌机制.方法 本研究测定100、200、400、800 mg/Lε-PL处理对2种病原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细胞膜透性的影...  相似文献   

12.
以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roseum)为对象,研究离体条件下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对T.roseum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其初步机制。通过不同处理浓度的SNP对T.roseum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的影响来筛选最低的抑菌浓度,同时研究SNP处理对孢子质膜及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SNP处理抑制了离体条件下T. roseum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同时,1.0 mmol/L的SNP显著促进了胞内电导率的下降,提高了胞外丙二醛、蛋白质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透射电镜结果显示,SNP造成了T. roseum细胞壁、细胞膜和细胞器的损伤。离体条件下SNP能够抑制T. roseum生长,并破坏其质膜及细胞器。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孢子萌发法,研究了核桃青皮乙醇提取物对几种主要的采后致病真菌青霉菌(Penicillium citrinu)、匍枝根霉(Rhizopus stolonifer)、灰葡萄孢(Botryis cinerea)、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和交链孢属(Alternaria)的抑制效应,确定其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结果表明,核桃青皮提取物对供试菌种均有明显的抑制效果,提取物浓度为20mg/mL时,对5种供试菌种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均达到88%以上。不同浓度提取物对相同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差异显著(p0.05),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提取物对5种孢子萌发的EC50值分别为:4.6384、10.2419、11.7834、8.3486和9.4516mg/mL,供试菌种菌丝的EC50值分别为:9.8142、11.6084、17.2737、10.1965和8.2892mg/mL。  相似文献   

14.
以指状青霉菌(Penicillium digitatum)为供试菌,研究江香薷活性成分香芹酚的抑菌活性及其抑菌机理。本文采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FC),以此评价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效果;并通过研究香芹酚对指状青霉的菌丝形态变化、孢子萌发率、细胞膜渗透性和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阐述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芹酚对指状青霉菌的MIC、MFC分别为0.125 mg/mL和0.25 mg/mL;经不同浓度香芹酚处理后的指状青霉,菌丝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孢子萌发率显著降低,细胞膜渗透性增强,菌体内可溶性糖含量降低。说明香芹酚能有效抑制指状青霉菌的孢子萌发,破坏细胞膜结构完整性,内含物外渗,降低营养物质含量,影响病原菌正常生长发育,从而发挥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体平板及液体摇瓶培养方法对安琪酒曲及徽州酒曲根霉进行比较研究,探讨环境条件对根霉菌丝生长和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徽州和安琪酒曲在根霉菌落形态特征方面差异不明显;但安琪酒曲根霉生长速率略大于徽州酒曲;两种酒曲根霉较适生长温度为20~25℃;两种酒曲根霉最适生长pH为4;当培养基酒精浓度达6%时,两种酒曲根霉菌丝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当培养基中酒精度达8%时,两种酒曲根霉孢子均难以萌发;根霉菌丝生长最适摇瓶转数为100~150r/min。安琪酒曲品质优于徽州酒曲。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研究抗菌肽Hst5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作用,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扫描电子显电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钙荧光白(CFW)、碘化丙啶(PI)、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线粒体膜电位检测染料(JC-1)染色和活性氧ROS荧光探针(CFH-DA)等分析不同浓度Hst5处理后的串珠镰刀菌细胞结构及胞内氧化还原状态的改变。结果 Hst5处理过后,导致串珠镰刀菌孢子细胞壁破损、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核受损、细胞器聚集等一系列现象;同时造成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酶活性降低以及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升高。