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在农作物、果蔬、肉制品及其他方面的检测中有独到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水产品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质量和健康安全,也影响着整个水产行业的发展,对水产品品质进行快速、方便检测和安全评定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肉品检测中的应用,展望了其在水产品新鲜度、蛋白质含量测定、脂肪含量测定等方面的应用,以期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产品检测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小儿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感染类型以及药敏检测效果,以指导临床用药治疗。方法:选取我校收集的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细菌性腹泻患儿的70例粪便样本制成相对应70例实验标本纳入本研究,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及药敏检测,了解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分布情况,观察药敏检测结果。结果:70例儿童的粪便标本培养结果检出病原微生物共62株,检出阳性率为88.57%。检出病原微生物中弧菌属11株,志贺菌26株,肠致病性大肠杆菌15株,其他病菌10株。志贺菌检出率与弧菌属、肠致病性大肠杆菌等其他微生物检出率相比明显较高,差异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结果显示,志贺菌、弧菌属等病原微生物对头孢三嗪、阿莫西林等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志贺菌、沙门氏菌属均是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微生物,各类病原菌对头孢三嗪、氨苄西林等常见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需根据病原微生物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性状况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弯曲菌作为一种人兽共患的食源性病原菌,是引起全球范围内人类细菌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菌。家禽是弯曲菌的自然宿主,在弯曲菌的流行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养殖过程中家禽感染弯曲菌后不表现出任何临床症状,但可持续向外界排菌,引起人类及其他动物感染发病,造成了严重的健康危害和经济损失。因此,控制或清除家禽弯曲菌是预防和控制人类弯曲菌病的重要前提。而在家禽养殖过程中开展弯曲菌的流行性监测工作对预防和控制弯曲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对近年来家禽养殖过程中弯曲菌的流行现状、感染与传播及分子溯源技术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农场中家禽弯曲菌的流行和防控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4.
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孙震  钱和  陈峰 《食品科技》2007,32(2):5-7
水产养殖业是农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中发展较快的行业之一。但水产养殖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重数量、轻管理,过多地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水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影响,同时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健康。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水产养殖业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尤其是水产养殖产品,受环境和生产投入品的影响,其质量安全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对水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但讲究营养,而且愈来愈关注水产品的安全卫生。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WTO,也对水产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污染、无公害的优质水产品才能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5.
N-亚硝胺(N-nitrosamines, NAs)是一类化学结构多样, 具有致畸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强毒性化合物。NAs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水产品在的腌渍、烤制、烟熏、油炸等加工过程中均较易生成NAs, 。其中,市售干制动物性水产加工品中N-二甲基亚硝胺(N-nitrosodimethylamine, NDMA)污染水平较高。NAs是目前影响水产品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众多水产品生产企业因产品不合格, 导致企业信誉受损严重, 经济损失巨大, 已经受到生产企业和消费者的高度关注。因此, 明确水产品加工过程中NAs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和对促进水产品加工行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以水产加工品的安全性为出发点, 介绍了NAs的种类、毒性、各国家和地区建立国内外规定食品中NAs的限量值,和指导值及我国市售水产加工品中NAs的污染情况,。 重点通过分析NAs的形成机理,了从水产加工工艺角度入手,对水产加工品中NAs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变化规律进行综述,影响NAs生成的因素, 并初步探讨了水产品加工过程中NAs的变化规律, 以期为后续制定水产品在实际加工过程中有效控制措施和开发NAs形成的阻断技术提供理论基础, 对保障我国水产品的质量安全和保护消费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一氧化碳在水产品中的应用技术及其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一氧化碳(CO)对水产品进行护色保鲜处理的技术逐渐在国内外水产加工业中盛行,并形成较完善的工艺技术,但CO发色技术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本文就水产品CO发色的机理和功能、发色产品的检测技术、发色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发色技术的安全性等问题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发色水产品中CO残留及其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针对水产品CO发色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旨在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相关指引,为国家相关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对促进水产品护色保鲜技术进步及行业良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产品因鲜美的味道和丰富的营养而深受消费者青睐。水产品属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过敏食物,其在加工、运输、贮藏过程中有可能受到外来过敏原的污染,由此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严重制约了行业的发展。明确水产食品中的过敏原,并利用适当的检测技术进行检测、监控,有利于预防水产食物过敏疾病的发生。本文概述水产食品中的主要过敏原,以及基于基因水平的核酸检测技术、蛋白水平的免疫检测技术及质谱检测技术研究进展,为丰富水产品过敏原及其检测手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食品中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最普遍的原因之一,感染后可引起人食物中毒、急性肠胃炎和动物腹泻等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安全及健康。因此研究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特性及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对及时有效控制病原菌传播、预防食物中毒,减少食源性疾病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水产品的腥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水产品的加工和消费,研究水产品腥味物质的产生及脱腥技术对于水产加工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水产原料及其制品中腥味物质的种类、形成机理及脱除方法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水产品的脱腥研究及高价值水产制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水域环境恶化、养殖设施老化、养殖病害频发、质量安全隐患增多、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等突出矛盾和问题。为全面推进水产健康养殖,进一步强化监督管理,切实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农业部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渔业主管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以及有关水产高等院校提出如下意四.:  相似文献   

11.