结论 Hst5抑制串珠镰刀菌生长是多方面协同作用的结果,抗菌肽破坏了细胞壁的完整性和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造成线粒体功能紊乱进而导致胞内ROS水平升高、细胞核DNA出现片段化,最终减弱了串珠镰刀菌在玉米和西红柿中的致病性。本研究为防治串珠镰刀菌提供了新的途径,为制备新的抗真菌剂提供了潜在可能。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了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的抗真菌活性和潜在的抗真菌机制。首先,通过抑菌实验证明,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孢子和菌丝的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均为4 mg/mL。通过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CW)和碘化丙锭(propidium iodide,PI)染色实验证明,二氢杨梅素处理后黄曲霉细胞壁和细胞膜受损。与对照组相比,1/2 MIC和MIC组黄曲霉细胞内容物释放量(OD260 nm)分别增加了3.14 倍和5.93 倍,细胞外相对电导率和pH值均升高,MIC的二氢杨梅素对黄曲霉的呼吸抑制率达25.82%。这些结果表明,二氢杨梅素通过破坏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以及干扰呼吸代谢发挥抗菌活性。此外,二氢杨梅素在MIC时能够完全抑制黄曲霉在花生和玉米籽粒上的萌发,因此,二氢杨梅素可作为一种有效的抗真菌天然化合物应用于粮食及农产品储藏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食品添加剂》2019,(9):170-175
霉菌的滋生是导致果蔬、粮食和食品腐败变质的主要原因之一。采用黑根霉孢子萌发抑制法从70个真菌菌株中初步筛选到一株对黑根霉的孢子萌发具有强烈抑制效果的真菌菌株YP1,通过ITS序列遗传学鉴定结合形态学特征将其鉴定为附球孢菌属的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又名Epicoccum purpurascens,同物异名)。从YP1发酵液中制备的橙黄色固体分泌物对常见霉菌的孢子萌发和菌落生长都具有非常显著的抑制能力,显示出广谱的抗霉菌活性,进一步的对比研究证明,分泌物抑制霉菌和其他多孢子真菌的生长是通过抑制孢子萌发实现的,对真菌菌丝的生长没有影响,产孢早而多的真菌尤其是霉菌生长更易受到分泌物的抑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显示该橙黄色分泌物由10种成分组成,经质谱分析鉴定出其中3种成分的化学组成,均为由C、H、N、O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余7种未鉴定出的成分很可能属于新化合物。YP1外分泌物可以作为新的抗霉菌剂资源,用于果蔬、食品的保鲜防腐,在植物病害的防治领域也显示出很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9.
香樟精油抑制灰绿曲霉的活性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樟精油(Cinnamomum camphora essential oil)作为一种绿色、健康且抑菌活性强的天然植物精油,在食品行业中有广泛应用。本文研究了香樟精油对灰绿曲霉(Aspergillus glaucus)的抑菌效果及其抑菌机理。通过最小抑菌浓度、最小杀菌浓度,以及抑制灰绿曲霉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等实验评价了香樟精油对灰绿曲霉的抑菌活性;通过测定麦角固醇、镜检和线粒体ATP酶活性等研究了香樟精油对霉菌细胞膜组分、菌体形态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孢子凋亡,并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香樟精油对霉菌的作用,从而阐明香樟精油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香樟精油对灰绿曲霉的最小抑菌浓度为1 μL/mL;最小杀菌浓度为8 μL/mL;香樟精油处理可抑制灰绿曲霉的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率;霉菌质膜中的麦角固醇含量由814.41 μg/g下降到155.06 μg/g;且线粒体ATP酶活力下降。精油处理后的灰绿曲霉菌体形态严重破坏,产生褶皱与凹陷;霉菌细胞膜完整性降低。以上结果表明香樟精油可能用于抑制储粮霉菌的生长,且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探讨肉桂醛对烟草疫霉菌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以烟草疫霉菌为研究对象,研究肉桂醛作用下烟草疫霉菌菌丝的径向生长和细胞膜透性,通过菌丝ROS和PI荧光染色,进一步测定菌丝丙二醛和甘油含量。[结果](1)肉桂醛能够有效地抑制烟草疫霉菌菌丝的径向生长和破坏菌丝形态,抑制菌丝径向生长的EC50值约为0.93 mmol/L;(2)烟草疫霉菌菌丝ROS和PI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经肉桂醛处理的菌丝,其活性氧含量增加并出现细胞死亡现象,并表现出浓度效应;(3)随着肉桂醛处理浓度的升高,烟草疫霉菌菌丝MDA和甘油含量以及细胞膜透性均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肉桂醛可能通过增加烟草疫霉菌胞内ROS含量,引发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丙二醛产生,从而使细胞膜受损,进一步导致细胞死亡,达到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