水生动物中甲砜霉素的药理学作用及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砜霉素是第二代氯霉素类广谱抗菌药物,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对鱼和甲鱼等水生动物的疾病防治有非常显著的疗效。随着对甲砜霉素研究的逐步深入,发现其在水产品和环境中药物残留问题不但威胁消费者的健康,并且制约水产行业的发展。因此国内外制定了甲砜霉素最大残留限量标准,而灵敏、高效和准确的残留检测分析方法对研究甲砜霉素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就近年来甲砜霉素在水生动物中的药理学、残留限量和残留检测技术研究进展3个方面进行综述,全面梳理和总结了甲砜霉素在水生动物体内的代谢残留规律、国内外残留限量标准和现今较为常用的检测技术,以期为水生动物疾病防治、合理用药方案制定和药物残留限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食源性病原菌是导致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食品工业的迅猛发展对食品中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噬菌体作为地球上种类最丰富的微生物之一,能够侵染细菌。研究表明,噬菌体不仅具备结构简 单、特异性强、价格低廉等特性,而且具有能够区分活细菌和死细菌的能力,以及容易与其他传统检测方法相结合 等优势,噬菌体及其产物为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思路。近年来,噬菌体与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纳米科 学等学科结合形成的新型快速检测方法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就噬菌体检测食源性病原菌的原理及应用进行分 类综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对水产品需求的增加及致病性弧菌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的流行,致病性弧菌对水产养殖业及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基于此,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开发变得尤为迫切。本文介绍了包括免疫学方法、核酸检测方法、基于生物芯片的检测方法、基于核酸适配体的检测方法、基于肽质量指纹图谱技术的检测方法、基于生物传感器技术的检测方法在内的六项检测技术,分析了其优缺点及其在致病性弧菌中的应用。最后,总结了致病性弧菌检测新技术的研究现状,结合新兴技术指出未来研究方向,为致病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2013—2020年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中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及分布特点。 方法 2013—2020年共采集631份生食动物性水产样品, 进行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创伤弧菌、霍乱弧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等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检出食源性致病菌阳性样品90份, 总检出率为14.26%。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和生食动物性海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60.375, P<0.001。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检出率较高, 达到了45.70%。6种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显示, 创伤弧菌检出率最高, 达到9.51%, 其次是副溶血性弧菌5.86%, 沙门氏菌1.90%。第3季度检出率最高, 为16.15%, 最低的是第1季度(11.36%)。餐饮单位所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最高(21.90%), 其次为超市(7.69%), 网店和农贸肉菜市场所售商品无检出。结论 广州市市售生食动物性水产品存在不同程度的食源性致病菌污染, 致病菌污染主要以创伤弧菌、副溶血性弧菌为主, 生食动物性淡水产品污染情况更严重, 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监管, 开展健康宣传教育, 预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当今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一个全球关注的食品卫生问题,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有:致病性大肠杆菌(特别是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致病性弧菌(包括霍乱弧菌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以及阪崎克罗诺杆菌等。单独检测一种致病菌已无法满足现今社会对同时高效检测多种致病菌的要求,为建立一种同时对上述9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本研究分别以上述9种菌的特异性基因为靶基因,创新性地结合一对通用引物,建立能同时检测多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HRM-real time PCR检测体系。结果表明该多重HRM-real time PCR检测体系通过两管PCR反应可对上述9种食品中常见致病菌进行有效的检测与区分,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  相似文献   

16.
食源性人兽共患病(food-borne zoonoses)是指摄入被人与脊椎动物共同病原微生物污染的食物,在人与脊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随着饮食习惯以及畜牧业的发展,食源性人兽共患病对食品安全、人类公共卫生安全以及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发起了更加严峻的挑战。近几年全球范围内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传播,正是由人类的不良饮食习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意识的缺乏、对公共卫生风险防控能力的不足所导致的。因此,了解目前对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的防治措施及防控检测手段,进一步开发拓展对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安全有效、快速、经济的检测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以细菌、病毒、寄生虫为代表的食源性人兽共患病病原的常用检测手段,为食品质量安全控制提供了参考,同时也为新技术的开发提供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7.
沙门氏菌(Salmonella)是重要的食源性致病菌,能引起人和动物中毒并引起多种严重的疾病,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危害,因此建立简单高效的检测方法是预防和控制沙门氏菌疾病的关键。适配体(aptamer)是通过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 SELEX)从构建的随机文库中筛选得到一段对靶标物质具有高度亲和力和特异性的寡核苷酸序列,多种食品致病菌的适配体已被成功筛选并广泛应用于食品中致病菌的检测。本文对当前沙门氏菌检测技术进行简单论述,重点介绍了基于适配体的沙门氏菌检测方法,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缺点进行了比较和总结,并论述了适配体的发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Foodborne intoxications caused by the consumption of fish and other products of marine origin contaminated with bacterial pathogens are an ever-present threat, either due to bacteria and/or its metabolites. In addition, the rapid spoilage of seafood due to microbial activity, results in high economic lo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icrobiota in seafood products depends on the microbiological ambience of capture, processing and storage, and the applied preservation method. Thus, pathogenic and spoilage bacterial species in seafood may come from the indigenous microbiota of the aquatic ambience or are introduced by contamination during processing. Rapid and accurate bacterial species identification is essential for an effective control program to ensure safety and quality of either processed or minimally processed seafood. In the present work, 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was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identify 26 bacterial strains isolated from fresh fish and processed seafood samples. The approach wa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of unknown spectra to a reference spectral library and demonstrated to be a fast and accurate technique for bacterial species differentia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foodborne pathogens and spoilage bacteria potentially present in products of marine origin.  相似文献   

19.
Bacillus cereus is among the primary food-poisoning pathogenic bacterium that causes diarrhea and emetic types of diseases throughout the world. Recent advances show that bacteriophages become important tools in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bacterial pathogens in foods. They gain the interest of researchers for the food industries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host-specific and harmless to humans. Studies showed that bacteriophages could be employed as natural or engineered, whole or part, and temperate or virulent type in designing a range of tools for the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bacterial pathoge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cent methods and advances in the utilization strategies of bacteriophages in detection and control of foodborne pathogens, with particular focus on B. cereus pathogen. Moreover,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latest and relevant information of B. cereus-infecting phages with respect to their potential applications in foods to address food safety issues. It also reflects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by indicating gap of studies on the area.  相似文献   

20.
弧菌广泛分布于海洋、咸水和淡水生态系统中,因其高丰度和高生物量使其在水生环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并成为人类和海洋动物的重要病原体。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随着海洋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增长,全球范围内弧菌相关疾病的报道越来越多。抗生素的使用是目前控制弧菌病爆发最常用的方法,但细菌耐药和超级细菌的问题又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噬菌体疗法在近年来得到了复兴。噬菌体不仅可以治疗细菌病也可以预防细菌病。然而,在为水产养殖业提供具有商业潜力的可靠、可重复的处理方法之前,仍有若干科学和技术挑战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综述了致病性弧菌及其噬菌体防治的潜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